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律文明史 第3卷 古代远东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何勤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1644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788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824页
- 主题词:法制史-研究-远东-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法律文明史 第3卷 古代远东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3
导论&程维荣 任海涛3
第一章 中国古代法观念的语源学考察&李力49
第二章 夏、商、西周法&李力85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法&任海涛176
第四章 秦汉法&程维荣284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王晓峰421
下编563
第六章 上古日本法&赵立新 秦贝贝563
第七章 古代朝鲜法&李远明605
第八章 古代越南法&伍光红 栾时春668
第九章 古代印度法&周小明 许钗玲694
上编3
导论3
一、古代远东法概述3
(一)古代远东法的涵义3
(二)古代远东法的地理环境6
(三)古代远东法的起源8
(四)古代远东法思想11
二、远东法的主要内容、特点与影响13
(一)古代中国法的历史发展13
(二)古代中国周边各国法的演变14
(三)古代远东法的特征17
(四)古代远东法在世界上的地位20
三、古代远东法的研究状况23
(一)古代远东法研究的资料23
(二)古代远东法中国部分研究成果26
(三)古代远东法外国部分研究成果29
(四)古代远东法研究中存在的不足33
四、本卷的撰写37
(一)本卷撰写的思路37
(二)本卷着力解决的问题38
(三)本卷揭示的主要线索42
(四)本卷体例结构与特色45
第一章 中国古代法观念的语源学考察49
第一节 前言49
第二节 “礼”、“刑”、“法”、“律”字及其所反映的古代法律观53
一、出土文字资料所见“礼”字与“礼”观念53
二、出土文字资料所见“刑”、“法”、“律”字及其法观念54
(一)出土文字资料所见“刑”字与“刑”观念55
(二)出土文字资料所见“法”字与“法”观念64
(三)出土文字资料所见“律”字与“律”观念70
第三节 中国传统法律观的本质特征及其源泉75
一、中国传统法律观的本质特征75
(一)具有直观性、单一性的特质76
(二)以功利主义、义务本位(权力本位)为核心76
二、中国传统法律观的源泉78
结论81
参考文献82
一、基本史料82
二、著作83
三、外文译著84
第二章 夏、商、西周法85
第一节 前言85
一、夏、商与西周时期法律史料的特点85
二、夏朝的法律史料86
三、商朝的法律史料87
(一)殷墟甲骨文与商代法律史料的整理87
(二)殷墟甲骨文与商代法制的研究现状89
四、西周时期的法律史料100
(一)青铜器铭文所见西周法律史料100
(二)西周青铜器铭文法律史料整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101
第二节 传世文献所记载的夏朝法律111
一、关于《禹刑》的讨论111
(一)《禹刑》的由来111
(二)关于《禹刑》性质的争议112
(三)《禹刑》的内容113
二、关于《洪范》的性质118
三、传世文献记载所见中国古代最早的军法120
第三节 寻找商代法律及其法律活动的遗迹122
一、“汤刑”、“汤之官刑”:传世文献所载的商代法律123
二、王“作辟”、“王闻惟辟”、“兹人刑不”:甲骨文“刑法”讹误之考辨127
三、商王“大令”:甲骨文所见商代法律之遗迹136
第四节 西周时期的法律与法律活动之一斑140
一、从西周时期《兮甲盘铭文》说起140
二、《九刑》考辨141
三、关于《吕刑》的讨论148
(一)《吕刑》的性质148
(二)《吕刑》“五过”之误149
四、西周时期的“治地之约”与“治民之约”151
(一)“治地之约”与土地转让程序151
(二)“治民之约”与诉讼中的“誓”158
五、“司寇”考辨164
(一)文献中有关“司寇”的记载及存在的问题164
(二)西周青铜器铭文中所见“司寇”的职掌和地位166
(三)东周时期青铜器铭文所见“司寇”一职及其发展变化170
结语171
参考文献173
一、基本资料173
二、著作173
三、外文译著175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法176
第一节 综述176
