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No.6 2005 资源型城市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No.6 2005 资源型城市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
  • 蔡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649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城市-劳动就业-研究报告-中国-2005;城市-社会保障-研究报告-中国-2005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No.6 2005 资源型城市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目录1

上篇3

专题报告一 中国人口转变与政策分析3

一 人口转变与增长持续性3

二 劳动年龄人口与就业5

表6

专表1-1 农村劳动力外出增长情况6

专表1-2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变化7

图9

专图1-1 城镇就业弹性与城乡整体就业弹性的不同变化趋势9

图表目录9

三 人口教育素质及政策10

四 人口健康素质及政策14

五 养老保障模式改革17

六 城乡二元结构、贫困人口和性别不平等20

专题报告二 2004~2005年的就业形势与政策24

一 2004年中国就业形势25

专图2-1 2001年第一季度至2004年第四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变化29

二 2004年就业市场的几个特点32

三 2005年就业趋势和政策建议40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与特征45

第一章 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与历史沿革45

下篇45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的历史沿革60

第二章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表现70

第一节 中国城市的增长状况71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增长状况74

表2-1 不同地区及城市规模的增长速度79

图2-1 不同资源类型城市的人均GDP的对数值变化状况80

表2-2 不同开采阶段城市的增长状况(人均GDP)81

表2-3 不同资源类型城市的增长状况(人均GDP)82

图2-2 不同类型城市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1991年)85

表2-4 产业结构与增长速度87

图2-3 东北三省与其他省市增长速度的比较88

表2-5 不同年份东北三省与其他省市人均GDP对比89

第三节 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增长的进一步探讨89

表2-6 各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增长速度91

表2-7 部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经济指标94

图2-4 阜新市近年来煤炭生产变化状况97

图2-5 1990年以来全国原煤产量98

第三章 资源型城市就业状况100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的就业状况100

图3-1 不同类型城市1990~2000年各行业就业增长状况102

表3-1 城市非农业户口人口的劳动力市场状况103

表3-2 资源型城市的劳动力市场状况(2000年)106

表3-3 资源型城市的劳动力市场状况(2002年)107

第二节 开采阶段与资源类型对就业的影响108

表3-4 不同开采阶段资源型城市劳动力市场状况(2000年)109

表3-5 不同开采阶段资源型城市劳动力市场状况(2002年)110

图3-2 进入枯竭期城市的劳动力市场状况111

图3-3 不同资源类型城市的劳动力市场状况(2000年)113

表3-6 东北三省的城市劳动力市场状况(2000年)114

表3-7 东北三省的城市劳动力市场状况(2002年)115

图3-4 不同城市下岗失业者和内退者实现再就业的比例117

表3-8 下岗失业及内退者再就业前后的单位类型对比118

第三节 资源型城市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119

表3-9 部分资源型企业办社会情况120

第四章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特征与就业127

第一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工业结构128

表4-1 1991年不同开采阶段城市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129

表4-2 1991年不同资源类型城市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129

表4-3 部分城市煤炭采选业和加工业产值及比重(1989年)131

表4-4 部分城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石油加工业产值及比重(1989年)132

表4-5 部分冶金城市黑色或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加工业产值及比重(1989年)133

第二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格局和二元结构135

表4-6 1989年部分城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总产值中的比重136

表4-7 2002年部分城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总产值中的比重137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企业规模结构139

表4-8 1980年部分行业的工业总产值比重140

第四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劳动力结构与就业143

表4-9 1990年城乡非农业劳动者的行业分布数量和比重144

表4-10 2000年城乡非农业劳动者的行业分布数量和比重145

第五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贫困与社会保障149

第一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收入水平及其变化150

表5-1 1990年以来两类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变化150

表5-2 不同规模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对比(部分年份)152

表5-3 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153

表5-4 不同开采阶段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154

表5-5 不同城市类型和行业的劳动者工资性收入155

第二节 贫困发生状况及差异156

图5-1 历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变化状况158

表5-6 不同类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状况159

图5-2 城市规模与贫困发生率(2004年8月)160

表5-7 东北三省各类城市的贫困发生率162

表5-8 不同地区与不同开采阶段城市的贫困发生率163

图5-3 资源枯竭型城市贫困发生率164

图5-4 人均GDP增长率(1989~2002年)与贫困发生率(455个观测值)167

图5-5 城镇失业率(2000年)与贫困发生率(2004年)(646个观测值)168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保障状况169

