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协调学 工程技术协调学·生物生态协调学·社会经济协调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涂序彦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4362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大协调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协调学 工程技术协调学·生物生态协调学·社会经济协调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工程技术协调学16
第一章 多变量协调控制理论及应用16
1.1 多变量协调控制理论的提出16
1.1.1 多变量控制理论存在的问题16
1.1.2 多变量协调控制理论产生的背景17
1.2 多变量协调控制原理与系统18
1.2.1 多变量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18
1.2.2 多变量协调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20
1.3 多变量协调控制系统的分析20
1.3.1 协调稳定性分析21
1.3.2 协调准确度分析22
1.3.3 协调快速性分析25
1.4 多变量协调控制系统的综合26
1.4.1 协调偏差控制信号装置的综合26
1.4.2 控制作用反馈信号装置的综合27
1.4.3 主扰动补偿信号装置的综合28
1.5 多变量协调控制理论的应用30
1.5.1 升船机行程同步协调控制系统31
1.5.2 造纸机速度比例协调控制系统33
1.5.3 浆纱机张力速度协调控制系统34
1.5.4 轧钢机厚度与张力协调控制系统35
1.6 小结36
第二章 多系统协调控制理论及应用37
2.1 多系统协调控制的基本方案37
2.1.1 多系统集中协调控制方案37
2.1.2 多系统分散协调控制方案38
2.1.3 多系统递阶协调控制方案40
2.2 多系统的可协调性42
2.2.1 多系统可协调性概念42
2.2.2 多系统基本协调模式43
2.2.3 多系统可协调性判据45
2.3 多系统的结构可协调性47
2.3.1 多系统结构可协调性概念47
2.3.2 多系统结构可协调性判据48
2.4 多系统的递阶协调控制49
2.4.1 多系统的递阶协调控制方案49
2.4.2 递阶协调控制的分解+协调方法50
2.5 多系统的分散协调控制51
2.5.1 导引协调控制策略52
2.5.2 循环协调控制策略52
2.5.3 分组协调控制策略53
2.5.4 全息协调控制策略53
2.6 多系统协调控制理论的应用54
2.6.1 多级协调控制系统54
2.6.2 多层协调控制系统55
2.6.3 多段协调控制系统57
2.7 小结59
第三章 多模型协调理论及应用60
3.1 传统狭义模型面临困境60
3.1.1 传统狭义数学模型的局限性问题60
3.1.2 传统狭义数学模型的适用性问题62
3.2 现代广义模型应运而生64
3.2.1 广义模型的概念64
3.2.2 广义模型的体系67
3.3 多模型协调的广义模型化方法69
3.3.1 演绎+归纳协同建模法69
3.3.2 分解+联合协调建模法70
3.3.3 人机结合协同建模法71
3.4 多模型协调的多层状态空间模型71
3.4.1 多层状态空间概念71
3.4.2 多层状态空间模型71
3.4.3 多层状态空间建模方法76
3.5 多模型协调的多重广义算子模型78
3.5.1 广义算子的概念模型78
3.5.2 广义算子的建模方法79
3.5.3 多重广义算子模型81
3.6 多模型协调的广义知识表达模型83
3.6.1 常用知识表达方法及问题83
3.6.2 广义知识表达方法的提出84
3.6.3 广义知识表达树86
3.6.4 广义知识表达网88
3.6.5 广义知识表达方法的应用90
3.7 小结92
第四章 多功能协调管理理论及应用94
4.1 多功能协调智能管理系统的概念提出95
4.1.1 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95
4.1.2 智能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模型96
4.1.3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模型96
4.1.4 智能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96
4.2 多功能协调智能管理系统设计思想97
4.2.1 智能管理系统的协同智能架构97
4.2.2 智能管理系统的人机协调特性98
4.2.3 智能管理系统的综合管理功能99
4.2.4 智能管理系统的三维应用模式100
4.3 多功能协调智能管理系统总体方案101
4.3.1 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总体方案101
4.3.2 智能管理系统的性能总体方案102
4.3.3 智能管理系统的技术总体方案103
4.4 智能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104
4.4.1 广义管理模型104
4.4.2 启发优化方法105
4.4.3 多库协同软件106
4.4.4 多媒体智能接口107
