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消费需求趋势研究及实证分析探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祁京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178630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我国消费需求趋势研究及实证分析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需求变化的基本特点1
一、最终消费率及消费贡献率呈下降趋势1
(一)改革开放初期,消费需求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2
(二)1985年之后,消费和投资轮番拉动经济增长4
(三)2001—2006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小于投资贡献率5
二、居民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水平慢于经济增长7
(一)居民消费总量增长缓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8
(二)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增长缓慢10
三、居民消费增长明显慢于政府消费增长11
四、农村消费增长明显慢于城市消费增长13
五、服务型消费增速慢,占总消费比重低19
第二章 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24
一、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居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24
(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比重偏低且持续下降24
(二)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居民所得没有改善,反而持续恶化25
(三)我国居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原因分析27
二、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中低阶层消费能力减弱29
(一)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29
(二)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居民有效需求不足32
三、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缺位”,对居民消费有挤出效应33
四、居民防范风险型储蓄的快速增长抑制了购买力的释放35
五、持续存在的“人口红利”促使国民储蓄率保持在较高水平38
六、消费环境不佳抑制了部分消费的实现39
(一)商品流通业不够发达,消费的购物环境大大落后于国外39
(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不利于消费结构升级40
(三)商业欺诈时有发生,消费的信誉环境难以保障40
七、信贷消费条件苛刻,预支消费难以充分实现41
(一)消费者对信贷消费缺乏安全感42
(二)信贷消费条件太苛刻42
(三)信贷消费机会不均等43
八、不同时期国家消费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一44
(一)1949—1978年实施抑制消费政策阶段,居民消费水平低下44
(二)1979—1988年补偿消费政策阶段,居民消费水平大幅跃升,消费基金略显膨胀44
(三)1989—1997年紧缩性消费政策阶段,消费增速回落45
(四)1998—2004年鼓励消费政策阶段,消费需求稳步上升46
(五)2005—2007年鼓励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并重政策阶段,城乡消费在结构优化中稳步加速47
九、消费结构升级对消费的影响49
(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经历三个阶段49
(二)消费结构升级极大地推动了消费总量的增长51
(三)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处于不同阶段,对相关产业拉动较大51
第三章 中外消费比较和西方消费理论在中国的运用54
一、国际比较表明:我国投资率高、消费率低54
(一)我国消费率与不同收入国家比较分析54
(二)我国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56
(三)我国居民消费率明显低于钱纳里模型中的标准值58
(四)我国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与他国比较差异较大59
二、西方消费经济理论及在中国的应用61
(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理论及在中国的应用61
(二)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及在中国的应用63
(三)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理论及在中国的应用64
(四)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66
(五)里兰德的预防性储蓄理论及对中国的分析70
第四章 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的原因及危害分析71
一、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的内在原因分析71
(一)大量无效投资挤占和浪费了本可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资源和财富72
(二)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产出和消费结构错位,消费慢于经济增长74
(三)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水平和消费意愿逆向发展76
二、消费率偏低、消费需求不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害77
(一)投资持续高增长、消费率低将带来经济发展的不稳定77
(二)消费增长缓慢导致投资失去最终市场,宏观投资效率低下80
(三)投资消费比例失调,导致经济结构失衡、产能过剩82
(四)投资消费比例失调,造成商品、资本和劳动力过剩84
(五)居民消费严重滞后GDP的发展,城乡居民不能同步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86
第五章 我国消费需求增长潜力和未来趋势预测89
一、影响未来消费需求增长的利弊因素89
(一)推动消费增长的有利因素90
(二)消费增长存在制约因素104
二、“十一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趋势分析及初步测算110
(一)预计最终消费年均增长11%,消费需求贡献率提升为65.4%111
(二)消费品零售额保持15%左右的增长,城乡消费品市场规模明显扩大112
(三)服务型消费占比将提高为37%左右,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113
(四)高、中、低收入家庭比重提升,成为拉动消费的主要群体115