一、文本文献191
(一)古代典籍191
(二)近代研究文献198
(三)新中国以来研究文献201
二、出土文献203
(一)金文和东周盟书203
(二)简帛204
第二节 法律的发展进程210
一、春秋210
(一)前期不系统的法律210
(二)后期封建因素的法律213
二、战国219
(一)初期平民化的法律219
(二)中期“法家”的法律221
(三)晚期“百家合流”的法律思想223
第三节 法律转型:由礼治衰微走向秩序重建227
一、礼崩乐坏与旧秩序失范227
二、“盟誓”调整社会秩序228
三、公布成文法作为新规范231
(一)成文法公布231
(二)《法经》真伪辨析233
(三)法律形式238
四、诸侯国的变法运动240
第四节 法律制度的内容242
一、诸侯国加强中央权力242
(一)行政管理制度的变化242
(二)官员管理制度243
二、诸侯国法律统一调整社会事务245
(一)有关民事的法律制度245
(二)对农业生产的调整248
(三)对手工业、商业生产的调整250
三、诸侯国刑罚和司法制度254
(一)刑罚制度254
(二)司法制度258
第五节 法律的地区化262
一、鲁法264
二、楚法266
三、秦法268
四、晋法269
五、吴越法271
六、齐法272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孕育中华法律文明的轴心时代276
一、灿若繁星的法律思想影响深远276
二、开创封建社会政治和法制模式278
结论279
参考文献280
一、古籍280
二、著作281
三、论文282
第四章 秦汉法284
第一节 综述284
一、秦汉法律创建与发展的背景285
(一)秦汉朝代的更迭285
(二)秦汉社会发展的特征288
二、以传世文献为主的秦汉史研究290
(一)秦汉传世思想成果290
(二)历代有关秦汉历史与制度论著292
(三)近代以来秦汉法制研究294
三、出土秦汉简牍的研究297
(一)敦煌与居延汉简的发现297
(二)秦简的出土与研究300
(三)汉简的进一步发掘整理302
(四)其他出土秦汉法制文献306
(五)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及海外学者相关成果308
第二节 秦汉法律思想311
一、从战国末涵摄诸家到秦朝专制思想312
(一)《吕氏春秋》的融合各派312
(二)秦朝的“专任刑罚”思想314
二、西汉前期法律思想的变化315
(一)陆贾的“握道而治”315
(二)曹参与黄老学说的统治地位317
(三)西汉前期黄老学说的内容319
三、封建主流法律思想的形成320
(一)贾谊的明礼教思想320
(二)道儒之争与董仲舒时代思想转折321
(三)封建主流法律思想的内容323
四、西汉后期到东汉法律思想的发展与论争324
(一)西汉后期围绕统治方针的辩论324
(二)《白虎通义》的纲常思想325
(三)道家的反主流法律思想327
(四)王充对主流法律思想的批判330
(五)东汉后期社会批判与法制改革说332
第三节 秦汉立法与法律形式334
一、立法概况334
(一)秦代立法的严峻334
(二)西汉前期立法的轻缓335
(三)武帝时期立法的繁苛337
(四)西汉后期至东汉立法的反复338
二、主要法律形式:律与令340
(一)律的制定过程340
(二)律的篇目341
(三)令的篇目345
三、秦汉的科、比、式与法律解释348
(一)科、比与故事348
(二)式与法律解释350
(三)经义决狱的作用351
第四节 秦汉法律内容352
一、保障国家政治制度352
(一)巩固专制集权统治352
(二)官僚与吏员设置355
(三)官员与贵族等级357
(四)官员与贵族职责358
二、强化刑法制度359
(一)侵犯财产罪359
(二)杀伤人罪360
(三)其他各类犯罪362
(四)刑法的主要原则363
三、规范行政与屯戍制度365
(一)经济管理365
(二)户籍、赋税与徭役367
(三)工程邮传、奴婢与公共安全371
(四)北疆屯戍与士卒372
四、确立民事制度377
(一)债务与契约377
(二)婚姻家庭与继承378
第五节 秦汉司法制度380
一、司法权与审级381
(一)中央机关司法权381
(二)地方与基层司法权382
(三)管辖与审级384
二、起诉、受理、追捕与囚禁385
(一)案件的起诉及其限制385
(二)案件的受理389
(三)追捕与囚禁389
三、证据、审讯、“读鞫”与“乞鞫”391
(一)证据的搜集391
(二)审讯步骤与“读鞫”393
(三)有关“乞鞫”的规定396
四、刑罚制度及其改革398
(一)死刑主要种类398
(二)文景时期的废除肉刑399
(三)徒刑种类与刑期400
(四)其他各种刑罚407
第六节 秦汉法的特征及其在中华法律文明中的地位408
一、主要特征408
(一)着力创建统一法制408
(二)思想转折直接影响法制发展410
(三)善于结合法制的继承与创新411
(四)法制基本面貌雄浑质朴413
二、在中华法律文明中的地位416
