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乱世飘萍 邵飘萍和他的时代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乱世飘萍 邵飘萍和他的时代
  • 散木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 ISBN:780652502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27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546页
  • 主题词:邵飘萍-人物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乱世飘萍 邵飘萍和他的时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代序 自由的灵魂(林贤治) 1

第一章 以身殉报——回溯80年前的故事 1

一、“三一八”事件的前前后后 4

大沽口事件 4

“三一八”惨案 5

惨案发生后的当局 7

追问惨案发生的真相 9

旧案新问 12

当事人楚溪春的回忆 15

惨案前后的《京报》 16

邵飘萍与章士钊 21

如磐大夜的到来 27

北京形势遽变 32

二、以身殉报 32

邵飘萍被捕 33

北京新闻界营救失败 34

邵飘萍遇害 36

“讨赤”狂潮 39

邵飘萍就义经过 42

来自各地的抗议风暴 43

三、“萍水相逢百日间” 48

报人林白水 48

“萍水相逢百日间” 51

日本记者协会和《顺天时报》的抗议 52

徐志摩调侃邵飘萍“归天” 54

南方的反响 55

由北京天桥引出来的故事 58

四、天桥的凄风苦雨 58

马连良拍摄的珍贵殓尸照片 59

往事追忆 61

“刘、高之案”以及三名伶与邵飘萍的生死之交 63

“邵案”余波——“夜壶张三”的故事 65

第二章 雏凤新声——杭州、杭辛斋 69

一、邵飘萍的早年 71

龙华会、张恭与秋瑾 71

天时与地利 73

浙江士子士风 74

二、中国早期的报业 77

作为公共领域的民间报纸 77

大上海和报馆 79

浙江——后来者居上 82

三、求学与立志 86

杭州的精神高地——“浙高” 86

“浙高”的读报热 87

“新闻救国”的观念和梁启超的启示 88

“二邵一陈” 89

四、《汉民日报》与报人杭辛斋 94

杭州的《汉民日报》 94

不应该被遗忘的报人杭辛斋 96

第三章 惊鸿照影——日本—上海—北京—日本—北京 101

一、东渡日本 103

“欲以新闻记者终其身” 103

发起和成立东京通信社 104

邵飘萍在日本的新闻报道 107

报纸的魔力 109

二、暴得大名于上海 111

回到上海 111

上海诸报馆 112

南社诗人邵飘萍 117

三、驻北京特派记者 119

《申报》驻京特派记者 119

北京报业生态 120

北京报界“三怪杰”(一):黄远生 122

北京报界“三怪杰”(二):丁佛言和刘少少 128

声名鹊起的“北京特别通信” 131

北上途次 134

游刃有余的采访 135

四、新闻编译社和北大新闻研究会 139

创办新闻编译社 139

北大新闻研究会的成立 144

可以在历史上大书一笔的北大新闻研究会师生 149

毛泽东和邵飘萍 153

五、日本朝日新闻社 157

再赴日本 157

日本朝日新闻社的训练 158

六、又返京城 162

几次外出采访 162

京城的呐喊 166

第四章 《京报》春秋(上)——社会公共领域的喉舌 169

京报以及《京报》 171

一、《京报》的诞生和第一次夭折 171

邵飘萍《京报》的诞生 173

《京报》因何而出世 177

第一次被查封 182

二、《京报》的“复活”和邵飘萍的“总结” 184

《京报》的“复活” 184

《京报》的变化 186

邵飘萍的“总结” 188

三、办报人的理念 192

《我国新闻学进步之趋势》 192

史家办报 195

邵飘萍的新闻学著述(一):《实际应用新闻学》 197

邵飘萍的新闻学著述(二):《新闻学总论》 204

邵飘萍办报的践履 207

四、成功的一代报人 207

典型报道案例 210

“报馆的灵魂” 217

中国新闻教育的开拓者 222

邵飘萍的精神遗产 225

邵飘萍与张季鸾 230

第五章 《京报》春秋(下)——副刊、附刊和报馆同人 235

一、《京报》的副刊和附刊 237

近代报章文体的变化 237

五四文学副刊的兴起 239

《京报》“大革新”及其副刊和附刊 242

副刊(附刊)上的口水大战 254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余波 260

开拓学术研究的新天地 262

