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文学史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汪龙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9352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文学史-中国-近代-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文学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三界革命”与近代文学的繁荣1
一、繁荣与危机2
二、中国近代文学繁荣之原因与演进之动力9
(一)雅、俗文学结构圈的重新调适与俗文学地位的提升10
(二)文学消费市场的拓展与作家的职业化15
(三)域外文学的引进与启迪19
(四)传统文学的强力渗透23
三、五四新文学的起点——中国近代文学的地位及历史价值26
上编 困境中的彷徨与解脱——近代初期文学(1840~1894
第一章 尊情与刺世——龚自珍的诗文创作31
第一节 “一虫独警”的衰世觉者32
第二节 “尊情贵真”的文学主张34
第三节 “豪不就律”的诗歌创作37
一、“狂剑”与“怨箫”的真情体露37
二、尚奇求新的艺术追求40
第四节 “文不中律”的散文创作44
一、批判衰世腐朽、呼唤大才济世的主题指向45
(一)直击时弊的政论文45
(二)曲隐讽世的杂文小品47
(三)寄慨遥深的纪人纪游文49
二、为文放旷、不拘一格的艺术表现50
第二章 魏源、林则徐、张维屏等反帝爱国作家54
第一节 魏源的诗文创作54
一、因时而变的改革思想54
二、富蕴时代感的诗歌创作56
三、“明畅条达”的散文风范60
第二节 林则徐、张维屏等反帝爱国诗人62
一、忧心国事的林则徐62
二、关注时事的张维屏63
第三章 传统文风的惯性推衍——宋诗派与湘乡派66
第一节 追摹宋诗的道咸宋诗派66
一、宋诗派的诗学祈向及其创作得失66
二、宋诗派代表诗人郑珍的诗歌创作70
第二节 力挽桐城古文颓局的湘乡派74
一、桐城古文的衰颓74
二、曾国藩对桐城古文的改造75
三、“曾门四弟子”对桐城古文的继承与革新78
第四章 蒋春霖与鸦片战争前后词坛82
第一节 蒋春霖词作的“乱世惊魂”83
第二节 龚自珍、林则徐、邓廷桢等人词中的济世情怀85
第三节 庄棫、谭献词中的比兴寄托87
第五章 近代初期小说的衰中求变90
第一节 尴尬历史境遇中的传统回归90
第二节 侠义公案小说93
第三节 狭邪小说95
第四节 《儿女英雄传》和《荡寇志》96
第六章 黄燮清与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的戏曲创作99
第一节 黄燮清的戏曲创作100
第二节 范元亨和钟祖芬102
中编 “求新声于异邦”的文学革新——近代中期文学(1894~1905
第一章 从“新学之诗”到“新派诗”——“诗界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07
第一节 “诗界革命”的早期实践与理论调适107
一、“诗界革命”的早期实践——“新学之诗”107
二、“新名词”情结的消退与“诗界革命”的理论调适109
三、通俗化诗体形式的建构与“诗界革命”发展方向的确立111
第二节 “新派诗”的崛起及其创作实绩113
一、“新派诗”的崛起113
二、康有为等“新派诗”作家的创作实绩114
(一)“更搜欧亚造新声”的康有为114
(二)“强学为诗”的梁启超116
(三)感愤时事的丘逢甲119
(四)“誓向沙场为鬼雄”的谭嗣同122
第三节 “同光体”及其他传统诗派127
第二章 “吟到中华以外天”——黄遵宪的诗歌创作130
第一节 “不为诗人成诗名”的人生错位130
第二节 “我手写我口”的诗学追求133
一、绝去模仿,融古创新133
二、以手写口,诗体自由135
第三节 “驰域外之观,写心上之语”的诗歌创作136
一、御侮“诗史”的爱国情怀137
二、域外篇什的世界眼光139
三、粤讴谣谚的平民意识141
四、富于创新的艺术追求143
第三章 维新派的散文革新148
第一节 早期改良作家的“策士之文”148
一、“独不信义法之说”的冯桂芬148
二、报章政论文作家王韬、郑观应150
第二节 “文界革命”与维新派作家的创作实践152
一、“文界革命”口号的提出及其理论缺陷152
二、“言文合一”论与“文界革命”方向的确立153
三、维新派作家的散文创作实践156
第三节 “别有一种魔力”的“新文体”157
第四章 “清季四大词人”与甲午战争前后词坛162
第一节 “领袖时流”王鹏运162
第二节 “学人之词”朱祖谋164
第三节 “陶写性灵”郑文焯166
第四节 “足称巨匠”况周颐168
