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辉煌的十三年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概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辉煌的十三年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概述
  • 胡中梅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4205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57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163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学科: 成就 地点: 广东省 年代: 1989~2002) 社会主义建设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辉煌的十三年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概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繁荣发展的最好时期1

一、十三年来取得的十大成就1

(一)经济总量率先突破万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第1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名列全国第一,发展后劲增大2

(三)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进入小康,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突破万亿元2

(四)第二、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结构调整优化成效显著3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化程度全国最高3

(六)进出口总额和利用外资均占全国的1/3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4

(七)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4

(八)确立了科教大省地位,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5

(九)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民主法制建设成就显著5

(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6

二、十三年来的基本经验6

(一)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6

(二)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7

(三)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

(四)必须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9

(五)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10

(六)必须坚持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10

(七)必须建立文明法治环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1

(八)必须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12

第二章 改革发展实现新突破15

一、两个超“万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5

(一)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一,超过新、马、泰15

(二)人均GDP达到新兴工业化国家水平16

(三)跃升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17

(四)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的奇迹17

二、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18

(一)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目标基本实现18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19

(三)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19

(四)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20

三、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1

(一)农业生产结构更趋合理化21

(二)林业构筑起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屏障22

(三)农业科技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焕发生机与活力22

四、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23

(一)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化趋势明显24

(二)从行业结构看,支柱产业的比重继续增大,传统产业的比重相应下降24

(三)从组织结构看,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主导作用加强24

五、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5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25

(二)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6

(三)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入26

六、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成效显著27

(一)在交通方面,城乡公路通车里程、高速公路、桥梁拥有量、等级公路、公路密度等均居全国前列27

(二)在能源方面,电力工业得到空前发展,由缺电大省变成电力大省28

(三)在水利建设方面,实现了由“农业命脉”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根本转变29

七、第三产业异军突起30

(一)邮电通讯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迅猛30

(二)现代流通业正在崛起31

(三)旅游产业高歌猛进32

八、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33

第三章 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35

一、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35

(一)广州、深圳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凸显37

(二)珠江三角洲的示范作用加强39

(三)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发展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40

(四)粤港澳经济合作的步伐加快41

二、对外贸易在逆境中稳步前进42

(一)对外贸易总量增长迅速43

(二)贸易方式越来越多样化43

(三)外贸经营主体和出口市场格局多元化43

(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正逐步唱主角44

三、利用外资规模扩大,质量效益提高44

(一)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45

(二)利用外资的形式多样,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主要方式45

(三)利用外资的领域更宽、结构更优46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47

(一)省委、省政府是“走出去”战略的坚定执行者和实践者47

(二)广东企业加快对外扩张的步伐,境外投资渐入佳境48

(三)境外投资方式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49

(四)“走出去”企业的投资区域逐步拓展49

五、对外开放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50

(一)既引资,也引智50

(二)投资软环境不断改善51

第四章 人民生活总体进小康54

一、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54

(一)居民收入日益提高,储蓄存款持续增长54

(二)恩格尔系数稳步下降,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55

(三)居民生活质素进一步改善55

二、环境保护再现南粤碧水蓝天绿地57

(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较大成效57

(二)工业污染、大气污染防治进展良好58

(三)水环境保护工作初见成效59

(四)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59

(五)环保科技和环保产业不断发展60

三、扶贫开就奔康幸福路60

(一)扶持兴办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推进了产业化扶贫工作61

(二)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改善了山区农业生产条件62

(三)加强劳务合作和人才培训,提高了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62

(四)扶贫“两大会战”成绩显著63

四、社会保障体系为百姓织就安全网64

(一)“三条保障线”制度初步建立64

(二)再就业工程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社会稳定的稳压器64

(三)社会福利工作社会化取得历史性突破66

第五章 “科教兴粤”创出新业绩67

一、科技事业兴旺发达,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67

(一)科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67

(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68

(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第一经济增长点68

(四)科技创新硕果累累69

(五)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发育成长69

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和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70

(一)普通教育扎实推进70

(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70

(三)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71

(四)创新教育体制,办学机制更加灵活72

(五)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素质教育逐步推行72

三、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蓬勃发展73

(一)竞技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稳步提高73

(二)群众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成绩显著74

(三)实施“科技兴体”战略,训练水平不断提高75

(四)体育产业发展全国领先76

四、医疗卫生工作进展喜人,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77

(一)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77

(二)新型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78

(三)农村卫生旧貌换新颜78

(四)卫生法制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效果显著79

第六章 思想道德建设谱写新篇章81

一、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构建强大的精神支柱81

(一)精心组织实施“龙头工程”,县以上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扎实有效82

(二)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成果显著83

(三)理论的宣传普及工作取得新进展83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实践活动方兴未艾84

二、坚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良好社会道德风尚逐步形成85

(一)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构建共同理想85

(二)“两思”教育活动声势浩大、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创新86

(三)公民道德建设步步深入88

(四)树新风活动深入持久,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89

(五)涌现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和高尚道德的先进典型91

(六)坚持扫除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净化了社会风气91

三、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广播电视电影和新闻出版事业快速发展92

(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新闻宣传积极主动92

(二)广播电视电影事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93

(三)新闻出版事业获得长足进步95

四、坚持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97

(一)加大文化投入,推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台阶97

(二)精心组织“文化精品”工程,为广大群众提供高尚的精神食粮98

(三)文化产业发展全国第一100

(四)文艺上山下乡和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展开100

五、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出现整体推进、全面拓展的良好态势101

(一)实行“四个原则”、“三个延伸”和“两个转变”101

(二)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102

(三)人的素质明显提高,新的精神风貌处处展现102

(四)涌现了一批创建精神文明的先进单位103

第七章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104

一、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省工作成绩斐然10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104

(二)建立了直接听取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的“直通车”制度106

(三)加快了立法和法制工作体系建设的步伐106

(四)着力抓好普法教育和法学教育107

(五)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的力度加大108

(六)司法公正、法律援助工作成绩突出109

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进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109

(一)加强廉洁自律工作,从政行为进一步得到规范110

(二)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惩处腐败分子,维护了党的队伍的纯洁性111

(三)深入开展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得到治理112

(四)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不断加大112

(五)积极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得到增强113

三、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114

(一)各级领导班子思想上政治上更加成熟和坚强114

(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党员队伍不断壮大115

(三)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116

(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117

第八章 与时俱进,再铸辉煌119

一、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119

(一)今后五年广东工作的指导思想121

(二)实施“四大战略”、增创“五大优势”、实现“五个转变”121

(三)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122

二、努力建设经济强省123

(一)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全面提高开放水平123

(二)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124

(三)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和人才竞争力125

(四)加快推进制度创新,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25

(五)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全省共同富裕126

三、率先建立文明法治环境126

(一)建立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127

(二)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提高社会管理水平127

(三)建立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提高依法治省水平127

(四)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提高社会信用水平128

(五)建立富民安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28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两个水平”、增强“两种能力”128

(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统一思想、团结奋进129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129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社会影响力130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130

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进一步动员全省干部群众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而奋斗130

附录:广东大事记(1989—2002)132

后记1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