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育主体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于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332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德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德育主体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本质澄清:德育主体的含义与特征12
一 德育主体相关概念的解读12
(一)德育概念的界定12
(二)主体概念的辨析20
(三)德育客体概念的解析23
(四)主体性概念的释义25
(五)主体性德育概念的厘定28
二 德育主体的内涵30
(一)关于单一主体论31
(二)关于双主体论34
(三)关于三主体论35
(四)当代德育主体内涵的应然期待38
三 德育主体的形态42
(一)“人的依赖性”阶段的德育主体的形态43
(二)“物的依赖性”阶段的德育主体的形态45
(三)“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阶段的德育主体的形态46
四 德育主体的特征47
(一)德育主体的自主性特征47
(二)德育主体的能动性特征49
(三)德育主体的创造性特征51
(四)德育主体的交往性特征52
(五)德育主体的对话性特征54
(六)德育主体的反思性特征56
(七)德育主体的生成性特征57
第二章 历史纵览:德育主体思想的历史追溯61
一 中国古代德育主体思想的肇始61
(一)老子“行不言之教”的德育主体思想61
(二)孔子“如父子”的德育主体思想64
(三)孟子“反求诸己”的德育主体思想66
(四)荀子“贵师重傅”的德育主体思想68
二 中国近代德育主体思想的方兴未艾71
(一)梁启超“自治、自尊、新民”的德育主体思想71
(二)蔡元培“尊个性,尚自然”的德育主体思想72
(三)陶行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德育主体思想74
三 西方古代德育主体思想的传统77
(一)苏格拉底“对话式”的德育主体思想77
(二)柏拉图“理想主义”的德育主体思想80
(三)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的德育主体思想82
四 西方近代德育主体思想的兴起84
(一)卢梭“自然适应性”的德育主体思想84
(二)赫尔巴特“唯教师为权威”的德育主体思想87
(三)杜威“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主体思想89
(四)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的德育主体思想92
五 西方现代德育主体思想的蓬勃发展94
(一)雅斯贝尔斯“对话与交流”的德育主体思想94
(二)巴格莱“民主训练”的德育主体思想96
(三)布鲁纳“发现学习”的德育主体思想99
第三章 当代审视:新时期德育主体论构建之前提性反思102
一 传统德育主体论的弊端与现代困境102
(一)强调占有性生存而轻视共生性生存使人“物化”103
(二)使人工具化而形成“单向度的人”忽视人的全面发展113
(三)强调规范约束而忽视自由发展使人的创造性难以发挥118
(四)崇尚科学世界观轻视生活世界观使德育偏离人文价值123
二 新时期德育主体论发展的时代诉求127
(一)新时期德育主体论发展的“人本化”诉求127
(二)新时期德育主体论发展的“民主化”追求129
(三)新时期德育主体论发展的“生活化”需求131
(四)新时期德育主体论发展的“交往化”渴求133
三 传统德育主体论的现代超越之路径探析134
(一)西方近代主体性哲学的缺陷和不足135
(二)当代西方“主体际”哲学之“形而上学”超越路径13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唯物辩证超越路径139
第四章 时代回应:新时期德育主体论构建之实践阐释144
一 德育交往实践主体论的提出144
二 德育交往实践主体论的理论基础147
三 德育交往实践主体论的基本内涵150
(一)德育交往实践主体是感性的、现实的人151
(二)德育交往实践主体是处在一定关系中的人151
(三)德育交往实践主体是一种动态生成性的人154
四 德育交往实践主体论的本质特征157
(一)多极主体性特征157
(二)平等性特征158
(三)中介性特征160
(四)约束性特征161
五 德育交往实践主体论的基本范式162
(一)“生活世界”——德育交往实践主体论的存在之基163
(二)“我—你”关系——德育交往实践主体论的本质规定167
(三)“对话”——德育交往实践主体论的存在形式171
(四)“理解”——德育交往实践主体论的价值取向173
第五章 现实建构:新时期德育主体论构建之现实维度176
一 新时期德育主体论构建的原则176
(一)主体间性原则176
(二)交往实践原则179
(三)全面发展原则180
(四)生命性原则183
(五)自律性原则184
(六)对话性原则187
二 新时期德育主体论构建的内容189
(一)德育主体的意识构建189
(二)德育主体的人格构建194
(三)德育主体的生活世界构建201
三 新时期德育主体论建构的途径210
(一)树立良好的德育理念210
(二)明确合理的德育目标214
(三)设置完善的德育课程219
(四)创新科学的德育方法223
结论231
参考文献235
后记248
热门推荐
- 3783618.html
- 3121139.html
- 397937.html
- 2320991.html
- 3185101.html
- 3555106.html
- 1977883.html
- 3191620.html
- 2173785.html
- 5670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41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21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53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61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47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19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20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66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98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