第六章 新时期扩大消费的政策建议118
一、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118
(一)将职工工资与经济增长挂钩,提高最低工资标准119
(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比重,增加低收入人员的收入120
(三)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推动中产阶层的形成和发展120
(四)加大农业补贴和最低收购价的政策力度,确保务农收入稳步快增121
(五)建立农民工收入保障机制,保证务工者按时足额领到工资121
(六)完善农民土地出让制度,让失地农民得到合理的补偿122
二、逐步化解城乡居民对未来预期的压力,扩大当期消费124
(一)提高住房补贴的货币标准124
(二)建立平价或低收费的公立医院,缓解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124
(三)切实贯彻九年制义务教育,收费教育实行公开、可监督的机制125
(四)完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126
(五)妥善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等问题,提高进城农民长期置业意愿127
(六)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128
三、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强扩大消费的建设投资129
(一)积极推进以间接税为主向直接税为主转型的税制改革129
(二)加大“三农”财政投资比重,为扩大农村消费创造条件130
(三)加大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城乡基础设施投资132
(四)增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投资,解决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问题133
(五)大力发展农村现代化商业设施,增大城乡结合部商业设施的投资135
四、积极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135
(一)对城市居民的不同收入群体实施分层鼓励消费措施135
(二)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让居民的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充分释放137
(三)发展和完善信贷消费,逐步提高信用消费比重137
(四)紧扣农民消费的脉络,为农村市场量身定做有针对性的消费品138
(五)积极出台类似“家电下乡”的举措,刺激农村消费139
(六)大力促进消费便利化,充分挖掘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140
(七)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流通秩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140
(八)进一步完善市场消费统计制度,加强市场运行监测预测141
第七章 流通业在促进消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42
一、流通业的作用是双重的142
(一)消费需求要通过各种流通形式来实现142
(二)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143
二、我国商品流通业的不同发展阶段144
(一)商品流通业发展的历史阶段144
(二)三大流通行业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147
三、我国流通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151
(一)存在的问题152
(二)流通业发展缓慢不利于经济发展156
四、我国流通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158
(一)流通业将呈现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160
(二)连锁经营将成为流通业发展的主要形式160
(三)流通行业的组织化程度和集中度将明显提高161
五、大力发展流通业的政策建议162
(一)从指导思想上提高流通业的地位和作用,实现“第三个转变”162
(二)追求流通企业合理规模,为扩大消费营造有利条件163
(三)提高流通业信息化和现代化服务水平164
(四)改变市场建设滞后、区域市场建设不平衡状况164
(五)大力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诚信、安全的消费环境165
第八章 消费景气指数方法研究中短期消费趋势167
一、编制消费景气指数的意义167
二、消费景气指数设计的基本原则174
(一)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175
(二)数据统计与意向调查相结合175
(三)城乡、东中西部相结合176
(四)过去与未来相结合177
(五)透明与微调相结合177
三、消费景气指数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指标177
(一)九大影响因素178
(二)主要影响指标182
(三)指标数据的获取途径和来源183
四、消费景气指数的基本原理185
(一)扩散指数186
(二)合成指数187
五、消费景气指数的选取与计算189
(一)经济指标时间序列数据因素分解及其含义189
(二)先行、一致、滞后指标的选取190
(三)景气指数的计算193
六、消费景气指数的基本框架202
七、消费景气指数的分析与运用204
八、警情灯号系统——消费景气指数的重要补充205
九、消费景气指数主要研究报告207
报告一:2006年一季度消费景气报告207
报告二:2006年二季度消费景气分析及三季度走势预测213
报告三:2007年一季度消费景气指数继续上扬226
主要参考文献239
热门推荐
- 3822117.html
- 3688924.html
- 3094870.html
- 1347935.html
- 1668068.html
- 1453941.html
- 3040236.html
- 3119251.html
- 3781181.html
- 35385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04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98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63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15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27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01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02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09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29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3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