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针灸推拿学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针灸推拿学史
  • 傅维康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09931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针灸推拿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 言1

第一章针灸与按摩的起源1

第一节社会背景1

目 录1

第二节 按摩的起源4

第三节针治的起源7

一、以石治病8

二、针刺疗法的产生13

第四节 灸治的起源16

一、物质条件的具备18

第五节 针灸用具的改进18

二、金属医针的出现19

三、灸治实物的出土20

第二章 战国至三国时期的针灸与按摩学22

第一节社会背景22

第二节 经络学说的雏型27

一、经络概念的产生27

二、出土简帛医书中的早期经络学说29

一、《黄帝内经》对针灸学的奠基33

第三节 针灸学理论的形成33

二、《难经》对针灸学的阐发44

第四节 医家医著对针灸学的贡献48

一、扁鹊48

二、淳于意及其“诊籍”49

三、涪翁及再传弟子郭玉51

四、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52

五、华佗55

六、其他针灸医籍57

第五节 针灸工具的进步58

第六节 按摩疗法61

一、医药帛书与简牍中的按摩记载61

二、《黄帝内经》为中医按摩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64

三、扁鹊、华佗、张仲景等对按摩学的补充和发挥67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针灸与按摩学70

第一节社会背景70

第二节针灸学的成就73

一、针灸学的全面系统总结——《针灸甲乙经》74

二、重要医籍中有关针灸学的记述78

三、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家鲍姑91

四、其他针灸医家和医籍92

第三节按摩疗法的发展95

一、葛洪对按摩疗法的贡献95

二、其他医著中记载的按摩疗法97

第四节 针灸疗法在国外的传播98

第四章 隋唐至五代十国的针灸与按摩学100

第一节社会背景100

一、针灸孔穴的进一步整理订定104

第二节 针灸学的成就104

二、《黄帝内经明堂》与成就106

三、《诸病源候论》的针灸疗法108

四、孙思邈对针灸学的贡献109

五、针灸的独立设科与针灸教育114

第三节 强调灸疗的医家和医著115

一、强调灸疗的医家——王焘116

二、灸治专著的增多117

三、灸治材料的多样化120

一、独立设科与按摩教育121

第四节按摩疗法121

二、内容分类及成就122

第五节 针灸与按摩学的中外交流126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针灸与按摩学129

第一节社会背景129

第二节 针灸学的又一次全面总结132

一、王惟一对针灸学的贡献133

二、石刻针灸经139

一、经络学说141

第三节 针灸学的新成就141

二、子午流注取穴法145

三、针法的研究148

四、灸法的兴盛152

五、针灸图的广泛应用153

第四节 主要针灸学派154

一、产生学派的诸因素155

二、主要针灸学派158

三、其他针灸流派168

第五节按摩学170

第一节社会背景174

第六章 明代的针灸与推拿学174

第二节主要针灸医家及其贡献179

一、徐凤与《针灸大全》179

二、汪机与《针灸问对》183

三、高武与《针灸聚英》、《针灸节要》185

四、杨继洲与《针灸大成》187

五、吴昆与《针方六集》192

第三节推拿学的突出进展与成就194

一、龚廷贤与《小儿推拿秘旨》194

二、周于蕃与《小儿推拿秘诀》196

三、《陈氏小儿按摩经》197

第四节 其他医籍中的针灸与推拿记述198

一、《普济方》198

二、《古今医统大全》199

三、《奇效良方》200

四、《医学入门》201

五、《类经》203

六、《奇经八脉考》204

第一节社会背景210

第七章 清代的针灸与推拿学210

第二节 主要针灸医家和医著214

一、《刺灸心法要诀》214

二、吴亦鼎和《神灸经纶》215

三、《针灸逢源》和《针灸集成》216

四、“太乙神针”专著218

第三节 针灸学的其他成就219

一、针灸知识的推广219

二、经络腧穴的考证和研究220

三、针灸临床成就222

四、其他针灸成就224

第四节推拿学的进一步发展226

一、小儿推拿学知识进一步积累226

二、自我按摩法的广泛应用229

三、推拿法在“正骨”中地位的确立231

四、其他成就232

第五节针灸学的外传233

一、日本和朝鲜233

二、欧美各国233

第一节社会背景236

第八章 民国时期的针灸与推拿学236

第二节 主要针灸著作241

一、综合性针灸著作241

二、经穴图考243

三、灸疗专书244

四、其他针灸著述245

第三节针灸教育与学术研究246

一、针灸教育246

二、学术研究248

一、推拿著述250

第四节推拿学的继承和发展250

二、推拿流派251

第五节革命根据地的针灸事业252

第六节针灸推拿在国外的传播255

第九章 新中国的针灸与推拿学259

第一节社会背景259

第二节针灸学的新进展261

一、经络与腧穴研究的深化261

二、针灸方法的创新266

三、针灸疗法的广泛应用269

四、针刺麻醉的诞生与发展270

五、针灸用具的改进274

第三节针灸著作的涌现276

一、综合性著作276

二、经络、腧穴、图谱278

三、针灸临床专著279

四、其他针灸著作282

第四节针灸教育285

二、课程设置286

一、多层次的办学形式286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287

第五节推拿学的发展288

一、推拿学发展概况288

二、主要推拿著作289

三、推拿教育的兴盛294

第六节针灸学在国外的广泛传播与交流295

一、举办国际针灸班295

二、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的制定295

三、针灸学在国外297

四、针灸学的国际交流2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