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之科学与文明 第8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约瑟著;陈立夫主译;钱昌祚,石家龙,华文广译;程嘉后,刘拓校,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中国之 著
- 出版社: 台湾商务印书馆
- ISBN:
- 出版时间:1977
- 标注页数:534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5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之科学与文明 第8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谢启1
简名对照表1
27 机械工程学1
a 绪言1
作者小引1
图表11
图三五一 潘西罗里关於发明史之书,西元一六四六年版标题页11
图三五二 占凡第斯特拉特之雕版集标题页,描绘当时认为新奇之各种发现与技术(西元一五八五至一六三八年)12
(1)工程师之名称及概念17
(2)封建官僚社会中之艺匠与工程师19
图三五三 晚清宫廷工场(尚方)中工匠操作之图片25
表五四 「周礼考工记」中描述之职业与工业26
(3)工匠职务之传统66
图三五四 工匠与工程师之守护神公输般之纸制木版肖像68
图三五五 鲁班经中之一图片。使用刮刀从事於建造瞭望塔之木工70
图三五六 亭阁或瞭望塔之建造,取自敦煌附近千佛洞第四四五号洞,乃第八世纪洞庙中之壁画73
图三五七 日本剑工着礼服从事锻工(无名氏三十六)74
(4)工具与材料80
图三五九 轮锤之现存最古图画,取自耕织图,西元一二一○年版81
图三五八 汉代人力轮锤模型,为晕绿色釉之陶器(堪萨斯城奈尔逊艺术馆藏)81
图三六○ 传统吊绳式打桩机,用於老丝路(原图西元一九四三年摄)82
表五五 变更物体容积与形状之机械操作分类84
图三六一 中国木工之刨,(该图取自R.A.Salaman之收藏)86
图三六二 有套索杆之框锯或弓锯,取自图书集成艺术典第八卷第二七之二页87
图三六三 西元一九四四年重庆船坞中之锯工(Beaton,一)88
图三六四 学徒使用双舌状之锉89
图三六五 双舌状之锉使用於十七世纪之造币工场(天工开物第八卷第一○之二页)90
图三六六 造船工所用之带钻(Hommel,一)91
图三六八 铜匠用之唧筒钻(Hommel,一)95
图三六七 木工用之弓钻(Hommel,一)95
图三六九 交替运动踏板车床,即盘车(Frémont 五)97
图三七○ 抽丝工具,援铁线(Frémont,十八)100
图三七一 可调整之外卡规上有槽及销针,刻有日期,为西元九年制品103
图三七二 中国之轿子或滑杆(取自Mason,一)105
图三七三 竹管之使用与接合方法(Sp?rry & Schr?ter)106
b 基本机械原理108
(1)杠杆,铰链及连杆机构114
图三七四 作为连杆运动及链结合实例之连耞117
图三七五 西元前十世纪青铜酒壶上之环式铰链118
图三七六 西元前六世纪(周代)复杂设计之青铜铸件,发掘於洛阳119
图三七七 极投影图表明古代战车之分布情形(Bishop,二)123
(2)轮及齿轮,踏板及桨叶123
图三七八 车轮之成盘状,取自传统英国实例之图画(Sturt,一)128
图三七九 战国时代(西元前四或三世纪)之停车场,发现於西元一九五一年发掘河南辉县之皇陵时129
图三八○ 辉县停车场中二轮车详图129
图三八一 重造之辉县式轮车,比例图131
图三八三 辉县轮车模型,示出轮之盘状132
图三八二 辉县式轮车之重造模型132
图三八五 装大头钉之车轮二具有外向成盘状,作为人力操作直立环链泵之飞轮(原图摄於西元一九五八年)133
图三八四 已修复及装合之模型轮车,获自长沙之前汉时代古墓中(西元前一世纪)133
图三八六 重造之长沙式轮车,比例图134
图三八七 东埔寨农场车轮上之拟似圆径支柱及外侧轴承(原照摄於西元一九五八年)136
图三八八 汉代轮匠工作场,山东兗州附近嘉祥之石刻,西元一九五四年发现137
图三八九 汉代重载组合车轮之假想图(Lu,Salaman & Needham)138
图三九○ 轴,轮与曲柄之变化与组合140
图三九一 秦汉时代(西元前三世纪至西元後三世纪)之齿轮147
