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01742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邓小平与邓小平理论1
一、邓小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1
二、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5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6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6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9
三、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科学体系11
四、“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4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6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6
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18
第四节 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20
一、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20
二、学习邓小平的革命风范和崇高品格、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21
三、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23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5
第一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5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25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辩证关系27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9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作用31
一、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31
二、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32
三、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推动和保证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胜利进行33
第三节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5
一、走自己的路的主要内容35
二、走自己的路,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的保证36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3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39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39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41
三、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制度4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46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46
二、发展才是硬道理49
三、一切工作都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根本判断标准52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57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5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5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63
三、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6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6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68
二、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7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7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77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77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77
二、改革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79
第二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83
一、改革是全面改革83
二、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84
三、改革的基本原则87
四、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89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92
第一节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92
一、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92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96
第二节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98
一、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98
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100
三、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108
第三节 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11
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11
二、经济发展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113
第四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16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16
二、优先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大计119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21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126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29
第一节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29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129
二、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13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35
一、公有制经济及其主体地位135
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137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140
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40
二、继续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142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46
第一节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46
一、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历史必然性146
二、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等相结合149
第二节 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153
一、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153
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158
三、规范收入分配,整顿不合理收入,取缔非法收入159
第三节 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161
一、社会保障制度及其主要形式161
二、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162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65
第一节 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165
一、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165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突出贡献16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体制框架17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17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功能17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175
第三节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77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与方向177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与基本特征178
三、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181
第四节 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83
一、市场体系的含义与构成183
二、建立统一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意义184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设重点185
第五节 加强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187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87
二、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宏观管理方式188
三、宏观调控的目标、任务和手段190
第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194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4
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94
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97
三、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200
第二节 全面发展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内容203
一、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努力扩大商品和服务的对外贸易203
二、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有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206
三、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人才208
四、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业209
第三节 抓住机遇,正确应对加入WTO的挑战210
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210
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15
第十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218
第一节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18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218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221
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224
第二节 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30
一、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230
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31
三、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进程234
第三节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236
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236
二、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239
三、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242
第十一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245
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45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245
二、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47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249
第二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251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251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253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55
第三节 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256
一、培养“四有”公民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256
二、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文化建设的神圣使命259
三、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260
四、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62
五、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人的全面发展264
第十二章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268
第一节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68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发展268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271
第二节 “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政策276
一、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276
二、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278
三、力争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但不承诺放弃武力279
第三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280
一、香港回归使“一国两制”构想变为现实280
二、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283
第十三章 我国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287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87
一、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287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89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92
第三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96
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96
二、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97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302
第一节 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302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302
二、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307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加强同爱国宗教界的团结308
一、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308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政策309
三、全面执行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的基本政策310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12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构成、基础及其任务312
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314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17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党317
一、在新世纪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317
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必要性319
三、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坚持党的阶级性与先进性321
第二节 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努力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325
一、按照“三个代表”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325
二、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总目标328
三、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一定要做到“五个必须”329
第一版后记339
第二版后记340
第三版后记342
热门推荐
- 1872349.html
- 2707442.html
- 3618216.html
- 2297785.html
- 275265.html
- 1186638.html
- 2978640.html
- 856849.html
- 1835598.html
- 24835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82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65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68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57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80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9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58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05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15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9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