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与转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与转化
  • 赖力行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81998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与转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上篇7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7

第一节 先秦两汉的《诗》《骚》评论7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12

第三节 唐宋金元文学批评的诗化17

第四节 明清的文学评点19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论23

第一节 经学方法24

一、依经立义与笺注25

二、索隐批评26

第二节 史学方法28

一、“诗史”说28

二、以史证诗30

第三节 品评批评32

一、赏“气格”、“神韵”:品评批评的指向32

二、“涵咏”:品评批评的思维方式35

三、以形象说诗:品评批评的话语方式36

第四节 以意逆志41

一、古代文学的写意性42

二、以意逆志46

三、知人论世49

第五节 辨体批评55

一、“郑笺”:辨体批评的萌芽58

二、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辨析60

三、“以文为诗”和“以诗为词”:体裁规范与文体风格69

第六节 比较批评75

一、文学风格的比较76

二、语言、意象、性格、叙事技法的比较82

第三章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知音”论92

第一节 “操千曲而后晓声”:“知音”的创作经验93

第二节 “博观”与“识见”:“知音”的容受力与辨别力97

第三节 “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生活阅历与文学理解104

第四节 “竖起脊梁,撑开慧眼”:批评的主体性111

第四章 古代文学批评的话语系统117

第一节 古代文学批评术语的特点117

一、古代文学批评术语的类型117

二、古代文学批评术语的特点118

第二节 古代文学批评术语的文化成因121

第五章 古代文学批评家个案研究126

第一节 钟嵘《诗品》的批评意识和批评方法126

一、设“品第”、“显优劣”的批评意识127

二、《诗品》的文学批评方法129

第二节 王夫之的辨体批评135

一、驳“诗史”说136

二、不同类型诗歌的文体特点辨析141

三、从语言表达方式看诗体146

第三节 曾国藩的散文批评149

一、“文道俱至”149

二、“胸襟”、“器识”与“自然之文”152

三、倡“阳刚”之美154

下篇159

第六章 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159

第一节 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的历史过程159

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展的四个阶段159

二、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160

三、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留下实绩的批评家举隅172

第二节 传播方式的变化与现代批评的萌芽——以王国维和《教育世界》为例176

一、王国维和《教育世界》的办刊宗旨176

二、“小说评论专栏”的现代批评意识178

三、传播方式的新变与现代批评的萌芽187

第三节 西方批评理论直接促进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188

一、新文学呼唤新批评189

二、欧美三大批评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生192

三、20世纪上半叶翻译、介绍的欧美文学批评论著201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批评与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213

一、俄苏文学批评的引进与左翼文学批评213

二、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精神内核219

三、整体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思维特征222

第七章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形态与方法227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三种形态227

一、介入创作的批评228

二、追求独立的精神文化价值的批评234

三、为社会政治服务的批评238

第二节 社会历史批评的主导地位及其发展243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独特价值243

二、社会-历史批评是新文学批评家的自觉选择245

三、马克思主义批评论是社会历史批评的理论基础246

四、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247

五、批评中介论:社会历史批评发展的新思路250

第三节 “新方法论”影响下文学批评的科学性追求257

一、20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的“方法论热”257

二、科学,还是艺术:走向科学的形而上思考258

三、艰难的起步:走向科学的形而下探索265

第四节 体验:中国文学批评古今贯通的基本方法269

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体验性特征269

二、体验: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必备基础273

第八章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家个案研究280

第一节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280

一、《红楼梦评论》概述280

二、《红楼梦评论》是传统批评现代转化的最早尝试283

第二节《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的文学批评学意义285

一、潘光旦《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述要286

二、《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的文学批评学意义291

第三节 胡风、冯雪峰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299

一、胡风的批评实践和批评观299

二、冯雪峰与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建设304

第四节 李健吾与中、西方文学批评传统309

一、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309

二、李健吾的批评实践315

结语 中国文学批评的民族性与现代性317

一、中国文学批评的民族特色317

二、追求现代性和民族性相结合的文学批评321

后记3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