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移动通信 技术、应用与业务生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移动通信 技术、应用与业务生成
  • (美)塔卢德(Talukder,A.K.),(美)雅乌戈(Yavagal,R.R.)著;安晓波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7794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80页
  • 文件大小:141MB
  • 文件页数:499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通信技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移动通信 技术、应用与业务生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比特和字节的移动性1

1.2无线——开端2

1.2.1无线网络的兴起2

1.2.2无线数据业务的发展4

1.2.3无线局域网的发展4

1.2.4无线PAN的发展5

1.3移动计算5

1.3.1移动计算功能6

1.3.2移动计算设备8

1.4对话控制8

1.5网络9

1.5.1有线网络9

1.5.2无线网络9

1.5.3 Ad-Hoc网络9

1.5.4载体10

1.6中间件和网关10

1.6.1通信中间件10

1.6.2事务处理中间件10

1.6.3行为管理中间件11

1.6.4通信网关11

1.7应用和服务12

1.8开发移动计算应用15

1.8.1移动新应用16

1.8.2过时应用的移动化16

1.9移动计算的安全性16

1.10标准17

1.11标准组织18

1.12无线领域22

1.13参考书/课外阅读23

1.14复习题24

第2章 移动计算架构25

2.1计算机发展史25

2.2因特网发展史25

2.3因特网——随时随地的网络27

2.4移动计算架构28

2.5三层架构29

2.5.1演示层(第一层)30

2.5.2应用层(第二层)31

2.5.3数据层(第三层)36

2.6移动计算的设计考虑37

2.6.1客户周边环境管理39

2.6.2周边环境感知系统49

2.7基于因特网的移动计算50

2.8现有应用的移动化51

2.9参考书51

2.10复习题52

第3章 电信移动计算53

3.1电话发展史53

3.2多址技术55

3.2.1频分多址56

3.2.2时分多址56

3.2.3码分多址56

3.2.4空分多址56

3.3基于电话的移动计算56

3.3.1语音软件59

3.3.2语音驱动和API60

3.3.3 IVR编程60

3.3.4单线程异步编程模型60

3.3.5多线程同步编程模型60

3.4开发一个IVR应用61

3.5语音XML64

3.6电话应用编程接口(TAPI)70

3.7参考书71

3.8复习题71

第4章 新兴技术73

4.1概述73

4.2蓝牙73

4.2.1蓝牙协议73

4.2.2蓝牙协议栈74

4.2.3蓝牙安全性77

4.2.4蓝牙应用模型77

4.3射频识别(RFID)78

4.4无线宽带(WiMAX)81

4.4.1物理层82

4.4.2 802.16媒体接入控制83

4.4.3宽带应用83

4.4.4宽带移动蜂窝系统83

4.5移动IP84

4.5.1移动IP工作原理85

4.5.2发现86

4.5.3注册87

4.5.4隧道化87

4.5.5蜂窝IP89

4.6 IPv6.91

4.6.1地址空间91

4.6.2 IPv6安全性92

4.6.3数据有效载荷93

4.6.4 IPv4向IPv6发展93

4.6.5应用程序的更新94

4.6.6 IPv6网络的互联95

4.6.7包含IPv6的移动Ip96

4.7 Java Card96

4.8参考书99

4.9复习题100

第5章GSM通信101

5.1 GSM通信系统101

5.2 GSM系统架构103

5.3 GSM实体105

5.3.1移动台106

5.3.2基站子系统106

5.3.3网络和交换子系统107

5.3.4运营和支持子系统108

5.3.5消息中心108

5.4 GSM网络的呼叫路由109

5.5 PLMN接口112

5.6 GSM地址和标识113

5.7 GSM的网络方面114

5.7.1切换115

5.7.2移动性管理116

5.7.3漫游举例117

5.8 GSM频率分配118

5.9鉴权和安全性119

