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中国预防职务犯罪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中国预防职务犯罪理论与实践
  • 靳军主编;朱小林副主编;尹久信执行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603487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004页
  • 文件大小:311MB
  • 文件页数:10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中国预防职务犯罪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新中国预防职务犯罪概论1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预防职务犯罪立法概况及宗旨3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职务犯罪预防的立法概况及宗旨4

第二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职务犯罪预防的立法发展6

第三节 刑法修订与职务犯罪预防立法完善9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司法预防职务犯罪的状况与特征12

第一节 司法预防职务犯罪的概念与特征12

第二节 我国司法预防职务犯罪的状况与原则13

第三章 新中国职务犯罪的根源20

第一节 我国职务犯罪的根源20

第二节 中外几种主要职务犯罪根源理论评介29

第四章 新中国预防职务犯罪的主体33

第一节 新中国预防职务犯罪主体概述33

第二节 法律预防职务犯罪主体34

第三节 行政预防职务犯罪主体37

第四节 社会预防职务犯罪主体39

第五节 政党及国家机关自身与预防职务犯罪41

第五章 新中国预防职务犯罪主体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地位、作用43

第一节 国家权力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中居于领导地位,具有决策作用43

第二节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45

第三节 各级司法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46

第四节 各民众团体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48

第五节 各新闻媒体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49

第六章 职务犯罪预防机制与完善51

第一节 法律预防机制的地位作用与完善51

第二节 政党及企事业单位自身预防职务犯罪机制与完善57

第三节 社会预防职务犯罪主体机制与完善58

第二编 新中国预防职务犯罪理论研究意义、作用、理论原则与指导思想61

第一章 新中国预防职务犯罪理论研究的意义和作用63

第一节 新中国预防职务犯罪的概念、意义和作用63

第二节 新中国预防职务犯罪的理论原理68

第三节 新中国预防职务犯罪的原则70

第二章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77

第一节 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性和紧迫性77

第二节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81

第三节 强化打击力度、搞好特殊预防、带动其他预防84

第三章 新中国预防职务犯罪的指导思想、内容和方法91

第一节 运用检察职能预防职务犯罪的指导思想、内容91

第二节 讲究斗争策略,明确服务方式97

第三编 新中国职务犯罪的危害及原因103

第一章 新中国职务犯罪的危害105

第一节 预防职务犯罪与稳定发展105

第二节 职务犯罪对经济发展的危害108

第三节 职务犯罪严重危害执政党的党风和国家政权的稳定112

第二章 新中国职务犯罪原因概述116

第一节 职务犯罪原因的概念、特征116

第二节 职务犯罪原因的分类119

第三节 职务犯罪原因与预防职务犯罪123

第三章 新中国职务犯罪的社会原因128

第一节 职务犯罪社会原因的概念、特征128

第二节 社会矛盾与职务犯罪131

第四章 权力与职务犯罪134

第一节 权力的概念134

第二节 权力失控是引发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136

第五章 新中国职务犯罪的经济原因138

第一节 生产力发展水平与职务犯罪138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职务犯罪141

第六章 所有制与职务犯罪143

第一节 所有制的概念和形式143

第二节 不同的性质的所有制形式与职务犯罪144

第三节 多元性所有制结构与职务犯罪146

第七章 新中国分配制度与职务犯罪148

第一节 分配制度概述148

第二节 两种不同的分配制度与职务犯罪148

第三节 多元性分配制度与职务犯罪150

第四节 分配不公对职务犯罪的影响151

第八章 新中国市场经济与职务犯罪153

第一节 市场经济概述153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对职务犯罪的影响154

第九章 新中国职务犯罪的文化原因157

第一节 职务犯罪文化原因的概念和特征157

第二节 信息传媒、舆论导向与职务犯罪158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与职务犯罪161

