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针灸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针灸学
  • 陈少宗,巩昌镇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50302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503页
  • 主题词:针灸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针灸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现代针灸学理论指导下的针灸治疗体系1

一、腧穴作用的基本规律与临床取穴组方1

二、针刺作用的基本规律与针灸治疗方案中的关键因素2

三、针灸治病的生理学机制3

第一篇经穴系统及经穴疗法的基本理论9

第一章 穴位与神经的形态学关系9

第一节 穴位局部的神经分布9

第二节 穴位局部的组织学特征11

第二章 针刺信号的产生与针刺信号的外周传入16

第一节 针感产生的生理学基础16

一、穴位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16

二、穴位的感受器17

第二节 针刺信号外周传入的生理学机制21

一、传入针刺信号的外周神经通路21

二、传入针刺信号的外周神经纤维的类别23

第三章 针刺信号在中枢内的作用过程30

第一节 针刺信号在中枢内的传导通路及作用过程30

一、针刺信号在脊髓内的传导通路及作用过程30

二、针刺信号在脑干内的传导通路及作用过程33

三、针刺信号在间脑内的传导通路及作用过程35

四、基底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36

五、大脑皮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37

第二节 针刺对中枢内神经介质的影响38

一、胆碱类递质——乙酰胆碱38

二、单胺类递质38

三、肽类递质40

第四章 针灸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影响50

第一节 针灸对神经-内分泌网络系统的影响50

一、针灸对垂体-甲状腺机能的影响50

二、针灸对迷走神经-胰岛机能的影响51

三、针灸对垂体-肾上腺皮质机能的影响51

四、针灸对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机能的影响52

五、针灸对垂体-性腺机能的影响53

六、针灸对下丘脑-垂体系统的影响54

第二节 针灸对神经-免疫网络系统的影响54

一、针灸疗法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54

二、针灸疗法调节免疫机能的机制58

第五章 经穴作用的基本规律与经穴分类64

第一节 神经的支配方式64

一、大体解剖学的支配方式64

二、胚胎期节段支配方式66

第二节 经穴作用的基本规律与特异性68

一、躯干部经穴作用的基本规律与神经节段性支配的相关性68

二、四肢部经穴作用的基本规律与神经节段性支配的相关性72

第三节 经穴的分类82

一、根据穴位的分布特征进行分类82

二、根据传统经穴的作用规律进行分类83

第六章 针刺作用的四大规律与针刺效应的分类87

第一节 针刺作用的四大规律87

一、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规律87

二、针刺手法的基本作用规律90

三、针刺时机的基本作用规律90

四、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99

第二节 针刺效应的分类103

一、节段性效应103

二、整体性效应103

第二篇耳穴统及耳穴疗法的基本理论109

第七章 全息生物医学理论109

第一节 全息生物医学的由来109

第二节 全息生物医学的历史沿革111

第三节 生物全息论116

一、生物全息律与全息生物学116

二、穴位分布的全息律118

三、对生物全息律的修正119

第四节 全息生物医学的几个理论问题121

一、全息生物医学中的“全息”与“相似”及激光“全息”121

二、对穴位分布全息律的补充和修订122

第五节 全息生物医学理论与经络学说124

一、对“经络全息”之说的看法124

二、全息穴位系统与传统经穴系统是两个不同的穴位系统125

三、全息穴位系统与传统经络穴位系统的联系126

四、全息生物医学理论与中医学的科学革命127

第八章 全息穴位的信息传递机制132

第一节 全息穴位的信息载体及其信息通道的结构132

一、信息、信息载体及信息通道132

二、细胞的信息、信息传递133

三、全息穴位的信息载体与信息通道的结构134

第二节 神经生理学的实验依据137

一、神经系统在全息穴位与对应组织器官之间的信息传递中的作用137

二、反射中枢的位置问题138

第三节 全息反射机制在动物界的存在范围139

一、全息联系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139

二、非脊椎动物是否存在全息联系141

三、中枢内神经细胞全息联系的复杂性与系统发育142

第四节 刺激全息穴位的另外两种效应及其机制142

一、全息-广泛性效应143

二、全息-节段性效应146

第九章 耳穴及耳针疗法的几个理论问题148

第一节 耳穴的定位方式与命名原则148

一、命名与定位耳穴存在的问题148

二、“93耳穴国标”修订的必要性150

第二节 耳穴命名、定位方式的统一及其依据152

第三节 耳穴研究中“矛盾”问题的讨论153

一、临床研究中的“矛盾”现象153

二、实验研究中的“矛盾”现象154

三、耳穴的特异性与耳穴的直接反应、间接反应155

第四节 耳穴“缩影”式分布现象的本质156

第五节 需要补充和修正的几个问题157

一、耳郭间接反应的产生157

二、对耳穴概念的修正158

三、耳穴的定位方法158

第三篇穴位的定位与作用163

第十章 经穴的定位与作用163

第一节 颅神经支配区内的经穴163

第二节 颈髓节段支配区内的经穴175

一、上部颈髓节段(C1~4)支配区内的腧穴175

二、下部颈髓节段(C5~8)支配区内的腧穴178

第三节 胸髓节段支配区内的经穴187

一、上部胸髓(T1~5)节段支配区内的腧穴187

二、下部胸髓(T6~12)节段支配区内的腧穴191

第四节 腰髓节段支配区内的经穴197

一、分布在腰腹部的腧穴197

二、分布在下肢前外侧面的腧穴200

三、分布在下肢后内侧面的腧穴200

第五节 骶髓节段支配区内的经穴201

一、分布在骶部的腧穴201

二、分布在下肢前外侧、且与腰髓(主要是L4~ 5)节段有关的腧穴202

