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管员必读 网络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网管员必读 网络管理
  • 何艳辉,王达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0560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91页
  • 文件大小:168MB
  • 文件页数:604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管员必读 网络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1章 Windows Server2003网络管理综述3

第1篇 Windows Server2003 网络管理基础篇3

1.1 Windows Server 2003网络管理功能概述4

1.1.1 Windows Server 2003的主要网络管理功能4

1.1.2 Windows Server 2003主要网络管理功能的改进5

1.2 Windows Server 2003 Active Directory的改进6

1.2.1 常见Active Directory功能的改进6

1.2.2 新的域和林范围的Active Directory功能7

1.3 磁盘和文件管理改进13

1.4 服务器可管理性和可利用性的改进14

1.5 服务器远程管理功能的改进17

1.6 终端服务功能的改进18

第2章 本地用户和组管理19

2.1 Windows Server 2003用户和组账户20

2.1.1 用户和组账户概述20

2.1.2 本地用户和组21

2.1.3 本地组的默认安全设置24

2.1.4 默认安全设置的差异27

2.2 本地用户的管理28

2.2.1 创建本地用户账户28

2.2.2 用户账户强密码29

2.2.3 重置本地用户账户的密码31

2.2.4 禁止或激活本地用户账户31

2.2.6 重命名本地用户账户32

2.2.7 指派本地用户账户的登录脚本32

2.2.5 删除本地用户账户32

2.2.8 指派本地用户账户的主文件夹34

2.3 本地组的管理35

2.3.1 创建本地组35

2.3.2 为本地组添加成员37

2.3.3 标识本地组的成员39

2.3.4 删除本地组39

2.3.5 Net localgroup命令40

2.3.6 允许Anonymous Logon组成员成为本地计算机上Everyone组中的成员41

2.4 本地账户锁定和密码策略42

2.5 本地用户权限分配43

第3章 域用户和组的管理53

3.1 用户和计算机账户54

3.1.1 域用户账户类型54

3.1.2 保护用户账户55

3.1.3 域账户选项55

3.1.4 计算机账户56

3.1.5 用户和计算机账户命名方法56

3.1.6 名字解释58

3.2 域组账户58

3.2.1 域组的分类58

3.2.2 默认域组59

3.2.3 Builtin容器中的组60

3.2.4  sers容器中的组61

3.2.5 组作用域62

3.3 域用户的管理64

3.3.1 新建用户账户65

3.3.2 重设用户密码67

3.3.3 复制用户账户68

3.3.4 移动用户账户71

3.3.5 设置登录时间72

3.3.6 禁用或启用用户账户73

3.3.7 将证书映射到用户账户74

3.3.8 更改用户的主要组76

3.3.9 删除用户账户77

3.4 域用户权限分配78

3.5 域组管理79

3.5.1 新建组79

3.5.2 将成员添加到组80

3.5.3 允许Anonymous Logon组中的成员成为Everyone组中的成员81

3.5.4 将组转换为另一种组类型83

3.5.5 更改组作用域83

3.5.6 删除组84

3.5.7 查找包含某个用户的组84

3.5.8 将用户权限指派到Active Directory中的组85

第4章 磁盘系统管理87

4.1 磁盘管理概述88

4.1.1 Windwos Server2003磁盘管理新特性88

4.1.2 与磁盘管理有关的术语89

4.2 了解磁盘管理91

4.2.1 磁盘管理窗口91

4.2.2 分区样式92

4.2.3 选择文件系统96

4.3 管理磁盘99

4.3.1 初始化新磁盘100

4.3.2 查看磁盘属性100

4.3.3 将基本磁盘转换成动态磁盘102

4.3.4 将动态磁盘转换为基本磁盘105

4.3.5 远程磁盘管理106

4.4 管理基本卷107

4.4.1 查看卷属性107

4.4.2 指派、更改或删除驱动器号108

4.4.3 将分区标记为活动分区(仅限于32位)110

4.4.4 格式化基本卷112

4.4.5 创建分区或逻辑驱动器113

4.4.6 扩展基本卷115

4.5 管理镜像卷116

4.5.1 创建镜像卷117

4.5.2 创建和测试镜像系统或启动卷(仅限于32位)120

