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法学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宪法学原理
  • 朱福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信出版社
  • ISBN:750860351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9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宪法-法的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宪法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论1

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与特征3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3

一、宪法词义的演变3

二、近现代的宪法概念3

第二节 宪法的特点4

一、宪法的根本法特征4

二、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点6

三、宪法规范的特点7

四、宪法结构的特点9

第三节 宪法的类型10

一、宪法形式上的分类10

二、宪法实质上的分类12

第二章 宪法的价值与功能14

第一节 宪法的价值14

一、我国宪法学者时宪法价值的认识14

二、宪法的价值体现15

第二节 宪法的功能19

一、宪法功能的含义19

二、宪法功能的表现20

第三章 宪法的创制与变动26

第一节 宪法创制26

一、宪法创制的概念26

二、宪法创制权28

三、宪法创制程序30

第二节 宪法变动33

一、宪法变动的概念33

二、宪法的正常变动35

三、宪法的非正常变动38

第四章 宪法的产生与发展趋势39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39

一、宪法产生的概念39

二、近代宪法产生的原因40

三、宪法产生的规律44

第二节 宪法的发展趋势48

一、福利政府危机与宪法的发展趋势49

二、经济全球化与宪法的发展趋势51

第五章 宪法的基本原则56

第一节 宪法基本原则的含义56

一、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56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在不同国家间的区别57

第二节 人民主权原则58

一、人民主权原则的创立与发展58

二、宪法对人民主权原则的确认59

第三节 基本人权原则60

一、人权理论的形成60

二、宪法对基本人权原则的确认61

第四节 法治原则63

一、法治的含义63

二、宪法对法治原则的确认66

第五节 分权与制衡原则67

一、分权学说的产生及其理论争议67

二、三权分立原则在宪法中的表现68

第二编 政府73

第六章 有限政府原理75

第一节 政府概说75

一、政府的概念与特征75

二、政府的起源75

三、政府职能78

第二节 有限政府80

一、政府的分类80

二、有限政府的含义81

三、有限政府的合法性82

第三节 有限政府的理论及其发展84

一、有限政府理论的萌芽84

二、有限政府学说的形成86

三、有限政府原理的发展89

第七章 政府权力的形成92

第一节 政府权力的来源92

一、专制政府之政府权力的来源92

二、民主政府之政府权力的来源93

三、关于政府权力来源的宪法规定94

第二节 政权组织形式95

一、政权组织形式概述95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96

三、我国宪法中关于政权组织形式的规定99

第三节 选举制度100

一、选举制度概述100

二、选举制度的功能102

三、我国宪法以及相关法律关于选举制度的规定103

第四节 政党制度107

一、政党与政党制度概述107

二、政党制度的分类110

三、政党制度的功能111

四、我国宪法关于政党制度的规定112

第八章 中央政府114

第一节 国家元首114

一、国家元首的概念与特征114

二、国家元首的类型115

三、国家元首的职权116

四、我国宪法关于国家元首的设置117

第二节 立法机关118

一、立法机关概述118

二、立法机关的组织体制119

三、立法机关的职权120

四、我国宪法关于立法机关的设置121

第三节 行政机关126

一、行政机关的概念126

二、行政机关的体制126

三、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126

四、行政机关的职权128

五、我国宪法关于行政机关的设置128

第四节 司法机关130

一、司法机关的概念和特征130

二、法院的组织体制和法官制度131

三、检察机关的属性及其体系设置133

四、我国宪法关于司法机关的设置134

第九章 地方政府139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139

一、国家结构形式概述139

二、国家结构形式的分类139

第二节 我国宪法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规定144

一、我国实行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144

二、行政区域划分146

第三节 我国宪法关于地方制度的规定147

一、地方制度概述147

二、地方政府149

三、普通行政区域153

四、民族自治地方156

五、特别行政区158

第四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62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特点163

