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 生物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10723131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237MB
- 文件页数:451页
- 主题词:生物课-教材-教育史-中学-中国-1949~2000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 生物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论11
第一章 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发展11
一、我国近代的生物学课程11
(一)清朝末年的生物学课程11
(二)民国时期的生物学课程12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生物学课程改革18
(一)1950—1952年生物学课程18
(二)1953—1957年生物学课程21
(三)1958—1965年生物学课程26
(四)1966—1976年生物学课程29
(五)1977—1989年生物学课程30
(六)1990—1995年生物学课程36
(七)1996—2000年生物学课程39
附录1950—2000年普通中学教学计划一览表45
第二章 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的编制和改革49
一、编制生物学教学大纲的依据49
(一)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规定49
(二)教学计划的规定49
(三)生物科学的发展水平51
(四)学生已有的生物学基础51
(五)对原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和生物课本的分析评价51
二、编制生物学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51
(一)编制生物学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52
(二)编制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原则53
三、1951—2000年编制的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60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生物课程标准60
(二)1952—1990年颁发的中学生物学和生理卫生教学大纲60
(三)1988—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61
(四)1984—2000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61
附录1951—2000年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览表61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中学生物学教材改革的概述65
一、1949—1976年的改革65
(一)1949—1951年65
(二)1952—1957年65
(三)1958—1961年65
(四)1962—1965年66
(五)1966—1976年66
二、1977—2000年的改革66
(一)1977—1980年66
(二)1981—1983年67
(三)1984—1989年67
(四)1986—2000年67
(五)1990—1995年68
(六)1996—2000年68
第二编 五十年中学生物学教材的改革与发展(1949—2000)75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学生物学教材的选用与改编(1949—1951)75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生物学课程设置75
二、修订或改编后供全国使用的生物学课本75
(一)初级中学植物学课本75
(二)初级中学动物学课本76
(三)初级中学生理卫生课本全一册76
(四)对这个时期生物课本的评价76
第二章 以苏联生物教学大纲和课本为蓝本编写生物课本(1952—1957)81
一、教育部1952年颁发《中学教学计划》81
(一)新学制的确立81
(二)教学计划规定的生物学课程设置81
(三)生物学课程设置的特点81
二、教育部1951年颁发三个中学生物课程标准82
(一)初中自然课程标准草案(包括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学)82
(二)高中达尔文学说基础课程标准草案82
(三)中学生物科课程标准草案(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学、达尔文主义基础)82
三、编写出版第一套全国通用生物教材83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83
(二)初级中学课本植物学83
(三)初级中学动物学课本84
(四)初级中学课本生理卫生学84
(五)高级中学课本达尔文主义基础84
(六)对这套生物教材的评价85
四、教育部1952—1957年颁发的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和中学教学计划85
(一)1952年颁发《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草案)》85
(二)1953—1957年颁发的中学教学计划86
五、编写出版第二套全国通用生物教材87
(一)初级中学课本植物学87
(二)初级中学动物学课本88
(三)初级中学课本人体解剖生理学全一册89
(四)初级中学课本卫生常识全一册90
(五)高级中学课本达尔文主义基础全一册90
(六)高级中学课本人体解剖生理学91
(七)对这套生物教材的评价91
六、教育部1956年颁发《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修订草案)》92
(一)1956年国家颁发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中学15个学科教学大纲92
(二)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基本结构、内容和特点93
七、编写出版第三套全国通用生物教材94
(一)贯彻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确定的中小学教材编写方针94
(二)初级中学课本植物学95
(三)初级中学课本动物学96
八、教育部1956年颁发《初级中学实验园地实习教学大纲(草案)》97
(一)《初级中学实验园地实习教学大纲(草案)》配合《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修订草案)》使用97
(二)教学大纲说明部分的主要内容97
第三章“教育革命”浪潮下编写生物教材(1958—1959)101
一、“教育革命”浪潮对中学课程的影响101
二、教育部1958年3月颁发《关于1958—1959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的通知》对生物课程作了调整101
三、继续编写出版第三套全国通用生物教材102
(一)初级中学课本生理卫生102
(二)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学102
(三)对这套生物教材的评价104
四、各省市自编生物教材104
第四章 适应学制改革需要 编写十年制生物教材(1960—1961)107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1959年颁发《关于试验改革学制的规定》107
(一)《关于试验改革学制的规定》107
(二)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教学必须改革》的发言107
二、恢复编写出版第四套全国通用生物教材107
(一)教育部布置人民教育出版社重新编写中小学通用教材107
(二)中学课本生物学108
(三)初级中学课本生理卫生全一册108
(四)对这套生物教材的评价108
第五章 总结经验教训 新编十二年制生物教材(1962—1965)113
一、中共中央1962年2月批转中央文教小组《关于1961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教育工作安排的报告》113
(一)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指导下进行中学课程改革113
(二)教育部1963年3月颁发《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113
二、教育部1963年7月颁发《关于全日制中小学新教学计划(草案)的通知》114
三、教育部1963年7月颁发《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114
(一)生物学课程设置114
(二)生物学课程设置的特点115
四、教育部1963年颁发《全日制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草案)》115
(一)教学大纲的基本结构115
(二)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115
