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魅文馆 传播学十二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魅文馆 传播学十二讲
  • 成振珂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 ISBN:978751045472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97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传播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魅文馆 传播学十二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讲 看似简单却牵连广泛——传播与传播学2

一、追溯人类传播的踪迹2

1.动物世界的传播现象2

2.如影随形的人类传播现象5

3.人类传播的演变——从口语交际到电子传播7

二、从传播看传播学13

1.传播与信息13

2.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16

3.传播学的性质及研究对象18

三、传播学研究的演变21

1.孕育传播学的外部条件21

2.传播学的三大来源24

3.传播学的发展演变26

第二讲 传播的基因,信息的载体——符号与意义32

一、人类传播中的神秘符号32

1.符号与意义32

2.符号的分类和功能34

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37

二、编码和译码——符号互动39

1.编码和译码39

2.符号互动与传播41

三、语义与传播——语言符号44

1.认识语言符号44

2.语言的误用47

3.语言使用不当50

四、非语言符号的妙用52

1.体态语言53

2.听觉性非语言符号55

3.视觉性非语言符号56

4.非语言符号的作用57

第三讲 交流信息、互动有方——传播过程62

一、认识传播过程62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62

2.传播过程的特点65

二、传播学研究的主要过程模式67

1.传播过程的直线传播模式67

2.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70

三、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73

1.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73

2.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75

第四讲 找到共同话题——人际传播80

一、自我思考和反思——人内传播80

1.什么是人内传播80

2.人内传播的能动意识和思维活动83

3.心理活动的人内传播87

二、一对一的信息交流——人际传播94

1.为什么要进行人际传播94

2.人际传播的特点及社会功能97

三、人际影响与媒介效应101

1.两级传播102

2.创新扩散论105

第五讲 一对多,自由而负责——大众传播112

一、什么是大众传播112

1.什么是大众传播112

2.大众传播具有的特点116

3.大众传播社会“功能”说119

二、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124

1.大众报刊124

2.电报、电影以及广播126

3.电视媒介与大众传播128

4.新媒体与大众传播129

5.自媒体与大众传播132

三、大众传播与舆论——沉默的螺旋135

1.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135

2.构成“沉默的螺旋”的三个命题137

3.“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139

四、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培养理论141

1.培养理论的起源及背景142

2.培养理论中关于传播的观点144

3.培养理论的外围146

五、大众传媒与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149

1.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150

2.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151

3.知沟理论的研究及其意义155

第六讲 人的延伸,通过什么传播——理解媒介160

一、媒介及媒介比较研究160

二、麦克卢汉的“奇谈怪论”164

1.媒介即讯息165

2.媒体:人的延伸168

3.热冷媒介170

三、斯蒂芬森的媒介游戏论172

四、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176

1.什么是“议程设置”176

2.“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180

五、媒介的隐性功能:媒介环境183

1.身外世界与脑海图景183

2.媒介环境186

第七讲 人有人的用处,谁在影响传播——媒介控制192

一、媒介控制192

1.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192

2.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193

3.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194

二、媒介规范理论的演变196

1.极权主义媒介规范理论196

2.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199

3.社会责任规范理论203

4.民主参与规范理论205

5.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209

三、大众传媒的把关及把关人213

1.卢因的把关人概念213

2.三种把关模式216

第八讲 乌合or固执,人民的选择——受众分析226

一、认识受众226

1.何谓乌合之众226

2.联合御敌的受众229

二、集合行为——匪夷所思的受众传播机制231

1.认识集合行为232

2.集合行为的传播机制233

三、群体压力与从众237

1.为什么要从众238

2.有趣的从众研究240

四、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242

第九讲 说服的艺术,态度的改变——传播效果分析248

一、传播效果248

1.什么是传播效果248

2.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250

二、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252

1.信源的可信性及休眠效果252

2.信源的知名度255

3.信源的动机257

三、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259

1.一面之词or两面之词259

2.明说还是暗示263

3.以理服人还是以情动人264

4.先说还是后说266

四、传播效果与态度改变268

1.海德的平衡论268

2.奥斯古德和塔南鲍姆的和谐论271

3.认知不协调论274

第十讲 源流、奠基及集大成者——传播的研究者们280

一、传播学早期学术思想源流280

1.塔尔德的模仿法则280

2.西默尔:舆论的厨房281

3.杜威:大众传播是变革社会的工具282

4.库利:“镜中我”283

5.帕克:提倡社会互动论284

6.米德:“主我”与“客我”285

7.李普曼:“刻板成见”285

二、传播学的“四大先驱”287

1.拉斯韦尔:“5W”模式287

2.卢因:团体动力学292

3.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296

4.霍夫兰:态度改变301

三、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306

四、经验偶然批判——传播学流派313

1.传播学经验学派313

2.传播学批判学派317

第十一讲 网世界,博天下——透视博客传播324

一、博客——网络时代的传播新范式324

1.什么是博客324

2.博客与其他网络传播方式的比较326

二、博客传播:在共同平台展示凡人的生活331

1.博客的传播特性331

2.博客传播的模式335

3.博客现象的传播学意义340

三、博客应用:虚拟公共领域的力量345

1.博客个体介入新闻传播的方式346

2.博客的社会影响力351

3.博客应用中凸现的问题356

第十二讲 微时代,大变革——轻松玩转微传播364

一、微传播,微时代364

1.什么是微传播364

2.微时代,微传播366

二、微博:微时代的领航者369

1.什么是微博369

2.微博的传播特点372

3.微博的分类375

4.发现微博的营销价值379

三、微信:微时代的加速器384

1.微信的传播特点384

2.微信营销的模式及误区3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