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路设计常用数据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道路设计常用数据手册
  • 李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ISBN:711405953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道路工程-设计-数据-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道路设计常用数据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4

1 公路现行技术标准4

2 道路材料4

2.1 基础数据4

2.1.1 常用材料基本性质名称及代号4

2.1.2 常用材料密度5

2.1.3 常用材料线胀系数7

2.1.4 方孔筛与圆孔筛对应关系8

2.2 石、砂、土8

2.2.1 石8

2.2.2 砂11

2.2.3 土12

附录A 土的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地区性经验公式15

2.3.1 水泥17

2.3 水泥、石灰17

2.3.2 石灰19

2.4 沥青19

2.4.1 粘稠石油沥青的技术标准19

2.4.2 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标准20

2.4.3 道路用煤沥青技术要求22

2.4.4 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技术要求22

2.4.5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23

2.5 添加剂和改性材料24

2.5.1 水泥混凝土外加剂24

2.5.2 沥青改性剂33

2.6 工业废料35

2.6.1 粉煤灰35

2.6.2 煤渣35

2.7 钢材36

2.7.1 钢筋36

2.6.4 磷石膏36

2.6.3 煤矸石36

2.7.2 钢纤维38

2.8 土工合成材料38

2.8.1 分类38

2.8.2 土工网39

2.8.3 有纺土工织物40

2.8.4 土工模袋40

2.8.5 土工格室41

2.8.6 土工加筋带41

2.8.7 土工膜42

2.8.8 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43

2.8.9 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43

2.8.10 塑料排水板(带)43

2.8.11 塑料扁丝编织土工布44

2.8.13 裂膜丝机织土工布45

2.8.12 长丝机织土工布45

2.8.14 塑料土工格栅(GB/T17689—1999)46

2.8.15 沥青路面用玻璃纤维土工格栅47

附录A 部分国内外土工织物列表47

2.9 沥青面层材料48

2.9.1 一般沥青混合料48

2.9.2 SMA59

2.9.3 开级配抗滑磨耗层OGFC66

附录B 国内、外SMA级配范围68

附录A 酸性石料抗剥落措施68

附录C 透层及粘层73

2.10 水泥混凝土面层材料74

2.10.1 原材料74

2.10.2 普通混凝土79

2.10.3 钢纤维混凝土80

2.10.4 碾压混凝土80

2.10.5 贫混凝土81

3.1.1 公路等级82

3.1.2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82

3.1 设计基本规定82

3 路线设计82

3.1.3 设计速度83

3.1.4 设计交通量83

3.1.5 设计小时交通量83

3.1.6 服务水平84

3.1.7 标准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85

3.1.8 路侧干扰因素85

3.1.9 高速公路路段通行能力85

3.1.10 一级公路路段通行能力87

3.1.11 二、三级公路路段通行能力88

3.2 路幅组成89

3.2.1 路基宽度89

3.2.2 车道宽度90

3.2.3 中间带90

3.2.5 路拱坡度91

3.2.4 路肩91

3.2.6 公路建筑限界92

3.2.7 公路用地范围93

3.3 平面设计93

3.3.1 直线93

3.3.2 圆曲线93

3.3.3 回旋线94

3.3.4 圆曲线超高94

3.3.5 圆曲线加宽96

3.3.6 平曲线长度97

3.3.7 视距97

3.3.8 回头曲线97

3.4 纵面设计98

3.4.1 路基设计标高98

3.4.2 纵坡98

3.4.3 坡长99

3.4.4 爬坡车道99

3.4.6 竖曲线100

3.4.5 合成坡度100

4 路基设计101

4.1 设计基本规定101

4.1.1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01

4.1.2 护脚、护肩、护坡的襟边宽度101

4.1.3 路基干湿类型101

4.1.4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101

4.1.5 路堤稳定性要求101

4.1.6 路堑稳定性要求102

4.2 一般路基102

4.2.1 填方路基102

4.2.2 挖方路基106

4.2.3 半填半挖路基108

4.2.4 高边坡路堤110

4.2.5 挖方高边坡111

4.2.6 粉煤灰路堤112

4.3.1 坡面防护114

4.3 路基防护114

4.3.2 沿河路基防护115

4.4 挡土墙116

4.4.1 设计基础数据116

4.4.2 各类挡土墙及适用条件122

4.4.3 挡土墙与公路相接123

4.4.4 挡土墙的一般规定124

4.4.5 土压力计算125

4.4.7 基础设计与稳定性计算126

4.4.6 车辆荷载的计算126

4.4.8 重力式、半重力式挡土墙设计129

4.4.9 悬臂式、扶壁式挡土墙设计131

4.4.10 锚杆挡土墙设计132

4.4.11 锚定板挡土墙设计133

