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发展与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袁恩桢,钟祥财,刘社建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8863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222页
- 主题词:经济史-研究-中国-1949~2009;经济学-研究-中国-1949~2009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济发展与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前30年的最大功绩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2
二、前30年也有商品市场关系的积极探索4
三、后30年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成功探索6
四、对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探索有待于进一步深化10
上篇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初步构建及其理论探索(1949—1978)17
第一章 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成功1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状况17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17
二、治乱的经济政策: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并重18
三、迅速取得恢复成果19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短暂命运20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初步实践20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21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运动22
一、快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22
二、疾风暴雨式的对资改造23
三、手工业合作化25
第四节 “一五计划”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27
一、“一五计划”的内容和决策思想27
二、“一五计划”的完成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28
第五节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始探索29
一、初始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29
二、关于社会主义商品和价值规律的重要研究成果30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和惨痛教训3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33
一、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33
二、刘少奇、陈云等人的主张35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与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36
第二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灾难38
一、“大跃进”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平衡38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灾难性结果39
三、困境源于“左”倾冒进对经济规律的严重违背41
第三节 60年代初短暂的国民经济调整和恢复43
一、“八字方针”的及时提出43
二、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44
三、短暂而值得怀念的黄金时期45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破土而出46
一、苏联教科书的影响46
二、关于价值规律的探讨47
三、中国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编写48
第三章 “十年动乱”对经济和经济理论的严重摧残50
第一节 “十年动乱”冲击经济50
一、国民经济由全面好转到连年下降50
二、“抓革命,促生产”和“四五计划”51
三、邓小平复出后的经济整顿53
第二节 “十年动乱”对经济理论的抑制和扭曲54
一、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整体冲击54
二、极“左”经济思潮导致的恶果56
第三节 对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经济运行和理论研究的简要评价58
一、辩证地、客观地看待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经济建设58
二、公正地评价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中国学者的经济学理论贡献60
下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1979—2009)67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思想引领67
第一节 思想解放和改革启动67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转折67
二、启动经济改革的决策思考68
三、向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改革经验70
第二节 经济改革的深化轨迹和思想演进71
一、从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到肯定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7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74
第三节 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探索77
一、经济学理论为改革鼓与呼77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创新78
第五章 以改革和发展为己任的经济学理论研究81
第一节 农村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前瞻81
一、包产到户的发生、发展与意义81
二、农村发展与改革深化82
三、关于中国农村未来的思考84
第二节 企业改革的理论探索与推进85
一、企业本位论的提出85
二、股份制、承包制及其他87
三、着眼于产权制度改革88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构想与深化89
一、商品经济呼唤市场机制8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表述90
三、法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制度保证91
第六章 农村改革首尝胜果94
第一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巨大功勋94
一、“一大二公”导致中国农村极度贫穷94
二、凤阳农民“大包干”的伟大壮举96
三、农村“大包干”在改革与发展中的历史功勋97
第二节 价格改革首先在农村破壁98
一、工农业商品价格“剪刀差”害苦了农民98
二、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拉开了价格改革的序幕100
三、价格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市场化价格的形成101
第三节 农村的产业结构变革103
一、乡镇企业奋起是农村又一创新103
二、农村产业结构变革的深远影响104
三、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之路106
第四节 中国农村深化改革与发展之路107
一、农村“大包干”改革的历史局限性107
二、双层经营体制的创新109
三、土地经营承包权流转的创新110
四、步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阶梯111
第七章 开放是发展的重要动力113
第一节 开放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113
一、封闭是传统体制的一大弊端113
二、开放是市场经济应有之义114
三、开放的巨大发展效应115
第二节 经济特区是开放的一面旗帜119
一、深圳等经济特区在争议声中首获成功119
二、浦东开发把开放推上新的层次121
第三节 多层面开放普获成效122
一、出口导向型经济122
二、吸引外资123
三、加入WTO125
四、企业“走出去”126
第四节 继续高举开放旗帜128
一、开放是一柄双刃剑128
二、提高开放质量,高举开放旗帜130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132
第一节 多元所有制结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32
一、单一公有制经济导致国贫民穷132
二、多元所有制结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134
第二节 私人经济地位的节节提升135
一、从个体经济到私营经济的自然成长135
二、“温州模式”的影响及意义137
三、中共十六大为私人经济正名138
第三节 外资经济的特殊贡献140
一、外资的引入及其特殊贡献140
二、统筹兼顾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142
第四节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143
一、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143
二、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144
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46
第九章 分配领域的一场革命148
第一节 物质利益是人们奋斗的主要目标148
一、计划经济体制使按劳分配异化为“大锅饭”148
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50
三、改革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1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分配体制改革152
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改革意义152
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153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变革意义154
四、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156
第三节 改革触及社会分配层面157
一、地方财政“大包干”刮起改革旋风157
二、税制改革牵动方方面面的经济利益158
三、财政转移支付发挥了巨大均衡协调作用160
第十章 重塑政府、企业、市场与社会的关系161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161
一、必须改变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形象161
二、发挥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基础作用163
三、符合市场化发展需要的宏观调控165
第二节 政府与企业167
一、国有企业体制必须改革167
二、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以及成就168
三、“强政府、弱企业”情况不能为继170
第三节 社会中介组织的积极兴起171
一、社会中介组织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71
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172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的对策措施173
第十一章 走向科学发展观之路175
第一节 改革从非均衡发展开始175
一、破除平均主义低效率的传统发展思路175
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首举非均衡发展的旗帜176
三、经济特区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178
四、渐进式改革是非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179
第二节 非均衡发展的利弊得失180
一、非均衡发展战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180
二、非均衡发展引发经济社会与自然间的各种矛盾182
三、邓小平谈到了共同富裕与地区间协调发展183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意义184
一、时代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到来184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非均衡发展战略的继承与发展185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顺利推进186
结语60年来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经验188
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88
二、走市场化改革之路190
三、坚持对外开放191
四、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193
五、走渐进式改革与发展之路195
六、从非均衡发展到科学发展观196
七、人民群众利益至上198
八、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之路200
主要参考文献202
后记205
热门推荐
- 2323945.html
- 637748.html
- 467893.html
- 3118771.html
- 3597767.html
- 1049258.html
- 1287076.html
- 2228419.html
- 2117729.html
- 36134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72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03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20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96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5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62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40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62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87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