所谓“夫妇报人” 264

二、“夫妇报人”——邵飘萍和汤修慧 264

与《京报》共始终 267

历经劫难 270

邵飘萍的另一位夫人祝文秀 271

三、春华秋实——报馆同人、亲友、学生 275

“中国副刊之父”孙伏园 275

“报界三杰”之一徐凌霄 278

“兄弟报人”潘公弼和潘劭昂 280

吴鼎及其他京报同人 283

学生张友鸾 284

学生黄天鹏 287

第六章 报人天地——言说的语境和抗争 291

言论自由的历史和理念 293

一、邵飘萍之前报人的语境 293

乱云飞渡的末世大观 295

晚清以降的话语环境 297

邵飘萍投身报界之际的报业政治生态 299

北洋初期的报业繁荣和袁世凯的报禁 301

二、一个新闻从业者的苦恼和抗争(上)——邵飘萍初到北京的日子 307

邵飘萍负命北上 307

《京报》被查封前后 309

三、一个新闻从业者的苦恼和抗争(下)——《京报》“复活”之后 314

为“报格”而战 314

针对《京报》的几次报案 316

北洋政潮中争自由的斗争 318

四、“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 323

《京报》和它的友报友刊 323

大革命高潮中的报案 324

“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 326

“铁肩辣手” 328

第七章 搏击风浪——在大革命的浪潮中 329

一、在五卅运动的大潮中 331

五卅运动中的《京报》 331

反驳列强的“赤化论” 334

邵飘萍提出新口号 338

鲁迅对邵飘萍的批评 342

各种声调的“赤化”论和“赤化”的有无 345

二、在大革命的高潮中 352

“首都革命” 352

北方拥护孙中山的一面旗帜 357

“中国今后之趋势” 363

邵飘萍与冯玉祥国民军的关系 368

邵飘萍之死的直接导火线——郭松龄的倒戈反奉 374

第八章 众口之下——邵飘萍的“私领域” 377

一、一个真实而立体的邵飘萍 379

曾经悠悠众口之下的邵飘萍 379

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邵飘萍和金钱 380

章士钊等人的述说 383

二、更凶险的流言蜚语 386

关于“卢布”的口水大战 386

一个被“煮”在一起的问题 389

三、关于自由的悖论 391

两种“自由”和“最是报人不自由” 391

报人曹聚仁为邵飘萍打抱不平 393

邵飘萍走了一着险棋 395

邵飘萍驳斥流言 400

四、面对不绝的流言 400

同室操戈的悲剧 403

不无教训的经验之谈 406

第九章 赤化疑云——自由主义与所谓“赤化”的吊诡 407

一、一个自由主义报人 409

曾经主张过“好人主义” 409

从“好人主义”到“不合作主义” 414

民主派的“联省自治”思潮 419

二、一个所谓的“赤化”报人 423

与时俱进的报人 423

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苏俄十月革命 424

回应中俄恢复邦交并提出“非侵略主义” 430

促成中苏恢复邦交 433

第十章 身份之谜——邵飘萍的党籍问题 441

一、身后邵飘萍的又一道谜面 443

报人与政治 443

邵飘萍的党籍之“谜”和早年的新闻观 445

邵飘萍的绝笔 449

罗章龙揭秘爆出冷门 450

必要的考证(一) 454

必要的考证(二) 457

邵飘萍是共青团“特别团员”或国民党党员? 461

二、邵飘萍的“特别”之处 463

事出有因 463

“特别党员”的几宗个案分析 465

相关的质疑 468

邵飘萍研究中的不同观点 473

第十一章 遽死之谜——身后的议论 475

一、邵飘萍死后的议论 477

“朱无畏”的分析 477

报人胡政之和管翼贤的评论 479

可以瞑目又难以瞑目的邵飘萍 481

二、研究者的究问 484

又回到了原点——兼述姚福申先生的质疑 484

再说邵飘萍为何被杀 489

三、张作霖父子为什么一进北京就要杀邵飘萍? 493

张作霖父子的杀机 493

邵飘萍失于大意 494

第十二章 身后荣光——不朽的邵飘萍 495

一、哀悼与纪念 497

斯人已逝 497

未亡人和同人的回忆 499

二、身后的邵飘萍 502

北伐胜利后的纪念 502

国民党拒绝承认邵飘萍为烈士 504

龚德柏的“鞭尸”和邵飘萍女婿郭根的反驳 505

三、永远的光荣 512

终于重新被人记了起来 512

纪念高潮的到来 513

得以“盖棺论定” 516

永远的雕像 517

邵飘萍可以瞑目矣 519

恢复《京报》的吁求和《新京报》的创刊 521

主要参考文献 524

后记 5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