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沈阳市志 11 计划管理·统计·劳动工资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物价·标准化与计量管理·经济体制改革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沈阳出版社
- ISBN:754411409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30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5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沈阳市志 11 计划管理·统计·劳动工资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物价·标准化与计量管理·经济体制改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3
计划管理体制与计划种类6
计划管理体制6
1957年以前的计划管理体制6
“大跃进”时期的计划管理体制7
调整时期的计划管理体制8
十年动乱时期的计划管理体制9
1978年以后的计划管理体制9
计划种类与指标体系9
部门计划及其管理12
工业生产计划与企业管理12
农业计划管理13
商业计划管理14
对外经贸计划管理15
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16
技术改造投资计划管理17
利用外资计划管理19
物资分配计划管理19
劳动工资计划管理20
社会事业计划管理21
计划单列22
第一次计划单列22
第二次计划单列23
计划编制与执行25
经济恢复时期的计划工作25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25
经济计划工作的建立26
经济恢复时期取得的成就27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编制与执行27
计划编制经过28
计划主要指标和要求28
计划执行中遇到的问题30
“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31
第二个五年计划和调整时期(1958—1965)计划的编制与执行34
“二五”计划编制经过34
“二五”计划执行结果36
调整时期的计划工作与执行情况37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的编制与执行40
计划编制经过40
计划的主要任务41
计划执行情况43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的编制与执行45
计划编制经过45
计划的主要任务45
计划执行情况47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的编制与执行48
计划编制经过49
国民经济调整规划50
“五五”计划执行情况52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的编制与执行53
计划编制经过53
计划的任务目标与重点53
计划执行情况55
铁西工业区总体改造规划59
总体改造规划59
总体改造项目设想的提出59
规划的编制60
计划机构与职能范围69
计划机构的建立与演变69
职能范围的变化70
统计77
概述77
专业统计84
工业统计84
农业统计85
运输邮电统计86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与建筑业统计87
商业统计88
对外贸易统计89
物价统计90
物资统计91
劳动工资统计92
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环境民政与政法统计93
人口统计95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96
职工家计调查97
农民家计调查98
统计调查100
定期统计报表100
统计报表制度100
搜集资料方法100
统计报表报送渠道101
统计指标体系101
普查103
第一次工业普查103
第二次工业普查104
工农业总产值和劳动就业调查105
第一次人口普查106
第二次人口普查106
第三次人口普查107
私营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普查108
国民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产值普查108
重点调查108
抽样调查109
统计管理110
统计报表管理110
统计基础建设111
原始记录111
统计台账111
统计分析112
定期统计分析112
专题统计分析113
综合统计分析114
统计服务115
搞好统计分析,为领导提供服务115
办好“开放式”统计,推动统计信息社会化进程116
统计信息自动化119
统计监督与统计法制120
统计监督120
统计法制121
管理机构123
劳动工资管理129
概述129
劳动计划与工资基金管理132
计划管理体制132
地方为主转为中央集权管理132
放权与分级管理132
条块管理132
职工人数计划133
职工队伍的发展变化134
计划外用工136
职工素质136
工资计划138
劳动生产率计划139
工资基金管理140
劳动就业142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就业状况142
劳动力市场142
工夫市142
职业介绍场所142
从业状况144
招用办法144
雇佣与强制劳动145
新中国时期的就业安置工作146
失业救济146
劳动力资源管理147
就业安置148
就业管理152
失业职工职业介绍所152
劳动介绍所152
建筑工人调配处152
劳动就业委员会153
劳动力介绍所及劳动职业介绍所153
劳务市场153
劳服企业管理153
企业劳动力管理154
用工制度154
旧中国用工制度154
废除封建把头制155
固定工与临时工制度155
合同工制度157
其他用工形式157
劳动力调配159
劳动力节约挖潜和剥离159
支援外地160
调剂余缺160
援助外国161
异地调转162
市内调整(调动)163
复工复职163
劳动定员定额163
编制定员164
劳动定额167
精简职工168
