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引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引论
  • 石佩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 ISBN:7505010042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概述1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科学概念1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3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同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关系7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同革命实践的关系9

五、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内在有机联系1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13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彻底革命性14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严格科学性15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革命实践性1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8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18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21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25

四、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坚持和发展37

五、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运用43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意义和方法53

一、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意义54

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方法特点57

第二章 社会生产与教育63

第一节 教育与两种生产63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根本出发点63

二、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与教育66

三、教育同两种生产与教育同政治经济关系的一致性71

第二节 物质生产对教育的制约73

一、社会生活过程必须由物质生产来说明73

二、教育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物质生产需要74

三、生产力状况影响教育发展的物质条件79

第三节 教育对物质生产的重要作用84

一、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84

二、教育可使劳动能力改变形态87

三、教育能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89

第四节 关于教育的劳动性质94

一、教育是一种精神劳动94

二、教育属于非生产劳动99

三、教育费用是生产性与消费性的统一107

第三章 社会关系与教育112

第一节 社会关系决定教育的原理112

一、教育同社会关系问题是教育观的核心112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教育观的根本缺陷113

三、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同社会关系问题的正确解决115

四、教育同社会关系的辩证规律117

第二节 社会关系决定教育的基本形式120

一、社会关系从总体上对教育起决定作用120

二、社会关系直接作为教育条件和手段来决定教育127

三、社会关系通过学校进行直接或间接干涉决定教育129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性和阶级性130

一、教育的历史性和阶级性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130

二、阶级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实质134

三、社会主义教育的阶级性质及其与消灭阶级教育的关系139

第四节 教育同无产阶级政治相联系143

一、教育同无产阶级政治相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项基本原则143

二、教育同无产阶级政治相联系是教育的客观规律149

三、教育同无产阶级政治联系的基本涵义和实质153

第四章 人的发展与教育163

第一节 人的本质学说的历史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的重要贡献163

一、人的本质观是教育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163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及其缺陷164

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及其重要贡献16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的主要特点174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紧紧把握人的现实性,始终把人看作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175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对人的各种属性的认识,始终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176

三、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确认人的本质的多层次和多样性182

四、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肯定人的本质的发展变化性183

五、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坚持人的本质的总和性184

第三节 人的本质观与教育思想的科学化186

一、以往旧的人的本质观对教育思想的影响186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与教育思想的科学化189

第四节 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相互关系200

一、人的发展观的科学变革200

二、遗传素质与社会关系对人发展的作用——对遗传决定论的批判202

三、环境与革命实践对人发展的作用——对环境决定论的批判208

四、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对教育无能论和教育万能论的批判216

五、社会关系、革命实践与教育的相互关系220

第五章 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22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形成和发展227

一、马克思主义的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来源227

二、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产生和发展23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240

一、个人片面发展的基本原因241

二、个人全面发展的客观必然性246

三、资本主义大工业的绝对矛盾249

四、个人全面发展同共产主义任务的一致256

五、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265

第三节 个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涵义和实质274

一、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概念问题274

二、“个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278

三、个人全面发展的主要特征283

四、个人全面发展的实质290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教育思想295

一、全面教育的意义296

二、全面教育的目的297

三、全面教育的内容298

四、全面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00

第六章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02

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产生和发展302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近代社会生产发展的历史必然302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及其问题304

三、马克思主义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伟大变革306

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项根本原则30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社会意义310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310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314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问题320

一、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根本实质321

二、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任务322

三、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普遍原则326

四、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技术基础329

五、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主要形态332

六、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范围333

七、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有效措施335

第四节 综合技术教育336

一、综合技术教育概念336

二、综合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338

三、综合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340

四、为全面实施综合技术教育而斗争343

第七章 教育必须改革349

第一节 教育改革的客观必然性349

一、教育改革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349

二、社会主义必须对教育实行根本改革352

三、教育必须改革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根本思想35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的性质和任务355

一、教育的改革与革命355

二、社会主义教育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改革359

三、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的双重任务36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366

一、坚持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367

二、坚持从现实出发与面向未来统一372

三、坚持批判继承与革命创造一致376

四、坚持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结合3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