(一)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统一法制416
(二)多有创造又为后世留下广阔发展空间416
结论417
参考书目418
一、著作418
二、编著420
三、论文420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421
第一节 综述421
一、概况422
(一)统治中心的多元化422
(二)民族大融合422
(三)人口的大迁徙423
(四)复杂的社会结构423
(五)商品经济比重相对下降423
(六)科技、思想文化、艺术的大发展424
二、近代以来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史研究综述425
(一)近代西方历史观引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史研究成果425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史研究述评427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433
一、汉代经学的神学化转向多元化发展434
(一)儒学的低落434
(二)名法思潮的复兴及对礼法融合思想的推动443
二、玄学对“名教”的挑战447
(一)玄学的兴起447
(二)玄学的发展448
(三)玄学法律思想的主要特征452
三、律学理论的大发展453
(一)律学的形成与发展454
(二)杜预“简直”的立法理论455
(三)张斐“以礼帅律”的律学理论456
(四)刘颂的罪刑法定思想459
四、佛、道教思想对法律思想的影响460
(一)佛教的传入与盛行460
(二)佛教与名教的关系462
(三)道教的创立与传播463
(四)葛洪的“玄”“道”本体论464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立法成就466
一、立法基本成就466
(一)《魏律》466
(二)《晋律》470
(三)《北魏律》、《北齐律》474
二、法律形式的创新479
(一)律体例的规范化与内容的纯粹化479
(二)律的主要篇目481
(三)令的含义及界定483
(四)格的产生484
(五)式的发展485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内容486
一、封建专制政治体制的改进与完善486
(一)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487
(二)九品中正制的确立490
(三)御史监察制度的完善495
二、刑事法律制度的儒家化497
(一)刑事法律原则的儒家化498
(二)贵族官僚特权的制度化502
(三)礼法融合进一步发展的原因508
三、经济法律制度510
(一)土地制度510
(二)赋役制度513
四、民事法律制度515
(一)尊卑良贱的身份等级关系515
(二)婚姻、家庭与继承516
(三)债务与契约518
第五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司法制度519
一、司法权与审级519
(一)中央司法机关与职权519
(二)地方与基层司法权521
(三)律博士的设立522
二、刑讯与审判制度523
(一)刑讯的制度化523
(二)死刑报奏制度526
(三)直诉制度528
三、刑罚制度及其改革529
(一)肉刑废复之争530
(二)刑罚制度的文明化535
第六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文明的地位544
一、主要特征544
(一)立法活动活跃544
(二)法律思想多元发展545
(三)律学成就促进立法技术提高546
(四)法律原则、制度的儒家化550
(五)少数族法文化推动礼法结合的发展551
二、在中华法律文明中的地位554
(一)开创每一政权都立法的惯例554
(二)确立了礼法融合的法制模式555
(三)构建了封建刑律的结构体系556
(四)初创了封建五刑制度的基础557
结论557
参考书目558
下编563
第六章 上古日本法563
第一节 综述563
一、民族与国家的起源566
二、绳纹时期567
三、弥生时期570
四、古坟时期575
五、7世纪初的改革时期577
第二节 古代国家与法的形成579
一、日本国体的起源579
二、中央与地方制度580
三、经济与财政制度582
四、刑法及神判惯例583
五、刑罚及其解除584
六、法与宗教的关系585
第三节 氏姓制度587
一、氏姓制度的产生和发展587
二、氏族团体588
三、氏名权589
四、社会身份制度590
第四节 古代民事法与成文法的开端593
一、婚姻与继承制度593
二、古代土地制度595
三、古代成文法的开端:《十七条宪法》598
小结601
参考文献602