4.5.3 将镜像卷分成两个卷122

4.5.4 从镜像卷中删除镜像123

4.5.5 重新连接磁盘并修复镜像卷124

4.5.6 用另一磁盘上的新镜像替换出现故障的镜像124

4.6 管理磁盘配额126

4.6.1 了解磁盘配额126

4.6.2 管理磁盘配额项128

第5章 文件系统管理135

5.1 Windows Server 2003文件管理的新特性136

5.2 文件服务器的配置137

5.2.1 文件服务器配置之前的准备137

5.2.2 配置文件服务器138

5.3 文件夹共享143

5.3.1 文件夹共享概述143

5.3.2 文件夹的共享配置146

5.3.3 共享文件夹的创建147

5.3.4 共享权限149

5.3.5 共享资源的脱机设置149

5.3.6 特殊共享资源150

5.4 共享文件夹的管理151

5.4.1 保证共享资源的安全152

5.4.2 从命令行管理共享文件夹153

5.4.3 停止共享资源154

5.4.4 发布共享文件夹155

5.5 共享文件夹的卷影副本管理156

5.5.1 卷影副本的管理156

5.5.2 部署用于卷影副本的客户端软件158

5.6 文件和文件夹访问权限的配置158

5.6.1 文件和文件夹的权限159

5.6.2 设置、查看、更改或删除文件和文件夹权限161

5.6.3 NTFS文件权限属性162

5.7 加密或解密数据164

5.7.1 加密文件系统概述164

5.7.2 使用文件加密系统的注意事项165

5.7.3 文件的加密和解密的基本过程165

5.7.4 加密和解密文件或文件夹166

5.7.5 规划和恢复加密文件(恢复策略)168

5.8 密钥恢复168

5.8.1 创建密钥恢复代理账户169

5.8.2 获取密钥恢复代理证书171

5.8.3 配置CA以便进行密钥恢复173

5.8.4 创建新的可以进行密钥存档的证书模板175

5.8.5 获取具有存档密钥的用户证书177

5.8.6 执行密钥恢复179

5.8.7 导入已恢复的私钥181

5.9 用户主目录(主文件夹)184

5.9.1 指派域用户账户的主文件夹184

5.9.2 登录脚本指派186

5.10 文件服务器的管理187

第6章 Active Directory的全能管理197

第2篇 Windows Server 2003高级网络管理篇197

6.1 Active Directory的主要功能198

6.2 Active Directory的计算机管理功能198

6.2.1 新建计算机账户199

6.2.2 将计算机账户添加到组中201

6.2.3 删除计算机账户202

6.2.4 管理远程计算机202

6.2.5 移动计算机账户202

6.2.7 禁用或启用计算机账户203

6.2.6 重设计算机账户203

6.3 管理域204

6.3.1 域树和林简介204

6.3.2 域和林的功能206

6.3.3 新建林208

6.3.4 新建域树213

6.3.5 新建子域214

6.3.6 管理不同域215

6.3.7 删除域216

6.3.8 使用不同域控制器管理域218

6.3.9 添加用户主体名称后缀219

6.3.10 提升域功能级别219

6.3.11 指派、更改或删除Active Directory对象或属性的权限220

6.4 管理域控制器222

6.4.1 创建其他域控制器222

6.4.2 降级域控制器225

6.4.3 重命名域控制器228

6.5.1 域信任基础230

6.5 管理信任230

6.5.2 域信任类型231

6.5.3 验证信任231

6.5.4 删除信任234

6.5.5 创建快捷信任234

6.6 管理站点238

6.6.1 站点概述238

6.6.2 站点复制240

6.6.3 配置站点设置241

第7章 MMC网络管理平台247

7.1 MMC概述248

7.2 使用MMC252

7.2.1 runas命令的使用253

7.2.2 设置MMC中的组策略255

7.2.3 创建MMC控制台258

7.2.4 使用MMC控制台文件264

7.3 委派管理266

7.3.1 使用委派控制向导管理266

7.3.2 使用授权管理器管理268

7.4 从MMC中管理Active Directory273

7.4.1 Active Directory管理工具概述273

7.4.2 从MMC管理Active Directory架构275

第8章 数据的备份与恢复279

8.1 备份概述280

8.2 了解备份280

8.2.1 备份类型280

8.2.2 卷影副本概述281

8.2.3 备份和还原所需要的权限和用户权利281

8.2.4 系统状态数据282

8.2.5 授权还原、原始还原和普通还原283

8.2.6 故障恢复控制台的安装与使用287

8.2.7 自动系统故障恢复(ASR)概述289

8.3 设置备份选项290

8.3.1 设置备份类型290

8.3.2 设置高级备份选项291

8.3.3 设置高级还原选项292

8.4 备份和还原数据293

8.4.1 将文件备份到文件或磁带293

8.4.2 从文件或磁带还原文件300

