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火炮试验与动力学性能设计计算新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火炮试验与动力学性能设计计算新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第2章 内弹道性能试验13
2.1概述13
2.2关于膛内时期火药气体压力13
2.2.1膛内时期火药气体压力与其质量密度和温度的关系13
2.2.2膛内时期火药气体压力时间曲线变化规律15
2.3实际测试得到的弹底与膛底压力的关系18
2.3.1火药气体本身具有的压力18
2.3.2实际测试时得到的火药气体压力19
2.4采用微波干涉仪测量弹底与膛底火药气体压力的新方法29
2.4.1微波干涉仪测量弹底与膛底火药气体压力的分析29
2.4.2微波干涉仪测得的弹底与膛底火药气体压力一致性检验32
2.5火炮弹丸初速测量误差34
2.5.1减小测量误差的意义34
2.5.2对火炮弹丸初速测量误差的分析35
2.6后坐动量大小在强装药中的应用38
2.6.1强装药及其使用的要求38
2.6.2选配与使用强装药的原则40
2.7火炮系统内弹道性能设计指标给出原则43
2.7.1某坦克炮内弹道性能规定值和实际试验结果的分析44
2.7.2改变初速对后效期结束后坐部分具有的最大自由后坐动能的影响49
2.8加药法强装药对火炮受力影响的分析52
2.8.1加药法与保温法获得强装药对火炮受力的影响52
2.8.2在火炮身管寿命中期使用加药法强装药对火炮受力的影响59
2.8.3在火炮身管寿命中期使用加药法强装药可以适当减小弹丸初速61
本章参考文献63
第3章 外弹道性能试验64
3.1概述64
3.2具有倾向性影响时试验结果平均值计算方法64
3.2.1具有倾向性影响时试验结果平均值应进行修正计算64
3.2.2修正计算方法65
3.2.3不同计算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67
3.2.4计算方法的应用68
3.2.5考虑倾向性影响时单发命中率的计算方法72
3.2.6对部队作战使用的影响74
3.3对火炮弹丸立靶密集度进行综合评定的分析77
3.3.1立靶密集度的综合评定77
3.3.2综合评定的原因与原则77
3.3.3综合评定的应用82
3.3.4在评定时要区分射表值和战技指标值的关系84
3.4对火炮校正射击试验方法的分析85
3.4.1校正射击的目的85
3.4.2校正界限值的确定86
3.4.3射弹发数与界限值L的关系88
3.4.4反常值的确定90
3.4.5试射靶上立靶密集度值的选取92
3.4.6试射靶制作时弹道下降量的计算93
3.4.7校正射击时必须收集和计算的数据94
本章参考文献95
第4章 火炮动力学性能试验97
4.1概述97
4.2两个小球发生碰撞时的动量守恒问题97
4.3火炮发射时的动量守恒问题99
4.3.1膛内时期火药气体具有的压力是系统内力99
4.3.2膛内时期系统总动量以及后坐部分和弹丸具有动量计算方法100
4.3.3后效期火药气体使后坐部分获得的动量增量102
4.3.4后效期结束时后坐部分具有的自由后坐动量103
4.3.5膛内时期后坐部分和弹丸具有动量的大小103
4.3.6膛内时期后坐部分获得自由后坐动量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104
4.3.7后效期后坐部分获得自由后坐动量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105
4.4两种火药气体冲量相对变化率计算方法108
4.4.1传统计算方法108
4.4.2本书使用的计算方法109
4.4.3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111
4.5两种方法计算自由后坐动量与实测值的比较112
4.5.1两种方法计算滑膛炮自由后坐动量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112
4.5.2两种方法计算线膛炮不带炮口装置自由后坐动量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114
4.5.3两种方法计算线膛炮带炮口装置自由后坐动量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117
4.6自由后坐诸元与运动动能的计算方法119
4.6.1后坐部分自由后坐诸元的计算新方法119
4.6.2膛内时期后坐部分自由后坐行程长的计算方法120
4.6.3后效期后坐部分自由后坐诸元的计算方法121
4.6.4后坐部分运动动能的计算方法122
4.7炮口动能与后坐动量对火炮受力影响的分析125
4.7.1炮口动能大小对火炮总体(炮架)受力的分析125
4.7.2刚性炮架火炮受力的分析126
4.7.3火炮总体(炮架)强度试验弹种条件的选择127
4.7.4炮口动能与后坐动能对火炮受力的比较128
4.7.5采用后坐动量金属利用系数评价火炮动力学特性方法132
4.7.6结论与看法133
4.8无坐力炮原理应用于一般火炮设计时的探讨134
4.8.1关于减轻火炮设计质量问题134
4.8.2一般火炮后坐动量(动能)计算方法135
4.8.3火炮无后坐条件137
4.8.4 75mm无坐力炮无后坐条件的分析142
4.8.5某100mm火炮动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的分析145
4.8.6膨胀波火炮设计原理的分析150
4.8.7结论与看法153
4.9后效期火药气体动力学性能的分析153
4.9.1火药气体喷出炮口临界断面时声速的统计分析154
4.9.2火药气体从炮口临界断面喷出现象的分析156
4.9.3滑膛与线膛混合型火炮等效推力喷射速度的计算157
4.10等效推力喷射速度A的统计结果159
