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 进展与述评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 进展与述评
  • 王广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3477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48页
  • 主题词:货币和银行经济学-研究-西方国家-20世纪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 进展与述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 20世纪初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及近百年来发展的主要脉络1

§1.1 1900年前后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1

§1.2 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发展的主要脉络6

第2章 货币与经济关系的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12

§2.1 货币本质与职能及货币定义的研究不断深入12

2.1.1 早期的货币本质观13

2.1.2 现代货币名目论的兴起和发展15

2.1.3 管理通货论主导地位的确立17

2.1.4 货币定义之争与货币本质观的进一步发展18

2.1.5 “新货币经济学”对货币本质与职能研究的新思路22

§2.2 货币与经济关系的理论研究不断完善22

2.2.1 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23

2.2.2 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争鸣36

2.2.3 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入39

§2.3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理论研究取得的新成果43

2.3.1 关于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问题的早期论述44

2.3.2 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给理论45

2.3.3 货币学派对外生货币论的拓展46

2.3.4 新剑桥学派对货币“内生性”的论述49

2.3.5 新古典综合派对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理论的发展50

2.3.6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理论的简要评述52

第3章 货币供求理论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54

§3.1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54

3.1.1 侧重于微观的分析方法55

3.1.2 日益丰富的影响因素57

3.1.3 精巧公式表述的理论模型63

§3.2 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68

3.2.1 逐渐扩大的货币供给口径69

3.2.2 看似简单的货币供给模型73

3.2.3 关于货币供给的可控性80

§3.3 货币均衡理论的发展81

3.3.1 威克塞尔的货币均衡理论82

3.3.2 缪尔达尔、哈耶克对威克塞尔货币均衡理论的修正与发展83

3.3.3 凯恩斯及其后继者的货币均衡理论87

3.3.4 弗里德曼的货币均衡理论89

第4章 利息与利率理论研究的进展91

§4.1 利息性质研究的进展91

4.1.1 从非货币性因素考察利息的来源92

4.1.2 从货币性因素考察利息的来源92

§4.2 利率决定理论研究的进展93

4.2.1 利率决定的局部均衡分析94

4.2.2 利率决定的一般均衡分析95

4.2.3 从利率结构体系分析利率的决定97

§4.3 关于利率对经济变量作用的研究100

4.3.1 利率对物价的作用分析100

4.3.3 利率对货币供求的作用分析101

4.3.2 利率对储蓄和投资的作用分析101

4.3.4 利率对汇率的作用分析102

4.3.5 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104

§4.4 利率政策理论成为研究的重点105

4.4.1 发达国家经济背景下的利率政策理论105

4.4.2 对发展中国家利率政策的研究109

第5章 储蓄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111

§5.1 储蓄理论发展沿革111

§5.2 早期的储蓄理论112

5.2.1 亚当·斯密认为节俭有益经济增长112

5.2.2 马尔萨斯反对强制储蓄112

5.2.3 威克塞尔的储蓄投资理论113

5.2.4 哈耶克对储蓄作用的分析113

§5.3 不断发展的储蓄理论114

5.3.1 凯恩斯的储蓄理论114

5.3.2 斯密西斯的绝对收入理论117

5.3.3 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理论118

5.3.4 莫迪利亚尼的储蓄生命周期理论120

5.3.5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124

5.3.6 储蓄与经济增长理论126

第6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研究的深化130

§6.1 20世纪前20年的通货膨胀理论130

§6.2 凯恩斯的通货膨胀理论131

6.2.1 凯恩斯对货币与物价关系认识的转变132

6.2.2 凯恩斯对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及政策主张133

§6.3 50~60年代西方通货膨胀理论的发展134

6.3.1 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视角从需求面扩展到供给面134

6.3.2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理论的深化: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135

