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儒学年鉴 2008年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大千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儒学年鉴社
- ISBN:1671630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儒学年鉴 2008年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儒学研究&栏目主编 苗润田2
绪论&大河2
一、儒学复兴问题2
二、儒学的现代意义7
三、儒学与宗教10
四、“国学热”的反省15
先秦儒学研究&修建军19
一、孔子研究19
二、孟子研究23
三、荀子研究25
四、先秦儒家综合研究28
五、简帛研究30
汉唐儒学研究&刘厚琴33
一、汉代儒学、经学研究33
二、汉代儒家人物思想研究38
三、魏晋南北朝经学、儒学研究41
四、玄学人物思想研究43
五、唐代儒家人物思想研究44
宋元儒学研究&王先亮47
一、总体研究47
二、个案研究51
明清儒学研究&吕玉霞59
一、明清儒学的总体性研究59
二、专题研究61
三、明清人物研究65
近代儒学研究&齐姜红75
一、中国传统思想的近代转型75
二、专题研究79
三、近代人物研究83
现代新儒学研究&刘雪飞89
一、第一代新儒家研究89
二、第二代新儒家研究94
三、第三代新儒家及大陆新儒家研究98
四、现代新儒学之整体研究99
学术动态&栏目主编 涂可国106
绪论&涂可国106
学术会议107
“朱子民本思想与当代”学术研讨会&鲁易107
第一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许宏109
儒学·人与自然和谐学术研讨会&王杰 寿杨宾112
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石永之115
第三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鲁易120
第三届国际易学与现代文明研讨会&鲁易123
儒学全球论坛——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鲁易125
儒家思孟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赵卫东 鲁易126
2007中国(山西·安泽)荀子文化高层论坛&张进130
第二届“东亚书院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鲁易134
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2007年国际儒学高峰论坛&鲁易136
“中华孔子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当代社会与儒学发展”学术研讨会&鲁易137
“儒学与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鲁易138
“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鲁易140
“三字经文化”学术研讨会&张进143
“儒学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鲁易145
儒家节庆147
2007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鲁易147
同祭先师共享和谐&鲁易147
“孔子教育奖”再度颁奖&鲁易148
世界儒学大会发起会议&鲁易149
孔子文化节经科贸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张进149
乌鲁木齐市文庙隆重举行祭孔大典&鲁易150
哈尔滨文庙举行大型古典祭孔活动&鲁易151
长春文庙举行祭孔大典&鲁易151
泉州府文庙举行仿古祭孔仪式&鲁易153
香港举行世界最大规模祭孔大典&张进153
台北孔庙举行释奠礼祭孔&鲁易154
孟子故里邹城举办中华母亲文化节&张进154
第二届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鲁易155
论著选介&栏目主编 丁原明158
绪论&丁原明158
命与天命:儒家天人关系的双重视角&丁为祥161
仁、义的本义与演变&谢维俭161
从帛书《易传》看孔子易学解释及其转向&林忠军162
帛书《昭力》易学观初探&刘震163
从楚地出土易类文献看《周易》文本早期形态&陈仁仁163
从出土文献看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连贯性——郭店与上博儒家文献的启示&彭国翔164
知“道”,成“道”与行“道”——对《郭店楚墓竹简》儒家“德”论的一种解说&孙熙国 肖雁165
《三德》的自然理法和神意论——以“天常”、“天礼”和“天神”为中心的考察&王中江166
论竹书《君子为礼》的思想内涵与特征&徐少华167
“儒道互补”原论&董平167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的宗教诉求——孔子与《易经》关系新论&陈坚168
孔老之辨&黄克剑169
孔孟建构道德形上学的差异及引申的两个问题&杨泽波170
从中、庸到《中庸》&李京170
《中庸》新诠&胡治洪171
子思为孔孟之间的过渡环节——以孟子性善论的形成为例&李亚彬172
荀子哲学中“善”之起源一解&李晨阳173
论战国时期儒家的变礼思想——以国家政权转移的理论为中心&刘丰173
浅析《春秋穀梁传》的“内鲁”思想&秦平174
河间献王与景武之世的儒学&成祖明175
哲学史视野下的京房八宫易学&王新春176
玄学背景下的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从《论语集解》到《论语义疏》&甘祥满177
东晋《论语》注的多元化特色&闫春新178
从《周易正义》看贵无、崇有、独化三说的融合——试论孔颖达学派与玄学的关系问题&潘忠伟178
由礼转理抑或以礼合理——唐宋思想转型的一个视角&何俊179
“宋学”、“理学”与“理学化经学”&姜广辉180
宋代《论语》研究的勃兴及成因&唐明贵181
北宋诸家《春秋》学的“王道”论述及其论辩关系&江湄181
张载礼学论纲&林乐昌182
朱子心论及其对先秦儒学性情论的创造性重建&李景林 田智忠183
朱熹《中庸章句》及其儒学思想&陈来184
从注释到创构:两种定向 两个标准——以朱熹《论语集注》为例&刘笑敢184
格物致知——程朱理学悲剧命运的个案透视&薛富兴185
陆九渊“六经注我”的生命实践诠释学&张文修186
从宋学、汉学到戴学——中国主流文化近代转型的深层学术背景探析&张允熠187
王阳明“龙场三卦”臆说&高予远188
易道与身心修养——以“龙溪”、“近溪”的易学思想为例&周群188
从良知之辨看蕺山之学的义理建构&陈永革189
清代《孟子》义理学综论&刘瑾辉190
清儒性一元论初探&武才娃191
简论惠栋标帜“汉学”的易学特色&陈居渊191
戴震义理之学中的“尽实致知”思想&王杰192
通儒亦或迂儒?——思想史之焦循研究&徐立望193
略述刘逢禄对《左传》的攻毁&黄开国193
曾国藩的礼学及其经世理念&朱汉民 吴国荣194
曾国藩对理学的反思、再造及其对晚清社会的影响&武道房195
马一浮以儒融佛与调停朱陆之说评析&滕复196
叩问生命:现代新儒家的佛学因缘&张毅197
论现代新儒家对西方哲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宋志明197
直觉判断力:理解儒学的心之能力&谢遐龄198
中国哲学“体知”的意义——从西方诠释学的观点看&景海峰199
当代儒学两面相:信仰儒学与知识儒学&成中英200
儒家劝学的当代社会价值&张次第201
明体达用:儒家礼学的当代转换&李祥俊201
仁—礼关系中的形而上学问题与现代性的两难处境&张松202
现代视域中的儒家思想&唐凯麟203
儒学与生活: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作为儒学复兴的一种探索的生活儒学&黄玉顺204
请用“仁学”代替“儒学”——给儒学朋友的一封信&李幼蒸204
礼乐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兰甲云 陈戍国 曾广波205
近代学术视野中的子思研究&干春松206
论文索引&叶梓枫207
著作索引&王珅珅256
港、澳、台与国外儒学&栏目主编 颜炳罡264
绪论&颜炳罡264
一、儒学在港、澳、台&颜炳罡267
学术活动与信息267
儒学研究专著与论文摘要273
二、儒学在东亚、东南亚&李群285
学术活动与信息285
讲座、专著与论文摘要298
三、儒学在欧美与澳洲&邹晓东305
学术活动信息305
儒学讲座、论著与论文313
2007儒学纪事&苏晓晗331
热门推荐
- 675919.html
- 964904.html
- 1943551.html
- 1596988.html
- 156088.html
- 1913340.html
- 922452.html
- 1180501.html
- 3511932.html
- 3087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53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63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4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75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90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10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87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79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01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