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容药物的配制和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彤,田燕主编;韩国柱,李淑媛,田舸副主编;甄宇红,李卫平,张厚利,孙慧君,刘克辛,邓卅,齐艳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94812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39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美容-药物-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美容药物的配制和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第1章 外用美容药物的透皮吸收1
第一节 外用美容药物透皮吸收的概念及意义1
一、外用美容药物透皮吸收的概念1
二、外用美容药物透皮吸收的意义1
第二节 外用美容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和过程2
一、透皮吸收途径2
二、透皮吸收过程3
第三节 影响外用美容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5
一、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5
二、美容药物的给药系统6
三、皮肤条件8
第四节 外用美容药物在皮肤的代谢9
一、皮肤酶催化的代谢转化9
二、皮肤微生物介导的代谢转化13
三、皮肤的光化学代谢13
第五节 外用美容药物透皮吸收的原理及动力学14
一、透皮吸收原理14
二、皮肤药物浓度15
三、药物透皮吸收动力学模型分析16
四、生物利用度19
一、透皮促进剂概念及特点21
第一节 概述21
第2章 透皮促进剂21
二、透皮促进剂作用机制22
第二节 常用的透皮促进剂24
一、二甲亚砜类24
二、月桂氮?酮类26
三、萜烯类27
四、表面活性剂30
五、脂肪酸类31
六、其他类32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35
第3章 维生素类35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40
第4章 维A酸类46
第一节 概述46
一、基本化学结构及分类46
二、基本作用和作用机制47
第二节 常用药物49
一、第一代非芳香维A酸类49
二、第二代维A酸类54
三、第三代维A酸类56
二、应用60
一、药理作用60
第5章 α-羟酸类60
第一节 概述60
三、不良反应及其防治63
四、禁忌证63
第二节 常用药物63
第6章 生物制剂66
第一节 细胞因子66
一、概述66
二、细胞生长因子67
三、白细胞介素73
四、干扰素75
五、转移因子78
第二节 胎盘提取液78
第三节 核酸类79
第四节 酶类81
第7章 防晒剂84
第一节 防晒剂的药理作用和应用84
第二节 防晒剂的分类及特点89
一、外用防晒剂89
二、内用防晒剂93
一、表皮黑素单位的结构和功能97
第8章 皮肤增白药和着色药97
第一节 黑素的代谢97
二、黑素代谢的调节98
三、皮肤的颜色98
第二节 皮肤增白药100
一、酪氨酸酶抑制型皮肤增白药100
二、非酪氨酸酶抑制型皮肤增白药110
第三节 皮肤着色药114
一、增加黑素形成药114
二、免疫调节药121
三、纠正细胞内钙紊乱药123
四、减轻氧化应激药124
五、其他药物125
第9章 延缓皮肤老化药127
第一节 化学剥脱术用药127
一、药物的共同作用和应用127
二、常用药物129
第二节 促进表皮细胞生长药130
一、生长因子130
二、蛋白类药物135
三、酶类137
一、防止水分蒸发的保湿剂138
第三节 保湿剂138
二、吸湿性保湿剂141
三、修复角质细胞的保湿剂144
第四节 改善微循环的药物145
一、共同的作用和应用145
二、常用药物146
第10章 治疗痤疮药148
第一节 抗雄激素药148
一、维A酸类药物151
第二节 抑制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药151
二、α-羟酸类152
第三节 抗皮脂溢药153
第四节 抗菌药154
一、人工合成抗菌药154
二、抗生素类155
第11章 生发药158
第一节 概述158
一、雄激素型脱发158
第二节 抗雄激素药159
二、斑秃159
一、睾酮5 α-还原酶抑制药160
二、雄激素受体阻断药160
第三节 钾离子通道开放药162
第四节 生物应答调节剂163
一、维A酸类163
二、其他164
第五节 免疫调节药164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类164
二、接触致敏剂164
三、其他165
第六节 血管扩张药166
第七节 局部刺激药168
第八节 促进代谢的药物169
第12章 脱毛药171
第一节 无机化合物171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172
第13章 减肥药173
第一节 肥胖的诊断标准173
一、诊断标准174
二、测定肥胖的指标175
一、食欲抑制药177
第二节 肥胖的治疗药物177
二、减少营养吸收的药物181
三、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183
四、其他治疗药物184
五、减肥中草药184
第三节 减肥药的合理应用186
一、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范、正确选用药物186
二、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86
三、明确治疗目的186
四、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187
一、溶液浓度表示法188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与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88
第14章 溶液剂的配制与应用188
第一节 概述188
第二节 溶液剂的制备190
一、溶解法190
二、稀释法191
三、化学反应法191
第三节 化妆品中常见的溶液剂类型191
一、化妆水191
二、祛臭露192
三、育发露193
四、洗发水195
五、沐浴液197
第四节 配方举例199
第15章 乳膏剂的配制与应用217
第一节 概述217
一、定义217
二、分类217
三、皮肤与化妆品217
四、皮肤的附属器官220
五、皮肤的功能221
六、皮肤的保护222
七、化妆品与乳剂223
第二节 乳剂的形成理论224
一、降低表面张力224
二、形成牢固的乳化膜224
三、形成电屏障225
四、乳化剂对乳剂的类型的影响226
五、相比对乳剂的影响226
第三节 乳剂的组成227
一、乳化剂227
二、保湿剂228
一、干胶法229
第四节 乳剂的配制方法229
三、防腐剂229
四、抗氧化剂229