8.4.3 命令行方式备份302

8.4.4 备份系统状态数据304

8.4.5 还原系统状态数据305

8.4.6 保护系统306

第9章 数据存储和异地容灾309

9.1 SCSI控制卡310

9.1.1 SCSI控制卡简介310

9.1.2 SCSI控制卡的特点312

9.1.3 SCSI控制卡的安装315

9.1.4 SCSI控制卡的选购要点318

9.2 RAID(物理磁盘冗余阵列)318

9.2.1 RAID控制卡简介319

9.2.2 磁盘阵列配置320

9.3 数据存储技术和设备327

9.3.1 主流的3种数据存储方式327

9.3.2 常见的其他数据备份设备331

9.4 异地容灾334

9.4.1 IBM的异地容灾方案335

9.4.2 HP异地容灾方案339

9.4.3 软件厂商异地容灾方案345

9.5 两种容错方案的较量347

9.5.1 双机热备份技术347

9.5.2 单机容错技术349

9.5.3 服务器容错方案推荐349

第10章 远程访问服务器管理353

10.1.2 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VPN技术的新功能354

10.1 路由和远程访问基础354

10.1.1 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概述354

10.1.3 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的安全改进356

10.1.4 远程访问所需考虑的安全因素363

10.2 远程访问服务器的常规配置类型365

10.3 拨号网络远程访问服务器的安装369

10.3.1 拨号网络组件369

10.3.2 拨号网络客户端370

10.3.3 拨号网络服务器371

10.4 设置拨号远程访问374

10.4.1 拨号远程访问设计考虑375

10.5 部署拨号远程访问376

10.4.2 拨号远程访问安全性376

10.5.1 把远程访问服务器当做企业远程访问服务器377

10.5.2 在因特网访问中使用远程访问服务器384

10.6 把远程访问服务器当做虚拟专用网服务器387

10.6.1 虚拟专用网的组件387

10.6.2 远程访问VPN设计考虑事项390

10.6.3 远程访问VPN的安全性考虑事项391

10.7 部署远程访问VPN396

10.7.1 基于PPTP的远程访问VPN部署396

10.7.2 基于L2TP的远程访问VPN部署399

10.8 安装计算机证书401

10.8.1 计算机证书的安装402

10.8.2 自动注册计算机证书403

10.8.3 手动注册计算机证书405

10.8.4 证书申请406

10.9 远程访问服务器的管理408

10.9.1 管理远程访问服务器409

10.9.2 管理远程访问客户端411

第11章 远程网络管理413

11.1 Windows Server 2003远程管理概述414

11.1.1 主要远程管理方法415

11.1.2 Windows Server 2003远程管理方式的选择原则422

11.2 使用“远程桌面连接”管理远程计算机423

11.2.1 远程桌面连接的部署423

11.2.2 远程桌面连接的建立424

11.2.3 远程桌面连接操作427

11.2.4 远程桌面连接管理429

11.3 使用“管理远程桌面”管理远程服务器431

11.3.1 “管理远程桌面”工作原理431

11.3.2 管理远程桌面连接客户端部署432

11.4 “远程桌面Web连接”管理模式434

11.5 “远程管理(HTML)”模式436

11.6 “远程协助”模式437

11.6.1 远程协助配置438

11.6.2 远程协助执行440

11.7 使用“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远程管理服务器444

第12章 网络安全策略管理447

12.1.1 安全设置概述448

12.1.2 通过组策略应用安全设置448

12.1 安全设置基础448

12.1.3 账户和本地策略449

12.1.4 事件日志安全设置451

12.1.5 文件系统、注册表和系统服务的本地计算机安全设置452

12.2 本地安全策略453

12.2.1 本地安全策略概述453

12.2.2 用户权利453

12.3 本地安全策略配置458

12.3.1 密码策略的设置458

12.3.2 账户锁定策略的配置464

12.3.3 Kerberos策略的配置465

12.3.4 审核策略467

12.3.5 审核策略的配置476

第13章 Red Hat Linux 9.0网络配置基础481

第3篇 Red Hat Linux 9.0/Solaris 9.0网络管理篇481

13.1 网络配置482

13.1.1 主要网络配置482

13.1.2 IP地址配置483

13.1.3 使用配置文件485

13.1.4 设备别名486

13.2 网络连接创建488

13.2.1 建立以太网连接488

