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计算新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凯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9381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学科: 计算机辅助计算)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辅助计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计算新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网络移动计算2
第1章 移动计算网络2
第1节 移动计算概述2
第2节 无线通信网络2
1.2.1 ARDIS2
1.2.2 MOBITEX3
1.2.3 CDPD3
1.2.4 GPRS4
1.2.5 WAP4
1.2.6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4
1.2.7 无线局域网6
1.2.8 Ad hoc网络6
第3节 蜂窝移动Internet7
第4节 移动网络的安全8
第5节 网络移动计算的发展前景8
1.5.1 便携终端的普及8
1.5.2 无线接入Internet9
1.5.3 宽带移动通信网9
第2章 移动IPv411
第1节 基本构架12
第2节 代理发现13
第3节 注册13
2.3.1 注册过程14
2.3.2 鉴别过程15
2.3.3 注册消息15
2.3.4 家乡代理发现16
2.3.5 重传注册消息17
第4节 隧道技术17
2.4.1 IP的IP封装18
2.4.2 最小封装20
2.4.3 通用路由封装21
第5节 移动IP与其他层协议的关系22
第6节 应用实例23
第7节 小结24
第3章 IPv626
第1节 地址分配26
3.1.1 地址结构27
3.1.2 IPv6地址的表示方法27
3.1.3 IPv6地址分配29
3.1.4 联播30
第2节 即插即用的自动地址配置31
3.2.1 链路局部地址31
3.2.2 无状态自动配置32
3.2.3 有状态配置34
第3节 IPv6的移动性34
第4节 IPv6的路由34
3.4.1 路由表35
3.4.2 邻居发现35
3.4.3 多播路由35
3.4.4 小结36
第5节 IPv6的安全性36
第6节 结论37
第4章 移动IPv639
第1节 介绍39
第2节 与移动IPv4的比较40
第3节 术语42
4.3.1 一般术语42
4.3.2 移动IPv6术语43
第4节 移动IPv6概述43
4.4.1 基本操作43
4.4.2 新的IPv6目的地选项45
4.4.3 新的目的地选项的排列要求46
4.4.4 新的目的地选项的IPsec要求46
4.4.5 新的IPv6ICMP消息46
4.4.6 概念上的数据结构46
4.4.7 绑定管理49
第5节 新的IPv6目的地选项和消息类型50
4.5.1 绑定更新选项50
4.5.2 绑定认可选项52
4.5.3 绑定请求选项54
4.5.4 家乡地址选项55
4.5.5 移动IPv6的目的地选项的子选项56
4.5.6 ICMP家乡代理地址发现机制请求消息58
4.5.7 ICMP家乡代理地址发现应答消息59
第6节 对IPv6邻居发现机制的修改60
4.6.1 对路由器宣告消息格式的修改60
4.6.2 对前缀信息息选项格式修改61
4.6.3 新的宣告消息时间间隔格式62
4.6.4 新的家乡代理信息选项格式63
4.6.5 发送路由器宣告消息的变化64
4.6.6 发送路由器请求消息的变化64
第7节 对所有IPv6节点的要求65
4.7.1 对所有IPv6主机和路由器的要求65
4.7.2 对所有IPv6路由器的要求65
4.7.3 对IPv6家乡代理的要求65
4.7.4 对IPv6移动节点的要求66
第8节 通信节点的操作66
4.8.1 从移动节点接收数据包66
4.8.2 接收绑定更新67
4.8.3 对缓存一个绑定的请求的操作67
4.8.4 对删除一个绑定的请求的操作68
4.8.5 发送绑定认可消息68
4.8.6 发送绑定请求消息68
4.8.7 缓存替换策略68
4.8.8 接收ICMP错误消息69
4.8.9 向移动节点发送数据包70
第9节 家乡代理的操作70
4.9.1 接收路由器宣告消息70
4.9.2 动态家乡代理地址发现71
4.9.3 主转交地址注册72
4.9.4 取消主转交地址注册74
4.9.5 为移动节点截取数据包74
4.9.6 通过隧道把截取的数据包传送到移动节点75
4.9.7 重组家乡子网76
第10节 移动节点的操作77
4.10.1 离开家乡时发送数据包77
4.10.2 与IPsec互操作78
4.10.3 离开家乡时接收数据包79
4.10.4 移动检测80
4.10.5 形成新的转交地址82
4.10.6 发送“绑定更新”到家乡代理82
4.10.7 动态家乡代理地址发现83
4.10.8 发送“绑定更新”到通信节点84
4.10.9 用先前的转交地址建立转发路径85
4.10.10 重传“绑定更新”消息86