图三九二 具有回文齿(双螺旋齿)之齿轮状物体148
图三九三 踏板,踏杆与踏车之基本形式154
图三九四 武梁祠画像上之起重滑车(W·Fairbank,一)163
(3)滑车,传动带及链传动164
图三九五 汉代陶瓷瓶表示一井头上有滑车及水斗(Laufer,三)167
图三九六 四川卭崃之铸造砖显示制盐工业168
图三九七 复滑车,齿轮系及希腊文化之鼓式踏车,取自奇器图说(西元一六二七年)169
图三九八 差动器或「中国」之绞车(Davis,一)170
图三九九 中国营造者提升重物之传统方法(Tissandier,四)171
图四○○ 绞盘滑车之另一种用途,钓竿上之卷线框(录自三才图会,西元一六○九年)174
图四○一 马远绘之「冬湖垂钓」,约为西元一一九五年,乃钓竿卷线框之最古图片(录自Sirén,六)176
图四○二 中国多锭纺机,西元一三一三年之图片177
图四○三 当代照片(Hommel,一)表示三锭纺机与前图者相似178
图四○四 无边传动轮179
图四○五 所有文化中所知之最古老纺车图片,认为系钱选所绘,其时为西元一二七○年(录自Waley,十九)180
图四○六 块状辐之传动轮,该式在辐端有带槽之块,其上载以传动带(原照为西元一九四三年所摄)181
图四○七 四川纺车之比例图(谭旦冏,一)184
图四○八 卷纱车用於捻丝及整纬者,录自耕织图(西元一二一○年)188
图四○九 典型之中国缲车,称为丝车床,录自沙式庵等著之蚕丝合编(西元一八四三年)189
图四一○ 动力传送环链传动之最古老图片,录自苏颂之新仪象法要(西元一○九○年)196
(4)曲柄及偏心运动196
图四一一 古埃及曲柄钻,乃摇钻之先驱,取自古埃及帝国之画像201
图四一二 黑龙江省甘南处农用井上绞盘之斜曲柄(原照摄於西元一九五二年)202
图四一三 偏心柄式之曲轴,装有连杆及手柄(西元一三一三年)206
图四一四 古典形式之中国旋转风扇式簸谷机(录自农书,西元一三一三年)207
图四一五 汉墓中晕绿色彩釉陶器上之辳园模型(西元前二世纪至西元後二世纪,现存堪萨斯城奈尔森美术陈列馆)208
(5)螺钉,蜗杆及螺旋翼210
图四一六 连续螺钉或蜗杆及其阴阳螺纹之最初中国图解213
图四一七 轧花机,可能为辗压机之最古老形式(坎底国家博物院)216
图四一八 另一传统式锡兰轧花机具有啮合之蜗杆216
图四一九 西元一三一三年之中国轧花机,装有二手柄者217
图四二○ 中国之轧花机,具有手柄及足踏者217
(6)弹簧及弹簧机构221
(7)导管,管及虹吸223
图四二一 木制灌溉架槽225
图四二二 四川自流井盐田竹管路中之盐水导管,西元一九四四年(Beaton,一)226
图四二三 四川盐业所用竹钻柄接头之连接法,西元一六三七年227
图四二四 古代与中古之中国水管230
图四二五 瓦器虎头喷水口,配合管路之出口者(西元前四至三世纪)234
图四二六 锡兰阿纽拉达普拉之皇家花园中浴亭或自雨亭(西元一九五八年摄)235
(8)瓣,风箱,泵及扇238
图四二七a,b 中国双动活塞风箱最古之图(约西元一二八○年)240
图四二七c,d 中国双动活塞风箱(Hommel,一)241
图四二八 成组之双动活塞风箱,青铜铸工用,西元一六三七年242
图四二九 安南单动双筒冶金风箱(取材於Schroeder,见Frémont,十四)245
图四三一 点火活塞,为东南亚及马达加士卡,即马来文化区域通用之土制点火器(Hough,一)249
图四三○ 锻工风箱,取自甘肃榆林窟之西夏画像,约为十至十三世纪者(段文杰,一)249
图四三二 清代卷轴画之一部分,表示四川盐田中自深井汲取盐水之法(R.Alley之收藏)250
图四三三 军用挥发油火焰投射器之图片,录自西元一○四四年之武经总要258
图四三四 用於十一世纪火焰投射器中双动双活塞单筒压力泵机构之重造及解说260
图四三五 开放式踏板操作旋转扇簸谷机(扬扇),录自西元一六三七年之天工开物266
图四三六 以跳动锤舂谷及以直立扇板簸谷,发现於彭山县之汉砖269
c 机械玩具272
图四三八 阿拉伯式之机械持杯人,载於自动船上,录自 al-Jazari氏西元一三一五年之手稿279
图四三七 人造水沟,供皇家游园会漂流酒杯者,位於韩国庆州鲍石亭279
d 中国著作中叙述之各种机械287
(1)中国工程学文献之性质288
图四三九 传统中国式技艺及工程学之利用与改进以适应现代之需要,一茶叶滚磨机300
(2)使用人力或兽力之古期技术机械301
图四四○ 现时之利用;装於单轮手车上之作物喷射器302