第四节 外来文化与职务犯罪165

第十章 新中国社会转型与职务犯罪170

第一节 社会转型的概念170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职务犯罪171

第三节 利益调整失衡与职务犯罪172

第四节 社会控制力量乏力与职务犯罪173

第十一章 新中国腐败现象与职务犯罪174

第一节 政府官员的腐败与职务犯罪174

第二节 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的腐败与职务犯罪175

第四编 新中国职务犯罪立法预防177

第一章 新中国职务犯罪立法预防概述179

第一节 职务犯罪立法预防概述179

第二节 职务犯罪受案范围193

第二章 贪污罪198

第一节 贪污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198

第二节 贪污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205

第三节 贪污罪的立法演变210

第三章 挪用公款罪214

第一节 挪用公款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214

第二节 挪用公款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220

第三节 挪用公款罪的立法演变223

第四章 受贿罪226

第一节 受贿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226

第二节 受贿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229

第三节 受贿罪的立法演变233

第五章 单位受贿罪237

第一节 单位受贿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237

第二节 单位受贿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238

第三节 单位受贿罪的立法演变239

第六章 行贿罪241

第一节 行贿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241

第二节 行贿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242

第三节 行贿罪的立法演变244

第七章 对单位行贿罪246

第一节 对单位行贿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246

第二节 对单位行贿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247

第三节 对单位行贿罪的立法演变249

第八章 介绍贿赂罪250

第一节 介绍贿赂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250

第二节 介绍贿赂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251

第三节 介绍贿赂罪的立法演变253

第九章 单位行贿罪254

第一节 单位行贿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254

第二节 单位行贿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255

第三节 单位行贿罪的立法演变256

第十章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257

第一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预防规定257

第二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257

第三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演变259

第十一章 隐瞒境外存款罪260

第一节 隐瞒境外存款罪的立法规定和司法解释260

第二节 隐瞒境外存款罪的犯罪构成261

第三节 隐瞒境外存款罪的立法演变261

第十二章 私分国有资产罪263

第一节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263

第二节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264

第三节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立法演变264

第十三章 私分罚没财物罪266

第一节 私分罚没财物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266

第二节 私分罚没财物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267

第三节 私分罚没财物罪的立法演变268

第十四章 滥用职权罪269

第一节 滥用职权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269

第二节 滥用职权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270

第三节 滥用职权罪的立法演变271

第十五章 玩忽职守罪275

第一节 玩忽职守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275

第二节 玩忽职守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276

第三节 玩忽职守罪的立法演变277

第十六章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280

第一节 故意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280

第二节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282

第三节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立法演变283

第十七章 徇私枉法罪285

第一节 徇私枉法罪的立法预防规定285

第二节 徇私枉法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285

第三节 徇私枉法罪的立法演变286

第十八章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289

第一节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立法预防和司法解释289

第二节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290

第三节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立法演变291

第十九章 私放在押人员罪293

第一节 私放在押人员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293

第二节 私放在押人员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294

第三节 私放在押人员罪的立法演变295

第二十章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297

第一节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297

第二节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298

第三节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立法演变299

第二十一章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301

第一节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01

第二节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302

第三节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的立法演变304

第二十二章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305

第一节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05

第二节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306

第三节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立法演变308

第二十三章 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310

第一节 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10

第二节 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的犯罪构成311

第三节 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的立法演变312

第二十四章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314

第一节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14

第二节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315

第三节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税款罪的立法演变316

第二十五章 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318

第一节 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18

第二节 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319

第三节 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的立法演变320

第二十六章 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322

第一节 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22

第二节 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323

第三节 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的立法演变324

第二十七章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325

第一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25

第二节 国家机关工作入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326

第三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立法演变327

第二十八章 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329

第一节 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29

第二节 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330

第三节 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的立法演变331

第二十九章 环境监管失职罪332

第一节 环境监管失职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32

第二节 环境监管失职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333

第三节 环境监管失职罪的立法演变334

第三十章 传染病防治失职罪336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36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337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的立法演变337

第三十一章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339

第一节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39

第二节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341

第三节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的立法演变342

第三十二章 放纵走私罪344

第一节 放纵走私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44

第二节 放纵走私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345

第三节 放纵走私罪的立法演变346

第三十三章 商检徇私舞弊罪347

第一节 商检徇私舞弊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47

第二节 商检徇私舞弊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348

第三节 商检徇私舞弊罪的立法演变349

第三十四章 商检失职罪351

第一节 商检失职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51

第二节 商检失职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352

第三节 商检失职罪的立法演变353

第三十五章 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354

第一节 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54

第二节 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355

第三节 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的立法演变356

第三十六章 动植物检疫失职罪358

第一节 动植物检疫失职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58

第二节 动植物检疫失职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359

第三节 动植物检疫失职罪的立法演变360

第三十七章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361

第一节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61

第二节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362

第三节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立法演变363

第三十八章 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和放行偷越国(边)境人员罪365

第一节 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和放行偷越国(边)境人员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65

第二节 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和放行偷越国(边)境人员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366