13.2.2 建立调制解调器连接489

13.2.3 建立xDSL连接490

13.2.4 建立无线连接491

13.3 基本防火墙配置492

13.3.1 安全级别配置工具493

13.3.2 GNOME Lokkit495

13.4 Samba服务器的配置497

13.4.1 使用Samba的意义497

13.4.2 Samba服务器的图形化配置497

13.4.3 管理Samba用户499

13.4.4 添加共享499

13.4.5 命令行配置500

13.4.6 加密口令500

13.4.7 启动和停止服务器501

13.4.8 连接Samba共享502

第14章 Red Hat Linux 9.0基本网络管理503

14.1 用户和组群管理504

14.1.1 添加新用户505

14.1.2 修改用户属性506

14.1.3 添加新组群507

14.1.4 修改组群属性508

14.2 用户账户的命令行配置方法508

14.2.1 添加用户508

14.2.2 添加组群509

14.2.3 口令老化509

14.3 用户和组权限配置511

14.3.1 使用chmod命令改变权限512

14.3.2 使用数字来改变权限514

14.4 文件和目录管理515

14.4.1 文件系统的宏观画面515

14.4.2 识别和使用文件类型516

14.4.3 在shell提示下操作文件517

14.5 磁盘管理520

14.5.1 查看分区表521

14.5.2 创建分区522

14.5.3 删除分区523

14.5.4 重新划分分区大小523

14.5.5 利用Kickstart创建分区524

14.5.6 利用Kickstart创建软件RAID分区526

14.6 用户磁盘配额527

14.6.1 配置磁盘配额527

14.6.2 管理磁盘配额529

第15章 Red Hat Linux 9.0系统管理基础535

15.1.1 RPM的设计目标536

15.1 使用RPM管理软件包536

15.1.2 寻找RPM软件包537

15.1.3 RPM软件包的安装537

15.1.4 RPM软件包的删除538

15.1.5 RPM软件包的升级539

15.1.6 RPM软件包的刷新539

15.1.7 RPM软件包的查询539

15.1.8 RPM软件包的校验540

15.2 检查软件包的签名540

15.3 应用RPM541

15.4 软件包管理工具543

15.5 系统资源管理544

15.5.1 系统进程管理544

15.5.2 内存用量546

15.5.3 监控文件系统547

15.5.4 硬件资源管理548

15.6 控制对服务的访问549

15.6.1 运行级别550

15.6.2 服务配置工具550

15.6.3 ntsysv工具551

15.6.4 chkconfig工具552

第16章 Solaris 9.0系统基础553

16.1 Solaris 9.0基础554

16.2 系统安装554

16.2.1 Solaris 9.0系统安装拷贝的获得途径554

16.2.2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555

16.2.4 在X86平台上安装557

16.2.3 通用(SPARC平台上)安装过程557

16.3 Solaris文件系统结构558

16.3.1 层次化文件系统558

16.3.2 目录和普通文件558

16.3.3 文件名559

16.3.4 目录的相关操作559

16.3.5 工作目录与宿主目录560

16.3.6 绝对路径名与相对路径名560

16.3.7 重要的标准目录和文件561

16.3.8 目录处理562

16.4 访问权限配置563

16.5 系统启动和关机过程565

16.5.1 Solaris系统启动565

16.6.1 进程相关概念567

16.5.2 Solaris系统关机567

16.6 系统进程管理567

16.6.2 查看当前进程568

16.6.3 终止进程569

16.6.4 作业调度569

16.6.5 管理进程的常用工具570

第17章 Solaris 9.0网络管理基础573

17.1 用户和软件包管理574

17.1.1 用户管理574

17.1.2 软件包管理576

17.1.3 补丁程序管理577

17.2 设备管理577

17.2.2 增加新设备578

17.2.1 Solaris设备文件578

17.3 文件系统管理579

17.3.1 Solaris文件系统579

17.3.2 文件系统的创建580

17.3.3 文件系统的加载和卸载582

17.3.4 NFS资源的使用与管理583

17.3.5 空间使用配额设定583

17.4 Solaris 9.0文件系统备份583

17.4.1 备份的必要性和策略584

17.4.2 Solaris下的备份和恢复584

17.5 系统日志的设置和管理586

17.5.1 syslog工具586

17.5.2 last命令5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