5.9.1 MS鉴权算法A3120

5.9.2语音隐私密钥生成算法A8120

5.9.3空中语音隐私算法A5/1121

5.10参考书122

5.11复习题122

第6章 短消息125

6.1基于短消息的移动计算125

6.2短消息(SMS)125

6.2.1短消息的优点126

6.2.2 SMS架构127

6.2.3移动台终止短消息(SM MT)128

6.2.4移动台发起短消息(SM MO)128

6.2.5作为信息承载的短消息128

6.2.6运营商为中心的pull业务129

6.2.7运营商无关的Push业务130

6.2.8短消息在移动计算面临的挑战130

6.2.9运营商无关的pull业务131

6.3基于短消息的增值业务131

6.3.1 SMS增值业务的用户界面132

6.3.2 VAS举例132

6.3.3提醒业务133

6.3.4定位软件134

6.4 SMS承载135

6.4.1 GSM调制解调器(无线)135

6.4.2 GSM调制解调器的编码举例144

6.4.3 SMPP146

6.5参考书151

6.6复习题153

第7章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155

7.1简介155

7.2 GPRS和分组数据网络155

7.2.1容量以及其他终端用户方面155

7.2.2服务质量(QoS)156

7.2.3未来3G系统的完整部分156

7.3 GPRS网络架构157

7.3.1 GPRS网络增强功能158

7.3.2信道编码158

7.3.3传输平面协议架构158

7.3.4安全性161

7.4 GPRS网络操作162

7.4.1附着和分离过程162

7.4.2移动性管理163

7.4.3路由163

7.4.4与IP网络的通信165

7.5 GPRS的数据业务165

7.5.1 GPRS手机166

7.5.2设备类型166

7.5.3 GPRS的承载方式166

7.6 GPRS应用167

7.6.1通用应用167

7.6.2 GPRS专门应用167

7.7 GPRS的局限性168

7.8 GPRS的计费和收费169

7.8.1业务定价169

7.8.2计费169

7.9参考书170

7.10复习题171

第8章 无线应用协议(WAP)173

8.1简介173

8.1.1无线数据业务和WAP的发展174

8.1.2 WAP网络174

8.2WAP175

8.2.1 WAP应用环境(WAE)176

8.2.2用户代理177

8.2.3用户代理配置(UAProf)177

8.2.4无线标签语言(WML)178

8.2.5 WMLScpt180

" 8.2.6无线电话应用(WTA,WTAI)180

8.2.7 WAP Push架构181

8.2.8 Push框架182

8.2.9无线会话协议(WSP)182

8.2.10无线事务协议(WTP)183

8.2.11无线传输层安全性(WTLS)183

8.2.12无线数据协议(WDP)184

8.2.13 WAP网关184

8. 3 MMS186

8.3.1 NMS架构187

8.3.2 MMS事务流程188

8.3.3 SMIL(同步多媒体综合语言)189

8.3.4 MMS互联、兼容性以及漫游191

8.3.5 MMS设备管理和配置193

8.4 GPRS应用193

8.4.1数字版权管理193

8.4.2 OMA数字版权管理194

8.5参考书194

8.6复习题195

第9章CDMA和3G197

9.1简介197

9.2扩频技术198

9.3 IS-95204

9.3.1语音和信道编码205

9.3.2 IS-95架构205

9.3.3 IS-95信道结构207

9.3.4 IS-95呼叫处理210

9.3.5鉴权和安全性211

9.3.6切换和漫游211

9.3.7 IS-95信道容量212

9.4 CDMA和GSM213

9.5无线数据214

9.6第三代网络216

9.6.1 IMT-2000217

9.6.2 CDMA-2000217

9.6.3 UMTS/WCDMA218

9.6.4固定无线通信219

9.7 3G的应用220

9.8参考书225

9.9复习题226

第10章 无线局域网227

10.1简介227

10.2无线局域网的优点227

10.2.1无线局域网的发展228

10.2.2无线局域网的应用229

10.3 IEEE802.11标准230

10.4无线局域网架构231

10.4.1无线局域网类型231

10.4.2 Ad Hoc模式和网络模式232

10.4.3 802.11架构233

10.5无线局域网的移动性242

