图书介绍
中国地下金融规模与宏观经济影响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建军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3738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36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52页
- 主题词:金融-问题-影响-宏观经济-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地下金融规模与宏观经济影响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地下金融规模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1
一、地下金融及其规模与经济影响的基本界定1
目录1
二、本书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框架体系7
图表目录7
图0—1 本项研究的基本思路7
图0—2 本书的框架结构体系9
第一部分 地下金融规模测估13
第一章 地下净金融投资规模13
一、理论依据:资金流量在各部门的配置13
图1—1 国民经济部门的划分与结构14
图1—2 包含地下部门(假定)的国民经济部门结构17
二、中国地下净金融投资规模的测度:从实物交易账户的判断18
表1—1 地下部门国内吸收或国外吸收的判断方法18
表1—2 1982—2003年国内部门实物交易部分净金融投资测算表19
表1—3 国外部门净金融投资的测算20
表1—4 实物交易核算的地下部门净金融投资规模21
三、中国地下净金融投资规模测度:加入金融交易账户差额的判断22
表1—5 国际收支平衡表与资金流量表的对应关系23
表1—6 国外部门净金融投资额的测算24
表1—7 1982—2003年中国地下部门净金融投资规模25
图1—3 1982—2003年地下部门净资金流量相对规模变化27
第二章 跨境流动的地下资金规模28
一、地下资金跨境流动的方式与渠道28
二、跨境流动地下资金规模测估的基础:货币和存款项目差额与外汇存款的变动关系32
三、跨境流动的地下资金规模测度33
表2—1 1992—2002年中国国内外汇存款变化数额(流量)34
表2—2 国内学者对我国资本外逃规模的测算比较36
表2—4 1982—1996年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本项目下“其他”项目流量38
表2—3 中国两版国际收支平衡表金融项目的对应关系38
表2—5 1997—2003年国际收支平衡表金融项目下货币和存款子项目流量变化39
表2—6 三种口径测度的跨境流动地下资金规模40
图2—1 跨境流动地下资金的绝对规模41
图2—2 跨境流动地下资金的相对规模42
一、货币非经济增长因素吸收分析的思路43
第三章 地下货币资金规模43
二、中国地下货币资金规模的测估47
表3—1 对广义货币M2的测算与比较48
图3—1 1978—2003年中国的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49
表3—2 1978—2003年非经济因素吸收的货币规模49
表3—3 1978—2003年中国新货币化经济因素吸收的货币规模测算51
表3—4 1990—2003年证券市场吸收的货币资金52
表3—5 中国地下货币资金规模53
图3—3 地下资金的相对规模(λ=25)55
图3—2 地下资金的相对规模(λ=100)55
三、中国地下货币资金规模变化分析与政策建议56
一、从地下经济角度测估地下信贷规模的理论与方法58
第四章 地下信贷规模58
二、地下经济规模的测估与分析62
图4—1 1981—2003年中国居民部门的资金余缺情况63
图4—2 1981与2003年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比较64
图4—3 1981—2003年中国居民的净金融投资状况65
表4—1 居民来自地下经济的收入与地下经济规模66
图4—4 1981—2003年地下经济的相对规模67
三、地下信贷资金规模的测估与分析67
表4—2 1983—2003年中国地下信贷的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68
图4—5 1983—2003年地下信贷的相对规模69
第五章 地下金融规模指数的编制及其应用72
一、地下金融规模的统计调查分析方法论72
表5—1 中国地下金融调查地点与问卷发放回收结果汇总74
表5—2 中国20个省份地下金融规模平均指数75
二、地下金融规模指数的编制75
图5—1 调查省份地下金融规模指数排序76
表5—3 中国15个省份农村地下金融存在指数77
图5—2 调查省份农村地下金融存在指数78
表5—4 中国15个省份农户非正规途径融资规模指数排序79
图5—3 调查省份农村地下金融规模指数排序79
表5—5 中国17个省份中小企业非正规融资规模指数80
三、中国地下金融规模的基本判断81
图5—4 调查省份中小企业非正规融资规模指数排序81
表5—6 中国地下金融规模指数差异程度82
表5—7 中国三大地区地下金融指数差异程度83
第二部分 地下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测估87
第六章 地下净金融投资对资本形成与国民储蓄偏离度的影响87
一、资本形成与国民储蓄偏离度87
表6—1 1978—2003年中国资本形成与国民储蓄偏离度89
二、地下金融活动对资本形成与国民储蓄偏离度的影响89
图6—1 地下金融相对规模和资本形成与国民储蓄偏离度变化91
三、地下金融活动对资本形成与国民储蓄偏离度的影响模型92
表6—2 模型变量的相关性与显著性93
表6—3 模型(公式6.3)参数与统计检验195
表6—4 模型(公式6.3)参数与统计检验296
图6—2 地下金融活动对资本形成与国民储蓄偏离的影响程度97
第七章 跨境流动的地下资金对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影响98
一、跨境流动的地下资金对汇率失衡的影响程度98
图7—1 1984—2003年人民币汇率的偏离程度100
表7—1 跨境流动地下资金对汇率偏离程度的影响102