4.5 智能管理系统的研发策略108
4.5.1 多学科结合方法108
4.5.2 进化开发策略108
4.6 智能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109
4.6.1 智能→智慧109
4.6.2 集成→融合111
4.6.3 协调→和谐112
4.7 小结113
第五章 多软件协调理论及应用114
5.1 多库协同软件系统的提出114
5.2 多库协同软件系统的概念115
5.2.1 多库协同软件系统的概念模型115
5.2.2 多库协同软件系统的组成部分116
5.3 多库协同软件系统的结构方案117
5.3.1 各库并列型多库协同软件系统117
5.3.2 知识主导型多库协同软件系统117
5.3.3 数据基础型多库协同软件系统118
5.3.4 模型构造型多库协同软件系统118
5.3.5 方法优选型多库协同软件系统119
5.4 多库协同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19
5.4.1 多库协同器的功能设计119
5.4.2 多库协同器的技术实现120
5.4.3 各库及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21
5.5 多库协同软件系统的应用124
5.5.1 多库协同软件系统在石油生产过程中的应用124
5.5.2 多库协同软件系统在外贸合同智能管理中的应用125
5.5.3 多库协同软件系统在矿山建设决策中的应用125
5.6 多库协同软件系统的发展127
5.6.1 多级软件协调体系结构127
5.6.2 多层软件协调体系结构128
5.6.3 多段软件协调体系结构128
5.7 小结128
第六章 多网络协调理论及应用130
6.1 大规模信息网的概念与问题130
6.1.1 大规模信息网的概念模型130
6.1.2 大规模信息网的存在问题130
6.2 协同智能信息网的概念与策略132
6.2.1 协同智能信息网的概念模型132
6.2.2 协同智能信息网的开发策略132
6.3 分布式协同智能网管134
6.3.1 集中式简单网管协议的问题134
6.3.2 分布式协同智能网管的概念模型134
6.3.3 协同智能网管协议的设计思想135
6.3.4 协同智能网管系统的管理体制135
6.4 分布互动智能通信136
6.4.1 分布智能通信136
6.4.2 互动智能通信137
6.5 协同智能信息服务139
6.5.1 协同智能Web技术139
6.5.2 协同智能服务终端140
6.5.3 协同智能服务网站141
6.6 多网络协调理论的应用142
6.6.1 协同智能信息网的体系结构142
6.6.2 协同智能信息网的特性功能142
6.7 小结143
第二篇 生物生态协调学146
第七章 生物协调学146
7.1 人体协调系统146
7.1.1 人体神经系统的多级协调体系结构147
7.1.2 人体系统的双重体制协调控制153
7.1.3 人体系统的双向调节协调控制154
7.1.4 人体系统的多级协调控制156
7.1.5 人体系统的协同信息处理158
7.2 人脑协调系统160
7.2.1 人脑的多中枢协调机理160
7.2.2 人脑模型:多中枢自协调拟人脑161
7.2.3 多中枢自协调拟人脑设计方法与实现技术165
7.3 经络协调系统172
7.3.1 经络——人体控制系统172
7.3.2 经络——多级协调控制系统174
7.4 小结177
第八章 生态协调学178
8.1 生态系统的新概念178
8.1.1 自然生态系统的新概念178
8.1.2 人工生态系统的新概念179
8.2 广义人工生态系统的概念模型180
8.2.1 改造性人工生态系统181
8.2.2 支持性人工生态系统181
8.2.3 模拟性人工生态系统182
8.2.4 广义人工生态系统的科学意义182
8.2.5 广义人工生态系统的应用价值183
8.3 绿色产品设计的生态协调学184
8.3.1 绿色产品设计的概念与特征184
8.3.2 绿色产品设计的原则与模式186
8.3.3 绿色产品设计的多重广义算子模型188
8.3.4 绿色产品设计的良性循环190
8.4 绿色循环经济的生态协调学191
8.4.1 社会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关系192
8.4.2 绿色循环经济的产生与概念193
8.4.3 绿色产品——循环经济的载体196
8.4.4 回收再造——循环经济的反馈197
8.5 小结199
第九章 人机协调学201
9.1 人机系统201
9.1.1 人机系统发展概况201
9.1.2 人环节的特性203
9.1.3 人机交界面——显示与控制205
9.1.4 人机系统的分析与综合207
9.1.5 人机系统的问题与建议208
9.2 人机协调技术209
9.2.1 人机协调的概念209
9.2.2 人机合理分工原则与方式210
9.2.3 人机交互式智能管理方法和技术211
9.2.4 人机智能结合的概念与方法212
9.3 人机和谐智能CAD系统213
9.3.1 人机和谐设计工作需求213
9.3.2 新产品的人机和谐计算机辅助设计步骤215
9.3.3 人机和谐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方案217
9.3.4 计算机辅助老产品浏览218
9.3.5 新产品新设计方案的生成219
9.3.6 新产品最优设计方案的选择220
9.3.7 新产品的设计文件和图表220
9.4 人机协调的产品概念创新设计222
9.4.1 产品概念创新设计的功能分解222
9.4.2 产品概念创新设计的矛盾分析223