三、分布在下肢后内侧、且与腰髓节段(主要是L2~5)有关的腧穴207

第十一章 耳穴的定位和作用211

第一节 耳郭的解剖结构211

一、耳郭的表面解剖211

二、耳郭的组织结构和感受器213

三、耳郭的神经支配213

第二节 耳郭的划线与分区215

一、耳郭基本标志线的划定(GB/T13734-1992)215

二、耳郭各部的分区(GB/T13734-1992)216

第三节对GB/T13734-1992耳郭的分区及耳穴定位、命名的修订219

一、对国标GB/T13734-1992耳郭分区的修订219

二、对国标GB/T13734-1992耳穴定位、命名的修订221

第四节 耳穴的位置和作用222

一、耳轮部的耳穴222

二、耳舟部的耳穴224

三、对耳轮上脚部的耳穴225

四、对耳轮下脚部的耳穴225

五、对耳轮体部的耳穴226

六、三角窝部的耳穴226

七、耳屏部的耳穴227

八、对耳屏部的耳穴227

九、耳轮脚周围的耳穴228

十、耳甲艇部的耳穴229

十一、耳甲腔部的耳穴229

十二、耳垂部的耳穴230

第四篇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233

第十二章 治疗总论233

第一节 经穴作用规律与经穴疗法的选穴处方原则233

第二节 耳穴作用规律与耳穴疗法的选穴处方原则234

一、主穴的选取原则234

二、配穴的选取原则235

第三节 针灸作用规律与针灸治疗方案的确立原则236

一、针刺手法的确定与针刺手法的基本作用规律236

二、针刺时机的确定与针刺时间的基本作用规律236

三、留针时间、针刺频次的确定与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236

第十三章 头痛的针灸治疗238

一、偏头痛238

二、丛集性头痛241

三、紧张性头痛243

四、外伤性头痛245

五、颅内低压性头痛248

六、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249

第十四章 五官及颜面部疾病的针灸治疗251

一、急性结膜炎251

二、慢性单纯性青光眼253

三、近视眼255

四、视神经炎257

五、动眼、滑车及外展神经受损258

六、慢性单纯性鼻炎260

七、过敏性鼻炎262

八、急性咽炎264

九、慢性咽炎266

十、急性扁桃体炎268

十一、慢性扁桃体炎270

十二、慢性喉炎272

十三、梅尼埃病273

十四、三叉神经痛275

十五、面神经麻痹277

十六、面肌痉挛279

十七、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280

十八、流行性腮腺炎282

第十五章 颈肩部疾病的针灸治疗284

一、枕神经痛284

二、颈部扭挫伤286

三、颈椎病287

四、前斜角肌综合征291

五、落枕293

六、肩关节周围炎295

七、冈上肌肌腱炎297

第十六章 上肢部疾病的针灸治疗299

一、臂丛神经炎299

二、尺神经麻痹300

三、桡神经麻痹302

四、雷诺综合征303

五、肱骨外上髁炎305

六、肱骨内上髁炎307

七、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309

八、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310

第十七章 胸背部疾病的针灸治疗313

一、肋间神经痛313

二、背肌筋膜炎314

三、胸椎后关节错缝316

四、支气管哮喘317

五、窦性心动过速320

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22

七、心脏神经官能症324

八、心绞痛326

九、反流性食管炎329

第十八章 上腹部疾病的针灸治疗332

一、贲门失弛缓症332

二、消化性溃疡334

三、胃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339

四、急性胃炎341

五、慢性胃炎343

六、胃黏膜脱垂症345

七、胃下垂348

八、神经性厌食350

九、急性胆囊炎352

十、慢性胆囊炎355

十一、胆石症358

十二、胆道蛔虫症361

十三、肝炎后综合征364

十四、慢性胰腺炎366

十五、糖尿病369

第十九章 下腹部疾病的针灸治疗373

一、局限性肠炎373

二、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75

三、结肠易激症群377

四、急性普通型细菌性痢疾379

五、慢性细菌性痢疾381

六、非麻痹性肠梗阻383

七、麻痹性肠梗阻386

八、急性阑尾炎388

九、慢性阑尾炎390

十、脱肛392

十一、肾下垂394

十二、尿路结石396

十三、神经源性膀胱400

十四、遗精402

十五、阳痿404

第二十章 腰骶部及臀髋部疾病的针灸治疗406

一、急性腰扭伤406

二、腰椎后关节紊乱症408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409

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412

五、腰肌筋膜炎414

六、骶髂关节扭伤415

七、梨状肌综合征417

八、臀部肌筋膜炎419

九、臀上皮神经损伤421

十、弹响髋422

十一、髂前上、下棘损伤424

第二十一章 下肢部疾病的针灸治疗427

一、红斑性肢痛症427

二、坐骨神经痛429

三、股外侧皮神经炎431

四、腓总神经损害432

五、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434

六、多发性神经炎436

七、髂胫束损伤438

八、胫骨粗隆骨软骨炎439

九、腓肠肌劳损440

十、跟腱周围炎441

十一、踝关节扭伤443

十二、足跟痛症444

第二十二章 脑部及脊髓疾病的针灸治疗447

一、神经衰弱447

二、急性化脓性脑膜炎449

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452

四、原发性脑出血456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459

六、急性脊髓炎462

七、急性脊髓损伤464

第二十三章 妇科疾病的针灸治疗466

一、痛经466

二、闭经468

三、功能性子宫出血471

四、经前期紧张综合征473

五、子宫脱垂476

六、慢性盆腔炎479

七、产后乳汁不足481

八、乳腺增生病482

九、更年期综合征4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