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历史新起点 从“十五”主要指标位次变化看“十一五”四川经济社会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
- ISBN:978753646128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68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181页
- 主题词:社会经济统计-统计分析-四川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历史新起点 从“十五”主要指标位次变化看“十一五”四川经济社会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纵论“十五”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
(一)经济规模不断壮大2
(二)经济增速持续加快6
(三)经济结构持续优化7
(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8
(五)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0
(六)基础设施更加牢固11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11
(八)生态环境成效显著12
第二篇 比较“十五” 位次变化有喜有忧13
(一)与计划目标比较,大部分指标圆满完成13
1.总体目标基本实现13
2.经济增长目标实现两超13
3.结构调整目标基本实现13
4.科技教育目标完成略有差距13
5.生态环境目标初步完成14
6.人民生活超过预期目标14
(二)与全国各省比较,位次变化喜忧参半15
1.总体位次喜忧参半15
2.经济总量位次基本稳定16
3.经济增长速度位次起伏较大18
4.经济效益位次靠后19
5.经济结构位次基本稳定20
6.生活水平位次有所下滑21
7.基础设施位次下降明显22
8.生态环境位次大幅上扬22
9.社会发展位次稳步提升23
第三篇 挑战“十一五” 八大问题不容忽视26
(一)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性差26
(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差27
(三)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水平偏低28
1.投资总量相对不足28
2.人均投资水平很低28
3.基础设施投入仍显不足29
4.投资结构不尽合理29
(四)工业整体水平落后29
1.工业对国民经济支撑作用较弱29
2.工业企业整体实力偏弱29
3.工业与第一、第三产业协调性差30
4.产业与产品结构层次较低30
(五)“三农”问题依然严重30
1.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条件差30
2.村镇建设步伐缓慢,人居环境条件欠佳31
3.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31
4.农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扩大31
5.劳动力素质还不够高,思想观念亟需改变31
(六)消费需求能力不足32
1.消费率已处于历史最低点32
2.消费需求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33
3.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明显33
(七)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34
1.四川能耗水平偏高34
2.环境污染较为严重34
(八)投资环境有待改善,思想观念有待更新34
第四篇 展望“十一五” 再现发展黄金期36
(一)国际大环境总体趋好36
(二)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处在最好的时期36
(三)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拓宽37
(四)国家宏观政策倾斜支持38
第五篇 立足“十一五” 历史新起点39
(一)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推进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39
1.统一思想,因地制宜选准发展重点39
2.更新观念,注重管理人才的选拔与重用40
(二)以创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推进四川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40
1.转变观念,增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紧迫感40
2.坚持以人为本,引领社会发展41
3.树立全局观念,切实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41
4.更加突出公共服务41
5.加强投资引导和调控力度41
(三)以“重在共谋、路在协作”为原则,加快四川区域经济的发展42
1.以五个经济区为重点,进行分类指导42
2.加强成都经济平原圈的战略合作,增强对西部各省区的辐射能力42
3.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42
4.加强宏观指导,准确定位中心城市功能43
5.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扶持力度43
(四)以“工业强省”为契机,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四川经济的快速发展43
1.抓好资源转化,打造资源深加工优势产业链43
2.以扶持大型企业为重点,带动中小企业发展44
3.抓好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带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结构布局44
4.积极推进集群产业企业进驻工业园区45
5.抓好工业发展的节能降耗45
(五)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纽带,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45
1.全面完整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45
2.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45
3.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46
4.把提高农民的素质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分重要的位置46
5.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保障能力47
6.全面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47
(六)以扩大内需为手段,采取积极措施,拓宽消费渠道,努力扩大消费需求47
1.标本兼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47
2.重视两个需求,拓展消费领域48
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引导消费预期48
4.积极调整消费政策,培育新的消费热点48
(七)以产业西移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优化和培育四川特色产业49
1.抓住“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49
2.充分利用各种合作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51
3.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51
(八)以优化市场环境为重点,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制52
附录一 各省(市、区)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及排序53
1-1 各省(市、区)行政区划(2005年底)53
1-2 各省(市、区)耕地面积54
1-3 各省(市、区)国内生产总值55
1-4 各省(市、区)国内生产总值构成56
1-5 各省(市、区)国内生产总值指数57
1-6 各省(市、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8
1-7 各省(市、区)第一产业增加值59
1-8 各省(市、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60
1-9 各省(市、区)第二产业增加值61
1-10 各省(市、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62
1-11 各省(市、区)第三产业增加值63
1-12 各省(市、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64
1-13 各省(市、区)年底总人口数65
1-14 各省(市、区)自然增长率66
1-15 各省(市、区)城镇人口数67
1-16 各省(市、区)乡村人口数68
1-17 各省(市、区)年末就业人员数69