二、跨境流动地下资金对储备性资产变化与自主性交易差额偏离程度的影响103
图7—2 跨境流动地下资金相对规模与汇率偏离程度103
表7—2 跨境流动地下资金对储备性资产变化与自主性交易差额错位的影响105
图7—3 跨境流动地下资金造成储备性资产与自主性交易错位的程度106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107
第八章 地下货币资金流动对货币均衡的影响108
一、货币均衡的理论判断标准108
图8—1 经济的均衡产出点与均衡货币供给点109
二、均衡货币供给的不同测算方法110
表8—1 公式3模型参数计量结果与检验111
表8—2 均衡产出法计算的均衡货币供给113
表8—3 用增长率推算法测算的均衡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114
表8—5 用周期趋势消除法测算的均衡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116
表8—4 单位根检验(原序列一阶差分平稳性检验)116
表8—6 序列方差与协方差值117
图8—2 1978—2003年中国货币失衡程度117
三、不同口径计量的货币均衡水平117
表8—7 三种口径的均衡货币供给与货币失衡程度119
四、地下货币资金流动对货币均衡的影响119
表8—8 地下货币资金对货币均衡的影响系数测算121
图8—3 地下货币资金规模及其对货币均衡的影响1122
图8—4 地下货币资金规模及其对货币均衡的影响2123
第九章 地下金融对经济增长、产出缺口与经济效率的影响124
一、宏观经济对地下金融的敏感性分析方法124
二、加入地下金融因素后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127
表9—2 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1—2129
表9—1 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1—1129
图9—1 1984—2003年中国产出缺口的变化130
表9—3 产出缺口的计量模型2—1131
表9—4 产出缺口的计量模型2—2132
图9—2 1984—2003年中国经济效率指标产出增加与资本比率的变化133
图9—3 1984—2003年中国就业增长与资本增长比率变化134
表9—5 经济效率的计量模型3—1135
表9—6 经济效率的计量模型3—2135
表9—7 经济增长的敏感性分析表136
三、宏观经济对地下金融的敏感性分析136
图9—4 经济增长的敏感性分析示意图137
图9—5 敏感性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度137
表9—8 产出缺口的敏感度分析表138
图9—6 产出缺口的敏感度分析示意图138
图9—7 敏感性因素对产出缺口的影响度139
图9—8 经济效率的敏感性分析示意图140
表9—9 经济效率敏感度分析表140
附表9—1 地下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模型的基础数据141
图9—9 敏感性因素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度141
附表9—2 经济增长计量模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与显著性142
附表9—3 产出缺口计量模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与显著性143
附表9—4 经济效率计量模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与显著性144
附表9—6 产出缺口各敏感性变量的影响程度145
附表9—5 经济增长各敏感性变量的影响程度145
附表9—7 经济效率各敏感性变量的影响程度146
第十章 地下金融对宏观经济影响指数的设计与分析148
一、地下金融对宏观经济影响指数的设计原理149
二、地下金融对宏观经济影响指数的编制150
表10—1 地下金融对正规金融的影响指数151
表10—2 全国19个省份地下金融对正规金融的影响指数151
表10—3 地下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指数152
表10—4 全国15个省份地下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指数152
表10—5 地下金融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指数153
图10—1 调查省份地下金融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指数154
三、中国地下金融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分析判断154
第三部分 测度方法的综合与规制对策159
第十一章 地下金融规模的总体判断159
一、如何把握地下金融规模:不同测度方法视角的再说明159
二、中国地下金融规模的基本判断161
图11—1 不同角度测度的地下金融规模占GDP的比重162
图11—2 不同口径货币流通速度的比较163
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地下金融规模测度方法164
表11—1 不同衡量地下金融规模指标的测度数值比较164
表11—2 地下金融规模测度方法应用价值比较166
一、地下金融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关节点再剖析167
第十二章 地下金融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总体分析167
二、地下金融规模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综合判断170
表12—1 地下金融对宏观经济影响程度汇总表170
三、对宏观经济影响测度方法应用价值的分析172
表12—2 地下金融对经济的影响指数172
一、地下金融的经济效应:理论阐释174
