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下一代技术及影响 通信、计算机与广播电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下一代技术及影响 通信、计算机与广播电视
  • 周志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750435220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通信技术-应用-广播电视-研究;计算机应用-广播电视-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下一代技术及影响 通信、计算机与广播电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 下一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1

一、前言1

二、NGN、NGI与“下一代”的含义2

三、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特点3

3.1 数字技术统一所有的传输信号,IP协议包容不同的网络业务3

3.2 骨干网通信容量飞速提高,运营成本不断降低4

3.3 接入网由窄带向宽带迅速迈进,呈多业务、多元化特点4

3.4 网络交换更加灵活高效,软交换、光交换成为研究核心4

3.5 移动通信技术活力强劲,软件无线电技术有望解决互通5

3.6 通信平台更加开放灵活,业务应用更加丰富便捷5

3.7 编码技术更新换代,通信效率更加高效6

四、下一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特点6

4.1 硬件性能飞速提升,普适计算无处不在6

4.2 操作系统不断更新,编程模式逐步演化7

4.3 存储技术迅猛发展,海量数据应用无忧7

4.4 媒体资源日益升值,内容检索更加智能8

4.5 数字版权倍受关注,版权保护更受瞩目8

4.6 信息终端叠彩纷呈,数字家庭初露端倪9

4.7 软件技术融入文化,内容产业方兴未艾9

五、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10

5.1 对技术体系的影响10

5.2 对业务形态的影响12

5.3 对政府监管的影响14

六、几点建议15

6.1 确立以我为主的广播电视发展战略15

6.2 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16

6.3 进一步强化对内容的监管17

第一篇 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19

一、目前现状19

1.1 通信业发展概况19

1.2 通信行业的基本特色24

1.3 存在的问题27

二、发展趋势28

2.1 三网融合29

2.2 未来通信的基本指标和基本特色33

三、下一代通信中的关键技术36

3.1 物理层关键技术36

3.2 下一代网络技术39

3.3 下一代移动通信发展及关键技术43

3.4 宽带无线、3G演进与NGN51

3.5 全IP的含义52

3.6 家庭联网与社区宽带网53

第二篇 下一代通信技术对广播电视业务发展的影响58

一、下一代通信业务对广播电视业务发展的影响58

1.1 多媒体业务将是下一代通信的主要业务58

1.2 IPv6业务58

1.3 3G和B3G的移动多媒体业务60

1.4 下一代通信业务对广播电视业务发展的影响62

二、下一代通信传输对广播电视业务发展的影响63

2.1 下一代通信需要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63

2.2 光纤高速传输技术63

2.3 光交换与智能光网络64

2.4 城域网66

2.5 软交换67

2.6 下一代通信传输技术对广播电视业务发展的影响68

三、下一代通信接入对广播电视业务发展的影响69

3.1 突破用户接入的瓶颈69

3.2 甚高速数字用户环路(VDSL)69

3.3 基于EPON的光纤到家(FTTH)70

3.4 自由空间光系统(FSO)71

3.5 无线宽带接入(WLAN)73

3.6 下一代通信接入技术对广播电视业务发展的影响74

四、其他新技术及影响74

4.1 IP智能终端74

4.2 网络安全技术75

五、小结75

第三篇 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广电系统的影响78

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78

1.1 宏观发展角度79

1.2 具体技术层面80

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广电系统带来的影响83

2.1 媒体内容83

2.2 媒体网络84

2.3 媒体计算86

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87

3.1 数字媒体的安全问题87

3.2 数字媒体的处理90

3.3 数字版权管理90

3.4 人工智能在广电系统的应用92