1-18 各省(市、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70
1-19 各省(市、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数比重71
1-20 各省(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72
1-21 各省(市、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数比重73
1-22 各省(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74
1-23 各省(市、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数比重75
1-24 各省(市、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76
1-25 各省(市、区)城镇登记失业率77
1-26 各省(市、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8
1-27 各省(市、区)国有经济投资总额79
1-28 各省(市、区)集体经济投资总额80
1-29 各省(市、区)个体经济投资总额81
1-30 各省(市、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82
1-31 各省(市、区)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额83
1-32 各省(市、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4
1-33 各省(市、区)地方财政收入85
1-34 各省(市、区)地方财政支出86
1-35 各省(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87
1-36 各省(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88
1-37 各省(市、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89
1-38 各省(市、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90
1-39 各省(市、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1
1-40 各省(市、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92
1-41 各省(市、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93
1-42 各省(市、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指数94
1-43 各省(市、区)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95
1-44 各省(市、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96
1-45 各省(市、区)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97
1-46 各省(市、区)农村人均住房面积98
1-47 各省(市、区)全年供水总量99
1-48 各省(市、区)播种面积100
1-49 各省(市、区)粮食播种面积101
1-50 各省(市、区)粮食产量102
1-51 各省(市、区)工业生产总值103
1-52 各省(市、区)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04
1-53 各省(市、区)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105
1-54 各省(市、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06
1-55 各省(市、区)工业产品销售率107
1-56 各省(市、区)原煤产量108
1-57 各省(市、区)原油产量109
1-58 各省(市、区)发电量110
1-59 各省(市、区)钢产量111
1-60 各省(市、区)水泥产量112
1-61 各省(市、区)汽车产量113
1-62 各省(市、区)公路里程114
1-63 各省(市、区)高速公路里程115
1-64 各省(市、区)邮电业务总量116
1-65 各省(市、区)本地固定电话用户数117
1-66 各省(市、区)移动电话用户数118
1-67 各省(市、区)互联网用户数119
1-68 各省(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
1-69 各省(市、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
1-70 各省(市、区)进出口总额122
1-71 各省(市、区)进口总额123
1-72 各省(市、区)出口总额124
1-73 各省(市、区)国内旅游人数125
1-74 各省(市、区)入境旅游人数126
1-75 各省(市、区)国际旅游收入127
1-76 各省(市、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8
1-77 各省(市、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9
1-78 各省(市、区)普通高等学校数130
1-79 各省(市、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131
1-80 各省(市、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132
1-81 各省(市、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133
1-82 各省(市、区)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134
1-83 各省(市、区)普通中等学校专任教师数135
1-84 各省(市、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136
1-85 各省(市、区)小学专任教师数137
1-86 各省(市、区)普通中等学校在校学生数138
1-87 各省(市、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139
1-88 各省(市、区)小学在校学生数140
1-89 各省(市、区)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141
1-90 各省(市、区)国有单位科技活动人员数142
1-91 各省(市、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43
1-92 各省(市、区)技术市场成交额144
1-93 各省(市、区)专利申请受理量145
1-94 各省(市、区)专利申请授权量146
1-95 各省(市、区)公共图书馆数147
1-96 各省(市、区)图书出版数148
1-97 各省(市、区)杂志出版数149
1-98 各省(市、区)报纸出版数150
1-99 各省(市、区)广播人口覆盖率151
1-100 各省(市、区)电视人口覆盖率152
1-101 各省(市、区)卫生机构数153
1-102 各省(市、区)卫生机构床位数154
1-103 各省(市、区)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数155
1-104 各省(市、区)卫生机构医生数156
1-105 各省(市、区)每万人拥有床位数157
1-106 各省(市、区)每万人拥有医生数158
1-107 各省(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9
1-108 各省(市、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60
1-109 各省(市、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61
1-110 各省(市、区)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62
1-111 各省(市、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63
附录二 主要指标解释164
热门推荐
- 3211640.html
- 1245021.html
- 2125497.html
- 955858.html
- 2398329.html
- 2673798.html
- 3326557.html
- 218330.html
- 3069201.html
- 19683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89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2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01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62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10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1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01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0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07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6844.html