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西生态 生态知识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江西生态 生态知识手册
  • 彭昆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003746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352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516页
  • 主题词:生态环境-研究-江西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江西生态 生态知识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态学基础知识1861

一、生态学基本概念1861

生命系统层次1861

生态学1862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1863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1865

理论生态学1866

应用生态学1867

二、个体生态学1867

个体生态学1867

生态因子1867

利比希法则1868

限制因子法则1868

气候因子1869

生物因子1869

人为因子1869

密度制约因子1869

非密度制约因子1869

生存因子1869

主导因子1869

适应1869

表型适应1870

生态适应1870

进化适应1870

适应组合1870

趋异适应1870

生态型1870

趋同适应1870

生态幅1871

广适性生物1871

狭适性生物1871

耐受性法则1871

气候驯化1872

实验驯化1872

休眠1873

稳态1873

光因子1873

光质(光谱成分)1873

有效生理辐射1873

光强1873

太阳常数1874

光亮带1874

弱光带1874

无光带1874

光合作用1874

光补偿点1874

光饱和点1874

阳性植物1874

中性植物1875

阴性植物1875

黄化现象1875

昼行性动物1875

夜行性动物1875

晨昏性动物1875

全昼夜性动物1875

光周期现象1875

长日照植物1875

短日照植物1875

日中性植物1876

长日照动物1876

短日照动物1876

日照长度1876

日周期1876

昼夜节律1876

自运周期1876

生物钟1876

临界光周期1876

似昼夜节律1876

阿朔夫规律1876

温度因子1877

温度变化规律1877

等温线1877

贝格1877

曼规律1877

阿伦规律1877

乔丹规律1878

春化1878

体温调节1878

基础代谢率1878

持续代谢率1878

热中性区1878

致死温度1878

耐受冻结1879

超冷1879

范霍夫定律1879

恒温动物1879

变温动物1879

异温动物1879

温度顺应者1880

温度调节者1880

非颤抖性产热1880

颤抖性产热1880

逆温现象1880

生物学零度(发育起点温度)1880

有效积温1880

极端温度1881

适应性低体温1881

雪被1881

水因子1881

相对湿度1881

水生植物1881

沉水植物1881

浮水植物1881

挺水植物1881

陆生植物1882

湿生植物1882

中生植物1882

旱生植物1882

水生动物1882

两栖动物1882

土壤因子1882

土壤1882

土壤发生1883

土壤分类1883

土壤矿物质1883

原生矿物1883

次生矿物1883

土壤质地1883

土壤质量1883

土壤肥力1884

土壤结构1884

土壤物理性质1884

土壤化学性质1884

土壤有机质1884

钙土植物(喜钙植物)1885

嫌钙植物1885

盐碱土1885

盐碱土植物1885

聚盐性植物1885

泌盐植物1885

透盐性植物1886

沙生植物1886

土壤营养诊断1886

物候1886

物候期1886

物候学1886

霍普金斯生物气候定律1886

三、种群生态学1887

物种1887

亚种1887

地理宗1887

变种1887

品种1887

栽培种1888

亲缘种1888

超种1888

种群1888

单体生物1888

构件生物1889

建筑学结构1889

种群生态学1889

密度1889

绝对密度1889

相对密度1890

种群参数1890

种群初级参数1890

次级种群特征1890

出生率1890

最大出生率(生理出生率)1890

实际出生率(生态出生率)1890

死亡率1890

最低死亡率(生理死亡率)1890

实际死亡率(生态死亡率)1890

迁移率1890

年龄结构1891

稳定年龄分布1891

固定年龄分布1891

性比1891

生命表1892

特定年龄生命表(动态生命表)1892

特定时间生命表(静态生命表)1892

生命期望1893

存活曲线1893

存活率1894

分布型1894

集群1894

集合种群1894

局域种群1895

斑块1895

局部灭绝1895

区域灭绝1895

种群增长1895

世代时间1895

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1895

密度相关的种群增长1896

种群指数增长1896

反应时滞1896

逻辑斯谛增长1896

瞬时增长率1897

周限增长率1897

内禀增长率1898

可持续产量1898

最大可持续产量1898

环境容纳量1898

种群生存力分析1898

最小可生存种群1898

种群动态1898

种群波动1898

种群暴发1898

种群崩溃1898

种群平衡1899

种群衰退1899

种内关系1899

争夺式竞争1899

分摊式竞争1899

通讯1900

家区1900

领域1900

社会等级1900

阿利规律1900

婚配制度1900

社会行为1900

社会组织1900

社会动物1900

开放型社群1900

封闭型社群1901

边际值原理1901

理想自由分布1901

玛他种群1901

玛他种群理论1901

生物进化1901

微观进化1902

宏观进化1902

进化稳定对策1902

协同进化1902

生存竞争1902

适者生存1902

适合度1903

广义适合度1903

基因库1904

自私基因1904

基因频率1904

基因型频率1904

基因流1904

哈迪—温伯格定律1904

遗传漂变1904

遗传瓶颈1905

建立者效应1905

多态现象1906

渐变群1906

表型可塑性1906

稳定选择1906

定向选择1906

分裂选择1907

地理物种形成学说1907

异域性物种形成1907

邻域性物种形成1907

同域性物种形成1907

生活史1908

生长1909

发育1909

繁殖1909

营养繁殖1909

孢子生殖1909

无性生殖1909

有性生殖1909

扩散1909

植物繁殖体1909

繁殖价值1909

亲代投入1909

一次繁殖生物1910

多次繁殖生物1910

繁殖成本1910

生殖隔离1910

生态对策1910

k-对策1910