图四四一 现时之利用;几全用木制之割草机302
表五六 中国古籍中叙述及描绘之主要机械303
(ⅰ)捣碾磨三种工作310
图四四二 原始磨之往复运动315
图四四三 旋转磨317
图四四四 典型之中国农村手磨320
图四四五 中国旋转磨;「砻」,焙土制或木制,用以去谷壳及米壳321
图四四六 中国旋转磨;石「磨」,用以粉碎去壳之谷粒,米或小麦以制粉322
图四四七 典型之旋转手磨,汉代墓内模型,装有双漏斗325
图四四八 锅状手磨或漆磨327
图四四九 以牛驱动之谷磨330
图四五○ 以驴驱动之谷磨,由一大绞轮以交叉皮带传动之331
图四五一 齿轮系兽力驱动之碾磨(连磨),共有八磨直接由中央之绞轮传动334
图四五二 纵向行动之边缘滚轮磨(研碾),用以碾辰砂为朱,主要用於矿业及制药业335
图四五三 双旋转边缘流速滚轮磨(石碾),用以碾小米,高粱及大麻等336
图四五四 湖北省之旋转转向轮式边缘滚轮磨337
图四五五 手滚轮(小碘),由二女子操作339
图四五六 兽力滚轮磨,具有漏斗及地轮(辊辗)340
图四五七 橄榄碾碎器,乃古典希腊之特徵(根据Drachmann,七)341
图四五八 另一种橄榄碾碎器,为希腊文化地区所用者(根据Drachmann,七)344
图四五九 兽力滚动磨,用以轧蔗346
(ⅱ)筛与榨二种工作347
图四六○ 以踏板操作之筛(面罗)349
图四六一 水力筛(水打罗)350
表五七 希腊及罗马人义大利所用压榨机之种类351
图四六二 压榨设备之主要种类353
图四六三 极具中国特徵之压油机,由开槽及挖空之大树干制成355
图四六四 绳索离合器式压榨机模型,用於造纸及制烟工业(Mercer博物院)356
(3)近古期技术之机械;耶稣会教士之新介绍与旧重复357
图四六五 环链式戽斗输送器,西元一六二七年奇器图说所载原图359
图四六六 环链式戽斗输送器,取自西元一五七八年Besson氏之工程论学文360
图四六七 以鼓轮踏车操作之水泵,载西元一六二七年之奇器图说363
图四六八 前图所采用之原图,宗卡氏西元一六○七年之工程学论文中之插图364
表五八 在耶稣会教士影响下刊行之中国书籍中描绘之机械365
图四六九 机械或绳索犁(代耕),载西元一六二七年之奇器图说375
(ⅰ)流传情形之拟定损益表376
图四七一 双桔橰,以旋转之圆锥状凸轮操作者(Besson,西元一五七八年)378
图四七○ 斜状人力踏车(Rameli,西元一五八八年)378
(ⅱ)紫禁城中之蒸汽涡轮381
图四七二 闵明我所制蒸汽涡轮公路车之模型,尚有若干其他科学及技术之示范品,以供年轻康熙皇帝之欣赏与学习者,时为西元一六七一年385
图四七三 西藏人之铜制蒸汽喷射吹火器(剑桥考古学及人类学博物院)386
(4)「卡丹」悬置装置390
图四七五 卡丹悬置装置或平衡环,用为病人或旅行者在救护马车或担架上之摇篮,西元一六二九年布兰卡氏所拟393
图四七四 卡丹悬置装置或平衡环,供航海者从事观测时之安息所,为西元一五六七年毕森氏所拟393
图四七六 卡丹悬置装置,为西元一二三七年左右弟杭乃康尔特之笔记中所描绘394
图四七七 具有卡丹悬置装置之十三世纪手提暖炉(罗马圣彼得贮藏所)395
图四七八 唐代(约纪元第八世纪)具有卡丹悬置装置之银制中国香炉(堪普珍藏馆)395
图四七九 具有卡丹悬置装置之黄铜制西藏球体灯,供寺庙用者396
图四八○ 黄铜制西藏球体灯之内部,示出四环及五支轴之悬置装置397
图四八一 十八世纪装平衡环之中国方位角罗盘400
图四八二 儿童舞龙,镶漆屏之一部分404
(5)锁工之艺术408
图四八四 锁工艺术之演进(续)409
图四八三 锁工艺术之演进,模型取自Frémont(十七)409
图四八五 罗马之钥(大英博物院)410
图四八六 第一世纪罗马锁之机构,现存大英博物院(Smith,一)415
图四八七 通用於中国及罗马之一种锁之机构(根据Hommel,一)415
图四八八 一种中国普通门锁之机构,用於棚屋,店铺及工场等(Hommel,一)416
图四八九 现代中国使用之锚钥或T形钥417
图四九○ 安徽及江西所用熟铁及黄铜制弹簧挂锁之实例418
图四九一 一种流行中国之弹簧挂锁(根据Hommel,一)418
e 陆用车辆423
图四九二 有轮车辆演进之图解424
(1)古中国之轮车428
图四九四 周代或汉代之四马二轮战车,乃一青铜器上雕刻之狩猎图(福利尔艺术馆)429
图四九三 行李车(栈车),取自沂南石墓浮雕,约为西元一九三年429
图四九五 汉代四马二轮战车,容庚收藏之青铜器上之雕刻431
