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方剂学发展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朱建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978750773215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458页
- 主题词:方剂学-医学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方剂学发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先秦时期我国方剂学知识的出现9
第一节 方剂的出现9
第二节 方剂的分类与数量11
第三节 方剂的治法12
第四节 方剂的配伍12
第五节 复方组方理论14
第六节 药物炮制与制剂15
第七节 方剂的临床应用16
第八节 对后世的影响17
第二章 秦汉时期方剂学术进步与经方著作的出现19
第一节 秦汉丹方19
第二节 两汉方剂学史料20
1 禁方20
2 经方20
3 《神农本草经》中的方剂学内容21
4 《汤液经法》22
5 医方简牍24
6 道教医方24
7 三国华佗方25
第三节 《伤寒杂病论》的方剂学成就26
第三章 晋唐时期经验用方的积累35
第一节 晋唐医方书35
1 医家经方、验方集35
2 道家医方书36
3 佛门医方书38
4 门阀医方书39
5 文人医方书39
6 官修方书40
第二节 各类方剂的收集40
1 荟萃历代名方41
2 收集民间单方验方41
3 广采民族医方42
4 收罗域外医方43
第三节 方剂学术的继承与创新44
1 对前人医方的继承44
2 对前人医方的发展45
3 方剂学术创新47
第四节 晋唐方剂学的特点52
1 独具特色的医方52
2 简便廉验58
3 方剂的经验积累60
4 晋唐方剂的宗教色彩61
第五节 晋唐方剂学的影响66
1 晋唐方剂学对后世的影响67
2 晋唐方剂学对海外医学的影响67
第六节 晋唐时期方剂学发展的几个问题69
1 仲景医方与晋唐方剂学术的关系69
2 服石炼丹的双刃剑作用70
3 中外医药交流融合对晋唐方剂学的促进71
第四章 宋代理论用方的发端72
第一节 宋代医方书的编撰及成就72
1 宋代官修医方书的编撰及成就74
2 宋代其它临床医方书成就与特点75
第二节 方剂分类的新进展77
1 “七方”一词的提出78
2 “十剂”的命名与发展78
第三节 方论的肇始79
第四节 仲景医方的研究与新方化裁、创制82
1 对仲景医方的化裁83
2 新方的创制84
第五节 宋代方剂学发展的主要特点87
1 两宋医方书比较及用方风尚87
2 “本草附方”“方书附药”93
3 宋代方剂用药与剂型的新特点95
4 运气学说对方剂学的影响106
5 宋代新儒学对方剂学的影响108
第六节 关于宋代方剂学发展若干问题的讨论110
1 宋代方剂学历史地位的评价110
2 宋代方剂学发展中的历史教训111
3 宋代方剂学发展对后世的影响113
4 宋代方剂学发展对若干周边国家的影响114
第五章 金元时期理论指导制方的发展116
第一节 理论指导下创立新方的高潮116
1 刘完素的“寒凉泻火法”与寒凉方创制117
2 张从正的“汗吐下”法与攻邪方创制119
3 李东垣的“升阳益气”法与补土方的创制123
4 朱震亨的“滋阴降火”法与滋阴方创制及气血痰郁方药127
第二节 “方论”的确立与方剂配伍研究132
第三节 制方理论的阐释与实践135
1 君臣佐使原则135
2 药性原则142
3 随证用药原则147
4 综合原则151
第四节 方剂分类的理论阐释与发展154
1 提出并丰富“七方”说154
2 十剂及其衍化157
3 “五味阴阳寒热”方剂分类法159
第五节 通治方发展与方剂化裁多样化160
1 通治方的发展160
2 方剂化裁多样化162
第六节 食疗养生方剂的丰富及特色166
1 羊品和辛香药相伍为主的营养食疗方167
2 糖和香药调剂的保健饮料169
3 丰富多样的药膳制剂种类171
4 药膳配伍理论与禁忌173
5 马奶酒及药粥174
第七节 骨伤科方剂的总结发展175
1 继承前人治法创制新方176
2 由博返约的骨伤通治方和经验方178
3 骨伤科的麻醉药方181
第八节 回回医药中方与剂的特色182
1 香药泻药特色胡药并用组方182
2 药露药水调剂的多种特色制剂184
第九节 小结186
第六章 明代方剂学术全面深入发展189
第一节 方剂学分类体系的初步成熟189
1 按病证分类191
2 按脏腑部位分类192
3 按临床各科分类192
4 按治法分类193
5 按组成分类195
6 按剂型分类196
7 综合分类法196
第二节 方剂命名多样化197
1 以方剂的组成命名198
2 以方剂的功用主治命名198
3 以方剂组成结合功用命名199
4 以方剂制法用法形态等特点命名199
5 从宗教文化哲学思想典故传说等角度命名200
6 药物增减命名法200
7 综合命名法201
第三节 方剂组方配伍理论的新发展201
1 对药物配伍理论的阐释与运用201
2 药物归经理论的发展及方剂归经思想的出现203
3 对方剂组方原则的发挥205
第四节 通治方的发展与方剂加减化裁的新特点221
1 通治方的发展221
2 方剂加减化裁的新特点222
第五节 各类特色新方的创制226
1 调补阴阳剂226
2 调理脾胃剂229
3 祛痰剂231
4 汪绮石治虚劳方232
5 吴有性治疫方234
6 外科专方237
7 妇产科专方238
8 儿科专方238
