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移动互连网技术及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舒华英,胡一闻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9315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学科: 携带电话机 学科: 互连网络 学科: 基本知识) 移动通信 携带电话机 互连网络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移动互连网技术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基础篇1
第一章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发展1
第一节 蜂窝移动通信简介1
1.1.1 基本概念介绍1
1.1.2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1
第二节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3
1.2.1 GSM系统3
1.2.2 CDMA系统18
第三节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的进展23
1.3.1 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概况23
1.3.2 IMT-2000标准的频率规则25
1.3.3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各国发展情况及国际标准化进展26
第四节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方案比较29
1.4.1 IMT-2000的结构及无线传输的基本构成29
1.4.2 IMT-2000系统无线传输技术方案及比较31
参考文献40
第二章 IP技术41
第一节 TCP/IP及IP路由41
2.1.1 TCP/IP体系结构41
2.1.2 IP路由43
第二节 TCP/IP的安全性考虑——IPSecure46
2.2.1 TCP/IP安全性问题46
2.2.2 通常的安全措施(防火墙)47
2.2.3 IPSec网络安全体系结构48
第三节 IPv651
2.3.1 IPv4的不足51
2.3.2 IPv6的对策51
第四节 IP移动性的考虑——Mobile IP54
2.4.1 解决IP节点移动问题的几种受限方案55
2.4.2 移动IP标准56
2.4.3 移动IP解决的问题57
2.4.4 移动IP的应用范围57
2.4.5 移动IP的术语和功能实体57
2.4.6 移动IP的工作机制59
2.4.7 移动IP的关键技术60
2.4.8 移动IP的应用实例:Motorola公司的iDEN系统70
参考文献72
第三章 无线数据通信及无线LAN73
第一节 无线数据通信73
3.1.1 概述73
3.1.2 无线数据通信的主要类别73
3.1.3 无线数据通信的特点、功能和应用74
3.1.4 无线数据通信网络74
3.1.5 无线数据通信的发展趋势75
第二节 红外无线数据通信77
3.2.1 概述77
3.2.2 红外无线数据通信的原理及系统组成77
3.2.3 红外无线数据通信的特点78
3.2.4 红外无线数据通信的主要协议——IrDA协议集79
3.2.5 红外数据网络81
第三节 基于802.11的无线局域网82
3.3.1 概述82
3.3.2 无线局域网网络硬件82
3.3.3 网络拓扑结构83
3.3.4 网络协议84
3.3.5 无线局域网的频段分配87
3.3.6 无线局域网的现况及发展趋势87
第四节 个人区域无线数据通信——蓝牙技术88
3.4.1 概述88
3.4.2 蓝牙技术简介89
参考文献96
第四章 移动数据通信的分类及形式97
第一节 移动数据通信的发展趋势97
4.1.1 移动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和业务应用97
4.1.2 移动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问题98
4.1.3 移动数据通信的网络技术比较99
4.1.4 移动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与趋势100
第二节 蜂窝移动数据通信100
4.2.1 电路交换蜂窝移动数据通信100
4.2.2 分组交换蜂窝移动数据通信104
4.2.3 短消息业务107
第三节 CDPD分组数据业务108
4.3.1 CDPD发展历史108
4.3.2 CDPD原理与系统组成108
4.3.3 CDPD的主要特点109
4.3.4 网络结构与系统组成109
4.3.5 CDPD的移动终端设备111
4.3.6 CDPD的主要业务应用111
第四节 无绳移动数据通信111
4.4.1 概述111
4.4.2 无绳数据通信的主要应用113
参考文献114
关键技术篇115
第五章 基于GPRS的业务和业务标准115
第一节 GSM数据业务综述115
5.1.1 GSM数据业务115
5.1.2 GSM高速数据业务115
5.1.3 GSM数据业务的发展117
第二节 GPRS业务的基本内容118
5.2.1 GPRS简介118
5.2.2 GPRS业务接入点120
5.2.3 GPRS业务描述121
5.2.4 GPRS业务的划分122
第三节 GPRS业务的具体应用124
第四节 GPRS业务发展动向125
5.4.1 ETSI的标准制订工作125
5.4.2 我国GPRS标准化工作的进展状况127
5.4.3 GPRS的发展动向128
参考文献129
第六章 GPRS标准130
第一节 GPRS的结构130
6.1.1 总体结构130
6.1.2 逻辑体系结构131
6.1.3 GPRS网络功能综述及工作特点137
第二节 GPRS的传输平台和信令平台137
6.2.1 传输平台137
6.2.2 信令平台139
第三节 GPRS的高级功能142
6.3.1 网络访问控制功能142
6.3.2 分组选路和传输功能143
6.3.3 移动性管理功能143
6.3.4 逻辑链路管理功能144
6.3.5 无线资源管理功能144
6.3.6 网络管理功能144
第四节 GPRS的移动性管理功能144
6.4.1 移动性管理状态的定义说明144
6.4.2 状态功能性分析146
6.4.3 SGSN和MSC/VLR之间的相互作用149
6.4.4 移动性管(MM)流程154
6.4.5 业务接入功能154
6.4.6 业务断开功能157
6.4.7 清除功能(Purge Function)159
6.4.8 安全功能160
6.4.9 位置管理功能162
6.4.10 位置管理过程162
第五节 分组选路和传输功能171
6.5.1 分组数据协议状态定义171
6.5.2 PDP环境激活、修改和去活功能172