二、湿胶法230
三、新生皂法230
四、乳化技术230
第五节 乳剂的稳定性234
一、分层234
二、絮凝234
三、转相234
第六节 乳剂类型的鉴别235
一、已知乳化剂聚集于油水界面,形成界面膜235
四、合并与破裂235
五、酸败235
二、其他236
第七节 乳剂的质量鉴别236
一、乳剂粒径大小的测定236
二、分层现象的观察236
第八节 乳剂中营养添加剂237
一、植物性营养添加剂237
二、动物性营养添加剂240
三、维生素类244
四、其他添加剂246
第九节 配方举例247
一、护肤霜247
二、保湿霜263
三、按摩膏273
四、祛斑霜279
五、防晒霜289
六、瘦身霜298
七、祛粉刺霜302
第一节 概述306
八、祛红丝霜310
一、凝胶剂的定义316
第16章 凝胶剂的配制及应用316
二、凝胶剂的主要特点317
第二节 凝胶的结构组成317
一、凝胶的内部结构317
二、分类318
三、凝胶化妆品的主要原料318
第三节 凝胶剂的基质与制备工艺318
一、凝胶剂的基质318
第四节 配方举例319
三、凝胶剂的质量要求319
二、凝胶的制备319
第17章 膜剂的配制及应用325
第一节 概述325
一、定义325
二、作用原理325
三、作用与用途325
四、面膜的成膜材料326
五、用法326
第二节 面膜的分类327
一、粉状面膜327
二、剥离面膜329
三、膏状面膜330
四、成型面膜331
第三节 配方举例332
第18章 中药美容制品化学成分的研究351
第一节 中药美容制品化学成分的分类351
一、蛋白质352
二、脂肪353
三、糖类353
四、维生素354
五、微量元素356
七、膳食纤维359
六、γ-亚麻酸(γ-CLA)359
第二节 中药美容制品与皮肤美容的关系360
一、延缓衰老作用360
二、抗氧化作用360
三、增强免疫功能361
四、改善物质代谢362
五、活血化瘀作用362
六、抗菌消炎作用363
七、护肤作用364
第三节 中药美容制品化学成分精制方法365
一、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366
二、浓缩方法371
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精制371
四、化学成分的测定方法373
第19章 中药美容制品制剂的研究377
第一节 中药美容制品制剂处方的筛选378
一、选方原则378
二、选方途径379
三、选方方法383
四、处方分析384
第二节 中药美容制品制剂剂型的选择384
一、中药美容制品制剂常用剂型385
二、中药美容制品制剂选择标准390
三、中药美容制品制剂研究应重视两个方面392
第三节 中药美容制品制剂工艺研究393
一、制备工艺的复杂性393
二、工艺研究的原则394
三、工艺的判定标准395
四、常规工艺研究的一般步骤396
五、工艺路线的确定403
一、原辅料质量标准404
二、半成品质量标准404
第四节 中药美容制品制剂质量控制404
三、成品质量标准405
四、包装质量标准406
五、检测方法研究的动向406
第五节 中药美容制品制剂的稳定性407
第20章 黄褐斑的研究进展及治疗410
第一节 黄褐斑的形成机制411
一、黄褐斑的病因病机分型412
二、产生黄褐斑的根本原因412
三、“水亏”、“血弱”的病因病机413
四、黑色素形成的影响414
五、其他416
第二节 黄褐斑的最新研究动态417
一、西药治疗研究417
二、中医药治疗研究417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418
四、美容外科治疗研究418
五、外用的美白成分研究418
六、中医药研究方面419
七、现代医学研究421
第三节 几种治疗黄褐斑的方法比较424
一、药物治疗425
二、激光治疗427
三、针灸治疗428
四、中医辨证分型治疗429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431
第四节 配方举例432
第21章 延缓衰老的研究进展及治疗448
第一节 皮肤衰老的形成机制449
一、衰老皮肤的改变449
二、皮肤衰老的机制450
三、衰老机制及衰老学说454
四、衰老机制的现代研究459
第二节 祛皱、抗衰老的最新研究动态461
一、衰老皮肤的改变462
二、整体指标研究抗衰老465
三、围绕神经系统进行的研究466
四、当前抗衰老的药物468
第三节 延缓衰老的治疗方法比较469
一、中医理论治疗470
二、手术治疗471
三、西药治疗473
四、中药治疗477
第四节 配方举例479
一、古典医书记载496
第22章 粉刺(青春痘)的研究进展及治疗496
第一节 粉刺的形成机制496
二、现代中医理论表述497
第二节 粉刺的最新研究动态498
一、毛囊与皮脂腺的解剖与生理特点498
二、痤疮与激素的关系499
三、痤疮的免疫机制500
四、微生物与痤疮501
五、腺导管角化异常503
第三节 几种治疗粉刺的方法比较504
七、心理因素与痤疮504
六、痤疮与血清生化成分的关系504
一、中医的辨证论治505
二、中药外治法506
三、针灸疗法507
四、内外合治法509
五、心理治疗513
第四节 配方举例514
第23章 激光损伤后的皮肤护理533
第一节 概述533
二、激光除皱534
一、激光换肤534
第二节 激光美容的治疗范围534
三、激光隆胸535
四、激光植发535
五、激光除毛发536
六、皮肤血管性病变536
七、其他537
第三节 激光美容的不良反应537
一、激光除皱术可能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537
二、激光脱毛术副作用及处理538
第四节 激光美容后的皮肤护理539
热门推荐
- 1284266.html
- 3310310.html
- 2687381.html
- 201742.html
- 3426888.html
- 1379889.html
- 922322.html
- 1792611.html
- 1728189.html
- 13300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48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27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61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3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36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34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93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12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1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9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