图5-6 城镇劳动参与率与贫困发生率(646个观测值)169

表5-9 不同类型城市的年龄结构与就业率171

表5-10 最低生活保障发放标准(2001年11月)173

图5-7 不同资源类型城市的低保标准(2001年11月)174

表5-11 不同地区低保标准的比较175

表5-12 不同规模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实际发放水平176

表5-13 不同资源类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实际发放水平177

图5-8 油气型城市的低保发放水平(2004年11月)178

第六章 资源型城市的非正规就业179

第一节 非正规就业的概念179

图6-1 就业总量增长与就业渠道消长183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的非正规就业188

表6-1 66城市从事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数量188

表6-2 实现再就业的劳动者单位类型189

图6-2 未受就业冲击和遭遇就业冲击者的单位类型分布191

图6-3 获取当前工作的时间与工作性质192

表6-3 当前这份工作获得时间与工作形式193

表6-4 获取当前工作的时间与工作形式195

表6-5 不同城市内劳动者社区就业状况196

表6-6 不同类型城市劳动者与单位/雇主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197

第三节 资源型城市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198

表6-7 不同单位类型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199

表6-8 社区就业与非社区就业者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200

表6-9 不同工作性质就业者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201

表6-10 不同就业形式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202

表6-11 签订劳动合同者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203

第七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转型与解决就业的障碍204

第一节 条块分割体制对矿业企业改革的阻碍204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需要理顺214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诱导了资源枯竭型城市选择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220

第四节 资金匮乏是一个严重的瓶颈224

图7-1 各省人均受教育水平与人均GDP值对照229

第五节 教育培训缺乏灵活和激励机制229

图7-2 各省市受教育与人均GDP对比230

图7-3 社区学习中心231

第八章 政府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出台的政策及评价238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价238

表8-1 失去工作正在找工作(下岗失业)者的生活来源240

表8-2 不同规模城市的保障状况241

表8-3 不同类型城市的老年人生活来源243

表8-4 城市规模与老年人保障状况244

表8-5 国有经济部门下岗至今持续时间与领取生活费状况246

表8-6 从国有经济部门排斥出来的下岗者和失业者领取社会保障状况248

表8-7 救助遭受就业冲击者与过度保护249

第二节 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评价250

图8-1 不同城市下岗失业者和内退者实现再就业的比例251

表8-8 城镇下岗失业与再就业状况253

表8-9 得到政府帮助与劳动力市场参与、失业选择255

表8-10 政府提供的培训: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城市对比258

图8-2 实现再就业者找工作的途径259

表8-11 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和内退者现在的月工资261

第三节 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评价264

表8-12 不同类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发放比率265

图8-3 不同类型城市的贫困发生与保障状况267

图8-4 两种口径计算出来的贫困发生率269

第四节 中央政府出台的特殊政策及其效果272

表8-13 东川矿区保有铜储量表(1990年)278

图8-5 东川矿区1960~2002年精矿含铜产量280

表8-14 2002年金沙公司的铜金属产量与探获矿量281

第一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283

第九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283

第二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就业296

附表310

附录310

附表2-1 不同类型城市的增长速度:被解释变量为1989~2002年人均GDP增长速度310

附表2-2 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被解释变量为人均GDP增长速度311

附表3-1 中国失业最严重的城市312

附表3-3 部分资源型城市近年来产业结构和人口增长情况313

附表3-2 部分资源型企业的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人数情况(2001年)313

附图5-1 1990~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资源型城市/非资源城市)314

附图314

附图5-2 不同资源类型的城市贫困发生率315

附图5-3 不同地区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城市贫困发生率对比315

附表5-1 在岗职工的工资水平316

附表5-2 不同类型城市未工作者的生活来源状况316

附表8-1 Probit模型估计:(遭遇冲击者)劳动参与选择317

附表8-2 Probit模型估计:(遭遇冲击者)失业选择3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