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生态学基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农业生态学基础
  • 何章起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业生态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1

一、生态学的概念1

二、生态学发展简史2

三、生态学在现阶段的任务6

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16

一、系统的概念16

二、生态系统的概念17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18

(一)生命系统18

(二)非生命系统19

四、生态系统的稳态20

五、生态系统的类型21

(一)森林生态系统21

(二)草原生态系统22

(三)荒漠生态系统23

(四)湖泊生态系统23

(五)海洋生态系统24

(六)城市生态系统25

六、农业生态系统26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26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27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相互关系27

(四)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入与输出29

(五)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33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因子38

一、生物环境38

(一)生物圈38

(二)区域环境、生境、小环境、内环境40

(三)人工环境42

二、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43

(一)气候因子的生态作用43

(二)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48

三、环境因子的互相作用规律53

(一)生态因子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53

(二)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54

(三)生态因子中的主导因子55

(四)生态因子的联系性56

(五)生态因子的变动性56

四、限制因子原理57

(一)最小因子定律57

(二)耐性定律58

(三)限制因子的综合概念59

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和群落64

一、农业生物的组成64

(—)目标生物64

(二)有益生物64

(三)有害生物64

(四)中性生物64

二、植物的生活型与生态型65

(一)植物的生活型65

(二)植物的生态型67

三、生物种群特征69

(一)种群的基本特征70

(二)种群的演化和驯化74

(三)种群的增长78

(四)种群的波动与调节86

四、种群间的相互关系90

(一)种群关系类型90

(二)竞争91

(三)捕食95

(四)寄生98

(五)共生100

(六)偏利与合作101

(七)偏害102

(八)生态位102

五、生物群落104

(一)生物群落的概念104

(二)植物群落的数量描述105

(三)群落的结构107

(四)植物群落的演替110

第五章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15

一、生态系统中能流的几个基本概念115

(一)能115

(二)库116

(三)源116

二、热力学基本定律117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117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117

三、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118

(一)生产力的基本概念119

(二)初级生产120

(三)次级生产126

四、食物链与食物网129

(一)捕食食物链129

(二)寄生食物链129

(三)腐屑食物链130

(四)食物网130

五、生态金字塔131

(一)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131

(二)生态效率133

(三)生态金字塔135

六、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37

(一)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137

(二)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143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149

第六章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54

一、物质循环的一般概念154

二、物质循环的类型155

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56

(一)水循环156

(二)碳循环159

(三)氮循环161

(四)磷循环164

(五)钾循环166

(六)有机物质的循环167

四、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矿物养分循环167

(一)营养物质的循环过程167

(二)养分循环模式170

第七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污染与保护173

一、大气的染染173

(一)污染源173

(二)污染物175

(三)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反应181

(四)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84

(五)大气污染对农业的危害186

二、水体的污染190

(一)污染源190

(二)污染物191

(三)水污染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193

(四)水污染对农业的危害194

(五)新疆水源污染状况199

三、土壤的污染204

(一)污染源和污染发生类型204

(二)污染物及其危害206

(三)土壤污染的特点210

四、农药污染211

(一)农药使用现状211

(二)农药的毒性213

(三)农药对环境的污染214

(四)农药对食品的污染215

(五)农药对人体的危害217

五、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219

(一)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管理219

(二)绿化大地220

(三)治理污染源221

(四)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222

第八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224

一、农业生态系统调节与控制的基本原则224

二、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226

(一)农业自然资源的特性226

(二)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227

(三)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231

三、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措施234

(一)生物调控234

(二)环境调控235

(三)系统调控235

四、生态平衡的调控236

(一)生态平衡的含义236

(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示例239

(三)生态平衡的调控242

第九章 生态农业246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246

(一)采集渔猎系统246

(二)迁徒畜牧系统246

(三)烧垦农业系统247

(四)粗放农耕系统247

(五)混合农业系统248

(六)集约农业系统248

二、国际上关于农业生态系统改造的几种思潮249

(一)有机农业249

(二)生物动力农业251

(三)自然农业252

(四)生态农业253

三、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254

(一)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认识的历史回顾254

(二)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设想256

四、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258

(一)自然观258

(二)技术设计259

(三)生物与环境259

(四)社会结构259

(五)经营方式260

五、生态农业的技术措施260

(一)施肥260

(二)轮作262

(三)间作和套种264

(四)杂草和病虫害防治266

(五)废物的多次循环利用269

(六)种植业一畜牧业一养殖业相结合270

(七)工副业277

(八)能源279

六、国外生态农业示例281

(一)菲律宾马雅农场281

(二)日本钏路市的循环农业生产方式282

(三)墨西哥“新自然村”实验283

(四)美国迈尔通·考克生态农场284

第十章 新疆干旱特点与改造途径286

一、干旱的概念286

(一)气候分类286

(二)干旱气候的成因288

二、新疆干旱生态系统的特点288

(一)干旱气候的形成288

(二)水源的独特性291

(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92

三、解放后开发利用成绩和存在问题298

(一)天然植被大量破坏299

(二)沙漠化的威胁301

(三)广种薄收的农业,水分浪费严重303

(四)土壤质量下降304

四、新疆的合理开发途径307

(一)进行全疆国土整治,维护生态平衡307

(二)合理利用新疆的水源308

(三)充分利用光能资源优势310

(四)因地制宜,综合发展311

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313

一、系统分析的一般概念313

(一)系统分析的定义313

(二)模型的概念313

(三)系统分析的步骤314

二、确定性模型317

三、动态模型318

四、矩阵模型321

五、随机模型326

六、最优化模型331

(一)目标的选择332

(二)规划的程序333

(三)线性规划的运算333

(四)对规划结果的分析336

七、多变量模型338

(一)指标的选择和主成分分析339

(二)聚类分析的结果及其分析340

参考文献3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