图四九六 马拉轮车或轻型车辆之简图,乃战国後期及秦汉时代之特徵433
图四九七 战国时代有装饰之青铜轴盖,发现於山西古墓中437
图四九八 甘肃兰州之乡间车(原照摄於西元一九四三年)438
图四九九 汉代之栈车,彭县模制砖之拓本438
图五○○ 阮元所著考工记车制图解(西元一八二○年)中之一图439
图五○一 前书中之另一图,车身平面图,其下有轴及轴承440
(2)马车,营地磨及手车441
图五○二 塔尔冈之行军磨,Beck氏所重绘445
图五○三 西元一六二七年奇器图说中之行军磨446
(3)单轮手车及加帆车450
图五○四 最具特徵之中国单轮手车,有中央轮及上罩盖,可载客货454
图五○五 按诸葛亮集(约西元二三○年)中之规范重造之诸葛亮军用单轮手车456
图五○六 南方独推车,取自天工开物(西元一六三七年)458
图五○七 西元约一五○年浮雕中之单轮手车459
图五○八 绘於砖上之单轮手车,该砖获自四川成都之古墓(约为西元一一八年)459
图五○九 董永之父坐於单轮手车上,取自武梁祠画像(约西元一四七年)461
图五一○ 中国单轮手车之型式471
图五一一 c式单轮手车,见於陕西武功灌溉区475
图五一二 f式单轮手车,见於陕西西安与临潼间路上475
图五一四 韩国仪仗椅轿(Horwitz,六)476
图五一三 g式单轮手车,见於四川灌县476
图五一五 西元一一二五年京城开封街头之单轮手车480
图五一六 清明上河图中之另一景480
图五一七 单轮手车队,车前端有辅轮以超越小障碍物(ⅰ式)481
图五一八 加帆车简图,帆可助兽力拖曳482
图五一九 加帆车图解,见布拉姆霍克基斯特之书(西元一七九七年)482
图五二○ 想像之中国陆用帆车花饰,载墨凯特尔西元一六一三年之著作485
图五二一 想像之中国陆用帆车另一种花饰,载司匹得西元一六二六年之著作485
图五二二 司蒂文试造成功之加帆车(西元一六○○年),第盖因之印本491
图五二三 营口附近辽河上之冰上游艇,约为西元一九三五年492
(4)里程计493
图五二四 汉代之鼓车,用於皇家仪仗中,取自小汤册祠,约为西元一二五年497
图五二五 汉代记里鼓车之工作模型(王振铎,(三))500
图五二六 工作模型之机构501
(5)指南车504
图五二七 模型指南车上之玉制装饰人形510
图五二八 依照Moule(七)及王振铎(三)而重制之指南车机构514
图五二九 Moule—王氏重制指南车之平面图515
图五三○ 王振铎之工作模型,大齿轮已拆除516
图五三一 Moule(七)所提出符合吴德仁(西元一一○七年)之指南车规格之较复杂装置519
图五三二 汽车差动传动原理图解520
图五三三 依照Lanchester(一)重造之指南车机构524
图五三四 兰开斯特之工作模型,外罩拆除以显示其机构526
图五三五 动作照片,显示重造指南车差动齿轮机构之效率(取自兰开斯特)528
热门推荐
- 3609104.html
- 840526.html
- 2591054.html
- 2002356.html
- 3907838.html
- 507219.html
- 2770698.html
- 3522962.html
- 3240622.html
- 22518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1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03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16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58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05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51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01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15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46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