4.10.1火炮发射时火药气体动力学性能的统计分析159
4.10.2后效期火药气体等效推力喷射速度的统计计算160
4.10.3线膛炮和滑膛炮等效推力喷射速度A方差一致性检验164
4.10.4线膛炮和滑膛炮等效推力喷射速度A平均值一致性检验165
4.10.5炮口声速的统计与计算167
4.11带炮口制退器对弹丸初速的影响167
4.11.1炮口制退器质量的影响167
4.11.2炮口制退器结构特征对v0值的影响168
4.12自由后坐车车轮转动对自由后坐性能数据的修正计算方法169
4.12.1车轮转动对自由后坐参数的影响169
4.12.2车轮转动对后坐体的平动试验数据的影响170
4.12.3对几种火炮考虑与不考虑转轮转动影响时计算结果的比较174
4.13对GHN-155 mm榴弹炮弹道自由后坐试验结果的分析175
4.13.1问题的提出175
4.13.2不考虑后坐车车轮转动时自由后坐参数的试验结果175
4.13.3考虑后坐车车轮转动影响时自由后坐参数的试验结果176
4.13.4考虑与不考虑后坐车车轮转动时自由后坐参数试验结果的比较177
本章参考文献177
第5章 火炮强度与身管寿命试验179
5.1概述179
5.2火炮动力试验装置考核火炮强度的可行性分析180
5.2.1有关采用火炮动力试验装置考核火炮强度180
5.2.2对反后坐装置的受力分析181
5.2.3对研制火炮动力试验装置的分析183
5.2.4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火炮动力试验装置概况184
5.2.5我国自行研制的火炮动态后坐模拟试验装置186
5.3提高火炮身管寿命的分析189
5.3.1火炮身管寿命状况及内弹道特征量的统计与分析190
5.3.2航空炮身管寿命的特殊情况193
5.3.3对火炮身管内膛磨损特征的分析194
5.3.4应开展身管弹道使用寿命和作战使用寿命研究196
本章参考文献206
第6章 炮口装置性能试验207
6.1概述207
6.2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炮口装置性能计算方法211
6.2.1炮口装置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212
6.2.2自由后坐时炮口装置能量效率计算方法215
6.2.3在炮架上射击时炮口装置能量效率计算方法216
6.3现行炮口装置性能计算方法应用的局限性218
6.3.1不能准确反映炮口装置本身在后效期具有的动力学性能218
6.3.2不能在不同弹药(种)上通用219
6.4炮口装置本身具有的动力学性能的测试与计算方法219
6.4.1后效期炮口装置冲量特性的测试与计算方法219
6.4.2炮口装置后效期能量效率的测试与计算方法221
6.5现行方法与本章给出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224
6.5.1同一种火炮发射不同弹药(种)时计算结果的比较224
6.5.2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不同火炮炮口装置性能结果的比较230
6.6在炮架上射击时炮口装置动力学性能的测试与计算方法232
6.6.1带与不带炮口装置火药气体冲量相对变化率计算方法232
6.6.2后效期炮口装置动力学性能计算方法237
6.6.3 59式130mm加农炮后效期炮口装置动力学性能计算结果242
6.7炮口装置能量效率与后坐动量变化率和后效期动量效率的关系243
6.7.1后效期火药气体推力冲量特征量243
6.7.2后坐动量变化率λ的定义式(不考虑炮口装置质量影响时)243
6.7.3火药气体冲量相对变化率的定义式244
6.7.4炮口装置能量效率的定义式245
6.7.5炮口装置三个性能特征量(ηE、σ、λ)之间的关系246
6.7.6火炮后坐动量相对变化率λ的计算方法248
6.7.7炮口装置能量效率计算的另一种方法249
6.8枪口制退器在后效期具有的动力学性能计算方法250
6.8.1 12.7mm高射机枪枪口制退器效率试验结果250
6.8.2枪口制退器动力学性能计算方法比较251
6.8.3枪口制退器后效期能量效率计算结果252
6.9炮口装置后效期动力学性能综述253
本章参考文献256
热门推荐
- 1370117.html
- 2169914.html
- 2118786.html
- 2561446.html
- 1811932.html
- 3553982.html
- 1458451.html
- 3610677.html
- 1464272.html
- 14649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20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07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21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42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94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89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08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08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63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6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