6.5.3 分组选路和传输功能183
6.5.4 中继功能184
6.5.5 分组终端适配功能184
6.5.6 封装功能184
第六节 GPRS传输185
6.6.1 传输模式185
6.6.2 逻辑链路控制功能186
6.6.3 子网相关融合功能186
6.6.4 Gb接口188
6.6.5 Abis接口191
6.6.6 远端分组控制单元192
第七节 信息存储192
6.7.1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192
6.7.2 SGSN193
6.7.3 GGSN195
6.7.4 MS195
6.7.5 MSC/VLR197
6.7.6 恢复与再生过程197
第八节 识别码198
6.8.1 IMSI198
6.8.2 P-TMSI198
6.8.3 NSAPI和TLLI198
6.8.4 PDP地址199
6.8.5 隧道标识符(TID)200
6.8.6 路由区识别码200
6.8.7 蜂窝识别码200
6.8.8 GSN地址200
6.8.9 访问点名称201
第九节 计费201
6.9.1 计费信息201
6.9.2 计费网关201
第十节 服务质量203
6.10.1 优先级类别204
6.10.2 延迟类别204
6.10.3 可靠性类别204
6.10.4 吞吐量类别205
第十一节 与其他GSM业务的关系206
6.11.1 点对点短消息服务206
6.11.2 电路交换业务209
6.11.3 补充业务210
参考文献210
第七章 WAP协议211
第一节 WAP概述211
7.1.1 WAP的概念及产生背景211
7.1.2 WAP论坛212
7.1.3 WAP体系结构概述213
第二节 WAP传输层协议218
7.2.1 WDP体系结构概述218
7.2.2 WDP在不同承载网络上的结构220
第三节 WAP安全层协议223
7.3.1 WTLS体系结构概述223
7.3.2 WTLS的层间通信元素226
7.3.3 Record协议规范226
7.3.4 Handshake协议规范227
第四节 WAP事务层协议228
7.4.1 协议特征概述229
7.4.2 WTP管理实体229
7.4.3 与其他协议的关系229
7.4.4 WTP的三个事务级别230
第五节 WAP会话层协议232
7.5.1 WSP体系结构概述232
7.5.2 连接模式的会话服务234
7.5.3 无连接会话服务239
第六节 WAP应用层协议240
7.6.1 WAE体系结构概述240
7.6.2 WTA体系结构概述247
参考文献249
第八章 WAP技术251
第一节 WAP的发展251
8.1.1 WAP在我国的发展251
8.1.2 WAP前景预测251
第二节 WAP的网络结构252
8.2.1 WAP与Internet的比较252
8.2.2 WAP网络架构252
第三节 WAP的安全问题——WAP识别模块256
8.3.1 WAP中的安全问题256
8.3.2 WIM体系结构概述257
8.3.3 WAP安全操作257
8.3.4 WIM服务接口定义259
8.3.5 WTLS中的WIM操作261
8.3.6 智能卡实现263
第四节 WAP PUSH技术概述266
8.4.1 PUSH概述266
8.4.2 PUSH代理网关(PPG)267
8.4.3 PUSH访问协议(PAP)270
8.4.4 PUSH空中协议(OTA)271
8.4.5 业务指示(Service Indication)272
8.4.6 业务加载(Service Load)275
8.4.7 客户端基础结构278
8.4.8 安全考虑278
第五节 WML/WMLScript279
8.5.1 WML简介279
8.5.2 WML语法281
8.5.3 WMLScript介绍287
第六节 WML编程原理与实例290
8.6.1 基本规则和格式290
8.6.2 文本和图片292
8.6.3 连接和任务的实现293
8.6.4 表单的显示294
8.6.5 事件处理295
8.6.6 脚本编程296
8.6.7 WML编程实例298
第七节 WAP网站建设初步304
8.7.1 WAP网站建设的准备工作305
8.7.2 WAP网站建设的中期开发306
8.7.3 WAP网站建设的后期测试307
参考文献307
应用篇309
第九章 移动互联网应用业务及产品介绍309
第一节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GPRS网络及业务介绍309
9.1.1 业务发展策略310
9.1.2 中国移动GPRS网络建设步骤311
9.1.3 用户及业务量预测311
9.1.4 GPRS网络建设方案312
第二节 中国联通公司的WAP网络及业务介绍316
9.2.1 业务规划316
9.2.2 用户预测317
9.2.3 商业运作模式317
9.2.4 组网方案318
第三节 通信制造厂商的产品介绍319
9.3.1 诺基亚公司GPRS产品简介319
9.3.2 中兴通讯无线数据通信解决方案320
第四节 I-Mode简介322
9.4.1 I-Mode简介322
9.4.2 I-Mode的特点322
9.4.3 I-Mode服务内容323
9.4.4 I-Mode网络结构325
9.4.5 I-Mode发展策略326
第五节 信通网联移动定位业务系统解决方案327
9.5.1 常见的底层移动定位技术327
9.5.2 系统的体系结构327
9.5.3 系统功能模块328
9.5.4 系统说明331
9.5.5 具体定位应用331
9.5.6 典型应用流程示例332
参考文献333
缩略语334
热门推荐
- 519085.html
- 665319.html
- 1806258.html
- 1406998.html
- 3400497.html
- 2253550.html
- 395158.html
- 2017758.html
- 2313650.html
- 10337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42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25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27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94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62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70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67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15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27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