r-对策1910

四、群落生态学1911

群落生态学1911

群落1911

植物群落1912

群落种类组成1913

优势种1913

建群种1913

亚优势种1913

伴生种1913

偶见种1913

区系分析1913

地理成分分析1914

发生成分分析1914

历史成分分析1914

植物区系1914

动物区系1914

微生物区系1915

群落数量特征1915

多度1915

密度1915

盖度1915

林分郁闭度1915

频度1915

劳恩凯尔频度定律1915

高度1916

重量1916

体积1916

优势度1916

重要值1916

种的综合优势比1917

生物多样性1917

遗传多样性1917

物种多样性1917

生态系统多样性1917

景观多样性1918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918

全球生物类群物种数目1919

生物多样性特丰富国家1920

物种丰富度指数1920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1921

香农—威弗多样性指数1921

α-多样性1922

β-多样性1922

γ-多样性1922

种间关联1922

生态位1923

理论生态位1923

实际生态位1923

生态位宽度1924

生态位重叠1924

生态位分化1924

性状替换(特征替换)1924

生态位释放1924

种间关系1924

种间竞争1924

相互干涉性竞争1924

资源利用性竞争1925

似然竞争(表观竞争)1925

优先效应1925

竞争排斥原理(高斯假说)1925

捕食1926

食性专化1926

食性泛化1926

定量防卫1926

定性防卫1926

放牧促进1926

寄生1926

拟寄生1926

超寄生1927

内寄生1927

外寄生1927

专性寄生1927

兼性寄生1927

尸养寄生物1927

共生1927

互利共生1927

偏利共生1927

原始协作1927

互抗1927

中性关系1927

他感作用1928

利他行为1928

偏害作用1928

生物群落结构1928

生活型1928

劳恩凯尔生活型分类系统1928

生活型谱1929

层片1929

同资源种团1929

群落垂直结构1929

成层现象1930

地上成层现象1930

地下成层现象1930

群落时间结构1931

季相1931

季相变化1931

群落水平结构1931

群落交错区1931

边缘效应1932

群落动态1932

裸地1932

原生裸地1932

次生裸地1932

先锋种1932

先锋群落1933

群落发生1933

群落形成1933

群落波动1933

群落更新1933

群落演替1933

世纪演替1934

长期演替1934

快速演替1934

原生演替1935

次生演替1935

水生演替1935

旱生演替1935

外因性演替1935

内因性演替1935

顺行演替1935

逆行演替1935

周期性演替1935

火成演替1936

森林演替1936

采伐演替1936

放牧演替1936

水域生态演替1936

演替系列1936

水生演替系列1936

旱生演替系列1937

演替顶级1938

单元顶级学说1938

多顶级学说1938

顶级格局学说1938

原顶级1938

亚顶极1938

前顶级1938

超顶级1938

偏途顶级1939

植物群落分类1939

群落分类学1939

植被型组1939

植被型1939

植被亚型1939

群系组1940

群系1940

亚群系1940

群丛组1940

群丛1940

亚群丛1941

热带雨林1941

阔叶林1941

常绿阔叶林1941

落叶阔叶林1942

针阔混交林1942

针叶林1943

草原1943

草甸1943

稀树草原1944

苔原1944

荒漠1945

森林生态学1945

草原生态学1945

荒漠生态学1945

冻原生态学1945

五、生态系统1945

生态系统1945

生态系统结构1946

生产者1946

消费者1946

一级消费者1946

肉食动物1947

二级消费者1947

三级消费者1947

杂食动物1947

腐食性动物1947

分解者1947

关键种1947

冗余种1948

铆钉假说1948

冗余假说1948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1948

食物链1949

牧食食物链1950

碎屑食物链1950

食物网1950

顶位种1950

中位种1950

基位种1950

链节1951

营养级1951

生态金字塔1951

能量金字塔1951

生物量金字塔1952

数量金字塔1952

生态效率1952

摄食量1952

同化量1952

呼吸量1952

生物量1952

生产量1952

同化效率1953

生长效率1953

消费效率1953

林德曼效率1953

生态系统的生产1954

初级生产1954

初级生产量1954

总初级生产量1954

净初级生产量1954

次级生产1954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1955

物质循环1955

生物小循环1955

地球化学大循环1955

流通率1955

周转率1956

周转时间1956

库1956

源1956

汇1956

气体型循环1956

沉积型循环1956

淋溶1956

土壤淋溶作用1956

水循环1957

人工降雨1957

碳循环1957

氮循环1958

固氮1959

生物固氮1959

高能固氮1959

氨化作用1959

硝化作用1959

反硝化作用1960

磷循环1960

硫循环1960

有毒物质循环1962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1962

物理信息1962

化学信息1962

行为信息1963

营养信息1963

生态系统变化1963

生态系统的自然变化1963

生态系统的人为变化1963

反馈1963

生态平衡1963

生态系统分类1964

陆地生态系统1965

森林生态系统1965

草地生态系统1965

荒漠生态系统1965

水生生态系统1966

湿地生态系统1966

人类生态系统1966

城市生态系统1967

农村生态系统1967

农业生态系统1968

经济生态系统1968

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1968

地方病1969

地方性甲状腺肿1969

地方性氟病1970

克山病1971

地方性大骨节病1971

水俣病1971

六、现代生态学1972

生态学尺度1972

地理生态学1972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学说1972

景观生态学1972

景观1972

斑块1973

廊道1973

基底1973

景观结构1973

景观功能1973

景观动态1974

全球生态学1974

全球变化1974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1974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1974

