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昌县财政税务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洋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978751440230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962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1011页
- 主题词:地方财政-概况-新昌县;地方税收-概况-新昌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昌县财政税务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10
第一章 财政体制39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财政体制39
一 古代财政体制39
二 民国时期财政体制4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级财政体制42
一 统收统支阶段42
二 分灶吃饭阶段45
三 分税制阶段47
第二章 财政收入51
第一节 民国时期财政收入51
一 预(概)算收入51
二 地方公款公产收入55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预算内财政收入57
一 基本概况57
二 财政总收入59
三 财政收入的来源72
四 预算内财政可用资金7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预算外财政收入79
第三章 财政支出83
第一节 民国时期财政支出83
一 财政预(概)算支出83
二 乡(镇)、保经费87
三 政务经费及其他90
(一)政务经费90
(二)抗卫经费93
(三)其他9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预算内财政支出94
一 预算内财政总支出95
二 支出用途分类99
(一)经济建设支出99
(二)支援农业支出101
(三)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107
(四)社会保障支出111
(五)行政管理支出115
(六)专项支出117
(七)其他支出117
三 上缴中央财政资金12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预算外财政支出120
第四章 财政管理124
第一节 预算管理124
一 民国时期财政预算124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财政预算基本情况127
三 预算的编制130
(一)预算编制的程序130
(二)预算编制的内容和依据131
(三)革新部门预算编制131
(四)乡镇财政预算编制132
四 预算的执行133
(一)收入预算的执行133
(二)支出预算的执行134
(三)调整预算135
五 编审决算135
(一)财政决算的主要内容135
(二)决算编审的程序136
(三)编审乡镇财政决算136
六 预算监督137
七 完善预算会计制度,保证预算管理工作有序开展137
第二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139
一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概况139
二 公用经费管理141
(一)管理形式141
(二)重点支出项目控管145
三 人员经费管理148
(一)国家工作人员供给待遇148
(二)离退休人员待遇162
四 财产物资管理163
五 公费医疗经费管理165
第三节 企业财务管理168
一 固定资产管理169
(一)固定资产范围169
(二)固定资产折旧169
(三)固定资产处置171
二 资金管理172
(一)固定资产投资172
(二)流动资金管理173
(三)基本折旧基金管理173
(四)专用基金管理174
三 成本费用管理175
(一)开支范围175
(二)成本核算178
(三)控制经营费用180
(四)指标考核180
四 利润分配管理181
(一)利润监缴181
(二)利润留成制度181
(三)利改税184
五 工效挂钩191
六 承包经营责任制193
七 股份制改造194
八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195
(一)外贸企业发展概况195
(二)财务管理办法197
九 粮食企业财务管理197
(一)粮食企业财务管理体制197
(二)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形式198
(三)粮食流通体制改革199
十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201
(一)旅游业发展概况201
(二)财务管理办法202
十一 集体企业财务管理202
(一)供销社财务管理203
(二)合作商店财务管理204
(三)手工业社财务管理204
十二 促进企业发展205
第四节 农业财务管理207
一 国有农业企事业财务管理207
(一)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财务管理207
(二)国有林场财务管理209
(三)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管理211
二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213
(一)支农资金管理213
(二)支农专项资金管理220
(三)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222
三 乡镇企业财务管理235
(一)财务会计制度235
(二)成本费用管理236
(三)税收、积累、报酬处理237
第五节 国有资产管理238
一 清产核资239
二 产权登记242
三 资产评估243
四 资产总量245
第六节 政府债务管理246
一 政策规定246
二 政府债务情况247
(一)行政事业债务248
(二)财政部门债务248
(三)投融资机构249
第七节 会计管理249
一 会计工作管理250
(一)会计制度250
(二)会计法实施252
(三)会计电算化253
(四)会计代理记账254
(五)会计委派制254
二 会计人员管理255
(一)会计培训255
(二)注册会计师256
(三)会计专业职称考评257
(四)会计从业资格管理258
第八节 财政监督管理260
一 清理几项资金260
(一)冻结存款260
(二)纠正“平调风”退赔261
(三)查抄物资清退262
(四)清理“小钱柜,小金库”263
二 控制集团购买力263
(一)控管办法263
(二)控管商品264
三 绩效评价266
(一)建章立制267
(二)方法步骤268
(三)工作成果269
四 政府性项目管理274
五 会计核算276
(一)核算程序278
(二)制度规定278
(三)工作绩效279
六 政府采购283
(一)采购制度283
(二)采购实施286
第五章 预算外资金管理289
第一节 预算外资金的来源与用途289