4.10.11 发送“绑定更新”的速率限制86
4.10.12 接收“绑定认可”消息86
4.10.13 接收“绑定请求”消息87
4.10.14 接收ICMP错误消息87
4.10.15 接收本地“路由器宣告”消息87
4.10.16 接收通过隧道传送来的“路由器宣告”消息88
4.10.17 使用多个转交地址89
4.10.18 路由广播数据包89
4.10.19 返回家乡90
第11节 协议所用的常数91
第12节 IANA的考虑91
第13节 安全考虑91
4.13.1 绑定更新、认可和请求91
4.13.2 家乡地址选项92
4.13.3 一般的移动计算问题92
主要参考文献94
第二篇 网络多媒体计算98
第5章 多媒体与网络98
第1节 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98
5.1.1 网络多媒体应用98
5.1.2 网络多媒体应用系统的种类100
第2节 网络多媒体的特性100
第3节 多媒体网络102
第6章 多媒体承载网及服务质量105
第1节 两种网络体系结构105
6.1.1 面向连接的网络106
6.1.2 面向无连接的IP网络107
6.1.3 两种体系结构的比较108
第2节 网络技术的融合和光网络109
第3节 多媒体接入网112
6.3.1 千兆以太网112
6.3.2 ISDN技术113
6.3.3 xDSL技术114
6.3.4 光纤入户116
6.3.5 HFC(棍合光纤同轴电缆)116
6.3.6 卫星通信117
第4节 多媒体网络的服务质量118
6.4.1 服务质量及其层次118
6.4.2 典型的网络服务质量119
6.4.3 网络服务质量的定义120
6.4.4 网络服务质量的使用121
第7章 IP多媒体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124
第1节 IP网络的多媒体支持结构124
7.1.1 IETF工作组和ITU-T124
7.1.2 体系结构126
第2节 网络服务质量的实现129
7.2.1 资源预留——RSVP130
7.2.2 IP综合业务结构133
7.2.3 IP区分业务137
7.2.4 总结141
第3节 多媒体的传输141
7.3.1 RTP/RTCP报文格式141
7.3.2 RTP协议设计原则146
7.3.3 RTP的应用146
第4节 会话支持协议147
7.4.1 多媒体会话描述(RFC2327)148
7.4.2 会话公布153
7.4.3 会话初始化协议(RFC2543)155
7.4.4 实时流控制协议(RFC2326)160
第8章 多媒体网络应用164
第1节 ITU的会议协议系统164
8.1.1 概述164
8.1.2 ITU网络会议系统结构和组成165
8.1.3 传统的视频会议系统169
8.1.4 IP网上的会议系统171
第2节 IP电话173
8.2.1 IP Phone的主要开发组织和技术标准174
8.2.2 系统组成175
8.2.3 关守的信令通信177
8.2.3 IP电话的服务质量178
第3节 Mbone上的多媒体系统179
8.3.1 概述179
8.3.2 组播网络180
8.3.3 各个会议工具181
主要参考文献185
第三篇 网络并行计算189
第9章 概论189
第1节 并行计算基础189
9.1.1 什么是并行计算189
9.1.2 为什么需要并行计算190
9.1.3 并行计算的发展过程190
9.1.4 并行计算的模型和分类193
第2节 网络并行计算基础198
9.2.1 基本概念198
9.2.2 为什么要发展网络并行计算环境199
9.2.3 互联系统本质分析201
第3节 基本术语206
第10章 机群计算210
第1节 基本体系结构210
10.1.1 基本结构210
10.1.2 基本分类212
10.1.3 中间件213
第2节 专用机群215
第3节 非专用机群218
10.3.1 非专用机群的意义和问题218
10.3.2 典型系统——Condor220
第4节 资源管理系统(RMS)225
10.4.1 RMS简介225
10.4.2 典型RMS系统——负载共享软件LSF227
第5节 消息传递编程环境232
10.5.1 PVM232
10.5.2 MPI235
第11章 网格计算240
第1节 网格计算简介241
第2节 网格计算基础软件包:Globus项目246
第3节 客户/服务器模式:NetSolve和Ninf项目251
第4节 基于Java的网格计算:Javalin项目256
第12章 网络并行计算关键技术259
第1节 网络、操作系统和协议259
12.1.1 网络互连系统259
12.1.2 操作系统264
12.1.3 网络协议265
第2节 单一系统映像270
12.2.1 中间件层271
12.2.2 操作系统核心层273
12.2.3 硬件层273
第3节 负载平衡274
12.3.1 负载平衡的基本问题274
12.3.2 静态负载平衡275
12.3.3 动态负载平衡276
第4节 任务调度和分配283
12.4.1 确定性任务调度285
12.4.2 任务分配289
12.4.3 动态任务调度290
第5节 进程迁移291
12.5.1 进程迁移的设计目标292
12.5.2 进程迁移实现技术292
第6节 并行编程环境295