9 眼科专方240
10 食疗养生方242
第六节 明代制剂学的发展及方剂剂型的新特点245
1 药物炮制对剂型的影响245
2 饮片兴起使汤剂再度成为常用剂型246
3 对古方用药剂量的考证247
4 煎药法与服药法的发展248
5 剂型的充实与丰富253
6 内服膏剂与酒剂的大量使用255
第七节 明代重要医方书的成就与特点259
1 《普济方》260
2 《医方考》261
3 《证治准绳·类方》262
4 《古方八阵》与《新方八阵》263
5 《小青囊》与《祖剂》264
6 《活人心法》264
7 《金镜内台方议》265
8 《卫生易简方》265
9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266
10 《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大全》267
11 《商便奇方》267
12 《鲁府禁方》268
第八节 关于影响明代方剂学发展因素的讨论269
1 明代社会文化环境对方剂学发展的影响269
2 明季伤寒学研究对方剂学发展的影响272
第九节 明代方剂学成就与特点总结273
1 明代方剂学发展的主要成就273
2 明代方剂学发展的主要特点274
第七章 清代前中期方剂学术的继承与创新275
第一节 中医方剂学分类体系的完善276
1 按病证分类276
2 按脏腑部位分类277
3 按病因分类277
4 按组成分类278
5 按治法分类279
6 药目分类法280
7 《医方集解》对中医方剂学分类体系的完善281
第二节 方剂学理论的探索与提高283
1 方药配伍理论的丰富283
2 方剂组方原则的阐释285
3 煎服法的发展291
4 对古方剂量的考证294
第三节 “通治方”的继续发展和方剂加减化裁的新特点297
1 “通治方”的继续发展297
2 方剂加减化裁的新特点299
第四节 借鉴前人经验创制新方304
1 温病方的成熟与创新304
2 杂病方剂的创新315
第五节 实用性方书的编纂普及324
1 空前发展的入门类方书324
2 综合性方论类著作的大量涌现326
3 验方类方书330
第六节 独具特色的清代宫廷方剂332
1 蔚然成风的宫廷代茶饮333
2 处方用药特色334
3 大量使用的成药337
第七节 清代前中期方剂学成就的原因分析338
1 辨治模式变化对清代方剂学理论提高的影响338
2 清学对方剂学发展的影响342
第八节 清代前中期方剂学的成就与特点344
第八章 中医方剂学近代化进程347
第一节 近代方剂学的文化背景和中医背景347
1 中国文化的变革与转型348
2 中西文化碰撞下的近代中医349
第二节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制新方350
1 疫病新方的创制350
2 温病新方的创制355
3 内科杂病新方的创制358
4 其他科新方的创制368
5 戒烟方的创制371
第三节 科技进步促进剂型改革374
1 传统剂型的改进375
2 新剂型的发展377
3 给药途径的扩大380
4 成药的生产与应用381
5 古今中外方剂剂量比较384
第四节 时代发展催化方书出版386
1 大型医方书的汇编387
2 单验方类方书的编写389
第五节 中医方剂学学科的初步建设392
1 近代方剂学学科的设立393
2 方剂学教材的编写395
第六节 西医学传入对方剂学的影响401
1 按西医疾病分类方剂401
2 组方思想与模式的变化401
3 方剂学中使用西医名词405
第七节 近代方剂学在困难中求生存谋发展407
1 中医方剂学自我完善与创新407
2 吸收新知启迪后世410
第八节 近代方剂学成就与特点413
1 近代方剂学的主要成就413
2 近代方剂学的特点415
结语417
附一 参考文献420
附二 中医方剂学发展年表432
附三 我国历代纪元筒表438
附四 新旧计量换算表440
热门推荐
- 3665365.html
- 1252949.html
- 1794569.html
- 2516251.html
- 550254.html
- 119212.html
- 3308201.html
- 2190502.html
- 1870257.html
- 13592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67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94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62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74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80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75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41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95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7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9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