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声诗及其乐谱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唐声诗及其乐谱研究
  • 龑鹏程主编;张窈慈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78986254898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唐声诗及其乐谱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1

第二节 研究范围9

第三节 研究方法21

第四节 文献探讨22

第五节 论文架构37

第二章 从《敦煌曲谱》论唐代大曲之摘遍和乐谱——以〈慢曲子伊州〉、〈伊州〉为例41

第一节 前言41

第二节 唐代大曲与〈伊州〉的内涵42

一、唐代大曲的结构42

二、〈伊州〉歌辞的内容44

第三节 《敦煌曲谱》的结构与配辞47

一、《敦煌曲谱》的结构47

二、《敦煌曲谱》的配辞54

第四节 声诗与曲谱的句式与乐句55

一、〈慢曲子伊州〉歌辞的句式55

二、〈慢曲子伊州〉曲谱的乐句56

三、〈伊州〉歌辞的句式58

四、〈伊州〉曲谱的乐句64

第五节 曲谱与声诗的乐调与音律65

一、〈慢曲子伊州〉与〈伊州〉的旋律65

二、〈 慢曲子伊州〉与〈伊州〉的音值66

三、〈慢曲子伊州〉与〈伊州〉的节奏67

四、〈慢曲子伊州〉与〈伊州〉的用韵68

五、〈慢曲子伊州〉与〈伊州〉的声调71

第六节 小结72

第三章 从《仁智要录》筝谱论唐代大曲之摘遍和乐谱——以〈凉州辞〉、〈还京乐〉、〈苏莫遮〉、〈回波乐〉、〈春莺啭〉为例75

第一节 前言75

第二节 五首大曲摘遍的来源76

一、〈凉州辞〉曲调的来源76

二、〈还京乐〉曲调的来源78

三、〈苏莫遮〉曲调的来源78

四、〈回波乐〉曲调的来源79

五、〈春莺啭〉曲调的来源81

第三节 声诗与曲名的联系81

一、〈凉州辞〉与「凉州」的关系81

二、〈还京乐〉与「还京乐」的关系86

三、〈苏摩遮〉与「苏莫遮」的关系87

四、〈回波乐〉与「回波尔时」的关系89

五、〈春莺啭〉与「大小春莺啭」的关系96

第四节 乐曲与声诗的填配97

一、《仁智要录》的作者与内容97

二、「凉州」曲与〈凉州辞〉的填配99

三、「还城乐」曲与〈还京乐〉的填配102

四、「苏摩遮」曲与〈苏莫遮〉的填配104

五、「回杯乐」曲与〈回波乐〉的填配106

六、「春莺啭」曲与〈春莺啭〉的填配108

第五节 小结115

第四章 从《仁智要录》、《三五要录》与《博雅笛谱》论唐代大曲之摘遍和乐曲——以〈想夫怜〉、〈剑器浑脱〉、〈泛龙舟〉为例119

第一节 前言119

第二节 三种大曲摘遍的来源120

一、〈想夫怜〉曲调的来源120

二、〈剑器浑脱〉曲调的来源122

三、〈泛龙舟〉曲调的来源124

第三节 声诗与曲名的联系125

一、〈想夫怜〉的题意与声诗125

二、〈剑器浑脱〉的题意与声诗128

三、〈泛龙舟〉的题意与声诗131

第四节 乐曲与声诗的填配133

一、《仁智要录·想夫怜》与〈相府莲〉的填配133

二、《三五要录·想夫怜》器乐的特色136

三、《仁智要录·剑器浑脱》与〈剑器浑脱〉的填配137

四、《博雅笛谱·剑器浑脱》器乐的特色139

五、《仁智要录·泛龙舟》与〈泛龙舟〉的填配139

六、《博雅笛谱·泛龙舟》器乐的特色142

七、《三五要录·泛龙舟》器乐的特色142