(三)教学大纲的特点116
五、编写出版第五套全国通用生物教材119
(一)教育部布置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新的十二年制中小学教材119
(二)初级中学课本(1963年新编)植物学 全一册120
(三)初级中学课本植物学教学指导书(试用本)121
(四)初级中学课本(1964年新编)动物学 全一册121
(五)初级中学课本动物学教学指导书(试用本)122
(六)初级中学课本(1964年新编)生理卫生 全一册122
(七)初级中学课本生理卫生教学指导书(试用本)123
(八)对这套生物教材的评价123
六、教育部1964年7月颁发《关于调整和精简中小学课程的通知》123
(一)1964年2月毛泽东主席的春节讲话123
(二)教育部1964年7月颁发《关于调整和精简中小学课程的通知》124
(三)《通知》关于教材的调整原则124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生物学课程被取消(1966—1976)127
一、196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教育部党组请示报告的批示127
二、“文化大革命”打乱了中学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127
三、1967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大中小学复课闹革命的通知》127
四、中学生物学课程被“农业基础课”代替128
第七章 拨乱反正 新编全国通用生物教材(1977—1980)131
一、教育和教材工作的拨乱反正131
(一)新建人民教育出版社131
(二)邓小平同志对编写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的指示131
(三)在教育部领导下成立“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132
(四)“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生物常识教材编写组”人员组成和任务132
二、教育部1978年1月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133
(一)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33
(二)确定全日制中小学学制为十年制134
(三)生物学课程设置134
(四)生物学课程设置的特点和问题134
三、教育部1978年颁发《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35
(一)生物和生理卫生教学大纲制订工作的难点135
(二)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订教学大纲136
(三)生物教学大纲的组成部分136
(四)生物教学大纲内容的特点137
四、教育部1978年颁发《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生理卫生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38
(一)生理卫生教学大纲的组成部分138
(二)生理卫生教学大纲内容的特点138
五、编写出版第六套全国通用生物教材140
(一)根据十年制学校中学生物和生理卫生教学大纲编写生物教材140
(二)编写这套生物教材的指导思想140
(三)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生物 全一册141
(四)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生物 全一册144
(五)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生理卫生 全一册149
(六)对这套生物教材的评价152
第八章 编写全日制六年制、五年制中学生物教材(1981—1983)157
一、教育部1981年4月颁发《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的通知157
(一)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157
(二)新制订并颁发《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157
(三)中学教学计划的几个特点157
(四)六年制中学教学计划中的生物学课程设置157
二、教育部1981年组织中学生物学和生理卫生教学大纲的起草和修改158
(一)生物学和生理卫生教学大纲的起草工作158
(二)生物学和生理卫生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159
三、编写出版第七套全国通用生物教材160
(一)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生物学和生理卫生教学大纲修改稿编写初高中生物教材160
(二)教材编写原则161
(三)初级中学课本(试用本)植物学 全一册161
(四)初级中学课本(试用本)动物学 全一册166
(五)初级中学课本(试用本)生理卫生 全一册174
(六)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全一册177
(七)对这套生物教材的评价183
(八)青年自学生物学丛书184
第九章 编写两种教学要求的高中生物教材(1984—1989)187
一、教育部1983年提出高中生物课实行两种教学要求和采用两种教材187
二、教育部1985年颁发《关于颁发高中生物两种要求的教学纲要的通知》187
三、教育部1985年颁发《高中生物教学纲要(草案)》188
(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高中生物教学纲要(草案)》188
(二)《高中生物教学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支持188
(三)《高中生物教学纲要(草案)》规定了两种教学要求189
四、编写出版第八套全国通用生物教材189
(一)高中生物两种教学要求课本的编写原则189
(二)高级中学课本(试用)生物(甲种本)全一册191
(三)高级中学课本(试用)生物(乙种本)全一册195
(四)对这套生物教材的评价199
(五)现代科学技术丛书199
五、1986年教育部组织成立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
六、国家教委1986年颁发《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中学生理卫生教学大纲》202
(一)教学大纲起草、修改和审定的基本情况202
(二)教学大纲的审定原则202
(三)生物学和生理卫生教学大纲审定和修改的主要情况203
七、1988年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中学生物教学指导书》(人教版)206
第十章 实施义务教育 编写初中生物教材(1986—2000)211
一、1986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11
二、国家教委1988年9月颁发《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211
(一)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包括“六·三”制和“五·四”制两种学制211
(二)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特点212
(三)初中生物课程设置212
三、国家教委1988年颁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初审稿)》213
(一)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大纲(初审稿)制订工作情况213
(二)制订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大纲(初审稿)的依据和原则214
(三)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大纲(初审稿)的基本内容214
(四)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大纲(初审稿)的基本精神和特点215
(五)国家教委组织对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大纲(初审稿)的修改和审查221
四、编写出版第九套全国通用生物教材222
(一)国家教委批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义务教育初中两种学制生物教材222
(二)在大量调查和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编写教材222
(三)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223
(四)生物教材的改革特点224
(五)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生物232
(六)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生物第一册(上)232