劳动纪律171
职业技术培训172
新中国以前就业培训172
技工学校173
概况173
学制与工种(专业)设置175
招生与录取175
毕业生考核与分配176
教师与教学176
就业训练176
概况176
学制与专业(工种)177
经费177
在职工人培训178
徒工培训178
委托培训178
技术培训179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81
概况181
安置方法182
试验安置182
插队落户安置183
创办知青场(厂)队安置183
就地就近安置183
按政策抽调回城安置183
管理教育184
带队干部184
知青生活管理185
知青的作用和贡献186
工资188
工资等级制度188
旧中国的工资状况188
供给(包干)制192
实行以实物为计算基础的工资制度193
东北地区新的工资制度194
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195
1952年工资改革195
1956年工资改革195
工资制度局部调整与改进196
1985年工资改革198
企业工资制度改革202
私营和公私合营企业工资制度改革202
调整工资203
企业自主调整工资203
国家安排调整工资203
奖励升级工资205
工资形式206
计时工资206
加班加点工资206
计件工资207
奖励工资209
津贴制度215
其他工资218
学徒工待遇218
熟练工、普通工熟练期工资待遇219
各类学校毕业生工作后工资待遇221
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工资待遇223
职工调动工作工资处理227
劳动保险230
劳动保险实施概况230
劳动保险待遇231
养老保险231
退休养老保险231
在职养老待遇233
退职待遇234
医疗保险234
疾病或非因工负伤待遇234
死亡待遇235
生育待遇236
优异待遇236
劳动(资)争议及仲裁237
旧中国劳资争议引发工人罢工斗争237
新中国处理劳动(资)争议概况240
劳动保护242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242
安全教育242
安全检查245
安全监察246
工伤事故处理246
改善劳动条件248
工业防尘248
毒物危害控制250
机械电气安全251
矿山安全工作254
矿山伤亡事故254
矿山安全监察254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255
概况255
管理机构与职能256
设计制造安全监察256
运行安全监察258
事故处理261
女职工劳动保护264
建立保护女工劳动法规264
“四期”特殊保护264
工时休假制度266
保健津贴制度和防护用品267
保健津贴制度267
防护用品267
管理机构269
新中国以前劳动机构269
新中国成立后的劳动管理机构及辅助部门269
管理机构269
辅助部门271
工商行政管理275
概述275
企业登记管理278
1949年到1956年的企业登记管理278
1949年3月进行的临时性登记278
1953年对粮食食用油经销代销商业企业的登记280
对私商批发商的登记管理280
1963年对工商企业进行全面登记管理281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282
1978年以后的企业登记管理283
工业企业普查登记283
贯彻执行《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条例》283
企业监督管理工作285
集体工业企业破产倒闭试验287
私营工商业管理289
新中国以前的私营工商业管理289
清代289
民国时期289
日伪时期290
国民党时期291
外资企业291
新中国时期的私营工商业管理292
扶持私营工商业恢复和发展生产经营292
加强监督,稳定物价,打击投机293
调整工商业,改善公私关系298
“五反”运动中的工商行政管理299
组织物资交流活动301
指导工商联,改组同业公会301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私营工商业管理302
扩大加工订货范围,把私营工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302
全面安排和改造私营商业303
在公私合营中协调公私关系305
个体工商业管理308
1978年以前个体工商业的坎坷历程308
1978年以后个体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311
发展个体工商业的政策规定313
发展个体工商业的突破314
个体工商业的作用315
对个体工商业的管理316
集市贸易管理318
新中国以前的集市贸易管理318
清代318
民国时期318
日伪时期319
国民党时期320
新中国时期的集市贸易管理320
1956年以前的交易市场和集市管理320
1956年到1976年的集市贸易管理324
城市自由市场的曲折历程324
农村集市贸易的曲折历程326
1978年以后的集市贸易管理328
集市贸易的恢复和发展328
集市贸易的作用和特点331
对集市贸易的辅导和管理332
打击投机倒把活动337
1956年以前的打击投机倒把工作337
经济困难时期的打击投机倒把工作338
“文化大革命”时期打击投机倒把扩大化340
1978年以后的打击投机倒把工作341
经济合同管理344
1949年到1982年期间的经济合同管理344
贯彻实施《经济合同法》345
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345
改强制鉴证为自愿鉴证346
改变仲裁做法347
对经济合同的监督检查348
发挥企业自身管理经济合同的作用349
商标注册管理350
新中国以前的商标管理350
1979年以前的商标注册工作350
1978年以后的商标注册管理353
恢复商标工作和清理整顿商标353
贯彻执行《商标法》,改革商标管理354
打击假冒商标的违法犯罪活动354
广告管理356
1979年以前的广告管理356
1980年以后广告业的发展和管理356
清理整顿广告358
强化广告管理359
广告形式的创新359
管理机构360
物价365
概述365
新中国成立前的沈阳物价368
清代末期的物价368
民国时期的物价369
日伪统治时期的物价370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物价373
