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监督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元俊主编;邵炳伟,万门祖,周宝良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东方出版社
- ISBN:750603155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4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监督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监督导论篇2
第一章 监督学在中国2
第一节 监督与中国监督学2
一、监督概念的涵义2
二、中国监督制度的基本特征6
三、中国监督学的研究对象10
第二节 中国监督学的研究领域与理论体系13
一、中国监督学的研究领域13
二、中国监督学的理论体系15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督学18
一、明确学习研究中国监督学的意义18
二、确定学习中国监督学的方法22
三、监督学在中国的兴起26
第二章 监督机制31
第一节 监督功能与原则31
一、监督功能31
二、监督原则36
第二节 监督机构与类型41
一、监督机构的设置与任务41
二、监督类型的选择45
第三节 监督的基本程序与监督体系的内部协调52
一、监督的基本程序52
二、监督体系的内部协调55
第三章 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61
第一节 监督主体61
一、监督主体的涵义61
二、监督主体的地位和作用64
三、监督主体的类型68
第二节 监督客体69
一、监督客体的涵义69
二、监督客体的地位和作用71
三、监督客体的作用形式74
第三节 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的关系76
一、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的辩证统一76
二、理顺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关系的思考79
监督历史篇84
第四章 中国历代监督的历史考察84
第一节 中国监督的历史沿革84
一、中国监督的渊源84
二、秦汉是我国封建监督的形成期87
三、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监督的巩固期91
四、隋唐宋元是我国封建监督的成熟期91
五、明清是我国封建监督的完备期99
六、中华民国是中国封建监督的变迁期104
第二节 中国古代监督的历史借鉴106
一、中国古代监督的基本特征106
二、吸收中国古代监督的精华109
第五章 新中国监督的形成与发展114
第一节 党内监督的历史发展114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党内监督114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党内监督118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内监督120
第二节 国家监督的历史发展124
一、权力机关监督的沿革124
二、行政监督的产生与发展129
三、司法监督的形成与完善134
四、经济监督的发展历史136
第三节 社会监督的历史发展139
一、人民政协监督的发展139
二、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的完善142
第六章 资本主义国家监督理论与制度144
第一节 西方古代监督制度144
一、古希腊监督制度144
二、古罗马监督制度147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监督制度149
一、资本主义国家监督理论149
二、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监督制度153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监督制度评析163
一、资本主义国家监督的基本特征与阶级本质163
二、社会主义国家监督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监督制度的比较165
三、批判地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监督制度中对我有用的东西167
党内监督篇173
第七章 党内监督173
第一节 党内监督的意义与特征173
一、党内监督的意义173
二、党内监督的特征177
第二节 党内监督的重点与原则179
一、党内监督的重点179
二、党内监督的原则180
第三节 党内监督的内容与方法183
一、党内监督的内容183
二、党内监督的方法187
第四节 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91
一、党内监督的现状191
二、解决党内监督问题的对策与思考192
国家监督篇197
第八章 权力机关监督197
第一节 权力机关监督的涵义与特征197
一、权力机关监督的涵义197
二、权力机关监督的特征198
第二节 权力机关监督的范围与内容200
一、权力机关监督的范围201
二、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202
第三节 权力机关监督的形式和程序205
一、权力机关监督的形式205
二、权力机关监督的程序211
第四节 进一步加强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216
一、提高对权力机关监督重要性的认识216
二、强化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218
三、建立健全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的内部运行机制220
四、加强权力机关的组织建设与法制建设222
第九章 行政监督224
第一节 行政监督的涵义与分类224