第三节 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和放行偷越国(边)境人员罪的立法演变369

第三十九章 不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罪370

第一节 不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70

第二节 不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371

第三节 不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立法演变373

第四十章 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375

第一节 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75

第二节 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376

第三节 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的立法演变378

第四十一章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379

第一节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79

第二节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380

第三节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立法演变381

第四十二章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383

第一节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83

第二节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384

第三节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立法演变385

第四十三章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386

第一节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86

第二节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387

第三节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的立法演变388

第四十四章 非法拘禁罪389

第一节 非法拘禁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89

第二节 非法拘禁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390

第三节 非法拘禁罪的立法演变392

第四十五章 非法搜查罪394

第一节 非法搜查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94

第二节 非法搜查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395

第三节 非法搜查罪的立法演变395

第四十六章 刑讯逼供罪397

第一节 刑讯逼供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397

第二节 刑讯逼供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398

第三节 刑讯逼供罪的立法演变399

第四十七章 暴力取证罪401

第一节 暴力取证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401

第二节 暴力取证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402

第三节 暴力取证罪的立法演变402

第四十八章 虐待被监管人罪404

第一节 虐待被监管人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404

第二节 虐待被监管人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405

第三节 虐待被监管人罪的立法演变406

第四十九章 报复陷害罪408

第一节 报复陷害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408

第二节 报复陷害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409

第三节 报复陷害罪的立法背景及演变410

第五十章 破坏选举罪412

第一节 破坏选举罪的立法预防规定和司法解释412

第二节 破坏选举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413

第三节 破坏选举罪的立法演变414

第五编 新中国职务犯罪执法预防417

第一章 概述419

第二章 贪污犯罪的执法预防状况和特征426

第一节 贪污犯罪的执法预防状况426

第二节 贪污犯罪的特征427

第三章 挪用公款犯罪的执法预防状况及特征431

第一节 挪用公款犯罪的执法预防状况431

第二节 挪用公款犯罪的特征432

第四章 贿赂犯罪的执法预防状况和特征435

第一节 贿赂犯罪的执法预防状况435

第二节 贿赂犯罪的特征436

第五章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隐瞒境外存款罪的执法预防状况和特征440

第一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隐瞒境外存款罪的执法预防状况440

第二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隐瞒境外存款罪的特征441

第六章 私分国有资产罪和私分罚没款物罪的执法预防状况 及特征444

第一节 私分国有资产罪和私分罚没款物罪的执法预防状况444

第二节 私分国有资产罪和私分罚没款物罪的特征445

第七章 玩忽职守罪的执法预防状况和特点447

第一节 玩忽职守犯罪的执法预防状况447

第二节 玩忽职守犯罪的特征448

第八章 滥用职权罪的执法预防状况及特征450

第一节 滥用职权犯罪的执法预防状况450

第二节 滥用职权犯罪的特征451

第九章 司法人员徇私舞弊类罪的执法预防状况和特征453

第一节 司法人员徇私舞弊类罪的执法预防状况453

第二节 司法人员徇私舞弊类罪的特征453

第十章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含司法人员)徇私舞弊类罪的执法预防状况和特征457

第一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含司法人员)徇私舞弊类罪的执法预防的状况457

第二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含司法人员)徇私舞弊类罪的特征458

第六编 新中国职务犯罪侦查预防461

第一章 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463

第一节 贪污犯罪案件的特点463

第二节 贿赂犯罪案件的特点465

第三节 挪用公款犯罪案件的特点468

第四节 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共同特点469

第二章 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方法475

第一节 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一般方法475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481