9.4.3 产品概念创新设计的“分解+协调”方法224
9.4.4 产品创新概念设计的人机协调机制226
9.5 人机和谐的CACD系统227
9.5.1 人机和谐CACD系统的协调化设计思想227
9.5.2 人机和谐CACD系统的总体方案228
9.5.3 人机和谐的CACD过程模型229
9.5.4 陶瓷产品概念设计辅助创意系统230
9.6 小结232
第十章 智能协调学233
10.1 广义人工智能的协调化234
10.1.1 多学派人工智能的兼容235
10.1.2 多层次人工智能的结合238
10.1.3 多智体人工智能的协同239
10.2 广义智能的协调化241
10.2.1 广义智能学的学科体系241
10.2.2 人的智能与机器智能协调242
10.2.3 个体智能向群体智能协调涌现242
10.3 高等人工智能的协调化243
10.3.1 高等人工智能的概念提出243
10.3.2 高等人工智能的学科对象与学科内容243
10.4 高等智能的协调化244
10.4.1 高等智能的概念提出244
10.4.2 高等智能的学科体系245
10.5 智能科学技术的协调化245
10.5.1 智能科学技术的学科产生245
10.5.2 智能科学技术的学科架构245
10.6 智能协调学的应用247
10.6.1 现代企业的群体协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247
10.6.2 软件人群体协同智能的气田管网调度系统248
10.7 小结252
第三篇 社会经济协调学256
第十一章 社会协调学256
11.1 社会协调学的基本概念256
11.2 社会协调学的学科架构256
11.3 社会协调学的学科内容257
11.3.1 社会协调系统建模257
11.3.2 社会协调系统分析258
11.3.3 社会协调系统综合260
11.4 社会协调学的科学方法261
11.5 社会协调学的学科分支261
11.5.1 社会关系协调学261
11.5.2 社会行为协调学263
11.6 社会协调学的应用领域271
11.7 小结272
第十二章 经济协调学273
12.1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集中经济协调273
12.2 商品经济管理体制的分散经济协调274
12.3 有计划商品经济管理体制的集散经济协调275
12.3.1 集散经济协调的创新276
12.3.2 集散经济协调的问题276
12.4 小结277
第十三章 政治协调学278
13.1 政治协调学的研究对象278
13.2 政治协调学的指导思想278
13.3 政治协调学的核心内涵278
13.4 政治协调学的学科内容280
13.4.1 政治协调学的学科内容之一:全面发展280
13.4.2 政治协调学的学科内容之二:协调发展281
13.4.3 政治协调学的学科内容之三:持续发展281
13.5 政治协调学的建模方法282
13.6 政治协调学的系统分析282
13.7 政治协调学的系统综合282
13.8 政治协调学的应用领域283
13.9 小结283
第十四章 社会经济系统的建模与仿真284
14.1 社会经济系统的建模方法284
14.1.1 社会经济系统的广义模型体系284
14.1.2 社会经济系统的广义模型建模方法284
14.2 社会经济系统的仿真技术285
14.2.1 社会经济系统的智能仿真概念285
14.2.2 社会经济系统的智能仿真技术286
14.3 小结288
第十五章 社会经济协调学的应用289
15.1 最经济产品设计的概念提出289
15.1.1 最经济产品概念设计的背景289
15.1.2 最经济产品概念设计的内涵290
15.2 最经济产品概念设计方法291
15.2.1 最经济产品概念设计的过程291
15.2.2 最经济产品概念设计的方案选择292
15.2.3 最经济产品概念设计的性能协调294
15.3 最经济产品技术设计的原则294
15.4 小结296
展望297
协调学哲理303
参考文献304
后记309
致谢312
热门推荐
- 3382503.html
- 2247005.html
- 2632339.html
- 3502144.html
- 3091469.html
- 1303727.html
- 1875170.html
- 1494640.html
- 2584852.html
- 1220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74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97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91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78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46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89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06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69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29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