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海洋沉积地质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海洋沉积地质学
  • 何起祥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750276574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03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515页
  • 主题词:海洋沉积-海洋地质学-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海洋沉积地质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论 海洋沉积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第一章 海洋沉积地质学:过去、现在和将来3

第一节 海洋沉积地质学的形成和发展3

1.1.1 海洋沉积地质学的形成3

1.1.2 海洋沉积地质学的发展4

1.1.3 海洋沉积地质学的未来9

第二节 中国的海洋沉积地质学12

1.2.1 中国的沉积地球科学12

1.2.2 中国的海洋沉积地质学13

第二章 海洋沉积地质学基本问题20

第一节 海洋沉积物的形成和变化20

2.1.1 海洋沉积物的来源20

2.1.2 海洋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22

2.1.3 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33

2.2.1 海洋沉积物的物质组成38

第二节 海洋沉积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38

2.2.2 海洋沉积物的结构44

2.2.3 海洋沉积物的构造65

2.2.4 海洋沉积物的颜色84

2.2.5 海洋沉积物的分类87

第三节 沉积环境、沉积相和沉积体系100

2.3.1 沉积相与沉积环境100

2.3.2 沉积体系103

2.3.3 沉积大地构造和沉积建造104

2.3.4 比较沉积学导论108

第四节 相分析方法120

2.4.1 环境边界条件的确定——相分析的参数法120

2.4.2 相模式与沉积环境的恢复和重建152

第五节 影响海洋沉积作用的主要因素155

2.5.1 气候155

2.5.2 沉积大地构造156

2.5.3 海平面变化163

第三章 中国近海的自然特征和宏观地质背景171

第一节 渤海、黄海和东海及邻域的自然特征和地质背景171

3.1.1 渤海、黄海和东海的地形171

第二编 中国海洋沉积地质学各论171

3.1.2 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水文和流场178

3.1.3 渤海、黄海和东海及邻域的地质构造189

第二节 南海的自然特征和地质背景209

3.2.1 南海的地形209

3.2.2 南海的水文和流场214

3.2.3 南海的地质构造224

第四章 中国的三角洲沉积体系231

第一节 概述231

4.1.1 三角洲的边界条件233

4.1.2 三角洲的沉积作用235

4.1.3 三角洲的沉积模式237

4.2.1 黄河三角洲概况240

第二节 黄河三角洲240

4.2.2 黄河三角洲的沉积环境250

4.2.3 黄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253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260

4.3.1 长江三角洲概况260

4.3.2 长江三角洲的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268

4.3.3 晚更新世以来长江三角洲的演化274

第四节 珠江三角洲278

4.4.1 珠江三角洲概况278

4.4.2 晚更新世珠江三角洲的沉积作用和沉积模式288

第五章 中国的海岸带沉积体系296

第一节 概述296

5.1.1 海岸带的定义296

5.1.2 海岸带环境的边界条件296

5.1.3 中国海岸带的主要特点299

5.2.1 概述301

第二节 滨海风成沉积体系301

5.2.2 滨海风成沉积体系亚环境及其沉积特征302

5.2.3 滨海风成沉积物的沉积模式307

5.2.4 中国海岸带的风成沉积308

5.2.5 中国滨海风成沉积作用的规律性315

第三节 障壁岛沉积体系316

5.3.1 概述316

5.3.2 障壁岛沉积体系的亚环境及其沉积特征319

5.3.3 障壁岛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322

5.3.4 中国的障壁岛沉积体系327

第四节 潮汐沉积体系331

5.4.1 概述331

5.4.2 潮汐沉积体系的亚环境及其沉积特征332

5.4.3 潮汐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339

5.4.4 中国的潮汐沉积体系348

6.1.1 陆屑型陆架和陆架沉积物363

第六章 中国的陆屑型陆架沉积体系363

第一节 概述363

6.1.2 陆屑型陆架沉积作用的边界条件365

6.1.3 陆屑型陆架的沉积环境367

6.1.4 陆屑型陆架的沉积作用和沉积模式368

第二节 中国的陆屑型陆架沉积体系372

6.2.1 中国近海陆架的底质类型372

6.2.2 黄、东海陆架沉积体系381

6.2.3 南海北部陆架沉积体系392

第七章 中国的生物礁沉积体系401

第一节 概述401

7.1.1 生物礁的组成和形成条件401

7.1.2 古生物礁402

7.1.3 现代生物礁403

7.1.4 生物礁自生地层与生态序列405

7.1.5 生物礁外生地层与生态序列406

第二节 中国现代生物礁的分布408

7.2.1 华南大陆沿岸和离岸的岸礁410

7.2.2 海南岛及其离岛的岸礁和岛礁411

7.2.3 台湾岛及其离岛的岸礁411

7.2.4 南海诸岛的岛礁411

第三节 西沙群岛生物礁沉积作用412

7.3.1 西沙群岛自然地理概述412

7.3.2 西沙现代礁体的类型与分布413

7.3.3 西沙礁相碳酸盐的分类414

7.3.4 西沙生物礁沉积相的划分及其沉积特征415

7.3.5 西沙生物礁的发育与演化418

7.3.6 西沙更新世礁灰岩的大气淡水成岩作用420

第八章 中国半深海-深海沉积体系426

第一节 概述426

8.1.1 半深海-深海沉积体系的基本特征426

8.1.2 半深海-深海环境及其沉积物427

8.1.3 半深海-深海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432

8.2.1 冲绳海槽半深海-深海沉积体系436

第二节 中国的半深海-深海沉积体系436

8.2.2 南海海盆的半深海-深海沉积体系446

第九章 中国近海晚第四纪沉积地质学454

第一节 中国近海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454

9.1.1 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454

9.1.2 中国近海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455

9.1.3 中国近海第四纪主要气候事件及其环境效应460

第二节 中国近海底质沉积物的特征468

9.2.1 中国近海底质沉积物的矿物学468

9.2.2 中国近海底质沉积物的生物组分470

9.2.3 中国近海底质沉积物的化学组成473

第三节 中国近海晚第四纪沉积地质学476

9.3.1 中国近海晚第四纪沉积作用的基本格局476

9.3.2 中国边缘海沉积作用的基本特征483

主要参考文献488

编后记5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