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义词量化认知模型的构建与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多义词量化认知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 徐莲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 ISBN:978751008004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多义词-语义结构-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多义词量化认知模型的构建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序章1

1.1引言1

1.2相关概念界定4

1.2.1多义词4

1.2.2语义研究模型6

1.2.3词义与义项7

1.3多义词的语义研究模型述评8

1.3.1独立语义模型8

1.3.2语境语义模型12

1.3.3认知语义模型16

1.3.4小结32

1.4研究立场33

1.4.1研究课题33

1.4.2研究方法34

1.4.3本书结构39

1.4.4研究对象40

第二章 多义词量化认知模型的理论构建44

2.1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44

2.1.1认知语义学相关理论44

2.1.2心理语言学相关理论61

2.2模型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4

2.2.1必要性64

2.2.2可行性65

2.3模型的基本观点71

2.4模型的内部结构72

2.4.1原型72

2.4.2范畴结构74

2.4.3拓展机制75

2.4.4意象图式76

2.4.5拓展距离76

2.4.6拓展力79

2.4.7小结80

2.5模型的构建方法80

2.5.1义项的认定方法82

2.5.2原型的考察方法83

2.5.3范畴结构的考察方法85

2.5.4拓展机制的考察方法92

2.5.5意象图式的考察方法94

2.5.6拓展距离的考察方法95

2.5.7拓展力的考察方法96

2.5.8小结98

2.6本章小结98

第三章 日语多义词「上」的量化语义结构研究101

3.1「上」的语义结构研究述评101

3.1.1客观主义语义学研究101

3.1.2认知语义学研究106

3.1.3本章课题110

3.2「上」的义项认定111

3.3「上」的原型114

3.3.1方法115

3.3.2结果与分析Ⅰ:各义项的原型性116

3.3.3讨论Ⅰ118

3.3.4结果与分析Ⅱ:下位义项的原型性119

3.3.5讨论Ⅱ120

3.3.6小结122

3.4「上」的范畴结构123

3.4.1方法124

3.4.2结果与分析127

3.4.3讨论Ⅰ:「上」的语义范畴层级129

3.4.4讨论Ⅱ:「上」的语义范畴划分基准142

3.4.5小结143

3.5「上」的拓展机制144

3.5.1方法145

3.5.2结果与分析145

3.5.3讨论146

3.5.4小结153

3.6「上」的意象图式154

3.6.1方法155

3.6.2结果与分析Ⅰ:基本意象图式155

3.6.3结果与分析Ⅱ:基本意象图式的内部结构157

3.6.4讨论Ⅰ:基本意象图式159

3.6.5讨论Ⅱ:基本意象图式的变体159

3.6.6小结162

3.7「上」的拓展距离163

3.7.1方法164

3.7.2结果与分析165

3.7.3讨论166

3.7.4小结170

3.8「上」的拓展力171

3.8.1方法172

3.8.2结果与分析173

3.8.3讨论174

3.8.4小结178

3.9本章小结180

第四章 汉语多义词“上”的量化语义结构研究185

4.1“上”的语义结构研究述评185

4.1.1客观主义语义学研究185

4.1.2认知语义学研究188

4.1.3本章课题193

4.2“上”的义项认定193

4.3“上”的原型196

4.3.1方法196

4.3.2结果与分析Ⅰ:各义项的原型性197

4.3.3讨论Ⅰ199

4.3.4结果与分析Ⅱ:下位义项的原型性200

4.3.5讨论Ⅱ201

4.3.6小结202

4.4“上”的范畴结构203

4.4.1方法203

4.4.2结果与分析205

4.4.3讨论Ⅰ:“上”的语义范畴层级207

4.4.4讨论Ⅱ:“上”的语义范畴划分基准217

4.4.5小结218

4.5“上”的拓展机制219

4.5.1方法219

4.5.2结果与分析220

4.5.3讨论221

4.5.4小结225

4.6“上”的意象图式227

4.6.1方法227

4.6.2结果与分析Ⅰ:基本意象图式228

4.6.3结果与分析Ⅱ:基本意象图式的内部结构229

4.6.4讨论Ⅰ:基本意象图式230

4.6.5讨论Ⅱ:基本意象图式的变体231

4.6.6小结234

4.7“上”的拓展距离235

4.7.1方法235

4.7.2结果与分析237

4.7.3讨论238

4.7.4小结241

4.8“上”的拓展力242

4.8.1方法242

4.8.2结果与分析243

4.8.3讨论245

4.8.4小结248

4.9本章小结250

第五章 「上」与“上”的量化语义结构对比研究255

5.1研究的必要性和可比性255

5.1.1必要性255

5.1.2可比性256

5.2 「上」与“上”的语义结构对比研究述评259

5.2.1客观主义语义学研究259

5.2.2认知语义学研究261

5.2.3本章课题264

5.3「上」与“上”的量化语义结构对比264

5.3.1基本义项的对比265

5.3.2原型的对比267

5.3.3范畴结构的对比271

5.3.4拓展机制的对比277

5.3.5意象图式的对比280

5.3.6拓展距离的对比286

5.3.7拓展力的对比291

5.3.8对比研究小结295

5.4从「上」和“上”看日汉语的空间认知模式298

5.4.1实体与场所的认知298

5.4.2主观性识解与客观性识解309

5.4.3空间与时间的认知318

5.5本章小结328

第六章 终章330

6.1研究结论330

6.1.1量化认知模型的构建330

6.1.2量化认知模型的应用331

6.2研究意义336

6.2.1理论意义336

6.2.2方法论意义337

6.2.3应用意义339

6.3遗留课题与展望341

参考文献344

附录357

附录1『大辞林』中「上」的注释357

附录2『辞泉』中「上」的注释359

附录3『现代国语辞典』中「上」的注释360

附录4『新明解国语辞典』中「上」的注释361

附录5『明镜国语辞典』中「上」的注释362

附录6「上」的造句联想实验问卷364

附录7「上」的卡片分类实验问卷365

附录8「上」的卡片分类实验分组数据367

附录9「上」的卡片分类实验相似性矩阵368

附录10「上」的卡片分类实验距离矩阵369

附录11「上」的语义拓展机制母语者内省访问调查问卷370

附录12「上」的意象联想实验问卷371

附录13《汉语大词典》中“上”的注释372

附录14《辞海》中“上”的注释373

附录15《现代汉语词典》中“上”的注释374

附录16《新华汉语词典》中“上”的注释375

附录17《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上”的注释377

附录18“上”的造句联想实验问卷378

附录19“上”的卡片分类实验问卷379

附录20“上”的卡片分类实验分组数据381

附录21“上”的卡片分类实验相似性矩阵382

附录22“上”的卡片分类实验距离矩阵383

附录23“上”的语义拓展机制母语者内省访问调查问卷384

附录24“上”的意象联想实验问卷386

后记3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