3.5 媒体网络的研究93

3.6 海量信息处理94

3.7 动漫与网络游戏95

第四篇 下一代软件技术发展趋势与数字内容产业98

一、软件与软件工程98

1.1 软件的本质特性98

1.2 软件技术的发展历程99

二、下一代软件技术发展趋势100

2.1 软硬件之间的异构性促进了软件技术的发展100

2.2 网构软件的概念100

2.3 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100

三、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101

3.1 软件服务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101

3.2 嵌入式软件市场不断扩大101

3.3 软件出口高速增长102

3.4 Linux开始进入推广应用的关键阶段102

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思路102

4.1 软件产业的新动向102

4.2 大力发展国产软件103

4.3 软件也需要包装103

4.4 参与国际竞争103

五、数字内容与数字文化104

5.1 数字文化与数字经济104

5.2 发达国家的数字内容产业104

5.3 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105

5.4 数字文化工程105

六、数字内容处理技术与软件105

6.1 数字艺术105

6.2 电子服务106

6.3 信息安全106

6.4 嵌入式软件107

6.5 数字内容处理软件107

6.6 数字内容广电传播网络107

6.7 面向服务的数字内容平台107

七、数字内容产业108

7.1 数字内容产业的范畴108

7.2 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趋势108

7.3 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现状109

7.4 软件竞争与内容竞争109

八、数字内容产业与人才培养110

第五篇 下一代计算机技术对广电传媒产业的影响113

一、下一代计算机技术113

1.1 计算机技术发展进程回顾113

1.2 计算机新技术发展趋势114

1.3 下一代计算机技术:概念与框架115

二、下一代计算机核心技术对广电传媒产业的影响115

2.1 信息化:下一代广电产业的本质特征115

2.2 计算机技术与广电传媒产业的内在联系115

2.3 下一代计算机核心技术对广电传媒产业的影响117

三、下一代计算机相关技术对广电传媒产业的影响121

3.1 海量存储121

3.2 信息安全124

3.3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智能信息处理127

四、计算机技术与传统广电传媒技术的融合及新媒体形态的产生130

4.1 传统广电传媒技术体系130

4.2 计算机技术与传统广电传媒技术的融合130

4.3 基于先进传媒信息技术体系的新媒体形态131

4.4 新媒体形态分类规则132

五、主要新媒体形态分析研究133

5.1 网络流媒体133

5.2 IPTV134

5.3 移动媒体138

5.4 分众媒体141

第六篇 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趋势与业务融合144

一、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与研究144

1.1 通信网络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的发展144

1.2 下一代网络的研究状况146

1.3 下一代网络研究的共识149

二、关于下一代网络的若干重大科学问题152

2.1 IP技术与边缘论的再思考152

2.2 全光网络与光电混合网络之争156

2.3 网络交换机制与网络控制机制159

2.4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网络服务提供160

三、三网融合162

3.1 三网融合的概念与内涵162

3.2 IP在三网融合中的作用163

3.3 三网融合的策略166

四、数字媒体网络167

4.1 概念与意义167

4.2 数字媒体网络的研究内容168

五、几个需要特别指出的问题171

5.1 融合将分阶段分步骤实现171

5.2 业务融合是网络融合的重要标志171

5.3 需要更宏观地分析有线电视网络172

5.4 鼓励创新,尤其鼓励标准方面的创新173

六、小结173

第七篇 数字家庭与数字电视176

一、数字化浪潮下的家庭数字化176

二、数字家庭176

2.1 以电视机为中心的数字家庭177

2.2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数字家庭177

2.3 家庭网络178

三、适应未来数字家庭的数字电视发展战略之建议180

3.1 加强对数字电视节目单元——“元节目”的研究180

3.2 进一步加强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改造180