一 预算外资金的范围289
二 预算外资金的产生与规模291
三 预算外资金的用途293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296
一 政策规定296
二 预算外资金专项清理299
三 管理机制302
(一)收费管理机制303
(二)预决算管理机制304
(三)银行账户管理机制305
(四)稽查检查机制308
第三节 政府性基金管理309
第四节 彩票基金管理313
第六章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316
第一节 养老保险基金316
一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16
二 基本养老保险调剂金323
三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324
第二节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资金325
第三节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328
第四节 医疗保险基金及医疗补助331
一 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331
二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332
三 公务员医疗补助336
四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337
第五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339
第六节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41
第七节 工伤保险基金343
第八节 生育保险基金345
第七章 乡镇财政347
第一节 乡镇财政体制沿革347
第二节 乡镇财政收入354
第三节 乡镇财政支出358
第四节 乡镇财政监督管理372
一 预决算管理372
二 制度管理373
三 总会计制375
四 加强检查和审计监督375
第八章 财政信用与投融资管理376
第一节 公债、国库券376
一 民国时期的公债376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公债和国库券380
(一)人民胜利折实公债380
(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38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382
(四)保值公债384
(五)特种国债384
(六)特种定向债券384
(七)凭证式国债385
(八)记账式国债386
第二节 财政有偿资金387
一 小型技术措施贷款387
二 地方财力更新改造贷款388
三 财政支农周转金389
四 财政信用贷款391
(一)建立财政信用贷款机构392
(二)财政信用贷款管理396
(三)财政信用贷款的放款规模与效益398
第九章 农业税收403
第一节 田赋403
一 古代田赋403
二 民国时期田赋405
三 田赋附加408
附:积谷备赈413
第二节 农业税424
一 征收制度424
二 减免和优待430
三 征管办法433
四 计征实绩435
第三节 农业特产税443
一 征收制度443
二 减免和附加448
三 征管办法449
四 计征实绩450
第四节 契税451
一 宋至清代契税451
二 民国时期契税452
(一)置产捐453
(二)验契费453
(三)带征教育经费454
(四)监证费454
(五)抗卫事业费455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契税456
(一)征收制度456
(二)契税减免458
(三)征收实绩462
第五节 耕地占用税463
附:农村税费改革466
第十章 工商税收468
第一节 民国前的工商税收468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工商税收471
一 统捐(统税、厘金)471
二 货物税473
三 矿产税475
四 营业税476
五 印花税480
六 遗产税481
七 所得税和利得税482
八 地方捐税484
(一)屠宰税485
(二)山地收益捐488
(三)营业牌照税488
(四)使用牌照税488
(五)筵席娱乐税489
(六)战时消费税489
(七)酒业乐捐490
(八)特种事业费491
(九)地方捐献491
(十)特产捐和特产乐捐492
(十一)绥靖临时费492
(十二)茶茧捐献492
(十三)杂捐杂税49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商税收497
一 新中国成立后的税制改革497
(一)统一税制497
(二)修正税制498
(三)改革税制499
(四)简化税制500
(五)再次改革税制501
(六)全面改革税制504
二 对流转额课征的税收509
(一)工商业税509
1 营业税509
2 摊贩业税(摊贩营业牌照税)510
3 临时商业税511
(二)货物税511
(三)商品流通税512
(四)工商统一税513
(五)工商税515
(六)产品税518
(七)增值税520
(八)消费税524
(九)营业税529
(十)烟叶税533
(十一)车辆购置税533
三 对收益额课征的税收534
(一)工商所得税534
1 供销合作社所得税536
2 手工业、交通运输合作组织所得税537
3 合作商店所得税537
4 农村社队(乡镇)企业所得税539
5 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541
(二)国营企业所得税542
(三)国营企业调节税544
(四)集体企业所得税545
(五)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547
(六)私营企业所得税549
(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550
(八)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551
(九)利息所得税552
(十)薪给报酬所得税553
(十一)个人收入调节税553
(十二)企业所得税555
(十三)个人所得税560
四 资源类税收566
(一)盐税567
(二)资源税567
(三)城镇土地使用税569
(四)土地增值税573
五 对财产和行为课征的税收577
(一)印花税577
(二)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584
(三)遗产税587
(四)车船税588
1 车船使用牌照税588
2 车船使用税589
3 车船税590
(五)特种消费行为税593
(六)文化娱乐税593
(七)筵席税595
(八)屠宰税596
(九)牲畜交易税599
(十)集市交易税601
六 对特定目的课征的税收601
(一)建筑税602
(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605
(三)国营企业奖金税607
(四)集体企业奖金税609
(五)事业单位奖金税611