人类因素计划1974

土地覆盖1974

土地覆盖变化1975

土地利用1975

土地利用变化1975

“3S”技术1975

遥感1975

地理信息系统1975

全球定位系统1976

分子生态学1976

化学生态学1976

生态环境地理学1976

第二章 资源与环境基础知1978

一、资源1978

资源1978

资源生态学1978

自然资源1978

非耗竭性资源1979

耗竭性资源1979

可更新资源1979

不可更新资源1979

中国自然资源1979

国土资源1980

全球公用地1980

水资源1981

水体1981

水的存在形态1981

水资源系统1981

水资源评价1981

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1982

水文1983

土地资源1983

土地1984

土地资源评价1984

土地质量1984

土壤资源1985

农业土壤1985

森林土壤1985

山地土壤1986

荒漠土壤1986

全球土壤资源1986

中国土壤资源1987

生物资源1987

能源1988

能源利用1988

常规能源1988

新能源1989

不可再生能源1989

可再生能源1989

一次能源1989

二次能源1989

绿色能源1989

生物质能源1989

气候能源1990

太阳能1990

水能1990

风能1990

地热能1991

海洋能源1991

氢能1991

天然气水合物1992

分布式能源1992

燃料电池1992

矿产资源1993

矿物1993

矿产资源1993

矿产资源特点1993

矿产与人类1994

旅游资源1994

旅游1994

旅游资源1995

自然旅游资源1995

人文旅游资源1995

旅游资源开发1996

旅游生态学1996

生态旅游1996

气候资源1996

海洋资源1997

海洋生物资源1997

海底矿产资源1998

海水化学资源1998

海洋动力资源1999

海洋旅游资源2000

海洋空间资源2000

社会资源2000

人力资源2001

智力资源2001

信息资源2002

技术资源2002

管理资源2002

二、自然环境2002

环境2002

大环境2002

小环境2003

自然环境2003

半自然环境2003

社会环境2003

宇宙环境(星际环境)2003

地球环境2003

区域环境2004

微环境2004

内环境2004

生态环境2004

农业生态环境2004

生境2004

无机环境2005

生物环境2005

栖息地2005

生活环境2005

环境生态学2005

地球的圈层构造2005

大气圈2006

大气分层2007

对流层2007

平流层2008

中间层2008

热成层2008

逸散层2008

正常空气成分2009

水圈2009

地表水2009

地表水等级2009

河流2010

河口2010

河口生态学2010

水系2010

流域2010

流域生态学2010

湖泊2011

沼泽2011

冰川2011

海与洋2011

地下水2011

上层滞水2012

潜水2012

承压水2012

土壤圈2012

土壤学2012

土壤地理学2013

土壤分类2013

土壤分类系统2013

中国土壤分类制2013

土壤剖面2014

土壤比重2014

土壤容重2014

土壤腐殖质2015

土壤酸碱度2015

土壤调查2015

岩石圈2015

生物圈2016

地理2016

自然地理2017

人文地理2017

地理位置2017

地理坐标2017

经线2017

纬线2018

经度2018

纬度2018

海拔2018

高程基准面2018

经度地带性2019

纬度地带性2019

气象2019

气温2019

大气压力2019

大气运动四种力2019

气团2020

大气中的锋面2020

降水2020

降水量2020

人工降水2020

地表径流2021

气候2021

气候带2021

海洋性气候2021

大陆性气候2021

大气候2022

中气候2022

气候2022

二十四节气2022

太阳辐射2022

地面辐射2023

太阳辐射强度2023

潮汐2023

正规半日潮2024

混合潮2024

正规日潮2024

潮间带2024

大气环流2024

季风2024

海陆风2025

山谷风2025

表面风2025

洋流2025

大洋环流2026

暖流2026

寒流2027

黑潮2027

地质2027

地貌2027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2027

地质年代2028

化石2029

地质作用2029

风化作用2029

侵蚀作用2029

搬运作用2029

堆积作用2029

地质构造2030

三、人工环境2030

人工环境2030

区位2030

区位因子2030

杜能农业区位2031

韦伯工业区位2031

人口2031

人口数2032

人口密度2032

人口质量2032

人口过程2033

人种2033

人口出生率2034

人口死亡率2034

人口自然增长率2034

人口平均增长速度2035

人口倍增期2035

人口性别比2035

马尔萨斯人口论2036

人口统计学2036

世界人口分布2037

中国人口分布2038

人口环境容量2038

人口年龄结构2039

人口年龄结构类型2039

老年系数2040

少年儿童系数2040

老少比2040

年龄中位数2040

成年型人口年龄结构2040

年轻型人口年龄结构2041

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2041

人口年龄结构类型转变2041

人口年龄结构老化2042

年轻型国家2043

老年型国家2043

同生群2044

人口地域构成2044

城市2044

乡村2044

集镇2044

集落2045

城市化2045

人口城市化2045

生育率2045

总和生育率2046

育龄妇女2046

社区2047

生活质量2048

城市生活质量评价2048

发达国家2049

发展中国家2049

第三章 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2050

一、人口膨胀2050

人口膨胀2050

人口引发环境问题2050

人口对资源的压力2050

人口环境容量2051

粮食问题2051

中国粮食问题2051

人口老龄化2052

当代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2052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途径2052