4.4.12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134

4.5 特殊路基137

4.5.2 软土路基138

4.5.1 滑坡地段路基138

4.5.3 膨胀土地区路基142

4.5.4 黄土地区路基145

4.5.5 红黏土与高液限土地区路基149

附录A 公路自然区划151

附录B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151

附录C 土的密实程度156

附录D 岩石分类157

附录E 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157

附录F 路堤稳定性分析158

F-1 堤身稳定性、路堤和地基的整体稳定性验算158

F-2 路堤沿斜坡地基或软弱层带滑动稳定性验算159

附录G 岩体结构面160

附录H 挖方边坡稳定性分析160

H-1 平面滑动面法160

H-2 滑坡稳定性验算160

I-3 简化Bishop法162

I-2 改进总强度法162

附录I 软土路基稳定性验算162

I-1 有效固结应力法162

I-4 Janbu普遍条分法163

5 路面设计164

5.1 基本数据164

5.1.1 汽车参数164

5.1.2 交通量平均增长率166

5.1.3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166

5.1.4 车轮与路面间的摩阻系数166

5.1.5 面层类型166

5.1.6 路面基层、底基层加宽167

5.1.7 路面防冻厚度167

5.1.8 路面材料试验最少的试件数量167

5.2 路面基层和垫层168

5.2.1 基层类型和特点168

5.2.2 垫层类型和特点169

5.2.3 水泥稳定土170

5.2.4 石灰稳定土171

5.2.5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172

5.2.6 填隙碎石173

5.2.7 级配碎石174

5.2.8 级配砾石174

5.2.9 排水基层175

附录A 基层、垫层材料设计参数176

5.3 沥青路面176

5.3.1 沥青路面面层类型176

5.3.2 沥青路面设计内容177

5.3.3 设计指标177

5.3.4 路面组合设计179

5.3.5 沥青路面厚度设计181

附录A 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182

附录B 沥青路面组合设计183

附录C 新建路面厚度设计184

5.4 水泥混凝土路面189

5.4.1 设计依据189

5.4.2 设计参数190

5.4.3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191

5.4.4 接缝设计195

附录A 单层混凝土板厚度计算示例197

附录B 钢纤维混凝土板厚度199

6 排水设计200

6.1 设计频率200

6.2 路界地表排水200

6.2.1 路面表面排水200

6.2.2 中央分隔带排水203

6.2.3 路基边坡坡面排水206

6.3 路面内部排水217

6.3.1 路面内部排水布置及设计要求217

6.3.2 沥青混凝土路面内部排水220

6.3.3 水泥混凝土路面内部排水221

6.4 地下排水221

6.5 公路构造物及下穿排水226

附录A 拦水带开口式进水口227

附录B 缘石开口式进水口的低凹区布置227

附录C 格栅式进水口的低凹区布置228

附录D 中央分隔带格栅式进水口的低凹区布置228

附录E、F 内部排水系统布设(平面)图229

附录G 透水性材料渗透系数230

7 路线交叉231

7.1 平面交叉231

7.1.1 各类型平面交叉口的适用场合231

7.1.2 交叉口间距233

7.1.3 冲突点个数的确定、冲突形式233

7.1.5 附加车道、变速车道、渐变道的参考尺寸234

7.1.4 路面内缘最小半径值234

7.1.6 坡度和视距要求236

7.2 立体交叉237

7.2.1 立体交叉口的间距237

7.2.2 立体交叉的特点及类型238

7.2.3 立体交叉的分级241

7.2.4 主道、匝道的技术标准241

7.2.5 视距要求248

7.2.6 互通式立体交叉中平面交叉设计249

8 交通工程与沿线设施251

8.1 基本规定251

8.2 交通安全设施252

8.2.1 交通安全设施使用年限252

8.2.2 交通安全设施防腐252

8.2.3 指路标志版面尺寸252

8.2.5 标志反光膜等级253

8.2.6 标志板材料253

8.2.4 警告、禁令、指示标志的版面尺寸253

8.2.7 标志结构设计与验算时设计风速254

8.2.8 标志安装254

8.2.9 标线材料与规格255

8.2.10 线形诱导标255

8.2.11 隔离设施与防落网255

8.2.12 防眩板255

8.2.13 路侧安全距离256

8.2.14 事故严重度256

8.2.15 路侧护栏设置257

8.2.16 中央分隔带护栏设置258

8.2.17 高速公路护栏的防撞等级259

8.2.18 高速公路路侧、中央分隔带、桥涵护栏的防撞等级260

8.2.19 波形梁护栏的设置高度及埋深260

8.3.1 服务设施设置间距261

8.3 交通服务设施261

8.2.20 柱式护栏与墙式护栏261

8.2.21 防撞垫261

8.3.2 管理养护设施各项指标262

8.4 交通管理设施262

8.4.1 收费设施的设计年限262

8.4.2 收费车道数262

8.4.3 收费车道宽度263

8.4.7 收费广场的路面264

8.4.8 收费广场平面布置264

8.4.5 收费车道的建筑限界264

8.4.6 收费广场设置位置264

8.4.4 收费岛的宽度与长度264

8.4.9 收费站地下通道265

8.4.10 收费天棚265

8.4.11 收费广场横向预埋管线265

8.4.12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等级266

参考文献2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