6.3.3 开放条件下西方通货膨胀理论的发展136

§6.4 70年代后西方理论界对“滞胀”原因的研究138

6.4.1 新古典综合派对“滞胀”解释的微观化139

6.4.2 新剑桥学派的“滞胀”理论140

6.4.3 哈耶克“滞胀”是滥用需求管理政策的苦果142

6.4.4 货币主义:“滞胀”是政府过度干预的恶果143

6.4.5 理性预期学派的解释144

6.4.6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解释144

6.4.7 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147

§6.5 关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148

6.5.1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观点149

6.5.2 弗里德曼:通货膨胀是一种疾病149

6.5.3 理性预期学派的通货膨胀中性论150

6.5.4 弗莱堡学派的主要观点150

6.5.5 哈耶克的分析151

§6.6 西方通货膨胀理论的其他主要观点152

6.6.1 关于通货膨胀的不同定义152

6.6.2 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理论的发展153

6.7.1 30年代前后西方通货紧缩的历程157

§6.7 西方通货紧缩理论研究的进展157

6.7.2 关于通货紧缩原因的分析159

6.7.3 关于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165

§6.8 20世纪90年代主要的通货紧缩理论观点168

6.8.1 莱德勒关于通货紧缩的理论169

6.8.2 关于通货紧缩的心理因素分析170

6.8.3 克鲁格曼的通货紧缩理论170

6.8.4 波特尔和加利·西林的实体经济因素论173

6.8.5 曼德尔:通货紧缩不是一幅完美的图画174

6.8.6 芩克尔:没有理由害怕通货紧缩175

第7章 货币政策理论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178

§7.1 货币政策成为现代金融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178

7.1.1 金本位制及其以前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情况178

7.1.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货币政策理论研究开始受到重视181

7.1.3 20世纪50~60年代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3

7.1.4 20世纪70~80年代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186

7.1.5 80年代中期以后的货币政策理论研究取向188

§7.2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理论189

7.2.1 货币政策的含义和目的190

7.2.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190

7.2.3 凯恩斯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191

7.2.4 凯恩斯对利率的分析192

7.2.5 凯恩斯货币政策理论的评述192

§7.3 现代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理论193

7.3.1 新剑桥学派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193

7.3.2 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政策理论194

7.3.3 现代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政策理论的评述198

§7.4 货币学派和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199

7.4.1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199

7.4.2 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206

7.5.1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208

§7.5 80年代以后货币政策理论的新发展208

7.5.2 “相机抉择”和“简单规则”两种货币政策规范的进一步研究211

第8章 金融市场理论研究取得重大进展215

§8.1 1929~1933年危机期间关于金融市场理论研究的重点215

§8.2 30年代后对市场工具及定价模型的研究216

8.2.1 债券定价模型217

8.2.2 国债定价模型217

8.2.3 股票定价模型218

8.2.4 期货定价模型219

8.2.5 期权定价模型220

§8.3 50~60年代金融市场理论研究的进展221

8.3.1 资本结构理论的创建221

8.3.2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222

8.3.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222

8.4.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修正模型223

§8.4 70年代基于金融创新的金融市场理论发展223

8.4.2 套利定价理论(APT)225

8.4.3 期权定价理论226

§8.5 90年代对金融工程理论的研究228

8.5.1 西方学者对金融工程的认识228

8.5.2 金融工程产生和发展的背景229

8.5.3 金融工程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230

§8.6 有关金融市场理论的其他若干重要进展230

8.6.1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230

8.6.2 有效市场理论232

8.6.3 资本结构理论234

第9章 发展中的金融中介理论与实践237

§9.1 金融中介功能的理论研究与发展237

9.1.1 20世纪前对金融中介功能的认识237

9.1.2 20世纪金融中介功能研究的深化238

9.1.3 对发展中国家金融中介研究的关注243

§9.2 金融中介经营模式的发展245

9.2.1 金融中介的经营模式246

9.2.2 20世纪80年代后金融中介经营模式的变化247

9.2.3 20世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金融中介经营模式的变革248

§9.3 金融中介的管理理论与发展249

9.3.1 金融中介的风险种类249