第三节 异地侦查协作491

第三章 新中国侦查工作与预防职务犯罪496

第一节 讯问中的职务犯罪预防496

第二节 完善侦查机制与预防职务犯罪500

第三节 侦查工作中的法制宣传与预防职务犯罪504

第四节 依靠群众参与侦查与预防职务犯罪508

第七编 新中国几类职务犯罪的理论研究及预防513

第一章 贪污贿赂犯罪理论研究515

第一节 贪污罪的概念及特征517

第二节 挪用公款罪的概念与特征523

第三节 贿赂犯罪的概念与特征532

第二章 渎职犯罪理论研究558

第一节 渎职罪的概念与特征559

第二节 滥用职权罪的概念与特征563

第三节 玩忽职守罪的概念与特征565

第四节 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罪理论研究580

第五节 徇私枉法案件的特点581

第六节 徇私枉法案侦查方法584

第七节 查处徇私枉法案应注意的问题588

第八编 八个领域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及预防对策591

第一章 当前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及预防对策593

第一节 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593

第二节 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职务犯罪的防治对策600

第二章 金融业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及预防对策605

第一节 当前金融业职务犯罪的概念及表现形式605

第二节 银行业中贪污贿赂犯罪的预防对策611

第三节 银行业玩忽职守犯罪的预防对策621

第四节 证券期货业中贪污贿赂犯罪的预防对策623

第五节 证券期货业中挪用公款犯罪的预防对策627

第六节 证券期货业中玩忽职守犯罪的预防对策630

第三章 房地产建筑领域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及预防对策633

第一节 房地产建筑领域职务犯罪表现形式633

第二节 房地产建筑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635

第四章 三机关一部门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及预防对策637

第一节 三机关一部门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637

第二节 三机关一部门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642

第五章 重点工程中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及预防对策649

第一节 重点工程中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649

第二节 重点工程中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651

第六章 水利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及预防对策655

第一节 水利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655

第二节 水利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657

第七章 粮食系统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及预防对策661

第一节 粮食系统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661

第二节 粮食系统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663

第八章 邮电行业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及预防对策667

第一节 邮电行业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667

第二节 邮电行业职务犯罪预防对策675

第九编 新中国法制建设与预防职务犯罪679

第一章 新中国立法与预防职务犯罪681

第一节 立法与预防职务犯罪概述681

第二节 立法预防职务犯罪的途径687

第二章 新中国执法与预防职务犯罪691

第一节 执法与预防职务犯罪的关系691

第二节 执法对预防职务犯罪的作用693

第三章 新中国公民守法与预防职务犯罪696

第一节 公民守法与预防职务犯罪的关系696

第二节 公民守法对预防职务犯罪的作用698

第四章 新中国检察工作与预防职务犯罪703

第一节 检察预防职务犯罪的概念与特征703

第二节 检察预防职务犯罪的功能708

第三节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原则和制度711

第四节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措施717

第五节 影响检察预防职务犯罪效果的因素724

第五章 新中国审判工作与职务犯罪预防727

第一节 审判与职务犯罪预防的关系727

第二节 审判对预防职务犯罪的作用729

第三节 审判预防职务犯罪的主要形式730

第十编 新中国道德纪律建设与预防职务犯罪733

第一章 新中国执政党纪律与预防职务犯罪735

第一节 党纪对预防职务犯罪的作用735

第二节 新时期党纪对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738

第二章 新中国廉政建设与预防职务犯罪743

第一节 廉政纪律和职务犯罪的预防743

第二节 廉政建设对预防职务犯罪的作用744

第三节 新时期廉政建设与职务犯罪预防745

第三章 新中国规章制度与预防职务犯罪748

第一节 规章制度与预防职务犯罪的关系748

第二节 规章制度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749

第四章 新中国道德建设与预防职务犯罪752

第一节 道德建设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地位752

第二节 道德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性和紧迫性753

第三节 干部道德与职务犯罪的预防754

第十一编 警示篇757

案例一 一个厅局级干部因贪污贿赂导致家中三人入狱,使一个原本幸福圆满的家庭破碎759

案例二 金鉴培案的教训和启示761

案例三 老乡情谊长 挪用巨额公款帮忙“骄子”坐牢房764

案例四 一对情侣难逃法网766

案例五 原江西省南丰县委书记孙谦受贿、窝藏案767

案例六 讲哥们义气害人害己害国家768

案例七 成克杰受贿案770

案例八原新乡市委书记祝友文弄权卖官敛钱财,难逃法网成囚徒776

案例九 陕西第一贪周长青贪污挪用公款案777

案例十 武汉电子产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姜琦曾是党教育培养的“红苗”778

案例十一 官迷心窍的原陆川县副县长吴耿岳780

案例十二 胡长清受贿及腐化堕落剖析781

案例十三 两任昏局长玩忽职守养出大贪污犯784

第十二编 港澳台预防职务犯罪概况791

第一章 香港特别行政区预防职务犯罪理论与实践793

第一节 立法预防793

第二节 执法预防812

第三节 制度预防824

第四节 香港预防职务犯罪的成效及其原因840

第五节 香港与内地预防职务犯罪若干问题之比较844

第二章 澳门特别行政区预防职务犯罪理论与实践853

第一节 立法预防853

第二节 执法预防860

第三节 制度预防865

第四节 澳门与香港预防职务犯罪若干制度的比较分析870

第三章 中国台湾地区预防职务犯罪理论研究877

第一节 立法预防877

第二节 执法预防896

第三节 制度预防898

第十三编 中国历代部分政治家思想家关于预防犯罪的思想905

附录921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923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928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决定938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948

最高人民检察院 海关总署 关于在海关系统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加强联系配合的通知955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在税务系统中共同作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通知959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关于加强联系与配合,在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通知963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关于共同做好国有企业中贪污贿赂犯罪预防工作的通知967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央金融工委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在金融系统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通知972

最高人民检察院 卫生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关于在医药卫生领域职务犯罪系统预防工作中加强联系配合的通知976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建设部 交通部水利部 关于在工程建设领域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加强联系配合的通知981

最高人民检察院 司法部关于检察机关与监狱劳教所建立工作联系制度的通知986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议991

无锡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993

邯郸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998

后记10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