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考完全解读 政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承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750064367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政治课-高中-升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考完全解读 政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能力测试点1商品1
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6
2.商品的基本属性6
3.商品的价值量6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6
5.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6
6.企业为什么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6
7.我国为什么要深入开展“打假”活动能力测试点2货币6
6.如何正确认识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11
能力测试点3 价值规律11
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1
7.如何正确对待金钱与货币11
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1
5.货币与纸币的关系11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1
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11
2.货币的基本职能11
5.正确认识某些商品市场的价格大战16
4.正确认识经济领域中的竞争现象16
能力测试点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16
2.价值规律的作用16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16
3.等价交换原则怎样贯彻16
4.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22
6.按生产要素分配22
5.正确理解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2
能力测试点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2
3.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2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2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2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27
2.国家的宏观调控27
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27
4.价值规律与市场作用的关系27
5.有关热点问题的经济学思考27
6.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27
能力测试点6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27
6.全面准确理解股份制32
5.“法人”“企业法人”“法人企业”“非企业法人”“自然人”32
7.企业兼并、破产的必然性32
能力测试点7企业的经营者32
3.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32
2.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32
1.企业及其作用32
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2
1.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37
2.企业经营者素质37
3.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37
4.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形象37
5.对“厂长(经理)负责制”认识的误区37
能力测试点8三大产业37
5.如何正确认识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44
能力测试点9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44
7.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4
6.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44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44
4.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44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44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44
能力测试点10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49
4.搞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49
2.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49
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9
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49
1.积累和消费的关系54
2.财政收入和支出54
3.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三者的比较54
4.预算和决算的区别与联系54
5.正确理解财政收支平衡54
能力测试点11 税收与纳税人54
4.税与费的区别58
能力测试点12我国的银行58
5.强化纳税意识的经济学思考58
1.税收的基本特征58
3.税收与罚款、没收财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58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58
能力测试点13公民的储蓄64
5.正确认识银行利率的变化及影响64
4.中国人民银行同商业银行的关系64
3.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64
2.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64
1.银行的产生64
1.储蓄的类型及其作用69
2.债券与商业保险69
3.债券和股票69
4.投资理财69
能力测试点14商品服务市场69
能力测试点15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74
4.打击假冒伪劣产品74
3.市场交易中的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74
2.市场交易的原则74
1.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74
1.家庭消费的内容79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79
3.信用消费与适度消费79
4.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限制消费、适度消费79
5.绿色消费79
能力测试点16当代世界市场79
6.人民币汇率与外汇汇率85
7.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85
5.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85
能力测试点17我国的对外贸易85
2.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金融组织85
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85
3.经济全球化85
1.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85
1.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90
2.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90
3.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的利与弊90
4.倾销与反倾销90
5.在对外开放中,要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90
能力测试点18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90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94
2.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94
3.“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94
4.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结构的比较94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94
能力测试点19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94
5.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99
4.正确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99
能力测试点20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99
1.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99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99
3.了解国情,立足国情99
4.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04
6.如何正确把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104
5.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04
能力测试点21坚持联系的观点104
3.正确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104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04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04
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109
2.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109
3.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109
4.全面理解联系109
5.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109
能力测试点22坚持发展的观点109
能力测试点23按客观规律办事113
5.系统地把握发展的观点113
4.正确理解“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113
3.如何理解“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113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13
2.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113
4.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118
6.如何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118
5.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118
能力测试点24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118
3.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118
2.认识和利用规律118
1.规律及其客观性118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23
2.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123
3.联系、发展、矛盾三者的关系123
4.澄清几种错误观点123
5.正确认识“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123
能力测试点25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123
能力测试点26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127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27
3.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27
1.矛盾的特殊性127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27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32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32
3.正确理解“两点论”132
4.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相互关系132
5.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32
能力测试点27事物发展的原因132
4.我国的发展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136
能力测试点28事物发展的状态136
5.怎样正确对待机遇136
1.什么是内因外因136
3.区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36
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136
能力测试点29事物发展的趋势140
6.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哲学思考140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哲学思考140
3.坚持适度原则140
4.正确认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140
2.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140
1.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140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144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44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144
4.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144
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144
6.飞天梦想的哲学思考144
能力测试点30 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144
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48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148
3.想”、“做”、“精神状态”三者的区别与联系148
4.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48
能力测试点31 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148
5.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解的几个误区153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53
能力测试点32 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153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53
1.现象与本质153
3.怎样理解“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153
1.分析与综合相结合157
2.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157
3.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157
4.正确理解分析与综合为什么必须相结合157
能力测试点33社会意识与价值观157
4.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62
能力测试点34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162
5.对“诚信问题”的思考162
3.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应提倡诚信162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62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62
1.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166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166
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166
4.个人主义与个人正当利益的区别166
5.克服对个人利益认识的几种误区166
能力测试点35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166
6.全面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170
5.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170
能力测试点36人生价值的实现170
1.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相互关系原理170
3.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原理170
2.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原理170
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70
1.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174
2.走出人生价值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174
3.人生价值的实现174
4.正确把握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174
能力测试点37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174
5.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179
能力测试点38实践及其作用179
6.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179
1.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作用179
4.理想与幻想、空想的区别179
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179
2.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179
能力测试点39在实践中锻炼成才184
4.科学实验作为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它包括哪些内容184
5.准确理解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84
2.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184
1.实践的基本特征184
3.正确理解实践既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又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184
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188
2.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188
3.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188
4.怎样正确理解“人民群众”的概念188
5.正确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88
能力测试点40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88
1.国家的性质193
2.民主与专政193
3.国家职能193
4.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193
5.我国的国家职能193
能力测试点4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3
5.“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199
4.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199
能力测试点42我国的国家机构199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9
1.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199
3.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199
1.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204
2.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204
3.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204
4.依法治国204
5.正确理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204
察权204
能力测试点43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204
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209
能力测试点44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09
5.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209
2.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209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09
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09
1.政党的特征215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215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15
4.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215
5.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215
能力测试点4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15
5.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220
4.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政权与我国政党制度的相互关系220
能力测试点46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20
1.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220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20
3.怎样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220
4.民族与阶级、国家226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联邦制226
5.我国的民族原则与民族政策226
能力测试点47我国的宗教政策226
3.民族区域自治226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226
1.民族的基本特征226
1.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231
2.我国的宗教政策231
3.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231
4.宗教无小事231
5.正确理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31
能力测试点48当代国际社会231
能力测试点49当今时代的主题236
6.主权和人权236
5.台湾为什么不能像前东、西德、朝鲜和韩国的模式加入联合国236
4.国际法236
2.主权国家及其权利236
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236
3.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236
4.和平问题、发展问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关系241
能力测试点50我国的对外政策241
5.如何理解“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南方国家”这三个概念241
6.战略伙伴关系与结盟关系241
3.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241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的发展241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41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46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246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46
4.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46
5.我国外交政策与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的关系246
决胜高考246
专家计划书251
答案与提示256
热门推荐
- 644869.html
- 2408847.html
- 1127282.html
- 1771253.html
- 3426234.html
- 279451.html
- 3569233.html
- 1989927.html
- 3140218.html
- 2673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49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40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77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79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28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62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58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11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