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与儒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哲学与儒学
  • 李承贵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凤凰出版社
  • ISBN:978755061049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与儒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第一编 义理1

一、《道德经》、《论语》相似项比较3

1.“不争”观念3

2.“俭朴”精神4

3.“报怨”方式6

4.“均平”意识7

5.简要结语9

二、孔子君子人格内涵及其现代价值11

1.何为君子?11

2.君子人格要素12

3.君子人格之检讨16

三、《易传》中的人文智慧与自然关系及其他20

1.人文与自然的相互观照20

2.几点相关的结论26

四、颜钧的平实之学30

1.闭关悟道30

2.勤勉布道33

3.侠行践道35

4.奇解创道37

5.简要结语42

五、自然主义: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质47

1.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自然主义47

2.中国传统哲学中自然主义之特点53

六、传统文化价值的四个层次59

1.传统文化的生活价值59

2.传统文化的方法价值60

3.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60

4.传统文化的负价值61

七、德性丧失的四种类型63

1.隐匿性丧失63

2.诱迫性丧失64

3.关系性丧失66

4.制度性丧失67

5.反思与检讨69

八、儒佛道三教关系探微——以两晋南北朝为例73

1.相融相摄:儒佛道关系的顺向开展73

2.相拒相斥:儒佛道关系的逆向开展80

3.几点检讨83

九、认知与误读——宋代儒士佛教思想论略87

1.“佛教的认知”与“佛教的误读”87

2.“佛教的批判”与“批判的佛教”93

3.“儒士的意见”与“佛教的前程”98

十、王阳明思想世界中的佛教103

1.“道体”:一抑或二?103

2.不著相,还是著了相?106

3.出家:是修行还是自私?109

4.心性:是“自得”还是空疏?112

5.毫厘之差,还是天壤之别?115

6.修己明道以应对119

十一、论宋儒重构儒学利用佛教的诸种方式124

1.“否定肯定式”124

2.“诠释赋义式”127

3.“改造更新式”131

4.“直接移用式”135

5.几点启示137

第二编 转型141

一、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四大转换及其意义143

1.爱国目标的转换143

2.爱国手段的转换144

3.爱国精神的转换145

4.爱国意识的转换146

二、传统文化价值的四类解读方式148

1.公例主义解读方式148

2.科学主义解读方式152

3.唯物主义解读方式154

4.实用主义解读方式157

5.几点检讨160

三、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三个维度165

1.科学主义维度165

2.人文主义维度167

3.唯物主义维度169

4.意外的收获171

四、中国传统哲学自我完善的道路——以建构“善”的生活为轴心176

1.中国传统哲学建构“善”的生活之资源176

2.中国传统哲学需要改善的空间179

五、中国传统哲学当代开展的四个向度182

1.问题的向度182

2.诠释的向度184

3.实践的向度186

4.自我的向度187

六、生活儒学:当代儒学开展的基本方向190

1.内生性要求191

2.经验性要求192

3.生存性要求193

4.意义性要求194

七、儒家思想的当代困境及其化解之道196

1.儒学当代困境的五种表现196

2.化解当代儒学困境之道201

八、当代儒学开展的三个向度206

1.生活的向度206

2.批判的向度207

3.信念的向度208

九、当代儒学的五种形态209

1.宗教儒学209

2.政治儒学214

3.哲学儒学218

4.伦理儒学223

5.生活儒学227

6.五种形态的意蕴231

十、人文儒学:儒学的本体形态236

1.人文儒学是儒家思想根本内容236

2.人文儒学是儒家思想生长之源239

3.人文儒学是儒家思想开掘之匙244

4.人文儒学是儒家思想学科化之果249

5.人文儒学是儒家思想应对挑战之法253

十一、“人文儒学”何以可能?259

1.如何超越“以西释中”的是与非?259

2.怎样走出理解儒学的困惑?265

3.飘浮在夏文中的朵朵疑云272

第三编 评论277

一、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中国话语”情结279

1.“中国话语”的可能旨趣279

2.“中国话语”情状之诊断281

3.中国哲学研究应如何面对“话语”?284

二、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热点问题述要289

1.关于“郭店楚简”问题289

2.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293

3.关于“重写中国哲学史”问题298

4.关于“中国哲学诠释学”问题303

5.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价值”问题306

6.关于“儒学的当代开展”与“儒教”问题309

三、30年来中国哲学研究的四大成就316

1.方法的自觉316

2.主体性增强318

3.论域的开拓320

4.内容的创新322

四、浅议中国哲学从业者的资质324

1.包容心理324

2.忠诚品质326

3.怀疑态度328

4.独立人格330

五、文化继承的基本范式333

1.几种代表性的文化继承主张333

2.文化继承范式提出的根据338

3.文化继承范式的特征及关系341

4.文化继承范式提出的意义343

六、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生态视域346

1.生态原则及文化的生态性346

2.当代文化建设中的反生态行为348

3.生态地建设文化及其可能性效果351

七、宋明新儒学“儒佛合一”说之检讨——兼论思想的兼容与创新357

1.“儒佛道三教合一”说述略357

2.“儒佛合一”说例案分析360

3.思想的兼容与思想的创新365

八、还严复本有之貌——《严复大传》评议371

1.努力发掘史料,以还严复本有之貌371

2.客观面对史实,以正偏颇错误之论372

3.认真汰选问题,以戒低级重复之作373

4.虚心寻找不足,以深化严复研究374

九、开启“中国哲学史”写作的新范式——评郭齐勇教授新著《中国哲学史》376

1.“哲学问题”与“作者理论”的有机结合376

2.“中国意味”与“西方方法”的有机结合378

3.“因事设论”与“学术创新”的有机结合379

4.“旧经验”与“新成果”的有机结合380

十、儒家思想普适性的三大理据383

1.本体性根据383

2.主体性根据385

3.内在性根据386

十一、国学研究的三大课题——心理准备、方法意识与评估规则390

1.国学研究的心理准备390

2.国学研究的方法意识394

3.国学研究的评估规则400

后记4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