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 李洪华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004329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文学流派-文学研究-上海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海派文化”概念的历史回顾1

二、“海派文化”的正名与“上海文化”的提出3

三、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5

四、研究的对象、范围、方法、重点和难点9

第一章 上海现代都市文化语境的形成与表征13

第一节 现代都市文化语境的形成13

一、上海文化的历史沿革13

二、租界的形成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畸形发展14

三、人口的迅速增长与现代都市文化语境的形成17

第二节 现代都市的生活空间与文化表征20

一、都市的外部公共空间及其文化表征20

二、都市的内部生活空间及其文化表征30

第三节 现代报刊的繁荣与文学商业空间的营造35

一、现代报刊与出版业的繁荣35

二、文学中心的南移与各路文人的会聚41

三、文学商业空间的营造42

第二章 上海文化语境下的域外现代派文学译介46

第一节 “别求新声于异邦”:晚清至“五四”时期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引进47

一、早期现代主义文化思想的引进48

二、“五四”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译介50

三、初期域外现代主义思潮译介的特点54

第二节 艺术的“融合”与“创化”: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的域外现代派文学译介57

一、域外现代派文学译介的进一步拓展57

二、域外现代派文学的译介与创作借鉴62

三、域外现代派文学的理论总结与转化67

第三节 扎根于现实的现代派诗学追求:抗战爆发后至40年代的域外现代派文学译介71

一、战争文化语境中现代派文学译介的弱化71

二、里尔克、艾略特、奥登等后期象征派的译介73

三、40年代现代派文学的译介取向与“新诗现代化”追求78

第三章 现代派杂志与上海文化精神83

第一节 《璎珞》、《无轨列车》、《新文艺》:初期的开放视野与先锋精神83

一、“上海文化精神”的形成与表征83

二、对域外文学的最初关注85

三、“方向内容没有一定的轨道”87

四、先锋的艺术追求与开放的文化视野89

第二节 《现代》:商业化的运作与现代性的追求93

一、商业性的动机与运作94

二、自由独立的话语空间97

三、“现代性”的阐说与“现代派”的结集100

第三节 《新诗》:融会与创新的进一步深化106

一、“融合南北”的气度106

二、翻译与创作的并举108

三、创作、理论与编排上的开拓创新110

第四章 上海文化与现代派群体的文化身份114

第一节 都市文化语境中现代派群体的文化身份表征114

一、“文化身份”的阐释与现代派群体的都市文化身份114

二、现代派群体文化身份的先锋性表征118

三、现代派群体文化身份的商业性表征120

第二节 半殖民地文化语境中现代派群体的身份书写123

一、半殖民地都市文化语境123

二、西方文化想象中的女性形象124

三、新旧文化冲突中的男性形象128

第三节 政治文化语境中现代派群体的身份焦虑131

一、30年代上海的政治文化语境131

二、现代派群体的文化焦虑与身份危机135

三、现代派群体的疏散与殊途138

第五章 左翼文化与现代派作家的文学选择142

第一节 上海文化语境与左翼文化思潮142

一、左翼文化产生的历史语境142

二、作为文化主潮的左翼文化运动146

三、左翼文化对30年代文学创作的影响151

第二节 从“象牙塔”到“十字街头”:象征派诗歌创作的转变154

一、“异国的熏香”与“纯诗”的主张154

二、革命的“十字街头”与“诗歌的大众化”157

三、左翼文化语境中象征派的上海想象159

四、象征派对左翼文化的不同回应164

第三节 从“同路人”到“第三种人”:现代派的路向选择与文学主张166

一、政治与文学上的同路人167

二、“第三种人”的文学主张与左翼的文化批判172

三、“理智与情感冲突中”的困惑181

第四节 从“马克思主义”到“自由主义”:左翼文化与徐訏的文学选择188

一、徐訏的“马克思主义时代”189

二、左翼文化对徐訏文学创作的影响192

三、从“马克思主义”到“自由主义”196

第六章 上海文化语境与现代派作家的都市想象202

第一节 都市的“风景线”与“狐步舞”:新感觉派的都市想象202

一、大街、交通与都市新感觉203

二、舞厅、影院与现代派叙事206

三、女体修辞、商品消费与欲望象征209

第二节 都市的“现代生活”与“现代情绪”:现代诗派的都市审美212

一、“新的机械文明”与现代都市美学213

二、都市的多元形态与生活化审美215

三、都市的颓废与寂寞219

第三节 战争文化心理与战后都市乱相:九叶派的上海想象221

一、战争文化心理的形成与表征222

二、战后都市生活乱相的书写224

三、战争文化心理与九叶诗人的审美视野226

第四节 洋场与战场的双重面影:徐訏的上海想象229

一、战争背景下的都市想象230

二、《风萧萧》与《江湖行》:洋场与战场的双重变奏233

三、自觉的文化意识与执著的生命探询237

第五节 战争背景下的都市“传奇”:张爱玲的上海书写242

一、“上海沦陷,才给了她机会”243

二、新旧杂糅的都市生活空间245

三、“沦陷”后的大街与“封锁”时的情感248

四、高压生活中的“上海气”与战争背景下的“荒凉感”251

结语 东西文化交融中的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255

一、上海文化的“现代性”与现代派文学的都市文化表征255

二、上海文化的“传统质”与现代派文学的传统文化表征260

参考文献267

后记2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