人口过剩2054

世界主要人口大国2054

世界人口发展趋势2055

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2056

二、资源短缺2057

全球水资源2057

中国水资源2058

世界耕地资源2058

世界耕地需求2059

中国耕地资源2060

中国森林资源2061

世界矿产资源2061

中国矿产资源2062

世界能源2062

中国能源2063

能源危机2063

三、生态破坏2064

生态足迹2064

生态承载力2064

生态安全2066

生态系统退化2066

受损生态系统2067

脆弱生态系统2067

退化生态系统2068

森林采伐迹地2068

弃耕地2069

荒漠化2069

荒漠生态系统2069

土壤荒漠化2069

沙尘暴2069

采矿废弃地2070

垃圾堆放场2070

污染的水域2070

次生盐渍化2070

植被退化2071

植被破坏2071

土地退化2071

土壤退化2072

全球土壤退化2072

中国土壤退化2073

土壤侵蚀2074

水土流失2074

四、环境污染2074

环境问题2074

原生环境问题2074

次生环境问题2074

环境破坏2075

环境污染2075

环境污染物2075

环境毒物2075

公害2076

公害病2076

贸易性环境问题2076

越国界环境问题2076

污染生态学2076

大气污染2076

煤烟型污染2077

酸沉降2077

酸雨2077

光化学烟雾2077

高层大气污染2077

恶臭2078

大气热污染2078

城市空气污染2078

室内空气污染2079

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2080

大气稳定度2081

大气污染物2081

大气污染源2082

降尘2082

飘尘2082

粉尘2083

烟尘2083

烟雾、水雾2083

工业烟雾2083

烟气2083

烟羽2083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2083

大气自净能力2084

有害气体处理2084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2085

绿色交通2086

末端治理2086

水污染2086

水体污染物2087

水体污染源2087

水污染途径2087

水污染类别2088

重金属污染2088

重金属废水2090

工业废水2090

城市污水2091

生活污水2091

点源污染2091

面源污染2091

化肥污染2091

农药污染2092

含油废水2093

富营养化2094

寡营养态2094

营养化废水2094

藻华2094

水华2094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2094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2097

