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周口历史文化通览 文化卷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口历史文化通览》编委会编;穆仁先主编;邹文生,范耀刚,刘占国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750773279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04页
- 文件大小:124MB
- 文件页数:5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周口历史文化通览 文化卷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陈楚文化的形成1
(一)先陈文化4
(二)妫陈文化5
(三)陈楚文化6
二、陈楚文化的内涵10
三、陈楚文化对中华早期文化的贡献11
四、陈楚文化的现代价值15
第一章 原始神话与伏羲、女娲始祖崇拜17
一、女娲与创世母神17
(一)女娲与生殖崇拜18
(二)女娲与创世神话24
二、周口崇祀女娲的习俗及其文化价值30
三、太昊伏羲与始祖崇拜34
(一)太昊、帝喾与帝舜34
(二)伏羲考辨37
(三)太昊伏羲并称及其“三皇之首”地位的确立41
(四)龙凤合璧44
四、伏羲的文化贡献48
五、伏羲神话传说的历史文化意义54
第二章 伏羲与易经文化58
一、伏羲始画八卦58
二、八卦的文化内涵67
(一)伏羲先天八卦68
(二)文王后天八卦74
(三)八卦与河图、洛书77
三、“群经之首”话《易经》80
(一)名字的由来81
(二)《易经》概述82
四、《易经》的思想文化内蕴85
(一)哲理——《易经》的思想精髓85
(二)《易经》的文化蕴涵——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88
(三)《易经》的独特思维方式——中华思维的培育91
(四)《易经》与自然科学93
五、《易经》的卜筮功能94
六、易学发展史略98
(一)被历史湮没了的《三坟》98
(二)已经失佚了的《连山》和《归藏》99
(三)文王、周公与《易经》101
(四)孔子《易传》105
(五)巍巍壮观的宋代易学112
七、六十四卦探秘122
(一)六十四卦的衍生过程123
(二)六十四卦次序125
(三)卦的演绎与宇宙模式135
(四)符号——弥纶天地之道138
八、八卦方位图探秘139
(一)先天(伏羲)八卦方位图139
(二)后天(文王)八卦方位图141
九、《河图》、《洛书》探秘143
(一)《河图》、《洛书》之谜143
(二)《河图》之谜151
(三)《洛书》之谜160
(四)河、洛产生年代及相互关系170
十、六十四卦方圆图探秘172
(一)认识六十四卦方圆图173
(二)六十四卦圆图探秘175
(三)六十四卦方图探秘176
十一、太极图探秘182
(一)太极及太极图综述183
(二)太极图式186
(三)太极图与八卦189
(四)太极图与六十四卦190
(五)太极图与气象190
(六)太极图的普遍性意义191
第三章 老子及其思想学说195
一、老子考辨196
(一)老子生地考197
(二)老子的生平200
(三)《老子》的主要版本202
二、《老子》的哲学体系209
(一)《老子》的宇宙论和本体论209
(二)道法自然211
(三)道的辩证法213
三、老子的政治思想215
(一)老子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215
(二)“无为而治”的政治原则216
(三)“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218
四、《老子》的艺术价值219
(一)《老子》的艺术成就220
(二)《老子》的美学贡献224
五、《老子》的文化渊源225
(一)《老子》与女性生殖崇拜225
(二)《老子》与巫史文化227
(三)《老子》与《易经》228
六、老子学说的发展及影响229
(一)老子之弟子后学229
(二)稷下黄老道家232
(三)老子对诸子的影响233
(四)秦汉时期的黄老学说235
(五)老子学说与魏晋玄学238
(六)唐宋元明清的道学与道教240
(七)20世纪老子学说的复兴241
七、道家与儒家243
八、老子与道教245
(一)道教的渊源246
(二)从老聃到“太上老君”247
九、老子的世界影响249
第四章 姓氏文化及其源流256
一、“万姓之源”说陈地257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姓氏257
(二)“万姓同根”,根在陈地263
