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参考书 修订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逄锦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4689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等学校-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参考书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
一、教学目的1
二、内容概述1
三、教学重点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3
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4
四、讲授建议4
突出主题——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展开4
史论结合——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人格的魅力5
加强针对性——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5
五、背景资料5
马克思5
恩格斯7
《共产党宣言》8
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8
六、经典论述摘编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论述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的论述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论述12
七、问题解析13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3
如何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13
怎样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15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6
一、教学目的16
二、内容概述16
三、教学重点17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7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9
事物联系发展及其规律性20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21
四、讲授建议22
把握主线——认识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22
突出重点——正确理解实践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以及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23
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4
五、背景资料26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产生的历史背景2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理论意义27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哲学28
近百年中国哲学的变革30
关于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地位问题的讨论31
现代西方哲学的演变3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关系35
六、经典论述摘编3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3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哲学物质概念的论述3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论述3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实践观的论述3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辩证法的论述4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矛盾规律的论述4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规律客观性和意识能动性的论述42
七、问题解析42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42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4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46
怎样正确把握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8
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49
怎样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方法论意义?50
怎样看待人们在实践中夸大或忽视主观能动性的片面性错误?如何才能把握好主体选择的自由度?52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4
一、教学目的54
二、内容概述54
三、教学重点57
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57
真理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58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61
四、讲授建议62
突出重点——详细阐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本质和规律、真理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62
注重逻辑——突出实践、认识、真理、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步步深入65
目的明确——使学生树立实践观点,深化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66
典型引路——从事实分析进入理论阐述67
五、背景资料68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68
价值哲学研究及其进展情况73
虚拟哲学研究及其进展情况79
六、经典论述摘编8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论述8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真理问题的论述8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价值问题的论述86
七、问题解析87
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88
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89
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89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92
一、教学目的92
二、内容概述92
三、教学重点93
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9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9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95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97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98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9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102
四、讲授建议104
坚持整体性的原则,突出重点,系统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04
史论结合,使原理讲授“活”起来105
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强化唯物史观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05
五、背景资料105
唯物史观创立的时代条件和思想渊源105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107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过程108
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历史发展108
六、经典论述摘编1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论述1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论述11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11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形态的论述11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论述1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改革的论述11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论述1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个人历史作用的论述119
七、问题解析119
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而且具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呢?119
按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服从于、服务于生产力的发展,那么,为什么在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生产关系会与之发生矛盾乃至产生对抗?121
为什么说我国的改革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场革命?123
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但社会历史又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究竟应当怎样全面认识和把握这几者的关系?124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27
一、教学目的127
二、内容概述127
三、教学重点12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128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的原理128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129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130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130
四、讲授建议130
要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讲授原理,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和认识问题130
史论结合——结合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阐述基本理论131
五、背景资料132
地理大发现132
圈地运动与“羊吃人”133
奴隶贸易135
蒸汽机的发明与第一次产业革命137
资产阶级革命139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140
六、经典论述摘编14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形成的论述14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论述14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论述14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所有制和雇佣劳动的论述14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剩余价值生产、分配和交换的论述14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论述14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论述14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论述148
七、问题解析149
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49
如何理解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151
如何理解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实现形式?其理论意义是什么?152
如何理解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54
为什么说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155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发生变化了吗?156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158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61
一、教学目的161
二、内容概述161
三、教学重点162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162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63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163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及其原因和实质164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165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及长期性166
四、讲授建议167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资本主义,科学认识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167
有针对性地宣讲重点,坚定学生对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的信念167
五、背景资料168
第一次世界大战168
经济大萧条170
第二次世界大战172
布雷顿森林体系173
福利国家174
信息技术的发明与第三次产业革命175
能源危机176
六、经典论述摘编17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论述17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论述17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帝国主义的论述17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论述18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论述18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论述18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论述18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述182
七、问题解析183
怎样看待帝国主义的性质及其在当代的表现?183
如何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及其发展趋势?185
如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开展国际经济协调?187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191
经济全球化影响的两重性193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5
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197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资本主义相对发展的关系?201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206
一、教学目的206
二、内容概述206
三、教学重点208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进程208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特征208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208
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折发展的理论思考209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209
四、讲授建议209
把握规律性——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209
联系实际——阐明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210
突出重点——加深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210
以史为鉴——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及社会主义进程中的挫折和失误中,说明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211
联系实际讲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意义211
五、背景资料212
巴黎公社革命212
第二国际与修正主义212
十月革命214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苏东剧变214
六、经典论述摘编21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论述21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21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2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的论述220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论述22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论述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战时共产主义”的论述2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论述223
七、问题解析224
在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题上,如何看待暴力革命与和平方式的关系?224
如何评价斯大林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225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违背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规律?226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227
如何理解“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概念的关系?229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及其关系?229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32
一、教学目的232
二、内容概述232
三、教学重点23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与方法23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预见233
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和长期性234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234
四、讲授建议234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立场和方法——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共产主义社会234
充分发掘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把他们关于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理论观点讲充分、讲透彻235
联系当代实际讲解共产主义基本特征——结合当代社会及其发展的特点,结合当代人在理想追求上的渴望和困惑,来讲解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基本特征,向学生展现共产主义的美好前景236
注重难点——深入阐明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37
辩证把握——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一系列相关的理论关系239
贴近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40
五、背景资料240
西方古代思想家对理想社会的描绘240
西方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理想社会的描绘241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理想社会的描绘241
康有为《大同书》对理想社会的描绘242
六、经典论述摘编24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论述24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实现历史必然性和条件的论述245
七、问题解析246
在对待理想社会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有何根本区别?246
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社会中“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247
共产主义社会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能否实现?249
如何看待共产主义社会中消除商品生产?251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联系与区别?253
如何理解“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关系?结合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化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解254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特点及其与宗教信仰的根本区别25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特点及其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257
后记261
热门推荐
- 2880475.html
- 2770029.html
- 1311491.html
- 3040148.html
- 2455363.html
- 2404446.html
- 1481438.html
- 2754149.html
- 3122962.html
- 32782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84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61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88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83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04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67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85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06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