化学需氧量(COD)2097

废水处理方法2097

水体自净作用2098

污水的人工处理2099

废水物理处理法2099

格栅与筛网2099

沉淀法2099

气浮法2100

离心分离2100

废水化学处理法2100

中和法2100

混凝法2100

化学沉淀法2100

氧化还原法2100

吸附法2101

离子交换法2101

膜分离2101

废水生物处理法2101

好氧生物处理法2101

厌氧生物处理法2101

自然生物处理法2102

生物膜法2102

生物滤池2102

尾水生态处理2102

生物稳定塘2102

尾水土地处理系统2103

水污染三级处理2103

城市废水资源化2104

污水灌溉2104

闭路循环用水系统2104

尾水的生态化处理与资源化2105

水污染的源头控制2105

土壤污染2105

土壤污染源2106

土壤污染物2106

土壤生物污染2107

土壤自净2107

土壤质量评价2107

环境土壤学2107

固体废弃物2108

城市固体废弃物2110

城市垃圾2110

白色污染2110

工业固体废弃物2111

高炉矿渣2111

钢渣2111

有色金属渣2111

钢渣水泥2111

赤泥2111

粉煤灰2112

煤矸石2112

煤渣2112

汞渣2112

铬渣2112

硼泥2112

盐泥2113

有害废物2113

有害工业废渣2113

污泥2114

固体废弃物处理2114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2115

全方位垃圾处理方式2115

垃圾彻底卫生填埋需注意的问题2115

有害工业废渣处理2115

固体废物磁流体磁力分选2116

固体废物电场分选2116

固体废物摩擦和弹道分选2116

污泥处理2116

城市垃圾处理2117

沼气2117

光污染2118

热污染2118

热生态学2118

城市热岛效应2118

水体热污染2119

放射性污染2119

放射生态学2119

电磁污染2119

噪音污染2120

噪音2120

工业噪音2120

噪声病2121

海洋污染2121

赤潮2121

环境荷尔蒙2122

农村生态环境退化2122

五、生物多样性锐减2124

物种消失2124

物种灭绝2124

物种自然灭绝2124

物种人为灭绝2125

濒危物种2125

濒危物种等级体系2125

环境胁迫2125

受胁迫物种2125

物种大灭绝2125

地球上生物灭绝的情势2126

人类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原因2126

生物入侵2127

本地种2128

外来物种2128

外来入侵物种2128

转基因食品2129

基因污染2129

生物污染2129

六、全球环境问题2130

全球变化2130

厄尔尼诺现象2131

拉尼娜现象2131

温室效应2131

温室气体2131

辐射强迫2131

全球变暖2131

全球变暖潜势2132

臭氧层破坏2132

臭氧2132

臭氧层2132

臭氧损耗潜势2132

自然灾害2132

地质灾害2133

生物灾害2133

气象灾害2133

天气、气候灾害2134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2134

水文灾害2134

洪水灾害2135

水荒2135

旱灾2135

山地灾害2135

泥石流2135

滑坡2135

地震2136

台风2136

灾害生态学2136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2137

一、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与管理2137

生态系统健康2137

环境背景值2137

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2137

生态监测2138

环境监测2138

生物监测2139

指示生物2139

生态风险评估2139

生态环境补偿2139

环境质量评价2140

环境质量回顾评价2140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140

环境影响评价2141

生态影响评价2141

环境管理2141

环境管理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2142

资源环境管理2142

区域环境管理2142

部门环境管理2142

环境计划管理2442

环境质量管理2442

环境技术管理2143

环境管理的手段2143

环境管理制度2145

排污收费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2146

生态系统管理2146

环境监理2147

环境规划2147

环境规划类型2147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148

自然保护规划2148

生态规划2148

旅游区划2148

景观规划2148

景观生态规划2149

景观设计2149

生态经济学2149

环境经济学2149

资源经济学2150

生态系统服务2150

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2150

工业生态学2150

工业生态园区2150

生态产业2151

清洁生产2152

清洁发展机制2157

农业清洁生产2157

源消减2157

现场循环回收利用2157

能源消耗强度2158

洁净煤技术2158

产品生命周期2158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2158

循环经济2159

循环经济3R原则2159

绿色设计2159

绿色技术2160

绿色产品2161

绿色标识2161

绿色食品2161

绿色食品标志2162

绿色消费2162

绿色营销2163

绿色包装2163

绿色壁垒2163

绿色保护2163

绿色社区2163

三、生态工程与生态恢复2164

生态工程2164

生态工程学2164

生态园林2164

干扰生态学2165

干扰2165

干扰体2165

自然干扰2165

人为干扰2166

内源干扰2166

外源干扰2166

破坏性干扰2166

增益性干扰2166

中度干扰假说2166

恢复生态学2166

生态恢复2167

生态重建2167

生态改良2167

生态改进2168

生态修补2168

生态更新2168

生态再植2168

生物富集作用2168

植物修复技术2168

植物萃取技术2168

根际过滤技术2168

植物固定技术2168

植物刺激技术2169

植物转化技术2169

植物净化2169

生物降解2169

土壤保护2169

土壤改良2170

农业生态学2170

原始农业2170

传统农业2170

现代农业2171

农业现代化2171

生态农业2171

生态农业系统2172

生态农业设计2172

中国生态农业2172

生态农业结构模式2174

可持续农业2175

有机农业2176

持久农业2176

精准农业2177

立体农业2177

资源节约型农业2178

节水型农业2178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2178

自然保护2178

自然保护生态学2179

野生动物管理学2179

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2179

就地保护2180

迁地保护2180

森林资源保护2180

天然林保护工程2180

