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朱熹《楚辞集注》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朱熹《楚辞集注》研究
  • 李永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7511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作品集-中国-战国时代;楚辞-注释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朱熹《楚辞集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节 朱熹以前的楚辞研究1

一、汉代楚辞研究的初兴及经学特色2

二、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楚辞研究的低潮6

三、宋代楚辞研究的中兴10

第二节 朱熹的楚辞研究13

一、朱熹的楚辞研究著述13

二、朱熹楚辞研究的内容15

第三节 《楚辞集注》研究综述22

第四节 本论文的思路、方法与突破26

第一章 朱熹《楚辞集注》成书考论28

第一节 《楚辞集注》的成书过程28

一、《楚辞集注》成书过程28

二、《楚辞集注》成书时间理惑33

第二节 《楚辞集注》的内容结构37

一、《楚辞集注》乃注疏之作37

二、《楚辞辩证》乃考辨之作40

三、《楚辞后语》乃楚辞作品的广续之作41

第三节 《楚辞集注》的成书原因43

一、《楚辞集注》成书的政治原因43

二、朱熹作《楚辞集注》的情感原因49

三、《楚辞集注》成书的学术及文化原因55

第二章 《楚辞集注》版本研究60

第一节 《楚辞集注》版本概述60

一、《楚辞集注》名称的沿革60

二、《楚辞集注》的组成和卷数变化62

三、《楚辞集注》的刊刻和卷帙分合63

第二节 《楚辞集注》早期刻本研究72

一、《楚辞集注》宋刻本研究72

二、《楚辞集注》元刻本研究92

第三节 《楚辞集注》明清刻本研究103

一、明代《楚辞集注》刊刻的繁荣局面103

二、清代《楚辞集注》刊刻的衰落115

第四节 《楚辞集注》的域外流传118

一、《楚辞集注》的域外刻本118

二、《楚辞集注》的域外藏本124

第三章 朱熹《楚辞集注》训诂研究131

第一节 《楚辞集注》的训诂体例131

体例一:以全章为断132

体例二:先列校勘和注音,然后隔以“○”符号,再列释义139

体例三:释义时,“先释字义,然后通解章内之意”141

体例四:《离骚》全篇及《楚辞》部分篇目在释义时,先指出赋比兴手法的种类141

体例五:《天问》的训诂体例,在通行体例基础上有小的变动142

体例六:《楚辞后语》训诂体例的不统一145

第二节 《楚辞集注》的训诂内容146

一、注音146

二、字义训诂150

三、名物训诂160

四、讲述语法166

五、校勘171

第三节 《楚辞集注》的释义内容176

一、标明赋比兴176

二、串讲文意180

三、阐述章旨183

四、阐发义理187

五、辩驳妄说195

六、多闻阙疑197

第四节 《楚辞集注》的训诂方法199

一、声训法199

二、对文则别202

三、引文献法204

四、反面论证法208

五、类比法210

六、例证法211

第五节 《楚辞集注》的训诂术语214

一、用来下定义、立界说的术语:“曰”、“为”、“谓之”、“之谓”214

二、用来说明特指某一事物的术语:“谓”216

三、用来串讲句意或文意的术语:“言”217

四、用来表示“意隔而通之”的术语:“犹”218

五、用来解释形容词的术语:“貌”、“之貌”218

六、用来注音的术语:“某与某同”、“某音某”、“某某反”、“如字”220

七、用来说明通假字的术语:“某某通”、“某某古字通用”、“某某古字借用”222

八、用来解释虚词的术语:“语词”、“词”、“辞”223

九、校勘文字异同的术语:“一作”、“或作”、“本作”224

第六节 朱熹《楚辞集注》的训诂成就及影响226

一、朱熹的训诂学思想226

二、《楚辞集注》的训诂学成就229

三、《楚辞集注》的训诂影响246

第四章 朱熹《楚辞集注》诗学研究251

第一节 朱熹的文学思想和诗歌美学观251

一、“文道合一”的文道观是朱熹文学思想的大纲252

二、朱熹的诗歌美学观及其在《楚辞集注》中的表现264

第二节 朱熹的《楚辞》诗歌美学观272

一、《楚词》不甚怨君:朱熹对《楚辞》思想内容的体认272

二、《楚词》平易:朱熹对《楚辞》艺术风格的体认277

第三节 朱熹论屈原的人格精神282

一、历代对屈原思想行为的评价282

二、朱熹评价屈原人格的“忠君爱国”论300

第四节 《楚辞集注》中“赋比兴”学说的美学意义306

一、朱熹的“赋比兴”学说306

二、朱熹在《楚辞集注》中对“赋比兴”学说的系统论述311

三、朱熹“赋比兴”学说在《楚辞集注》中的运用314

四、《楚辞集注》中“赋比兴”学说的美学意义322

结论329

参考文献331

后记3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