10.5.1鉴权过程242

10.5.2关联过程243

10.5.3漫游243

10.6无线局域网的开发243

10.6.1网络设计243

10.6.2无线局域网的配置245

10.6.3无线局域网的管理246

10.7移动Ad Hoc网络和传感器网络248

10.8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249

10.8.1限制射频传输249

10.8.2 SSID250

10.8.3 MAC地址访问控制250

10.8.4鉴权模式250

10.8.5 WEP(有线等效隐私)加密51

10.8.6可能的攻击251

10.8.7 802.1X鉴权252

10.8.8无线VPN253

10.8.9 802.11i253

10.9 3G和WiFi254

10.10参考书255

10.11复习题255

第11章 因特网和网络互联257

11.1简介257

11.2呼叫过程原理257

11.3网络智能259

11.4 7号信令261

11.4.1 7号信令协议栈263

11.4.2 7号信令单元268

11.5 INCM(智能网概念模型)269

11.5.1 IN业务举例271

11.5.2无线智能网273

11.6软交换机273

11.7可编程网络274

11.8智能网(IN)的技术和接口274

11.8.1 Parlay274

11.8.2 JAIN275

11.8.3 TINA275

11.8.4 SS7的安全性275

11.9参考书276

11.10复习题277

第12章 客户端编程279

12.1简介279

12.2超越桌面系统279

12.3硬件282

12.4移动手机283

12.5 PDA283

12.5.1微处理器284

12.5.2操作系统284

12.5.3存储器284

12.5.4电池284

12.5.5 LCD显示屏285

12.5.6输入设备——按键以及触摸屏或键盘285

12.5.7输入/输出端口285

12.6手持设备应用程序的设计约束285

12.7参考书288

12.8复习题288

第13章Palm OS编程289

13.1简介289

13.2 Palm OS的发展历史289

13.3 Pa1mOS架构291

13.3.1内核特征292

13.3.2存储空间292

13.3.3系统管理295

13.4应用开发295

13.4.1事件循环(EventLoop)295

13.4.2第一个Palm应用298

13.4.3窗口(Form)302

13.4.4 Palm的GUI304

13.5 PalmOS内部通信305

13.5.1配置306

13.5.2接口307

13.5.3插件307

13.5.4使用连接管理器308

13.5.5安全考虑310

13.5.6对象交换310

13.6多媒体312

13.7当前发布版本的增强315

13.7.1系统级315

13.7.2安全性316

13.7.3多媒体316

13.7.4数据库316

13.7.5通信316

13.7.6显示和用户界面316

13.7.7同步316

13.8参考书/课外阅读317

13.9复习题317

第14章Symbian OS无线设备319

14.1 Symbian OS简介319

14.2 Symbian OS架构321

14.2.1硬件接口323

14.2.2存储器管理323

14.2.3系统软件324

14.3 Symbian的应用程序324

14.3.1开发环境325

14.3.2 Java325

14.3.3 C+++325

14.3.4 HelloSymbian325

14.3.5应用程序框架329

14.3.6源代码331

14.4控件和复合控件340

14.4.1复合控件341

14.4.2控件栈341

14.5活跃对象341

14.6本地化342

14.7 Symbian OS的安全性343

14.8参考书344

14.9复习题345

第15章J2ME347

15.1手持设备中的Java347

15.2 Java成功的三叉法(THREE-PRONG APPROACH)349

15.3 J2ME技术352

15.3.1 CDC353

15.3.2 CLDC354

15.4 CLDC编程356

15.4.1 MIDlet模型356

15.4.2预备357

15.4.3 MIDlet生存周期358

15.4.4第一个MIDlet360

15.4.5创建一个新的应用362

15.4.6 MIDlet事件处理363

15.5 MIDP的GUI364

15.5.1高级UI365

15.5.2低级GUI组件378

15.6 UI设计考虑382