第十三章 中国地下金融的规制对策174
二、中国地下金融的经济效应分析175
三、地下金融形成的不同经济原因与体制原因178
四、中国地下金融的地域特点181
五、规制地下金融的对策建议182
第十四章 中国证券市场私募基金规模及影响的调查与测估187
第四部分 专题研究187
一、中国证券市场私募基金调查设计的基本思想187
图14—1 我国证券市场私募基金活跃时期的调查结果189
二、中国证券市场私募基金规模测估189
表14—1 证券市场私募基金活跃程度判断190
图14—2 各地区私募基金规模调查结果192
表14—2 各地区私募基金规模的测估与基本判断193
表14—3 1996—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私募基金估算194
表14—4 10个城市被调查者对私募基金规模的判断及规模指数195
三、中国证券市场私募基金影响程度的判断195
表14—5 10个城市被调查者对私募基金影响的基本判断196
四、投资者对待私募基金的态度与私募基金发展的原因197
图14—3 各地区投资者对待私募基金的态度198
图14—4 各地区投资者对私募基金发展原因的判断199
五、关于规范证券市场私募基金的对策建议199
第十五章 浙江省民营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状况调查201
一、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状况201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民间借贷规模调查202
图15—1 2003年1月—2004年9月浙江省民间借贷利率变化203
图15—2 中小企业融资来源结构204
三、浙江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与民间借贷205
图15—3 民间借贷对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作用的调查206
图15—4 民营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融资的原因207
四、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融资调查结论与建议208
图15—5 民营企业对待民间借贷的态度208
第十六章 福建省非正规金融规模与影响的调查210
一、福建省非正规金融规模的调查与分析210
表16—1 非正规金融规模的指数判断211
表16—2 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来源调查212
表16—3 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非正规金融途径借款比重212
表16—4 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非正规金融途径融资比重213
表16—5 农村私人性质信用机构的存在性213
表16—6 农村高利贷的存在性调查214
二、福建省非正规金融对经济与社会影响的分析215
表16—7 农户正规金融融资比重215
表16—8 农村非正规金融贷款利率215
表16—9 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业务的影响216
表16—10 非正规金融对当地经济的影响217
表16—11 非正规金融对当地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影响218
三、福建省非正规金融产生的原因219
表16—12 非正规金融对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作用219
表16—13 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219
表16—14 非正规金融产生的原因220
表16—15 企业从非正规金融途径融资的原因调查220
四、对非正规金融所持态度221
表16—16 农户认为的非正规金融发展原因调查221
表16—17 对非正规金融的态度221
表16—18 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对非正规金融所持态度调查222
表16—19 农户对非正规金融所持态度调查222
五、结论和建议222
第十七章 中越边境人民币流通状况的调查225
一、人民币在中越边境的流通现状225
二、人民币在中越边境的流通发展226
三、人民币在越南流通中存在的问题227
四、防范地下渠道,规范人民币跨境流通228
参考文献230
后记234
热门推荐
- 1682237.html
- 2352783.html
- 2270944.html
- 2503295.html
- 3082024.html
- 1264264.html
- 2472968.html
- 1293315.html
- 1851044.html
- 18082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51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77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27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95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1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5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76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67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96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