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程序如何正义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纲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程序如何正义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纲要
  • 万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7768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66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司法制度-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程序如何正义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纲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导论1

第一章 立案制度改革16

立法现状16

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启动程序16

主要问题16

立案程序减损了刑事诉讼惩罚犯罪的机能16

改革方案17

取消立案程序作为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地位17

第二章 侦查制度改革36

第一节 侦查体制改革36

立法现状36

一、职权式单轨制侦查模式37

二、检警双向制约模式37

主要问题38

三、强制侦查措施非司法审查化38

一、采行职权式单轨制侦查模式,在限制辩护方调查取证权的同时未能赋予其证据保全请求权,导致辩护职能在侦查阶段的严重“虚置”和“空转”39

二、检警双向制约模式在司法实践中引发了严重的机制冲突即“检警冲突”,造成了诉讼关系的不顺、侦查机制的不畅40

三、侦查机关的强制性侦查行为缺乏司法控制,权力的恣意行使缺乏必要的制衡,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状况堪忧41

改革方案43

一、在维持职权式单轨制侦查模式的同时赋予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以证据保全请求权43

二、明确规定侦查权的主体是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系侦查辅助机关,公安机关在人民检察院的指挥下进行侦查56

三、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审判,任何人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者科处其他刑罚;未经人民法院审查,不得对公民实施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以及其他强制性侦查措施。”71

第二节 侦查程序改革89

立法现状89

主要问题89

一、犯罪嫌疑人难以获得充分、有效的律师帮助,导致其权利难以得到及时救济90

二、以确保获取“口供”为中心的讯问程序设计,带有较强的强制性和封闭性,导致刑讯逼供的频发93

三、强制措施配置不科学、不合理,难以实现保全证据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95

四、未贯彻强制侦查法定原则,对于监听、监视录像等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条件和程序法律缺乏规定,随意性太大99

改革方案102

一、保障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享有充分的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103

二、以确保供述的任意性为中心重构侦查讯问程序123

三、强制措施体系配置的科学化和合理化137

四、贯彻强制侦查法定原则,实现监听、监视录像等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定化155

五、设置侦查期限,侦查期间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必须中止163

第三章 起诉制度改革167

第一节 起诉体制改革167

立法现状167

一、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二元”起诉体制168

二、求刑者与监督者二位一体的公诉运行机制168

三、公诉职能与审判职能相对独立运行的“条块”型诉、审机制168

主要问题168

一、宽泛、封闭的自诉程序无法完全实现对被害人的权利救济169

二、求刑者与监督者二位一体的公诉运行机制瓦解了刑事诉讼程序的基础170

三、“条块”型诉、审机制,导致诉、审职能的部分混淆,公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乏力171

改革方案172

一、适度控制自诉案件的范围、合理调适自诉程序与公诉程序的关系172

二、推动检察机关当事人化,塑造控辩平等对抗的公诉运行机制179

三、以确立审判对象制度为切入点,重构我国诉、审关系机制189

第二节 起诉程序改革204

立法现状204

一、起诉便宜主义205

二、完全的公诉裁量主义205

主要问题205

一、不起诉的适用范围过窄206

二、由于在起诉与不起诉之间缺乏暂缓起诉制度作为缓冲和过渡,不仅无法充分体现检察机关对刑事政策的运用和操控,而且无法实现审前程序分流案件的诉讼经济功能,更不符合刑法预防犯罪的根本目的208

三、完全的公诉裁量主义难以防范公诉机关滥权209

改革方案209

一、扩大法定不起诉的适用范围210

二、扩大酌定不起诉的适用范围211

三、设立暂缓起诉制度215

四、建立公诉裁量制约机制221

五、赋予检察机关公诉变更权230

保留方案238

一、不实行起诉书一本主义238

二、维持单边证据开示制度243

三、不实行辩诉交易制度252

第四章 审判制度改革260

第一节 审判体制改革260

立法现状260

一、两审终审制260

二、参审式陪审制261

三、劳动教养的非司法审查化261

一、两审终审制无法充分实现对被告人权利的程序保障与救济262

主要问题262

二、参审式陪审制导致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沦为“陪听员”264

三、行政化的劳动教养程序,造成对公民人身自由的侵犯,有损国际形象265

改革方案266

一、设立“二审终审”和“三审终审”相结合的多元化审级体系267

二、压缩人民陪审制适用的案件范围272

三、实现劳动教养的司法审查化和法定化,设立劳动教养审判程序281

第二节 审判程序改革284

立法现状284

一、单一化的简易程序285

二、不定期的延期审理制度285

三、判决定期宣告制度285

四、非诉讼化的审判监督程序285

一、简易程序类型单一,分流案件的能力有限286

二、不定期的延期审理制度和判决定期宣告制度违背集中审理原则,妨碍诉讼的及时终结286

主要问题286

三、法院的量刑权缺乏程序制约,造成量刑的随意性287

四、审判监督程序的非诉讼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权力(权利)构造的不合理287

改革方案288

一、设立最简易程序,构建多元化的简易程序体系288

二、贯彻集中审理原则302

三、庭审区分定罪和量刑阶段并在判决书中明示量刑理由306

四、废除审判监督程序,分别设立再审程序和非常抗诉程序310

五、设立缺席审判程序318

第五章 执行制度改革325

第一节 执行体制改革325

立法现状325

一、分散型执行体制326

二、检察监督执行体制326

二、人民法院承担执行职能,破坏了法院作为审判者的“中立”形象327

一、分散型执行体制,弱化了执行权,减损了执行效果327

主要问题327

三、检察机关仅仅监督执行,难以实现对执行的权力制约和程序控制329

改革方案329

第二节 执行程序改革334

立法现状334

一、暂予监外执行被作为刑罚的一种变通执行方式334

二、减刑、假释程序的行政化335

主要问题335

一、将暂予监外执行作为刑罚的一种变通执行方式,容易诱发“执行腐败”335

二、行政化的减刑、假释程序,无法完全保障程序的正当化和公正性336

改革方案338

一、废除暂予监外执行制度,设立自由刑暂停执行制度338

二、减刑、假释程序的正当化341

主要参考文献344

后记3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