15.7多媒体382

15.8记录管理系统385

15.8.1创建一个新的记录仓储387

15.8.2创建一个共享的记录仓储387

15.8.3删除一个记录仓储388

15.8.4添加记录388

15.8.5更新记录389

15.8.6删除一个记录390

15.8.7枚举392

15.8.8过滤(Filter)393

15.8.9比较(Comparator)395

15.8.10记录监听器396

(RecordListener)396

15.8.11优秀的编程风格398

15.9 MIDP的通信398

15.9.1 HTTP连接401

15.9.2 SocketConnection接口403

15.9.3 ServerSocketConnection接口403

15.9.4 Push Regist404

15.10 MIDP的安全考虑406

15.10.1应用程序安全性406

15.10.2记录仓储的安全性407

15.10.3通信通道的安全性408

15.10.4 PushRegist的安全性408

15.11可选工具包408

15.12总结409

15.13参考书409

15.14复习题410

第16章Windows CE411

16.1简介411

16.2 WinCE的各种版本412

16.3 Windown CE架构413

16.3.1 OEM层414

16.3.2操作系统层414

16.3.3通信业务和网络互联417

16.3.4应用层423

16.4 Windows CE开发环境423

16.4.1 Windows C+++开发环境424

16.4.2 VB开发424

16.4.3 Windows CE编程425

16.5参考书425

16.6复习题425

第17章VolP和汇聚427

17.1 VoIP427

17.2 VoIP的H.323框架428

17.2.1网关429

17.2.2网守429

17.2.3多点控制单元430

17.3会话初始化协议(SIP)430

17.3.1代理服务器431

17.3.2注册服务器431

17.3.3重定向服务器431

17.3.4呈现服务器432

17.3.5 SAP/SDP432

17.3.6服务质量和安全性432

17.4 H.323和SIP比较432

17.5实时协议434

17.5.1实时传输协议434

17.5.2实时控制协议434

17.5.3实时流协议434

17.6汇聚技术435

17.6.1媒体网关435

17.6.2媒体网关控制器436

17.6.3信令网关436

17.6.4 Megaco/H.248:媒体网关控制协议436

17.6.5 Sigtran和SCTP437

17.7呼叫路由438

17.7.1 SIP之间的呼叫流程438

17.7.2 SIP与PSTN的呼叫流程440

17.7.3 PSTN和IP的呼叫流程441

17.8 VoIP应用442

17.8.1 SIP CGI442

17.8.2呼叫处理语言443

17.9 IP多媒体子系统(IMS)443

17.10移动IP445

17.11参考书446

17.12复习题447

第18章 移动计算的安全问题449

18.1简介449

18.2信息安全性449

18.2.1攻击450

18.2.2信息安全组件452

18.3安全技术和算法454

18.3.1流加密和块加密455

18.3.2对称密钥加密455

18.3.3公钥加密457

18.3.4哈希算法460

18.4安全协议461

18.4.1 SSL462

18.4.2 TLS463

18.4.3 WTLS463

18.4.4多因素安全性463

18.4.5数字水印464

18.4.6密钥恢复465

18.5公钥基础设施465

18.5.1公钥加密标准465

18.5.2存储私钥467

18.6信任467

18.6.1证书468

18.6.2简单PKI470

18.7安全模型470

18.7.1基础设施级安全性470

18.7.2系统级安全性471

18.7.3基于策略的安全性471

18.7.4应用级安全性472

18.7.5 Java安全性472

18.8移动环境的安全框架473

18.8.1 3GPP安全性474

18.8.2移动虚拟专用网475

18.8.3多因子安全性476

18.8.4智能卡安全性476

18.8.5相互和空间验证476

18.8.6 RFID安全性477

18.8.7移动代理安全性477

18.8.8移动病毒477

18.8.9移动蠕虫478

18.9参考书478

18.10复习题4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