3.3 加强高清电视(HDTV)节目的制作和服务181

3.4 加强数字电视标准化工作181

第八篇 电信与广电的业务融合和产业竞争184

一、电信产业链及发展趋势184

1.1 窄带技术下的电信产业链184

1.2 宽带技术下的电信产业链186

1.3 下一代网络(NGN)下的电信产业链191

二、广电产业链及发展趋势194

2.1 传统技术下的广电产业链194

2.2 当前数字技术下的广电产业链195

2.3 下一代广电网中的产业链198

三、广电业与电信业的业务融合199

3.1 传统业务的融合199

3.2 当前业务的融合199

3.3 下一代广电网与电信网的业务融合201

四、电信业与广电业的发展:结构、竞争与管制203

4.1 市场现状203

4.2 产业发展:结构、竞争与管制204

五、产业竞争能力比较206

5.1 产业竞争力关键指标206

5.2 电信与广电业务竞争力对比207

六、广电部门的优势、劣势与机遇、挑战209

6.1 广电部门的优势209

6.2 广电部门的劣势209

6.3 广电部门的机遇209

6.4 广电部门的挑战210

七、广电部门的对策建议210

7.1 深化广电部门体制改革210

7.2 尽快制定、完善有关数字电视标准210

7.3 积极探索适合数字电视的经营模式211

7.4 抓住机遇,发展内容制作部门211

7.5 促进电视台的竞争与发展211

7.6 加快数字网络的改造步伐212

八、广电监管政策建议212

8.1 逐步改革纵向一体化监管的体制212

8.2 加快广电部门体制改革的步伐212

8.3 扩大广电网络的开放212

8.4 扶持公益性的节目制作和运营部门213

第九篇 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与政策走向分析216

一、信息产业“十五”发展计划及执行情况216

1.1 “十五”计划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216

1.2 “十五”计划进展情况217

二、信息产业目前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218

2.1 面临的形势218

2.2 存在的问题219

三、信息产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与政策走向分析219

3.1 “十一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219

3.2 信息产业“十一五”重点工作220

3.3 电信业“十一五”的重点工作221

3.4 政策走向分析222

四、对未来我国三至五年广播电视发展的几点建议223

第十篇 文化消费需求与广电业务发展战略227

一、文化消费产品的类型与文化消费的特点227

1.1 文化消费的特点227

1.2 文化消费产品的类型228

1.3 媒体文化消费产品及其特点229

二、我国当前文化消费的现状与趋势232

2.1 在各类文化消费产品中,教育培训消费居主导地位232

2.2 文化消费终端多元化,互联网的地位急剧上升233

2.3 消费方式的变化,强调以用户为中心236

三、数字电视业务用户需求分析237

3.1 数字电视业务存在较大需求市场237

3.2 娱乐仍是数字电视消费的主要目的237

3.3 付费专业频道具有较大发展空间238

四、数字化时代的广电发展战略240

4.1 提升影视文化产品的整体质量与核心竞争力240

4.2 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改造,开展互动电视业务与增值服务241

4.3 实现跨媒体经营,节约成本,最大化利用资源242

4.4 开辟新的业务243

第十一篇 MP技术及其发展态势247

一、MP技术的定位、特色和优势247

1.1 MP技术的定位247

1.2 MP技术的特色和优势249

二、MP技术的设计理念和核心内容252

2.1 MP技术的设计理念252

2.2 MP的端对端服务质量QoS技术252

2.3 MP网络的安全性253

2.4 MP网络的可经营性254

2.5 MP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性255

2.6 MP高性能交换机的路由表扩展性和稳定性256

三、MP技术可能产生的影响257

3.1 MP技术对有线电视网发展的影响257

3.2 MP技术对互联网发展的影响257

3.3 MP技术对电信网向下一代网络发展的影响258

3.4 以客厅为中心的个性化家庭娱乐和交流平台260

四、MP技术应用预期目标和产业化前景261

4.1 MP网络市场定位261

4.2 MP提供的业务类型267

4.3 MP商业应用案例和国际推广情况268

4.4 MP网络当前服务能力和发展规划268

五、建议与对策270

5.1 进一步深入研究MP技术的影响270

5.2 采用MP技术进行有线电视网的试验270

5.3 采用新技术、新思路,走创新发展有线电视网之路271

后记274

参考文献2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