(六)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612
(七)城市维护建设税614
(八)特别消费税616
(九)粮食附加税616
七 农村工商税收617
(一)对行业性减免税的规定618
(二)对纳税户减免税的规定619
第十一章 基金和费624
第一节 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624
第二节 国家预算调节基金628
第三节 排污费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630
第四节 教育费附加635
一 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636
二 教育费附加(城市〈镇〉教育费附加)638
三 地方教育附加640
第五节 生猪生产稳定(风险)基金642
第六节 旅游发展统筹资金644
第七节 农业发展基金646
第八节 粮食补偿金650
第九节 土地出让金651
第十节 政府风险基金657
第十一节 水利建设专项资(基)金661
第十二节 兵役义务费665
第十三节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667
第十四节 文化事业建设费670
第十五节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用费)671
第十二章 税务管理676
第一节 税收管理权限676
第二节 税收管理制度695
一 税务登记695
二 纳税鉴定700
三 纳税申报702
四 发票管理704
第三节 税务稽查709
一 组织建设709
二 制度规定710
三 稽查成果712
第四节 税收征收管理715
一 征管形式715
二 征收方法719
三 质量管理729
(一)“五单”工程考核729
(二)ISO质量体系管理732
(三)纳税评估732
(四)纳税信用等级733
第五节 税收宣传、辅导、协税护税733
一 税收宣传733
二 纳税辅导736
三 协税护税737
第六节 依法征税739
一 税务行政复议739
二 税务检察740
第十三章 税收计划、会计、统计743
第一节 税收计划743
一 计划编制744
二 税源调查745
三 计划完成情况749
第二节 税收会计751
一 征收入库751
(一)制度规定751
(二)入库方式753
二 会计监督755
三 会计核算与账表756
第三节 税收统计757
一 统计内容和方法758
二 统计报表758
三 统计分析760
第四节 票证管理760
一 票证种类761
二 管理方式762
第十四章 机构人事765
第一节 机构沿革765
一 古代财政赋税机构765
二 民国时期财税机构766
(一)财政机构766
(二)赋税机构767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财税机构770
(一)局(科)级机构设置沿革770
(二)机关科(股)室机构设置沿革772
(三)基层派出机构设置沿革776
第二节 人事变更779
一 民国时期人事779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事782
(一)局(科)级负责人任职782
(二)机关科(股)室负责人任职787
(三)基层所(分局)负责人任职793
第三节 队伍建设和管理800
一 干部职工人数800
二 职业道德建设812
三 制度建设820
四 业务建设829
(一)业务培训829
(二)学历教育833
(三)职称评定和晋升843
第四节 办公场所搬迁与建设846
一 局机关办公场所搬迁与建设846
二 稽查局、基层分局办公场所搬迁与建设847
三 信息化建设851
(一)计算机软件应用851
(二)网络与安全建设855
第十五章 党群团体85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857
一 党员队伍857
二 组织设置858
三 党务活动865
第二节 共青(青年)团组织868
一 团员人数868
二 组织机构869
三 团务活动870
第三节 工会871
一 组织871
二 活动872
第四节 县财政税务学会873
一 组织概况873
二 学术活动874
(一)学术研讨和交流874
(二)论文撰写和评选874
(三)业务培训和竞赛875
第五节 县会计学会875
一 组织概况875
二 学术活动876
(一)举办讲座和学术交流876
(二)组织撰写论文877
(三)开展评选优秀会计活动878
(四)组织知识竞赛878
三 培训会计人才878
第六节 珠算协会879
资料辑存880
一、浙东“嵊新奉”抗日根据地,“嵊新东”、“新天”游击区的财经工作880
二、抗战时期新昌县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881
三、汪伪政府的捐税889
四、纳税先进企业和纳税大户名单(1989~2008年)892
五、县财税局档案资料928
六、县财税局内部管理制度931
1.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931
2.廉洁自律若干规定935
3.职业道德规范936
4.文明服务规范937
5.文明服务用语和忌语938
6.首问责任制度941
7.政务公开制度941
8.安全保卫制度942
9.财产管理制度943
10.交通安全管理制度944
11.值班制度944
12.车辆管理制度945
13.财务会计管理制度947
14.经费管理制度948
15.会议公务接待规定949
16.病事假管理制度950
17.劳动纪律管理制度950
18.局行政公章管理制度951
19.重大事项报告制度952
20.禁止赌博的规定953
21.着装风纪管理规定953
22.效能建设五条禁令956
23.财税干部诫勉制度956
24.政务督查制度957
25.周一学习制度959
26.特邀监察员制度960
后记961
热门推荐
- 1905896.html
- 3356903.html
- 1823336.html
- 2981343.html
- 286858.html
- 2755419.html
- 1392405.html
- 1464305.html
- 490715.html
- 10094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60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47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41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11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21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74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20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91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4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