第五节 “笔力横恣”文廷式169
第五章 “新小说”的勃兴——官场小说的兴盛及其谴责化倾向172
第一节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172
第二节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174
第三节 刘鹗《老残游记》176
第四节 曾朴《孽海花》179
第六章 “戏剧改良运动”与政治剧的盛行182
第一节 梁启超的戏曲革新意识182
第二节 “戏剧改良运动”与政治剧的盛行183
一、“戏剧改良运动”183
二、戏剧内容的政治化184
三、戏剧艺术的散文化185
下编 从革命到消闲——近代后期文学(1905~1919
第一章 “诗界革命”的余波荡漾与诗歌的政治化倾向189
第一节 秋瑾等革命派诗人的诗歌创作189
一、“鉴湖女侠”秋瑾189
(一)从经济依附到个性独立的人生选择189
(二)从深闺苦吟到胸怀天下的视野拓展191
(三)从轻柔之调到刚健之音的风格变换195
二、“有学问的革命家”章炳麟198
(一)政治趋新而文学守旧198
(二)发乎性情的革命诗章199
(三)朴茂渊懿的诗歌风格201
第二节 南社与柳亚子的诗歌创作202
一、南社的成立及其政治倾向202
二、应和“诗界革命”节拍的诗歌创作203
(一)诗歌政治功能的着意强调203
(二)早期南社古典诗歌的遗民情结与现实关注精神205
(三)革命时代的壮声英慨与革命后的颓唐失落207
(四)应和“诗界革命”节拍的诗体追求208
三、褒贬不一的南社评价211
四、南社代表柳亚子的诗歌创作212
第二章 近代白话文创作热潮216
第一节 近代白话文理论的构建与白话报业的发展216
一、裘廷梁对白话文的极力推扬216
二、近代白话报业的发展及其困境219
第二节 近代白话文创作的政论化与平民化倾向221
一、富蕴政治激情的政论文221
(一)揭露列强侵略野心,鼓荡民众爱国热情221
(二)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提倡男女平权223
二、注目俗事俗情的平民化倾向225
第三节 白话写作的自我否定与文言写作的适俗调整228
一、白话作家的自我否定228
二、章炳麟的白话文主张及其文言写作的适俗调整230
(一)章炳麟的白话文主张230
(二)章炳麟的古文创作与适俗调整232
第三章 王国维与辛亥革命前后词坛233
第一节 引吭长啸的秋瑾233
第二节 英气勃然的柳亚子234
第三节 黯淡倦世的王国维235
第四章 “新小说”的变调238
第一节 鸳鸯蝴蝶派小说238
第二节 苏曼殊的小说创作239
第三节 黑幕小说240
第五章 地方戏、京剧和文明戏242
第一节 地方戏的繁荣及其改良242
第二节 京剧的兴盛与汪笑侬的京剧改良243
一、京剧的兴盛243
二、汪笑侬的京剧改良245
第三节 早期话剧的诞生与发展247
一、早期话剧的雏形:“学生戏”247
二、早期话剧的形成标志:1907年春柳社和春阳社的两次演出247
三、进化团与其他新剧社团249
四、上海的新剧同志会和天津的南开新剧团250
参考书目253
后记259
热门推荐
- 2182481.html
- 2061517.html
- 2764322.html
- 3532161.html
- 3248490.html
- 3692704.html
- 244044.html
- 3346950.html
- 1402069.html
- 20386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59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88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31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95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75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03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87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96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0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3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