二、太昊伏羲都宛丘始正姓氏267
三、神农炎帝都陈与姜姓的播迁270
(一)炎帝及其在陈地的遗迹270
(二)姜姓“四岳”及其分支271
四、陈:得姓于陈地的中华大姓276
(一)陈地与“陈”276
(二)血缘先祖舜帝278
(三)帝舜一氏二姓282
(四)得姓始祖妫满284
(五)陈国春秋286
五、陈姓主脉及其播迁289
(一)陈国宗室后裔289
(二)陈平与户牖衍派291
(三)陈汤与山阳支派292
(四)陈寔与颍川支派293
(五)陈朝与长城支派295
(六)江州义门支派298
(七)陈氏入闽、迁台与走向世界302
(八)陈姓在当代中国的分布304
六、妫汭五姓及陈姓的其他分支306
(一)妫汭五姓306
(二)田姓:陈姓引以为荣的一个重要分支307
(三)胡姓:以谥为氏309
(四)孙姓:因赐为氏313
(五)王姓:以爵为氏317
(六)袁姓:以字为氏319
(七)姚姓:因生为姓320
(八)夏姓:以字为氏320
(九)陆姓:以乡为氏321
(十)其他舜裔氏姓简略322
七、李:起源于陈地的当代第一大姓324
(一)得姓传说324
(二)李姓探源328
(三)远祖皋陶331
(四)始祖老子332
(五)兴盛与播迁334
八、源于陈地的其他中华大姓336
(一)张姓起源新证336
(二)沈丘与沈姓338
(三)项城与项氏339
九、陈地名门望族340
(一)阳夏谢氏340
(二)太康袁氏347
(三)长平殷氏349
(四)南顿应氏351
(五)宛丘符氏353
第五章 周口学术发展史354
一、商周时期的陈地学术354
二、百家争鸣时期的陈地学术359
(一)孔子游陈及其问礼于老子359
(二)陈地孔门四弟子对儒家思想的丰富与发展369
(三)百家异说时期陈地其他学术活动379
三、西汉初年的陈地学术385
(一)汲黯的学术思想386
(二)郑当时的学术思想388
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陈地学术389
(一)薛汉的学术思想389
(二)钟兴的学术思想393
(三)周防及周举的学术思想394
(四)李巡的学术思想396
(五)应劭的学术思想397
五、魏晋南北朝玄学时期的陈地学术403
(一)阳夏谢氏家族的学术活动403
(二)太康袁氏家族的学术活动410
(三)长平殷氏家族的学术活动419
(四)南顿应氏家族的学术活动423
(五)四家族之外的其他学术活动424
六、宋明理学时期的陈地学术(附唐代学术)426
(一)唐代陈地学术426
(二)宋明理学时期的陈地学术428
第六章 周口文学概观437
一、陈风:古代诗歌艺术的奇葩437
(一)陈风的思想内容438
(二)陈风的艺术风格441
二、陈郡家族文学443
(一)应氏家族文学443
(二)袁氏家族文学450
(三)谢氏家族文学454
(四)陈郡殷氏文学462
三、唐宋以后旅陈文学470
(一)唐代旅陈作品471
(二)苏辙、苏轼、张耒等与淮阳474
(三)历代谒陵与凭吊诗词480
四、元代戏剧文学483
(一)石君宝与《秋胡戏妻》484
(二)无名氏与《包待制陈州粜米》488
五、周口明清诗词493
(一)李梦阳与文学复古494
(二)高梅阁与《形短集》496
(三)耆英社和王新祯499
(四)诗词学家张伯驹501
热门推荐
- 2000031.html
- 3911625.html
- 1922418.html
- 1949037.html
- 182756.html
- 201510.html
- 2259562.html
- 2512867.html
- 3099425.html
- 11325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57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37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20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63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07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35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73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00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3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