一、行政监督的涵义224
二、行政监督的分类227
第二节 行政监督的职能与作用228
一、行政监督的职能228
二、行政监督的作用230
第三节 专职行政监督233
一、行政监察的性质与特点234
二、我国行政监察的机构和领导体制235
三、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责与权力236
四、行政监察工作的分类239
五、行政监察程序241
第四节 进一步发挥我国行政监督的作用245
一、把加强廉政建设作为行政监督工作的重点246
二、完善行政监察立法,健全行政监察职权248
三、加强协调配合,完善社会主义行政监督体系250
第十章 司法监督252
第一节 司法监督的涵义与特征252
一、司法监督的涵义252
二、司法监督的特征254
第二节 司法监督的地位、作用与原则257
一、司法监督的地位与作用257
二、司法监督的原则259
第三节 司法监督机构和领导体制261
一、司法监督的机构设置261
二、司法监督的领导体制263
第四节 司法监督的内容与程序265
一、司法监督的内容265
二、司法监督的程序268
第五节 完善我国司法监督制度的思考272
一、进一步确定司法机关的地位272
二、完善司法机关的领导体制273
三、进一步扩大司法监督的范围275
四、切实加强行政审判工作276
第十一章 经济监督278
第一节 经济监督的涵义与特点278
一、经济监督的涵义278
二、经济监督的特点279
第二节 经济监督的地位、作用与任务281
一、经济监督的地位281
二、经济监督的作用282
三、经济监督的任务283
第三节 经济监督的机构与职能285
一、经济监督的机构285
二、经济监督的职能286
第四节 经济监督的程序与实施291
一、经济监督的程序291
二、经济监督的实施294
第五节 完善我国经济监督的设想296
社会监督篇301
第十二章 人民政协监督301
第一节 人民政协监督的涵义与特征301
一、人民政协监督的涵义301
二、人民政协监督的特征304
第二节 人民政协监督的内容和程序308
一、人民政协监督的内容308
二、人民政协监督的形式314
三、人民政协监督的实施程序316
第三节 加强人民政协监督的几点思考319
一、完善人民政协监督制度,逐步使其法律化、制度化319
二、建立与完善知政知情制度,重视发挥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321
三、加强各民主党派和团体的思想与组织建设322
第十三章 职工代表大会监督324
第一节 职工代表大会监督的特征与作用324
一、职工代表大会监督的特征324
二、职工代表大会监督的作用326
第二节 职工代表大会监督的基本内容331
一、监督企业重大生产经营决策331
二、监督企业分配管理等重要制度的制定和实施333
三、审议并监督实施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334
四、评议监督企业领导干部335
第三节 职工代表大会监督的制度和程序337
一、定期召开职代会制度和监督企业重大决策的程序337
二、评议干部制度和监督干部程序339
三、民主质询制度和质询监督程序341
四、共保合同制度和监督共同合同签订履行的程序342
五、职代会及其工作机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程序344
第四节 加强职代会监督的几个问题345
一、制定《职代会条例》实施细则,保证职代会监督制度化、规范化345
二、加强职代会监督的法律保障,保证职代会依法监督的有效性347
三、增强监督意识,提高全员素质349
四、在深化企业改革中不断完善企业领导体制350
第十四章 舆论监督352
第一节 舆论监督的涵义与特征352
一、舆论监督的涵义352
二、舆论监督的特征357
第二节 舆论监督的地位与作用361
一、舆论监督的地位361
二、舆论监督的作用365
第三节 舆论监督的原则、手段与完善369
一、舆论监督的原则369
二、舆论监督的手段372
三、完善我国舆论监督制度的思考375
第十五章 群众监督377
第一节 群众监督的涵义与特点377
一、群众监督的涵义377
二、群众监督的特点380
第二节 群众监督的形式与作用383
一、群众监督的形式383
二、群众监督的作用391
第三节 群众监督的条件与实施394
一、群众监督的条件394
二、群众监督的实施396
第十六章 道德监督398
第一节 道德监督的涵义与特征398
一、道德监督的涵义398
二、道德监督的特征399
第二节 道德监督的地位与作用402
一、道德监督的地位402
二、道德监督的作用404
第三节 道德监督的内容407
一、爱民407
二、勤政408
三、廉洁408
四、公正409
五、诚实410
六、忠诚411
七、团结412
八、谨慎413
第四节 道德监督机制415
一、社会舆论机制415
二、道德反思机制415
三、传统习惯机制417
四、道德教育机制417
五、法制干预机制418
后记420
热门推荐
- 2858635.html
- 403477.html
- 2922969.html
- 3400922.html
- 3199188.html
- 3440273.html
- 1144519.html
- 46138.html
- 2595435.html
- 537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9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39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84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50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18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27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34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14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17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