二、居民委员会163

三、村民委员会165

第三编 公民的基本权利167

第十章 人权与公民基本权利169

第一节 人权169

一、人权的宪政意义169

二、西方人权传统170

三、中国的人权观175

第二节 公民与国籍176

一、公民的概念及其含义176

二、公民身份的历史演变178

三、国籍180

第三节 公民基本权利182

一、概念182

二、特征182

三、分类184

第十一章 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187

第一节 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与自由187

一、平等权189

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0

三、表达自由191

四、诉愿权197

第二节 人身权利和自由199

一、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01

二、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202

三、住宅不受侵犯203

四、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204

五、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204

第三节 经济、社会、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205

一、财产权208

二、社会保障权和物质帮助权211

三、劳动权213

四、受教育的权利215

五、文化活动的权利和自由215

第四节 特定人的权利216

一、保障妇女的权利216

二、残疾人的权利的保护217

三、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217

四、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益218

第十二章 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219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历史回顾219

一、近代社会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219

二、现代社会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和扩展220

第二节 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法理分析221

第三节 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原则223

一、限制的必要性223

二、限制的适度性225

三、限制的平等性227

四、限制的合法性228

第十三章 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障230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障观念230

第二节 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障模式232

一、近代西方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模式233

二、近代中国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模式234

三、我国现行宪法的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模式235

第三节 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障制度236

一、立法制度236

二、行政权控制制度237

三、司法制度237

四、其他公权力的制约制度238

第四编 宪法的实施239

第十四章 违宪责任241

第一节 违宪责任的概念和特征241

一、违宪责任的概念241

二、违宪责任的特征241

第二节 违宪责任的主体242

一、违宪责任的主体界定标准242

二、违宪责任的主体范围243

第三节 违宪责任的种类和形式244

一、违宪责任的种类244

二、违宪责任的形式245

第十五章 违宪审查的功能247

第一节 违宪审查与宪法至上247

一、美国的司法审查与宪法至上247

二、奥地利的宪法法院与宪法至上248

三、德国和法国的违宪审查与宪法至上248

四、俄罗斯的宪法法院与宪法至上249

第二节 违宪审查与人权保障249

一、根据人权的分类来确定法律的违宪250

二、目的审查标准250

三、手段审查标准251

四、字面审查标准251

第三节 宪法审查与民主252

一、违宪审查与麦迪逊式民主252

二、违宪审查与卢梭式民主253

三、中国的违宪审查模式与民主理念254

第四节 违宪审查与权力配置255

一、违宪审查与三权分立的矛盾255

二、违宪审查与权力来源正当性的悖论255

三、违宪审查的合理性256

第十六章 违宪审查的模式257

第一节 立法机关审查模式257

一、英国的议会制审查模式257

二、前苏联的最高权力机关审查模式257

三、立法机关审查模式评述258

第二节 普通法院审查模式259

一、普通法院审查模式的历史和现状259

二、普通法院审查模式的特点259

三、普通法院审查模式评述261

第三节 专门机构模式261

一、专门机构模式溯源262

二、德国的宪法法院模式263

三、法国的宪法委员会模式264

第四节 中国的违宪审查264

一、违宪审查模式的启示265

二、我国的违宪审查及存在的问题265

三、我国违宪审查的模式选择267

第十七章 宪法解释271

第一节 宪法解释概述271

一、宪法解释的分类271

二、宪法解释的意义272

三、我国宪法解释的价值误区273

第二节 宪法解释的主体、程序和效力274

一、宪法解释的主体274

二、宪法解释的程序276

三、宪法解释的效力277

第三节 宪法解释的原则278

一、宪法解释的原则的主要功能278

二、宪法解释的内容原则278

三、宪法解释的形式原则279

第四节 我国的宪法解释280

一、解释的主体281

二、解释的实践281

三、解释的效果和问题283

四、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完善284

第十八章 宪法的执行与遵守285

第一节 概述285

一、宪法的执行与遵守的概念285

二、宪法的执行与遵守的条件285

第二节 宪法的执行287

一、依宪立法287

二、宪法的司法适用288

三、宪法的私法化290

第三节 宪法的遵守2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