一、著作602
二、论文603
三、译著603
四、日文论著603
第七章 古代朝鲜法605
第一节 综述605
一、概念界定605
二、研究现状607
三、研究方法和视角614
第二节 古代朝鲜法的起源和发展614
一、“朝鲜”词义考614
二、古代朝鲜国家和法的起源616
三、古代朝鲜法发展的阶段621
第三节 政权性质及其演变624
一、前三国时期的部族制624
二、三国时期的君主制628
第四节 刑事法633
一、箕子“犯禁八条”考论633
二、从部族法到律令制639
第五节 民事法650
一、婚姻形态650
二、所有权的萌芽和发展655
第六节 朝鲜古代法的特征658
一、从习惯法到制定法658
二、开始受到中原王朝法律的影响659
三、独具特色的民族法初步形成660
第七节 朝鲜古代法的历史地位661
一、促进了朝鲜半岛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初步形成661
二、中国法律文化向日本传播的桥梁662
小结664
参考文献665
一、古籍665
二、著作666
三、论文666
第八章 古代越南法668
第一节 综述668
一、越南民族和国家的起源669
二、越南的第一次“北属”时期(前214—公元39年)674
三、越南的第二次“北属”时期(43—544年)675
第二节 文朗国与瓯雒国时期的法677
一、社会制度677
二、土地制度678
三、家庭、亲缘制度678
第三节 越南“北属”时期的法律制度679
一、法律表现形式680
二、南越国时期交趾、九真郡的法律制度681
三、两汉在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的法律制度684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交州的法律制度688
第四节 林邑国的法律制度689
一、身份法689
二、王权制度690
三、刑罚制度690
四、婚姻制度691
结论691
参考文献692
一、古籍与著述692
二、译著与外文693
第九章 古代印度法694
第一节 综述694
一、印度的地域及自然地理695
二、古代印度法的时间界限及印度古代史695
三、古代印度法的渊源699
四、其他包含古代印度法内容的资料702
五、研究现状706
第二节 古代印度政治法708
一、古代印度政治法的基石:种姓制度709
二、政权组织716
第三节 婚姻家庭法与继承法724
一、古印度两性社会地位的变迁724
二、《摩奴法论》中有关婚姻法的规定728
三、继承法733
第四节 财产法737
一、物权737
二、债法743
第五节 刑法及诉讼制度748
一、刑法748
二、诉讼制度753
第六节 古代印度法的特征和历史地位及对外传播759
一、特征759
二、历史地位764
三、对外传播766
参考文献769
一、古籍769
二、著作769
三、论文770
四、外文771
索引772
后记786
附图表目录177
古代中国春秋列国图177
战国七雄草图179
《法经》争论观点对照表235
各诸侯国变法一览表241
春秋战国土地所有制变化247
各诸侯国地区文明异同表263
上古日本法年表602
三国官制表632
古印度世系表769
热门推荐
- 2422622.html
- 1471114.html
- 300038.html
- 3020696.html
- 1141105.html
- 3595811.html
- 1454934.html
- 3202983.html
- 1877825.html
- 1687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25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84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53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95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85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19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3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94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58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8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