海洋环境保护2180

生命地球指数2181

快速生态学评估2181

自然保护区2182

理想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2184

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2184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2185

中国自然保护区面积2185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类2185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种类2198

人与生物圈计划2213

生物圈保护区2213

中国14个生物圈保护区2214

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2215

五、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及立法2216

生态教育2216

环境教育2216

绿色文化2216

《寂静的春天》——引发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部著作2217

《增长的极限》——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2217

《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2218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世界环境日与探讨当代环境问题和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会议2219

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节日2219

生态哲学2230

生态伦理学2230

生态道德2230

生态良心2230

生态正义2231

生态义务2231

环境法2231

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第一个国际立法2231

环境法律责任2232

环境行政责任2232

环境民事责任2232

环境刑事责任2232

国际环境公约2232

国际环境领域立法时间表2232

《人类环境宣言》2233

《21世纪议程》2234

《中国21世纪议程》2234

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国际公约2235

与臭氧层保护相关的国际公约2236

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国际公约2238

与危险废物控制相关的国际公约2240

与海洋环境保护相关的国际公约2242

中国环境法体系2243

宪法关于保护环境资源的规定2243

环境保护基本法2243

环境资源单行法2244

环境标准2244

中国环境法律制度2245

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制度2245

自然资源保护法律制度2246

自然保护法律制度2246

环境质量2247

环境质量标准2247

污染物排放标准2248

环境基础标准2248

环境方法标准2248

环境质量参数2248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2248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2248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2249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2249

总量排放标准2249

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2249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2250

空气质量标准2250

衡量国家(地区)财富的新标准2250

人文发展指数2251

绿色国民账户2251

国内生产总值(GDP)2252

绿色GDP2252

可持续发展2252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225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225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2254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2255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2255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2256

科学发展观2256

附录2257

Ⅰ全球环境问题大事记2257

环境污染及防治2257

生物多样性保护2266

生态破坏及保护2268

全球气候变化2270

全球环境综合对策2273

Ⅱ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联合国机构、国家组织、团体2274

联合国专门机构2274

联合国辅助机构2275

其他国际组织2276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2277

Ⅲ部分环境保护相关法律228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2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29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307

中华人 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316

Ⅳ一些相关的环境质量标准233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330

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233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2334

渔业水质标准2336

地下水质量分类标准233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34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342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234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344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2345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2346

参考文献2347

后记2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