9.3.2 金融中介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251

9.3.3 金融中介的风险管理方法256

第10章 汇率、国际收支及内外均衡理论研究走向深入261

§10.1 国际收支理论的发展沿革261

10.1.1 初步认识国际收支现象的早期研究262

10.1.2 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研究264

10.1.3 现代国际收支理论的形成与主要内容267

§10.2 汇率理论的发展沿革284

10.2.1 汇率理论发展沿革的主要动因285

10.2.2 主要汇率理论的形成及内容评述289

§10.3 内外均衡理论的发展沿革304

10.3.1 内外均衡的经济目标及政策305

10.3.2 丁伯根法则306

10.3.3 斯旺图示306

10.3.4 米德在内外均衡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308

10.3.5 蒙代尔在内外均衡方面的主要贡献309

10.3.6 米德、蒙代尔之后的理论发展311

第11章 国际货币体系研究的四次高潮315

§11.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试图恢复金本位制的研究315

§11.2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体系研究318

11.2.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318

11.2.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及对其运行政策效果的评价320

11.2.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322

11.2.4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各种货币改革方案325

11.3.1 牙买加体系的形成327

§11.3 牙买加体系下的国际货币体系研究327

11.3.2 牙买加体系评述328

11.3.3 牙买加体系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330

§11.4 9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研究333

11.4.1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矛盾日益突出333

11.4.2 欧元的出现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335

11.4.3 近年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观点339

11.4.4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案与设想341

第12章 金融发展理论产生重大影响344

§12.1 金融发展理论的沿革344

§12.2 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论346

12.2.1 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346

12.2.2 决定金融发展的基本因素348

12.2.3 金融发展的一般趋势348

12.2.4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350

§12.3 肖与麦金农的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351

12.3.1 金融压制理论351

12.3.2 金融深化理论354

12.3.3 80年代后麦金农对金融发展理论的修正355

§12.4 80年代的金融发展理论——麦金农和肖模型的实证分析357

12.4.1 卡普—马西森的理论357

12.4.2 加尔比斯的两部门模型358

12.4.3 弗赖的金融发展模型358

12.4.4 80年代金融发展理论评述360

§12.5 90年代的金融发展理论——科学性和实用性不断增强361

12.5.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362

12.5.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362

12.5.3 90年代金融发展理论的政策含义364

§12.6 金融发展理论的其他分析框架及批评365

12.6.1 金融阻滞论——从结构角度对金融压制的认识365

12.6.2 金融约束论——金融深化问题的另一分析框架366

12.6.3 金融危机论——从经济与金融关系的角度对金融过度发展问题的批评369

12.6.4 来自其他学派的批评371

第13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理论成为新的研究重点374

§13.1 金融风险的分析与管理理论374

13.1.1 金融风险分析374

13.1.2 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375

13.1.3 金融风险分析和定价的理论与模型376

§13.2 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技术381

13.2.1 市场风险衡量和管理的现代方法381

13.2.2 信用风险的管理与衡量385

§13.3 关于金融危机的理论386

13.3.1 金融危机的界定387

13.3.2 现代金融危机理论的演进和发展389

§13.4 关于金融监管的理论397

13.4.1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397

13.4.2 金融监管理论的不断发展398

第14章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其他进展与趋势403

§14.1 金融脆弱性理论403

14.1.1 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404

14.1.2 克瑞格的安全边界说405

14.1.3 斯蒂格利茨等人的信息不对称说405

§14.2 金融创新理论406

14.2.1 金融创新的成因分析406

14.2.2 金融创新的效应分析410

14.2.3 80年代末期以来金融创新理论的新进展411

§14.3 行为金融理论412

14.3.1 行为金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413

14.3.2 行为金融理论对现代金融市场理论的质疑414

14.3.3 行为金融学日益受到广泛关注415

§14.4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419

学者译名索引4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