12.6.1 并行程序模式和编程语言295
12.6.2 编译技术298
12.6.3 并行调试技术299
12.6.4 故障分析与容错300
第13章 一些流行系统概览303
主要参考文献317
第四篇 网络分布式对象计算322
第14章 基于分布式对象计算的CORBA322
第1节 分布式对象计算322
第2节 什么是CORBA324
第3节 CORBA对象模型326
第4节 CORBA体系结构328
14.4.1 接口类型328
14.4.2 客户和服务器方接口329
14.4.3 CORBA系统组成部分331
14.4.4 方法调用334
14.4.5 CORBA的特点335
第5节 COM/DCOM与CORBA336
14.5.1 COM/DCOM336
14.5.2 COM/DCOM和CORBA的比较343
第15章 CORBA的核心345
第1节 OMG接口定义语言345
15.1.1 IDL基本规则345
15.1.2 模块346
15.1.3 基本类型346
15.1.4 构造类型348
15.1.5 包容器类型350
15.1.6 异常类型351
15.1.7 any类型352
第2节 ORB接口352
15.2.1 ORB操作352
15.2.2 对象引用操作353
15.2.3 ORB和OA初始化354
15.2.4 获取初始对象引用355
15.2.5 与线程有关的操作356
第3节 动态调用接口357
15.3.1 NamedValue对象和NVList对象357
15.3.2 请求对象358
15.3.3 请求调用方法359
15.3.4 DII示例360
第4节 动态框架接口362
15.4.1 ServerRequest对象362
15.4.2 DSI语言映射363
第5节 接口库363
15.5.1 接口库范围364
15.5.2 实现依赖性364
15.5.3 接口库基础365
15.5.4 接口库接口365
15.5.5 库标识366
15.5.6 类型码367
第6节 可移植的对象适配器367
15.6.1 POA基本原理368
15.6.2 POA策略370
15.6.3 创建POA370
15.6.4 创建和激活对象371
15.6.5 去活对象373
15.6.6 撤消POA373
15.6.7 请求控制374
第16章 CORBA服务和CORBA公共设施376
第1节 CORBA服务376
16.1.1 名字服务376
16.1.2 事件服务377
16.1.3 生命期服务378
16.1.4 持久对象服务379
16.1.5 事务服务379
16.1.6 并发控制服务380
16.1.7 关系服务381
16.1.8 外表化服务381
16.1.9 查询服务382
16.1.10 许可服务383
16.1.11 属性服务383
16.1.12 时间服务383
16.1.13 安全服务384
第2节 CORBA公共设施385
16.2.1 业务对象385
16.2.2 水平公共设施386
16.2.3 垂直公共设施386
第17章 CORBA应用程序设计388
第1节 CORBA与软件体系结构388
第2节 基于CORBA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391
17.2.1 CORBA核心服务391
17.2.2 系统组件分析392
第3节 建立一个CORBA应用程序393
17.3.1 VisiBroker forC++393
17.3.2 基于VisiBroker的CORBA应用程序开发过程395
17.3.3 使用VisiBroker配置应用程序400
主要参考文献403
热门推荐
- 3221663.html
- 3132966.html
- 1735936.html
- 2489217.html
- 1249383.html
- 503462.html
- 3471328.html
- 2402456.html
- 2075619.html
- 31637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87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0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12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76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13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37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8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63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14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3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