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诉讼证据学通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锡庆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806195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诉讼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诉讼证据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导论1
第一章 诉讼证据学概述1
第一节 诉讼证据学的地位1
第二节 诉讼证据学的研究对象6
第三节 诉讼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的关系8
第二章 外国诉讼制度的沿革12
第一节 神示证据制度12
第二节 法定证据制度16
第三节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22
第四节 苏联内心确信证据制度29
第三章 中国证据制度的沿革34
第一节 中国奴隶制社会的证据制度34
第二节 中国封建王朝时期证据制度36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证据制度42
第四节 新中国的??制度44
第二编 证据论50
第四章 诉讼证据概述50
第一节 诉讼证据的概念和意义50
第二节 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57
第三节 诉讼证据与一般证据的区别66
第四节 关于基本证据68
第五章 物证73
第一节 物证的特点73
第二节 物证如何发挥证明作用75
第三节 物证的收集和保全77
第四节 对物证的审查判断80
第五节 国外和台湾地区关于物证的立法和理论83
第一节 书证概述86
第六章 书证86
第二节 书证的种类和分类89
第三节 书证的收集和保全92
第四节 书证的审查判断94
第五节 国外和台湾地区关于书证的立法和理论97
第七章 证人证言103
第一节 证人证言的特点103
第二节 证人证言的收集和保全107
第三节 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109
第四节 运用证人证言的原则111
第五节 国外关于证人证言的立法和理论112
第八章 被害人陈述114
第一节 被害人陈述的特点114
第二节 被害人陈述的收集和保全116
第三节 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120
第四节 国外及台湾地区关于被害人陈述简介123
第九章 当事人陈述125
第一节 当事人陈述的特点125
第二节 当事人陈述的收集和保全130
第三节 当事人陈述的审查判断133
第四节 国外及台湾地区关于当事人陈述的理论135
第十章 刑事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138
第一节 刑事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点138
第二节 口供的收集和保全140
第三节 对被告人口供的审查判断144
第四节 如何对待翻供146
第五节 国外有关于被告人口供的情况简介149
第一节 鉴定结论的特点151
第十一章 鉴定结论151
第二节 鉴定结论的制作156
第三节 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160
第四节 国外及台湾地区关于鉴定结论的理论162
第十二章 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164
第一节 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概念164
第二节 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制作169
第三节 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审查判断173
第四节 国外及台湾地区关于勘验、检查笔录的理论174
第十三章 视听资料177
第一节 视听资料的特点177
第二节 视听资料的收集182
第三节 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188
第一节 诉讼证据分类的概念和意义193
第十四章 诉讼证据的分类193
第二节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195
第三节 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199
第四节 本证与反证207
第五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211
第六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220
第七节 国外及台湾地区诉讼证据分类简介227
第三编 证明论231
第十五章 诉讼证明的任务和要求231
第一节 诉讼证明的特点231
第二节 诉讼证明的任务233
第三节 诉讼证明的要求235
第十六章 诉讼证明的对象239
第一节 诉讼证明对象的特点239
第二节 不同诉讼中的证明对象240
第三节 关于免证事实242
第四节 国外和台湾地区关于证明对象的立法与理论245
第十七章 证明责任249
第一节 证明责任的概念和意义249
第二节 诉讼证明责任的主体251
第三节 我国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担256
第四节 关于证明责任的争鸣259
第五节 国外和台湾地区关于证明责任的立法与理论263
第十八章 证明原则268
第一节 确定证明原则的依据268
第二节 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原则271
第三节 定案证据必须确实、充分原则272
第四节 忠于事实真相原则274
第五节 排伪法则275
第六节 法庭审查原则278
第七节 禁止违法取证原则279
第十九章 诉讼证明的过程285
第一节 诉讼证明过程概述285
第二节 诉讼证明的准备285
第三节 诉讼证明的进行291
第二十章 诉讼证明的方法296
第一节 研究证明方法的意义296
第二节 直接确认法297
第三节 推理判断法298
第四节 反证法300
第五节 排除法302
第六节 推定法303
热门推荐
- 1713315.html
- 900364.html
- 2603707.html
- 1752908.html
- 1542145.html
- 2751579.html
- 1962142.html
- 2496391.html
- 3845364.html
- 32088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15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48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85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9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24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72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57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62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29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8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