(七)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生物第一册(下)233
(八)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生物第二册234
(九)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生物234
(十)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的系列化235
五、其他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236
六、国家教委1992年8月颁发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24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的通知237
(一)《通知》的主要内容237
(二)生物课程设置的规定237
(三)生物课应重视进行人口、环境、青春期教育238
七、国家教委1992年11月颁发关于组织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的意见238
八、国家教委1992年颁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用)》238
(一)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试用)的颁发238
(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239
(三)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上)239
(四)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下)245
(五)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下)突出重点·培养能力·有所创新249
(六)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二册259
(七)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264
(八)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的系列化265
(九)对这套生物教材的评价266
九、国家教委1994年7月颁发《关于印发中小学语文等23个学科教学调整意见的通知》267
(一)《通知》中有关教学大纲、教材、考试的内容267
(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用)》的调整意见267
十、教育部2000年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68
(一)大纲修订的背景268
(二)教育部关于印发初级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五科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通知269
(三)九年义务教育大纲修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70
(四)教学目标的变化270
(五)教学内容的变化271
十、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的修订273
(一)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上)273
(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下)277
(三)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二册281
(四)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的修订286
(五)对这套修订教材的审查意见287
第十一章 根据高中教学计划调整意见和生物学教学大纲(修订本)编写高中生物教材(1990—1995)291
一、国家教委1990年3月颁发《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291
(一)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291
(二)《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关于需要进行调整的说明291
二、国家教委1990年颁发《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修订本)》292
(一)教学大纲修订说明292
(二)教学大纲调整的原则292
(三)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和组成部分293
(四)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293
(五)初中教学内容的调整294
(六)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296
(七)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的调整296
(八)教学大纲的实施和教材供应298
三、国家教委1990年颁发《全日制中学生理卫生教学大纲(修订本)》298
四、编写出版第十套全国通用生物教材299
(一)根据高中教学计划调整意见和生物学教学大纲(修订本)编写高中生物教材299
(二)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全一册)(必修)300
(三)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全一册)(选修)303
(四)对这套生物教材的评价308
第十二章 根据高中课程计划(试验)和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新编高中生物教材(1996—2000)311
一、国家教委1996年3月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311
(一)国家教委关于印发《课程计划》的通知311
(二)《课程计划》中的生物学科课程设置311
二、国家教委1996年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供试验用)》312
(一)大纲编订工作的基本情况312
(二)编订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的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313
(三)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的几大项目及其主要内容314
(四)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315
(五)要认真贯彻高中生物教学大纲322
三、编写出版第十一套全国通用生物教材323
(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生物(必修)323
(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一、二两章的教材分析和改革特点330
(三)对新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生物(必修)的评价338
(四)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生物(选修)339
四、教育部2000年1月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347
(一)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通知347
(二)《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的生物学科课程设置348
五、教育部2000年3月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348
(一)大纲修订的依据和原则348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349
六、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生物的修订351
(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生物351
(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选修)生物355
第三编 编写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的理论研究与探讨365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的编写原则365
一、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出发认真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365
