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生教育和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生教育和管理
  • 傅进军主编;陈刚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90064731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生教育和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高等教育大众化1

第一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概论1

一、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1

二、大众化不仅是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变化5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推动力量8

第二节 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9

一、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9

二、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12

三、不平坦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15

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矛盾18

第三节 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21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表现21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中的精英教育22

第四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意义23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23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般意义24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殊意义27

第二章 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概述31

第一节 美国的高等教育31

一、教育结构31

二、教育宗旨33

三、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33

四、教育经费34

五、入学标准35

第二节 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36

一、英国36

二、法国41

三、日本46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51

一、菲律宾52

二、埃及55

三、智利58

四、印度63

第三章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及大众化趋势68

第一节 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68

一、新中国高等教育风云五十年68

二、新中国高等教育思想的发展70

第二节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72

一、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特征72

二、高等教育的结构状况74

三、高等教育的规模76

四、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及改革77

五、经费的来源77

第三节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端78

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78

二、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存在的问题80

三、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对策88

第四节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94

一、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凸现94

二、高等教育的地方化趋势95

三、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趋势95

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96

五、高等教育的多样化趋势96

六、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97

七、高等教育的多元化趋势98

八、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99

九、涌现出一批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99

十、人文素质教育将成为鲜明特色99

第四章 高等教育大众化引起的变革101

第一节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巨大变革101

一、高等教育规模101

二、高等教育观102

三、高等教育的功能102

四、课程和教学形式103

五、学生的经历103

六、高等教育的多样性、特点和界限104

七、领导与决策105

八、学术标准105

九、入学和选拔106

十、学术管理形式106

十一、高等教育的内部管理107

第二节 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的整体转型110

一、服务对象应该由政府转向“客户”110

二、发展的本位应该从学科转向市场111

三、改革的重心应该从外部转向学校113

第三节 教育观念的重大改变114

一、教育价值观的转变115

二、教育质量观的转变116

三、高校以育人为根本117

四、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118

第四节 教育形式的多样化120

一、创设新的高等教育机构120

二、高教自考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贡献122

三、民营化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124

四、远距离高等教育128

第五节 教学管理方法的转变129

一、学籍管理:宽进严出129

二、实行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131

三、重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133

四、突出创新教育134

五、变革思想教育的方式与内容135

六、转变学习观念136

七、改变毕业生就业方式139

第五章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140

第一节 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题140

一、高等教育发达国家重视素质教育140

二、知识经济呼唤素质教育142

三、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143

四、对素质教育关注的轨迹144

第二节 大学生素质的新要求146

一、完善知识结构146

二、提高基本能力148

三、具备笃深的人文精神153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状况155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157

二、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现状160

三、大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现状161

第四节 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主要方法162

一、借鉴发达国家培养大学生的成果162

二、改革我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166

三、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168

四、不断完善学生素质测评方法171

第六章 大学生的教学科研管理174

第一节 大众化教育的教学科研管理模式174

一、学籍、学制和专业设置174

二、课程设置的特点176

三、教学的基本模式178

四、教学的具体方法181

五、教学管理184

六、大学生科研管理185

七、教学质量的监控186

第二节 我国高校现行的教学科研管理模式188

一、学籍管理和专业设置188

二、教学过程190

三、学生科研193

四、教学质量管理193

五、高等教育评估194

第三节 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模式198

一、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199

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00

三、加强教师的管理201

四、专业与课程体系的改革201

五、加强教学手段创新的研究202

六、开办网上教学203

七、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204

第七章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207

第一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新情况207

一、学生个体差异明显208

二、学生形成不同群体208

三、师生关系不断弱化209

四、班级作用逐渐降低209

五、学生主体意识日益增强210

六、教育管理有所脱节210

七、毕业就业压力增大211

八、办学条件明显不足212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分析213

一、社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213

二、大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的看法214

三、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218

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220

第三节 发达国家教育成果的借鉴223

一、世界各国重视人的思想道德教育223

二、当代西方道德教育发展趋势224

三、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必须更新230

第四节 建立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与新方法232

一、思想教育方式的民主化、一体化、服务化232

二、思想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法制化237

三、思想教育途径的网络化、公寓化、社团化240

第八章 大学生行为管理246

第一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大学生行为管理的要求246

一、大学生行为管理及其意义246

二、我国大学生行为管理的沿革和特征248

三、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行为管理252

四、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大学生行为管理的新要求255

五、大学生行为管理与形势要求不相适应258

第二节 大学生行为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261

一、影响大学生行为的主要因素261

二、大学生行为管理的主要内容265

三、大学生行为管理的方法269

四、管理心理学知识在学生行为管理中的运用271

第三节 大学生行为管理的改革273

一、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273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行为管理的改革274

第九章 大学毕业生就业管理279

第一节 大学毕业生就业模式演变279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279

二、“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281

三、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284

四、现代就业工作管理体制287

第二节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展望290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特殊性290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291

三、大毕业学生就业市场的形成291

四、大毕业学生就业市场的形式292

五、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点和原则294

第三节 国外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指导296

一、美国296

二、加拿大301

三、日本305

第四节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展望310

一、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310

二、就业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311

三、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313

第十章 高等学校的后勤服务317

第一节 后勤服务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317

一、人才培养的组成部分317

二、学校管理水平的体现319

三、办学过程的重要保障321

第二节 后勤服务的内容321

一、财务管理321

二、校舍的建造和维护323

三、校园环境的建设325

四、交通和通讯的提供328

五、住宿和膳食的供应330

第三节 后勤服务存在的问题334

一、观念问题334

二、原有的模式与新机制的冲突336

三、后勤服务部门从学校剥离后产生的问题337

第四节 高等学校后勤改革的实践339

一、各地高校后勤改革的实效339

二、后勤改革的效果344

三、国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345

四、国外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模式348

第五节 后勤服务社会化条件下高校的配套改革350

一、一切为学生服务350

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353

三、加大经济管理力度356

四、以法治校357

参考文献359

后记3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