第五节 小结144

第五章 从《五弦琵琶谱》论唐代大曲之摘遍和乐谱——以〈何满子〉与〈簇拍陆州〉为例147

第一节 前言147

第二节 两首大曲摘遍的沿革148

一、〈何满子〉曲调的沿革148

二、〈簇拍陆州〉曲调的沿革150

第三节 声诗与曲名的联系152

一、〈何满子〉与「何满子」的关系152

二、〈簇拍陆州〉与「簇拍陆州」的关系159

第四节 乐曲与声诗的填配161

一、《五弦琵琶谱》的历史与内容161

二、「何满子」曲与〈何满子〉的填配166

三、「簇拍陆州」曲与〈簇拍陆州〉的填配169

第五节 小结172

第六章 从《五弦琵琶谱》论唐代法曲和乐谱——以〈圣明乐〉、〈秦王破阵乐〉、〈饮酒乐〉与〈书卿堂堂〉为例175

第一节 前言175

第二节 法曲的渊源与特色176

一、「法曲」的渊源与流传176

二、「法曲」的曲目与内容179

三、「法曲」的特色与用途180

第三节 四首法曲的沿革185

一、〈圣明乐〉曲调的沿革185

二、〈秦王破阵乐〉曲调的沿革185

三、〈饮酒乐〉、〈堂堂〉曲调的沿革189

第四节 声诗与曲名的联系191

一、〈圣明乐〉与「圣明乐」的关系191

二、〈秦王破阵乐〉与「破阵乐」的关系192

三、〈饮酒乐〉与「饮酒乐」的关系195

四、〈堂堂〉与「堂堂」的关系196

第五节 乐曲与声诗的填配198

一、「圣明乐」曲与〈圣明乐〉的填配198

二、「秦王破阵乐」曲与〈破阵乐〉的填配200

三、「饮酒乐」曲与〈饮酒乐〉的填配204

四、「书卿堂堂」曲与〈堂堂〉的填配206

第六节 小结208

第七章 从《仁智要录》与《五弦琵琶谱》论唐代法曲和乐谱——以〈王昭君〉与〈婆罗门〉为例211

第一节 前言211

第二节 〈王昭君〉法曲与声诗212

一、〈王昭君〉曲调的渊源212

二、胡地与汉室的对比217

三、象徵与譬喻的运用222

四、连章诗的多面陈述223

五、不属于声诗的诗作226

第三节 〈婆罗门〉法曲与声诗231

一、〈婆罗门〉的渊源与声诗231

二、〈婆罗门〉与〈霓裳羽衣〉的关系234

三、〈霓裳羽衣曲〉的特色237

四、〈霓裳羽衣曲〉的内容238

第四节 乐曲与声诗的填配242

一、《仁智要录·王昭君》与〈王昭君〉的填配242

二、《五弦琵琶谱·王昭君》与〈王昭君〉的填配244

三、《仁智要录·婆罗门》与〈婆罗门〉的填配248

第五节 小结250

第八章 从《五弦琵琶谱》与《三五要录》论唐代舞曲和乐谱——以〈昔昔盐〉与〈三台〉为例253

第一节 前言253

第二节 〈昔昔盐〉舞曲与声诗254

一、〈昔昔盐〉舞曲的沿革254

二、〈昔昔盐〉的各首声诗255

三、〈昔昔盐〉的三类主题262

第三节 〈三台〉舞曲与声诗264

一、〈三台〉舞曲的沿革264

二、〈三台〉的各首声诗265

三、〈三台〉曲调的类别269

第四节 乐曲与声诗的填配272

一、《五弦琵琶谱·惜惜盐》与〈昔昔盐〉的填配272

二、《五弦琵琶谱·三台》与〈三台〉的填配276

三、《三五要录·三台》与〈三台〉的填配278

第五节 小结280

第九章 结论283

一、声诗总数与译谱论述的情况283

二、五种乐谱的结构与声诗填配284

三、声诗歌辞在乐曲组织的诠释287

参考书目289

一、古籍书目289

二、近人著作291

三、日文书目295

四、学位论文295

五、期刊论文296

附录一《敦煌曲谱》299

附录二《五弦琵琶谱》3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