新中国时期的沈阳物价376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的物价376
解放初期稳定物价的措施376
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后市场物价状况377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的物价380
对粮食棉花油料实行统购统销政策380
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82
发挥中心城市的价格指导作用383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的物价384
“大跃进”期间的物价384
经济调整中的物价政策385
价格调整和价格管理制度改革387
物价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388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物价389
物价基本冻结及其影响390
调整部分商品价格,对职工生活实行价格补贴391
粉碎“四人帮”后的物价工作情况392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9—1985年)的物价393
重大的价格调整和改革措施393
改进价格管理办法398
各类商品价格402
农产品价格402
粮油价格402
粮油收购价格402
粮油销售价格404
蔬菜价格407
水产品价格411
猪肉价格413
牛羊肉价格414
鸡蛋价格414
白条鸡价格415
干鲜果品价格415
棉花价格416
麻类价格417
牛奶乳制品价格418
豆制品酿造调味品酱腌菜价格418
畜副产品土副产品价格420
卷烟价格421
酒类价格421
粮果价格421
茶叶价格42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422
化肥价格422
农药价格422
农药机械价格422
农用薄膜价格423
农业机械价格423
农用柴油价格423
重工业品价格424
煤炭价格424
石油价格424
电价425
木材价格426
轻纺产品价格427
日用百货类商品价格427
纺织品价格429
文化用品钟表价格430
交电商品价格431
五金商品价格432
公用事业收费和房价433
房租433
自来水价格433
城市燃气价格434
饮食服务业收费434
饮食业价格434
旅店业收费435
理发业收费437
浴池业收费438
文教卫生医疗收费439
影剧票价439
中小学生学杂费440
托幼费440
医疗收费441
价格调控与管理445
政策性价格补贴445
物价调控手段446
价格法规建设446
物价监督检查447
价格服务功能448
管理机构450
标准化与计量管理455
标准化455
概述455
标准化管理456
企业标准456
农业标准460
能源标准461
采用国际标准463
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463
标准的贯彻执行与标准化审查465
产品质量监督467
计量471
概述471
计量管理制度473
计量管理477
工业企业计量管理477
商业计量管理482
生产修理计量器具管理484
量值传递484
计量测试488
标准化计量管理机构492
经济体制改革497
概述497
计划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500
经济体制改革的几次反复503
“大跃进”时期经济体制的变革503
调整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506
十年动乱时期经济体制的变动508
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阶段513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51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13
专业户515
经济联合体517
城镇集体经济体制改革518
改革企业财产的部门所有制518
改革企业干部管理制度518
实行民主管理自负盈亏519
改革分配制度519
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520
扩大企业自主权520
推行厂长负责制521
推行租赁经营521
试行企业资产股份制521
试行企业破产倒闭处理办法521
劳动用工制度改革522
工资分配制度改革522
推进经济联合523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526
建立和发展市场体系527
加强间接管理转变政府职能530
热门推荐
- 297803.html
- 455375.html
- 1666415.html
- 406582.html
- 61832.html
- 3211726.html
- 3148984.html
- 146631.html
- 274633.html
- 25916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25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62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95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26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19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44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99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77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20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7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