(一)必须认真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365
(二)正确处理传统知识与现代知识的关系366
(三)应该突出生物学基本观点367
二、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368
(一)生物教材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368
(二)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知识教育之中368
(三)要防止牵强附会、“穿靴戴帽”的做法371
三、生物教学内容必须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371
(一)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71
(二)重视联系生产、自然和生活实际372
(三)理论联系实际要注意因地制宜373
(四)要防止忽视、削弱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情况373
四、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必须符合教师、学生和设备的实际374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广度要兼顾需要和可能374
(二)防止教学内容偏广偏深374
五、教材编写体例和叙述方式要有利于教法改革和学生能力的培养375
六、生物教学内容应该做到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376
七、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纵向和横向联系377
八、采取分析的态度借鉴国外有益经验378
(一)我国一贯重视学习研究外国的生物学课程教材378
(二)要防止对某个国家盲目地照搬照抄378
(三)必须把握国际上生物学课程教材改革的大趋势、大方向378
(四)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学习国外经验380
第二章 生物学教科书编写理论的研究383
一、编写生物学教科书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383
(一)教科书不同于文学创作、科学专著和科普读物383
(二)编写生物学教科书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383
(三)生物学科不同于生物科学383
二、基础性和精选教材内容的理论研究384
(一)生物学课程是中学的基础课程384
(二)中学生物学课程应该完成双重任务384
(三)要解决好生物科学知识“爆炸”和教学时数不够的矛盾385
(四)要做到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继承和发展385
(五)根据生物学教学大纲中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知识要点”和“教学要求”精选教材内容385
三、先进性和现代化的理论研究386
(一)要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教材先进性”的指示精神386
(二)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要求生物学教科书充实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和技术387
(三)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要求不断更新生物学教科书的内容388
(四)生物学教科书选取现代生物科学知识技术的原则389
(五)生物学教科书充实现代生物科学内容的几种方式389
四、政治思想性的理论研究390
(一)对21世纪的人才,要求具有更高的政治思想素质390
(二)生物学教科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教育391
(三)生物学教科书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392
(四)生物学教科书的生物学基本观点教育393
(五)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要防止牵强附会,要潜移默化394
五、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研究395
(一)生物学教科书一贯遵循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育原则395
(二)生物学教科书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和方式395
六、知识结构体系的理论研究398
(一)生物学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98
(二)处理好生物科学逻辑顺序与生物学科逻辑顺序的关系398
(三)生物学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必须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399
七、多种能力和科学素质培养的理论研究399
(一)生物学教科书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399
(二)生物学教科书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400
(三)生物学教科书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401
(四)生物学教科书要高度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403
八、教育性和编排艺术的理论研究404
(一)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和加强教育性404
(二)要从多方面体现启发式教学思想405
(三)重视并强调插图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405
九、整体化和系列化的理论研究406
第三章 对生物课程标准教材编制若干理论问题的认识409
一、关于教材的功能定位409
二、本学科教材的价值定位409
三、教材编写应达到的标准411
四、教材内容选取的原则413
(一)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现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413
(二)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414
(三)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414
(四)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思想415
(五)将探究活动内容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416
(六)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和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418
五、教材内容组织的原则418
(一)力求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418
(二)应当实现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逻辑的统一419
(三)直线式与螺旋式相结合419
(四)重视纵向衔接与横向联系420
六、教材呈现方式的一般要求421
热门推荐
- 1713706.html
- 1456467.html
- 1755537.html
- 3137606.html
- 540686.html
- 1719637.html
- 3611589.html
- 247733.html
- 3202939.html
- 1829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44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9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72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16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24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9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67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66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2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