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代丝绸之路的咽喉-河西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汉代丝绸之路的咽喉-河西路
  • 王宗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昆仑出版社
  • ISBN:780040601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代丝绸之路的咽喉-河西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东方文化集成》编辑委员会1

上编2

第一节 “河西”,河西的地理概况2

一、“河西”2

《东方文化集成》总序4

二、河西的地理概况10

《汉代丝绸之路的咽喉--河西路》引言15

第一节 “河西路”25

一、汉开河西前对该地区的认识25

二、“河西路”的概念33

第三节 西汉时期的河西路39

一、霍去病出兵河西,开河西路39

二、西汉政府建设和经营河西路60

(一)修筑金城62

(二)“数万人渡河筑令居”64

(三)“始筑令居以西”至酒泉72

(四)“酒泉列亭障至玉门”73

(五)“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78

三、西汉政府为保卫河西路安全所采取的积极措施80

四、祁连山南路90

第四节 东汉时期的河西路100

一、窦融占据河西,恢复河西与京城之间的联系100

二、东汉政府分两路出兵河西110

三、三次羌民大起义期间的河西路115

四、东汉末年,汉魏疏通河西路的过程120

一、大河渡口130

第五节 大河渡口和渡河方式130

(一)河嘴渡口131

(二)金城渡口132

(三)郑伯津渡口133

(四)?阴渡口134

二、渡河方式136

(一)“作大航,造河桥”136

(二)“缝革为船”138

(三)“乘冰度隘”140

(四)“衔枚”游渡142

下编146

第六节 秦汉之际河西诸族及其分布146

一、先秦时期河西民族概述146

二、汉初河西地区的民族及其分布155

(一)羌人156

(二)匈奴人162

(三)月氏、小月氏人167

(四)单桓部人171

(五)敦煌(薨)人174

(六)张掖(涿邪)人177

(七)义渠戎183

(八)朐衍(居延)戎185

(九)骊靬戎185

(十)氐人186

(十一)卢水(谷水)胡187

(十二)塞种人202

(十三)龙勒(楼兰)人203

第七节 汉朝政府向河西移民204

一、移民令居204

二、起塞移民至酒泉206

(一)“河西开田官”206

(二)索氏徙居河西207

(三)徙武都氐人于酒泉208

(四)李陵“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209

(五) “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209

三、移居至敦煌211

(六)路博德以强弩都尉屯居延211

(一)崔不意力田鱼泽212

(二)延寿田敦煌212

(三)“吏士劫略者,皆徙敦煌郡”213

四、武帝以后汉朝向河西地区的移民214

(一)昭帝时加强屯田力量214

(二)流放罪人215

(三)自由迁徙216

第八节 河西四郡及属国的设置218

一、始设年代的各种说法218

(二)张掖郡228

(三)敦煌郡232

(四)武威郡234

三、属国的设置245

(一)张掖属国245

(二)居延属国(张掖居延属国)253

二、河西四郡的设立255

(三)酒泉属国255

(一)酒泉郡255

第九节 县和县以下政权机构的设立256

一、县级机构的设立256

二、乡级机构的设立262

三、里265

第十节 发展农业生产,壮大经济力量292

一、移民兴办农业,改变经济结构292

二、利用水利资源,开辟耕地296

三、推广农业生产工具306

四、种类繁多的农副产品308

(一)物价327

五、物价与居民生活状况之分析327

(二)家庭经济状况332

(三)土产品与输入品价格比较335

六、粮食的产量与消费338

(一)河西四郡粮食总产量338

(二)粮食消费的几个方面346

附:汉代石(斛)、斗、升粮食的实际重量352

第十一节 民族关系大发展356

一、汉族成为河西地区的主体民族356

(一)汉族人口迅速增加,起着主力军的作用357

(二)汉文化的广泛传播362

(三)早期移民参与地方政权建设372

二、各少数民族向前发展378

三、相互依存,共同前进4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